?

資源包式主題活動建設的實踐

2009-10-12 04:28楊仕芳
幼兒教學研究 2009年8期
關鍵詞:研討教育資源資源

楊仕芳

摘要:各地幼兒園課程資源開發呈蓬勃發展之勢,各種各樣的課程資源以不同的載體形式呈現出來。但如何限制資源開發無計劃的隨意做法,力求有規劃、科學地開發利用、有效地管理,使課程資源趨向系統化、結構化、實用化與操作化,發揮其最大的資源效益。我們借鑒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資源包的創建方法,以資源包為載體建設主題活動,嘗試構建一種新型的課程園本化形式。

關鍵詞:資源包主題活動問卷調查實地考查

幼兒園所處的本土環境蘊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坝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條件。在這個理念的指導下,各地幼兒園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可謂如火如荼,呈蓬勃發展之勢。如何讓課程資源有效地得到開發,并發揮最大的資源效益?我園嘗試以《資源包式主題活動建設的實踐》課題研究為載體,力求科學地開發利用、有效地管理,使課程資源趨向系統化、結構化、實用化與操作化。

資源包作為一種容量大、活動性、建構性強的資源材料,在學習組織中被廣泛應用。我們借鑒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資源包的創建方法,構建一種新型的課程園本化形式,即以資源包的形式建設主題活動,每個主題資源包包括資源利用預設計劃、活動方案、主題相關資料資源庫、課件媒體及案例資源等。

一、全面普查,收集資源——為資源包式主題活動的建設采集素材

幼兒園、家庭、社區是幼兒發展中直接接觸的環境,作為幼兒所接觸的社會文化環境,對其發展所起的作用是其他任何因素所不可替代的。每一所幼兒園都有其特定的環境,不同的幼兒園所處的社區、周邊環境不盡相同。所以,幼兒園應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整合身邊豐富的教育資源,使其成為主題活動的有效資源。如何使這些資源真正為我們所用、為主題服務,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對社區資源、家長資源、園內資源做深入調查了解,進行全面普查。

(一)發放家長問卷調查

現代社會是個多元分工的社會,幼兒的家長來自各行各業,涉及各領域的知識、技能,其不同的知識背景與職業經驗是幼兒園得天獨厚的課程資源。通過對家長職業、家庭住址、興趣愛好等進行問卷調查,幼兒園掌握和熟悉了幼兒的生活環境,了解了幼兒已有的生活和社會經驗。對家長在教育活動中所能提供的教育支持和幫助了如指掌,這樣我們就能根據主題活動,有的放矢地選擇教育資源。

(二)進行實地考察調查

教師是開發利用教育資源的主體,我們鼓勵教師進行實地考察,并通過民間采風、談話咨詢、查閱資料、拍攝錄像等方式積累第一手資源信息。采用“頭腦風暴式”交流法,教師們將各自調查了解到的資源信息與大家分享。許多教師不僅例舉了不計其數的有形資源,還切實感受與體驗到了一些無形的教育資源:包括社區環境意識;良好的社區氛圍;樸實的民風民俗;傳統的節日習俗等等。教師需要“走出園門”,主動與掌握優勢資源的單位、街道、居委聯系,既擴大了教育的視野,又激發教師的課程資源意識。

(三)進行梳理分類記載

我們把這些資源充分挖掘出來,并進行梳理,分為物質資源和人文資源,其中物質資源劃分為五大類,即人文德育類資源(革命烈士紀念碑、海紅亭、天妃宮炮臺、消防基地等)自然科學類資源(苗圃、氣象站、林場、蔬菜基地、養雞場、湯山公園、海濱浴場等)公共設施類資源(圖書館、影劇院、公共汽車、電話廳等)社會機構類資源(銀行、郵局、醫院、小學、敬老院等)商業店鋪類資源(超市、服裝店、干洗店、理發店、鐘表店等);可利用的人文資源歸納起來有三類:即人力資源、節日資源、信息資源。我們運用電腦等現代科技手段,對普查的教育資源進行歸類,建立信息庫,全面登錄,記載資源的種類、數量、質量、結構、功能等情況,以統籌、盤活自己的教育資源。

二、去粗取精,巧用資源——資源包式主題活動建設的實踐運用

為了使開發挖掘的教育資源能充分、科學、有效地被利用。我們根據這些教育資源,各年級組制定一份比較完整的利用課程資源的教育計劃,這份計劃包括:具體教育資源、由此相匹配(或生成)的主題以及課程內容和學習方法等。然后立足園本,因地制宜,以“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巧妙整合身邊有價值的課程資源,構建園本化主題教育活動。

(一)整合豐富家長資源

家長的經驗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資源,我們善于利用這種資源,使家長切實參與到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有計劃、有組織地發動家長進課堂當“助教”,給孩子生動的講解,使幼兒獲得更直接的經驗。如在主題《勞動的人們》活動中,在醫院婦產科工作的媽媽帶孩子們參觀了婦產科,觀看了孩子一點一點成長的碟片,使幼兒感受到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大人辛勤的哺育;邀請在餐廳服務的家長來園組織“折餐巾花”活動;組織幼兒走進家長開的理發店,開展“小小理發師”活動;由當司機的家長組織“認識交通標志”的社會活動。家長的參與既活躍了活動氣氛,又增強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同時家長提供的嬰幼兒成長碟片、折餐巾花的錄像及各類交通標志圖片等極大地豐富了主題的媒體資源,充實了園本化的主題活動。

(二)巧用獨特家鄉資源

我園所在城市既是“??谥劓偂?又有“濱海明珠”的美稱、“服裝之鄉”的美譽,有其濃郁的文化特色。巧用富有家鄉特色的素材資源,開展《可愛的家鄉》《我喜歡……》等主題活動。在《可愛的家鄉》大班主題活動中,我們提前與服裝廠聯系,組織幼兒到服裝廠實地參觀,服裝廠的技術工人熱情地為他們講解、介紹,并送給他們一些零碎布、紐扣、線筒等,幼兒參觀后在區域活動中惟妙惟肖地模仿服裝廠工人加工服裝。再如海濱浴場的大海、奇異怪狀的鵝卵石、細細松松的沙灘都深深地吸引著孩子們,我們帶孩子們來到他們向往的地方,開展豐富多彩的半日活動,讓他們在沙灘上奔跑,在沙灘上尋“寶”,在沙灘上作畫、挖隧道、捉螃蟹等等,漲潮、退潮讓孩子們感受到大海的神秘,“海濱浴場之行”留下孩子串串笑聲、快樂的回憶。讓幼兒在本土化的主題活動中獲得有益的經驗。

(三)拓展本土民間資源

在大力倡導“教育向生活回歸”的今天,我們充分認識到本土民間游戲特有的價值。我們依托本土資源,嘗試著收集各種古樸有趣的民間游戲,并本著繼承創新的精神,從中選取、改編了一些民間游戲,并有機地將它融合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中,讓民間游戲成為孩子們健康成長的伴侶。如今,當您步入我園時,經常會看見老師和孩子在綠茵茵的草地上“編花籃”,在柔軟的沙池里 “尋寶”,在寬敞的操場上吱扭吱扭地“推小車”,有時家長們也情不自禁地加入其中。我園《民間游戲》的園本課程,打彈子、造房子、跳皮筋、踢毽子、老鷹捉小雞、官兵捉強盜……這些百玩不厭的民間游戲,走進了孩子,走進了家庭。著實為孩子們的童年生活增添了無窮的樂趣,伴隨著孩子們度過了難忘的童年生活。

(四)活用社區環境資源

幼兒的生活離不開一定的社區環境,社區是幼兒廣闊學習和鍛煉的天地,是豐富的,具有隱性課程資源的教育基地。我們把那些有意義、有價值的課程資源納入到我們的主題教育活動中。如在小、中、大各個年齡段,利用這些資源相應安排了《好玩的地方》、《我家在乍浦》、《港區巨變》主題,活用社區環境開展系列活動。如我園大班的社會活動“環保宣傳活動”“撿垃圾”“環保小衛士”都是《港區巨變》主題活動中的一個分支。又如參觀“山灣村”半日活動,走近漁民認識一些捕魚工具,還安排織網玩網的活動,這樣的活動深受孩子們的親睞,他們沉浸其中,樂此不疲??梢娯S富多彩的社區環境為孩子們的實踐活動提供了鮮活的場所,注入了鮮活的生命力。

三、反思研討,優化資源——資源包式主題活動建設的分析整理

通常,我們把反思教學能力的培養視為教師專業成長的關鍵,而反思的對象則是自己的教育實踐。顯然,這里的“教育實踐”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單純的課程執行過程,教師需要反思的是教學與課程資源實現有機整合后的教育實踐。

(一)主題式研討

教師可以說是課程資源最直接的開發者、研究者、實踐者,所以我們應十分重視主題式的園本研討活動。所謂“主題式”研討是教研組教師圍繞主題教學活動、結合實踐,針對研討的主題開展交流、對話與討論。如我們通過《挖掘身邊資源,開發園本課程》主題進行層層遞進式的一系列研訓活動,從理論上豐富教師,從觀念上充實教師。每一個活動結束,教師都要把自己在實踐中“怎樣巧用資源開展教學活動”“在開展活動中,生成了哪些有用資源”寫成教學反思。每周二安排一次集體教學反思活動,交流相同主題中的各個活動(包括教師生成的活動),如在主題“鳥”活動中,老師們認為活動《參觀鳥類園》不切合我們本地實際情況,不適合在我園開展。主題活動后教師們反饋了教后感想,其中生成的《各種各樣的鳥窩》《鳥的叫聲》等活動幼兒很感興趣,通過無形中建立的“教師資源銀行庫”,教師們通過對話交流與討論,在觀點的碰撞中、資源的共享中互相切磋,互相學習、互相借鑒,使課程逐步園本化,不斷構建適合幼兒的、獨特的、園本化的主題活動。

(二)共同體式研討

共同體式研討,注重互助合作、注重行為跟進。每個主題實施中,我們倡導教師積極參與“四個一”活動:撰寫一篇主題活動教育隨筆;向教研組提供一個主題活動開展過程中值得探討的問題或一項建議;制作一個與主題活動有關的課件;做好主題實施中相關資料(文字圖片及電子文檔等)的收集整理。以“課程活動展示”的形式組織全園教師觀摩骨干教師組織的活動,并進行評議,從活動的目標、內容、教學方法、材料投放,資源的挖掘利用等方面展開討論,發現問題共同探討,集體攻關,不斷豐富、積累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經驗,正確把握從理念到行為的實踐轉變,打造學習的共同體。

(三)案例式研討

案例式研討以教師在實踐工作中的熱點、難點問題,以案例的形式呈現而展開的互動研討活動。這是針對個別“熱點、難點”問題,因個體經驗缺乏而展開的研討,因時、因地、因人,如教師在實施主題活動時,有的幼兒對這個問題感興趣,有的幼兒對那個問題感興趣,還有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激起了幼兒極大的關注……這些都有可能帶來教育的機會,這時教師該怎么辦,通過案例研討,我們理順了思路,清晰了操作辦法:教師需有敏感的眼睛和耳朵,善于敏銳地捕捉到幼兒的信息資源,并從大多數幼兒的興趣、已有的經驗基礎、是否有可供幼兒探索利用的資源等方面進行充分考慮與價值判斷,靈活有效地處理好預設與生成之間的關系。在反思研討中,一個個案例資源的積累進一步完善了主題活動。

通過收集資源、運用資源、優化資源這樣一個實踐過程,最后,我們將這些資源分門別類,按主題資源利用預設計劃、活動方案、相關資料資源庫、課件媒體及案例資源幾個欄目打包整理,以資源包形式構建一個個園本化的主題活動,使其更加園本化,更適宜化,更能滿足孩子的需要,促進孩子的真正發展。課程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資源包式主題活動的建設與完善也不是一躕而就、一步到位的。因此,資源包式主題活動為課程園本化的后繼研究提供了直觀、生動、豐富的資料,從而使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更科學,資源的管理發揮出更大的解放。

猜你喜歡
研討教育資源資源
我給資源分分類
使命與擔當:福建省高中語文名師“整本書閱讀與研討”專題研討
《計算方法》關于插值法的教學方法研討
《計算方法》關于插值法的教學方法研討
挖掘文本資源 有效落實語言實踐
使命與擔當:福建省高中語文名師“整本書閱讀與研討”專題研討
資源回收
“網絡研討”實現教師多元發展
吸收社會教育資源,創新法制教育方式
“多校劃片”:治標還需治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