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誠與蔣氏父子

2009-10-22 09:12
同舟共進 2009年9期
關鍵詞:陳誠蔣經國蔣介石

王 豐

1958年,毛澤東、周恩來就國共和談問題談了一些具體設想:蔣介石將來總要在中央安排,臺灣還是他們管……陳誠愿到中央工作,不在傅作義之下……

1961年美國邀陳誠訪美,欲離間蔣氏父子與陳誠的關系,以實現搞“兩個中國”的目的。周恩來表示:“我們希望蔣介石、陳誠、蔣經國團結起來反對美帝國主義?!标愓\亦以自己的行動堅持民族大義,對歷史作出了交代。

【蔣眼中的“股肱之才,戰場死士”】

陳誠,浙江青田人。1918年,21歲的陳誠考進保定軍官學校。兩年后該校因直皖戰爭爆發而停辦。

1923年,陳誠任建國粵軍中尉副官,于肇慶討伐馮寶初戰役中,胸部中彈負重傷。蔣介石以大本營參謀長身份至醫院探視,知其英勇,又因同為浙江子弟,印象深刻。出院后,陳誠受蔣介石拔擢,出任師部獨立連少校連長。1924年10月,一批蘇聯火炮運抵廣州,陳誠隨同蔣介石前往視察,蔣當面詢問他是否有意擔任即將成立的炮兵連連長,陳慨然允之。后來蔣介石告訴陳誠,本欲任命你為特務隊隊長,你反而情愿低就官銜次之的連長——這讓蔣介石益發器重和賞識陳誠。近人或謂陳誠夜讀三民主義,恰逢蔣介石途經,入帳詢問三民主義精義,陳誠對答如流,故博得蔣氏信賴的這段故事,只能視為稗官野史。綜觀陳誠獲得蔣介石青睞的原因,一為兩人之結交互動,二為陳個人之戰功。

后來陳隨蔣北伐,身經百戰,歷盡艱險。一次,全團僅存三百多人,轄下三位營長一死兩傷,陳誠仍堅持奮戰,并派一支奇兵抄敵后路,使敵軍猝不及防,終獲勝利。由是觀之,陳誠之于蔣介石,不僅是股肱之才,更是戰場死士。

北伐告一段落之后,國民政府展開裁軍計劃,第十七軍縮編為第十一師,陳誠任副師長,這就是后來通稱為陳誠嫡系班底“土木系”的“土”。中原大戰打得最激烈時,蔣介石晉升陳誠為第十八軍上將軍長,仍兼第十一師師長。此后先后兼第十四師師長、第五十二師師長,并任“剿匪”追擊軍第二路指揮官。1934年5月,陳誠兼任廬山軍官訓練團主任,擴大訓練國民黨軍軍官。同年9月,在第五次“圍剿”中進占瑞金,迫使中共開始兩萬五千里長征。陳誠續任駐贛綏靖預備軍總指揮,不遺余力攻擊區內紅軍留守部隊。1936年5月,中共進入陜北,陳誠被調任陜晉綏寧四省邊區“剿匪”總指揮,并奉命準備華北抗日的各項工作。

陳誠的前半生,始終是蔣介石的“親密戰友”。除了能力出眾,忠心不貳的人格特質也是他受蔣青睞的原因。西安事變時,隨蔣視察西北的陳誠亦被張學良、楊虎城軟禁。陳氏老長官兼好友嚴立三曾贈言陳誠妻子譚祥(字曼意,其父為譚延闿):“交把中華民國”。嚴的用意,是要寬慰譚祥,把陳誠命運交給“中華民國”,不必焦慮。事變結束之后,陳誠把嚴立三這段話記在日記里:“交把中華民國。民國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隨節西安蒙難,立三兄以此語慰曼意,錄此自勉。辭修廿六年元旦,武昌?!?

【反對委曲求和力主對日抗戰】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后,國共第二次合作,舉國一心,齊力抗倭。早在1930年,陳誠即奉蔣介石之命,與錢大鈞等人赴日本參觀軍事演習(時稱觀操)。日軍演習時分成東西兩軍對抗,東軍約有一師兵力,轄有機械化車隊,西軍有一師和一旅兵力,轄有重炮部隊。演訓目標是練習以不同兵種在復雜地形從事運動戰。

陳誠回國后在呈送蔣介石的觀操報告中指出,日軍之訓練與裝備,我軍均遠不及之,日軍之所以邀中國軍官觀操,目的在炫示武力。他并送給蔣兩件紀念品:一是“大演習紀念冊”,陳誠題字“伴君如伴虎”,暗示中國在日本旁邊處境的艱危。二是一本“東島風物彩片”相簿,封面上寫“紅映中華民族之血”。陳誠在冊子里寫道:“東島進步,實肇始于甲午之役,勒索我賠款二萬萬兩,及漢冶萍公司等,壟斷中國之利權,數十年來強取豪奪,挹此注彼,始成其物質文明之突飛猛進。國人士游彼邦者每眈享受之樂趣,而忽其所由來。余于十九年冬討逆軍事告竣,東渡觀操,覺娛樂之念息,戒懼之心生。置此作為警惕?!标愓\的這段話,愛國之情躍然紙上,而他對日本虎視眈眈中國的判斷更顯示了自己的見識。

八年抗戰期間,陳誠直接參加且為中外矚目之戰役,為淞滬戰役與武漢保衛戰。他不斷提出各種戰略建議,對國民政府抗戰時期整體戰略構想的形成是作出了貢獻的。淞滬戰役爆發前一個月,陳誠去信蔣介石,認為與日和平無望,應盡速攻擊前進,不要坐視日軍后續增援,并建議如敵軍進犯長江,我軍應整體發動,肅清日本在租界區和各地的屯駐部隊。20天后,正在廬山著手軍官訓練的陳誠,發了一封電報給蔣介石,力主只有“抱積極戰之目的,全面戰之方針,始可得萬一之和平,與一部之勝利,否則無法言戰,更無法言和”。陳誠反對委曲求和的看法,與何應欽等主和派站在對立面。

淞滬戰事爆發的第二天,蔣介石急電陳誠返回南京共商大計。陳誠在南京待不到一天,即偕同熊式輝到上海視察戰場。返回南京后,熊式輝認為中國沒有能力和日本打仗,陳誠則力駁熊言,堅主為今之計,不是能不能打的問題,而是要不要打的問題。陳誠告訴蔣介石,華北戰局擴大勢不可免,一旦日寇占有華北,其快速部隊必定從華北沿平漢鐵路直驅武漢三鎮,如此發展,中國戰場將被切割為東西兩塊,在戰略上對我國不利。只有擴大淞滬戰役的規模,避免由北而南的攻勢,轉而誘導日軍由東而西,沿著長江仰攻的打法才對我有利。在此之前,陳誠這套戰略思維已在1936年10月于洛陽面報蔣介石。蔣當即連聲贊同:“打、打,我們一定要打!”遂大舉增兵上海,日軍也被迫繼續擴大淞滬戰事。不久,蔣介石初步劃定了全國范圍的抗戰攻防序列。

1937年8月24日,陳誠指揮部隊加入淞滬戰場的左翼軍。日軍海陸空協同作戰,我軍犧牲慘重,僅能阻擋日軍進逼,無法實施聚殲。10月初,我軍退守繼續抵抗,日軍續增援逾20萬人。蔣介石任命陳誠為第三戰區前敵總司令,負責淞滬戰場全局指揮。淞滬戰場是長期抗戰的基礎,也是國際觀瞻的焦點。隨著戰場的變化,陳誠重新擬訂了攻擊計劃。

11月9日,松江、楓涇同時失陷,我軍逐漸陷入敵軍大包圍之中,蘇州河南岸的情勢亦極端不利,陳誠開始著手準備全線撤退。蔣介石在電話中不同意立即后撤,以九國公約在布魯塞爾開會,為爭取國際同情,命陳誠再撐3天。陳誠親至昆山前線一座寶塔內坐鎮指揮,苦撐3日后全線撤退。

淞滬戰役打了整整3個月,上海于11月12日陷落??傆嫶舜螒鹨壑?我軍傷亡官兵約20萬人,日軍約7萬人。國民黨精銳部隊雖受創嚴重,但在政治上,中國粉碎了日軍“三月亡華”的迷夢。陳誠本人不光戰略上出謀獻策,也在火線與敵作殊死搏戰。日本軍機屢屢飛臨上空,肆意轟炸,有好幾次,指揮所剛搬走,敵機便循跡而來。在淞滬戰場上,隨從人員多人死難,陳誠僅以身免,部下見長官不畏死,亦愿以身殉國。

陳誠面對的第二場大戰,是馳名中外的1938年武漢保衛戰。陳先為武漢衛戍總司令,后又任第九戰區司令長官。

萬家嶺之役是武漢保衛戰眾多戰役中最值得追憶的一場戰斗。日軍遭我軍堅強抵抗,戰況空前激烈,在極為艱困的環境下,陳誠領導的第九戰區仍作反攻之部署。這時,陳誠接到蔣介石的指令,限令在10月25日棄守武漢。綜計從6月11日至10月25日,敵我雙方在此次會戰中至少投入了150萬兵力。其中,日軍傷亡照陳誠估算為20萬人以上,我軍傷亡人數達40萬之眾。

【大撤退:危急關頭的“鎮山之寶”】

抗戰勝利后,蔣介石調陳誠為東北行轅主任。由于軍政各端諸多失措,國民黨在東北戰場上一敗涂地,各方視陳誠為罪魁禍首。很長一段時期,國民黨內部“殺陳誠以謝國人”之聲不絕于耳。謗議騰騰之際,1948年6月5日,也是陳誠離開東北行轅主任職務三個星期后,他進入上海陸軍總醫院動胃潰瘍手術。術后,陳誠情緒低落,遂以養病為由,不復仕出。

思來想去,陳誠認為臺灣氣候溫和且交通便利,環境清幽,物價便宜,較適合養病,遂于10月6日偕妻眷乘飛機抵達臺北。從這天到1965年3月5日身故異鄉,陳誠與臺灣結下不解之緣。

陳誠赴臺養病兩個月期間,為前線戰局焦頭爛額的蔣介石,下野壓力愈見沉重。1948年12月29日,時任臺灣省主席魏道明(字伯聰)忽登門求見,魏氏告知陳誠,接獲總統密電,電文內容僅稱:“決任弟為臺省主席,望速準備?!钡诙?《中央日報》登載中央社電訊,稱“行政院”會議決定改組臺灣省政府,并任陳誠為省主席。

東北挫敗的陰影揮之不去,陳誠雖間接接獲蔣介石指令,但心態似仍冷淡消極,故而在魏道明辭出后,隨即去電蔣介石,稱:“魏伯聰有遠見,應仍請其主持臺政,職可在軍事上以個人關系予以協助……”蔣介石正為陷于膠著之淮海戰役殫精竭慮,得知陳誠猶未到任,即急電催陳速速到任:“如何不速就職,若再延滯,則夜長夢多,全盤計劃,完全破敗也!”緊接著,又去一電催促:“命令業已發表,應照伯聰兄之意從速交接……總以勿再游移為第一要義?!?949年1月6日,陳誠僅帶隨從人員一名匆匆就任。蔣介石得知后急電稱許:“聞昨已就職,甚慰,自主臺命令發表后,反對者對弟攻訐復起,所可痛者,我同學干部,亦受影響,革命環境,至此險惡極矣?!?

蔣介石的任命,主要著眼于陳誠可以忠誠落實他的撤退臺灣計劃。陳誠心里明白,他的任務除了繼續在臺推動政務,革新省政,更為艱巨者,是要做好一切準備工作,讓軍隊與機關人員以及隨之而來的難民潮,能從容不迫、平平安安地從大陸撤運到臺灣。

于是,陳誠到差的第二天,就召集臺灣各方在基隆港舉行會議。陳誠到基隆后,才發覺事態嚴重。他這樣在回憶中描述:中央軍政機關遷臺單位數量激增,戰后還有一批來自日本的賠償機器趕運至臺灣,上海商人也不斷從大陸進口貨物到臺,均集中于基隆、高雄兩個口岸碼頭?;「墼写a頭18座,陳誠視察時進港船只已多達41艘,把狹窄的基隆港擠得水泄不通。據當時的統計,那時一條船要裝卸貨物,有的需時40天以上,外港還有船只因不耐久候,原船開往其他地方者。

陳誠明白這副擔子極其沉重。他原想遠離是非圈,避居臺島,沒想到如此夤緣之下,蔣介石卻挑中他作肩負大撤退計劃的主事者。

戎機緊急,陳誠上任之初,疏運港口成為他最重視的工作之一,目的就在于便利大陸物資運臺。在陳誠及所轄干部的努力下,戰后百廢待興的基隆、高雄等港口又恢復了戰前的活力,大陸撤退的軍民、物資均能大體接運抵臺。

在國民黨政權岌岌可危的年代,陳誠成為危急存亡關頭蔣介石最倚重的“鎮山之寶”。在案頭便條紙上陳誠寫下這么一段話:“生于斯死于斯,離此一步即無死所,不可再有如在大陸上尚可撤退之念?!?

【臺灣經濟起飛的奠基之功】

陳誠接任臺灣省主席時說過一番話:“臺灣不是日本人遺留給我們的,更不是戰利品,是臺灣同胞五十余年血汗所累積,是全國千百萬軍民先烈血肉的犧牲,從日本人手中爭取回的,我們若不把臺灣弄好,非但給日本人譏笑,更何以對先烈?對后代子孫?”

陳誠初掌臺政,政治與經濟各方面問題重重,少數臺獨分子正從事“獨立”、“托管”活動,金融動蕩,物價高漲,學潮澎湃。當務之急,是穩住情勢,安定人心。陳誠做了好幾件頗具開創性的大事,如實行“三七五減租”(按:指耕地佃租不得超過全年主要產物收獲量的千分之三百七十五,此舉限制了地主的收入,保護了佃農的利益)、改革幣制、糧食增產及實施地方自治等。其中,“三七五減租”與改革幣制兩項,被認為是戰后臺灣由貧困走向小康的起步階段。

陳誠借鑒以往任湖北省主席時實施過的“二五減租”,實質精神與“三七五減租”相近。陳誠表示,租佃制度本來就應廢除,但這種制度由來已久,一方面不希望以暴力手段解決土地問題,加上當局沒有足夠資金收買或者征收這些土地,故只好改革現行租田制度,以阻止有錢人利用土地投機牟利。為避免人亡政息,陳誠還透過“立法院”,通過了“耕地‘三七五減租減租條例”。根據事后統計,實施減租后佃農的地租減少,平均收入增加了30%,而且佃農努力增產增加的收入全歸自己所有,因此實際增加的利益遠超過這個比例。

改革幣制,也是陳誠對臺灣的重要貢獻之一。陳誠主導的金融改革完成以后,原本擾亂金融秩序的投機事業不復發生,金融活動納入常軌。臺當局幣信鞏固,物價平抑,使得臺灣逐步脫離戰后貧窮陰影,走向經濟復興之路。臺灣能有日后之經濟起飛,并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陳誠實有奠基之功。

走出大陸失敗的陰影后,陳誠對蔣介石貢獻良多,不論于公于私,都無愧于蔣。1949年1月蔣介石下野后,對美國多有顧忌,擔心在國共內戰失利且美國放棄援助的情勢下,去臺灣會對其不利,故多次對蒞臺躊躇裹足。蔣介石此時的復雜心理,陳豈能不知。5月11日,陳誠給蔣介石發去電報,電文說:“職意鈞座應即飛臺。又鈞座行動,似不必秘密,以示自由且因我國一切組織松懈,與限于法令,亦無法秘密也。職陳誠?!备袅怂奶?蔣介石仍未置可否,陳誠又去一電催促:“……乞鈞座徑飛臺北,一切不必顧慮?!?他以電報向蔣介石保證安全,暗示蔣可免除安全等方面的擔憂。后蔣于1949年12月10日撤到臺灣。1950年3月1日,蔣介石“復行視事”。復職后,為投桃報李,提名陳誠為“行政院院長”,一則回報陳誠半生戎馬之耿耿忠心,二則回報陳不斷催請撤退臺灣以及對自己切身安全的保障。

【在美國人“拉陳抑蔣”的陰謀面前】

陳誠半生追隨蔣介石,體察強人之政治性格,故終能順應風向,將權力平穩過渡。 1954年,蔣介石推舉陳誠為第二任“副總統”黨內候選人,于同年5月就職。1957年10月,蔣介石更提拔陳為國民黨副總裁,儼然有成為接班人的架勢。從這時起直到1963年12月,陳誠身兼“副總統”、“行政院院長”、國民黨副總裁三大職務。

1958年炮擊金門開始后,毛澤東和周恩來會見一些朋友時,周恩來就國共和談問題談了一些具體設想:蔣經國等安排在人大或政協是理所當然的;蔣介石將來總要在中央安排;臺灣還是他們管,如果陳誠愿意做,蔣經國只好讓一下做副的。又說,陳誠愿到中央工作,不在傅作義之下,蔣經國也可以到中央工作。(金沖及《周恩來傳》,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版)1958年10月13日,毛澤東在接見新加坡《南洋商報》一位撰稿人時表示:臺灣如果回歸祖國,照他們(指蔣介石等)自己的方式生活。蔣介石不要怕我們同美國人一起整他。又說,蔣同美連理枝解散,同大陸連起來,枝連起來,根還是他們的,可以活下去,可以搞他的一套。關于軍隊問題,可以保存,我不壓迫他裁兵,不要他簡政,讓他搞三民主義。(金沖及《周恩來傳》,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版)后來,周恩來將毛澤東的這些原則概括為“一綱四目”,“一綱”用張治中等的話說就是:只要臺灣歸還祖國,其他一切問題悉尊重總裁(指蔣介石)與兄(指陳誠)意見妥善處理。

1961年下半年,美國邀請陳誠訪美,企圖在是否從金門、馬祖撤退的問題上離間蔣氏父子與陳誠的關系,實現搞“兩個中國”的目的。周恩來決定以促進蔣、陳的團結來擊破美國“拉陳抑蔣”的陰謀。章士釗曾說:“現在真正支持蔣介石的是北京?!敝芏鱽肀硎?“我們希望蔣介石、陳誠、蔣經國團結起來反對美帝國主義?!彼J為陳誠“還有些民族氣節,看來不會被美國牽著鼻子走”。陳誠赴美前,周恩來請人提醒臺灣當局要加強內部團結,即蔣、陳、蔣的團結,把軍隊抓在手里,美國就不敢輕舉妄動了。周恩來申明:只要他們一天能守住臺灣,不使它從中國分裂出去,那么,我們就不改變目前對他們的關系。希望他們不要過這條界。8月,陳誠訪美。美國國務院將1955年以來中美大使級談判的記錄拿給他看,想以此進行拉攏。陳誠看后對人說:“中共拒絕美國一切建議,而堅持美艦隊及武裝力量退出臺灣的作法,不受奸詐,不圖近利,是泱泱大國風度?!标愓\還表示,他會向歷史作交代。(廖心文《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方針》,《黨的文獻》1994年第5期)

自1949年底至1963年終,陳誠領有臺灣行政權力凡十四年,這十四載正是臺灣從戰后殘破窮困的局面,朝現代化社會過渡的關鍵年代。無論在農業、工業、教育、經濟、軍事等各個領域,陳誠都是國民黨治臺期間奠定穩固基礎的開創者。昔時臺人尊稱陳誠為“陳誠伯”?!岸恕笔伦円院?臺人與大陸人關系緊張,陳誠能得民眾如此愛戴,足證他在主政期間一步一腳印之實績已普受肯定。

【三條遺言耐人尋味】

至于陳誠與蔣氏父子之關系,后人有諸多評說。江南的《蔣經國傳》如是說:“上焉者,處處要請示蔣先生,下焉者,要向經國低頭……”“陳軍人本質,一向發號施令,且以果斷聞名,處此尷尬境遇,內心之苦悶,蓋可想及”。這是1963年間,江南筆下陳誠政治生活之困境。斯時,蔣經國已當上“國防部長”,總綰兵符,政工系統、特務組織早已納入“蔣太子”指揮體系。陳誠名義上是“副總統兼行政院長”、中國國民黨副總裁,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他又豈能不知蔣老先生之心思。

陳誠與蔣經國之間的矛盾關系,向來備受島內外人士注目,但外間多有推想臆斷之說,少有真人真事實際經歷能旁征博引者。衣復恩先生回憶錄曾縷述其本人與蔣經國結怨經過,有段蔣經國與陳誠之故事,頗為傳神與真實。

衣先生敘述,一天,他接到陳誠武官韓采生上校的電話,謂辭公想看看U-2的空照。陳誠與衣復恩一向交好,衣說,“副總統”要看,豈有不從之理,就將U-2照片和資料親送陽明山辭公寓所。誰料同一時間,蔣經國也去拜訪陳辭公。這次蔣經國的“不期而遇”,是碰巧還是人為,衣復恩始終想不透,但他猜想蔣經國心中可能對此事很不高興。衣復恩事后認為,這次去辭公府上,沒有事前向蔣經國報告,是他自己的疏忽,也凸顯他不懂政治的性格。如此置身高層之間,自然危機四伏。

衣復恩還講了一段蔣經國抱怨陳誠的故事。蔣經國親口告訴衣復恩夫婦,他對陳誠并不太認同。黨的中央委員選舉,實際上他(蔣經國)的得票最高,但把第一名“讓”給了陳辭修。

1965年3月5日,陳誠因肝癌逝世,畢生恩怨歸于塵土。生死大事,亦是管窺蔣氏父子與陳誠實質關系的最佳場域。臺北《大華晚報》在陳誠逝后的一篇社論中有云:“時未半年,國喪兩位大老。于右任先生‘葬我于高山之上兮的挽歌未歇,辭修先生‘全國軍民,共此患難的遺言又縈繞耳際?!薄洞笕A晚報》社論還透露了幾項訊息:“辭修先生臨終前一日,總統親往視疾,辭出時還留有淚痕。昨晨病情惡化,總統令長公子蔣經國將軍終日守護在病榻之旁,蔣夫人亦親往探視,對陳夫人撫慰備至?!?/p>

陳誠逝世后,由臺灣官方出版的《陳副總統紀念集》,收集了國民黨黨政軍各界官員的悼念文章、祭文、挽聯等。以悼念文章而言,由官員署名的按例均系本人親自撰寫,或者委諸紹興師爺手筆而仍由本人署名,論篇幅少說亦有上千字。殊不知,蔣經國的那篇悼文,竟只有短短九行字句,且是由編者捉刀代筆。蔣經國寫道:“陳副總統逝世,國防部長蔣經國至為悲慟,他沉痛哀感的說:‘陳副總統的逝世,在國家和黨來說,是無可補償的重大損失。在我個人來說,尤其是失去追隨了近30年的導師。蔣部長還追憶的說,陳副總統臥病以來,他曾經晉見多次。最后一次談話,是在3月1日上午。他說:‘當時副總統曾緊緊地握著我的手,和我談話。副總統雖在病中,仍感殷殷以國事為念,并且對我個人勉勵有加。蔣部長心情沉重,他說,他追隨副總統,備承指導愛護,至今近三十年。想不到在國家艱難的時候,副總統竟一病不起,這真是國家和黨無可補償的損失?!?/p>

陳辭修暮年擔心的,是蔣介石領導下的臺灣,存在許多別人不能說、不敢說的問題。他通過臺灣當局發表遺言:“一、希望同志們一心一德在總裁領導之下,完成國民革命大業。二、不要消極,地不分東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全國軍民共此患難。三、黨存俱存,務求內部團結,前途大有可為?!逼渲悬c出的三條:“一心一德”、“不要消極”、“內部團結”,既沒有提“反共”,也沒有提“反攻”,頗耐人尋味。陳誠向蔣進言:對中共不能反潮流;不能為外國動用臺灣兵力;不能信任美國;不能受日本愚弄等。這表明,中共方面對陳誠所做的工作是有成效的。臺灣的國民黨右派想在陳誠的遺言中加上“反共反攻”的內容,陳誠夫人不同意;找到蔣介石,蔣同意不修改。這說明,蔣介石當時的態度也是耐人尋味的。

盡管外界盛傳蔣、陳之間晚期互動漸趨冷淡,似有矛盾存在,但蔣介石對陳誠的故去悲愴不已,則為不爭的事實。他親手題寫了:“辭修同志千古”,并在挽額上親書:“黨國精華”。

(作者系臺灣傳記作家)

猜你喜歡
陳誠蔣經國蔣介石
牢牢把握紅色主線凝聚奮進“紅色動力”
Temperature effects of GaAs/Al0.45Ga0.55As superlattices on chaotic oscillation?
陳誠作品
狠心的龍蝦媽媽
蔣經國不用日貨
蔣經國曾貧困潦倒舀地溝油做飯
蔣經國統馭臺灣情報特工
蔣介石為八路軍改名的真實目的何在?
葉劍英與蔣介石分道揚鑣
二十年代初蔣介石訪蘇紀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