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媒體信息技術與中學數學教學的整合

2009-10-28 07:01李瑞娟
素質教育論壇·下半月 2009年9期
關鍵詞:軸對稱軌跡多媒體教學

我們已經進入了21世紀,信息技術飛速發展,作為一個數學教師掌握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整合的技能,將是素質教育發展的需要和必然趨勢,也是當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所要求的,通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摸索中漸漸體會到了多媒體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整合的優勢,下面就個人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利用多媒體教學有利于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例如《點的軌跡》一直是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利用多媒體可以引導學生注意觀察一個運動物體不同時刻出現在不同位置,讓學生思考:如果將這些位置都記錄下來會得到什么?然后提出可以用計算機給出模擬閃光照相記錄,最后在顯示屏上給出連續的照相記錄,顯示屏上通過動態過程給出軌跡。最后總結“什么是點的軌跡”的初步知識:點的軌跡就是符合某個條件的所有點的集合,這樣就避免了對概念的機械記憶。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調節課堂氣氛,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對“軸對稱”概念的講授,教師可以先利用幾何畫板制作一只會飛的蝴蝶,這只蝴蝶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夠讓同學們根據蝴蝶的兩只翅膀在不斷重合的現象,很快就理解“軸對稱”的定義,并受此現象的啟發還能夠舉出不少軸對稱的其他實例。這時再在屏幕上顯示出成軸對稱的兩個三角形,并利用幾何畫板的動畫和隱藏功能,時而讓兩個對稱的三角形動起來,使之出現不同情況的對稱圖形,時而隱去或顯示一些線段及延長線。在這種形象化的情境教學中,學生們一點不枯燥,相反在老師的指導和啟發下他們會始終興趣盎然地認真觀察、主動思考,并逐一找出對稱點和對稱軸之間、對稱線段和對稱軸之間的關系,并且很自然地發現軸對稱的三個基本性質并理解相應的定理,從而實現了對知識的主動建構。

三、將信息技術運用于數學教學,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一張嘴、一支筆、一本書”的低效率模式,忽視了形象思維,忽視了“數形結合”的思想。近年來也有很多教師采用投影片輔助課堂教學,優點是替代了教師畫圖,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教學改革,但要想表現一定規律的運動,需要用復合推動投影片,這種機械的推位,在課堂上使用比較費力而且容易出現故障經常復合得不夠好,使得教師反復地操作,占用課堂時間太多,影響了課堂效率。而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應用可以節省傳統的板書、繪圖等的時間從而使有限的課堂時間變長了,使學生們的主體作用可以得到越發實際的發揮。

四、利用多媒體演示,化靜為動,化抽象為直觀

例如,我在教學《平移與旋轉》時,從學生實際生活的例子引入,激發學生帶著強烈的求知欲參與《平移與旋轉》的學習活動。用多媒體出示物體的錄像,開窗的運動、開冰箱的運動、觀光電梯等物體的運動,初步揭示平移和旋轉的概念。在學生已經體驗和理解平移和旋轉的基礎上,在課上又進一步利用網絡的優勢,安排學生在“七巧板”上感受平移和旋轉的運動方式。通過“七巧板”上的圖形移一移轉一轉,去主動發現、主動探索,不僅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得到較好的訓練,而且還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和直覺思維。

總之,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整合,改變了我們傳統的數學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信息技術作為認知工具的數學課程整合,將是信息時代中占主導地位的數學課程學習方式。我們數學老師要善于把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有機結合,融為一體,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使課堂教學信息傳播的渠道更加寬廣,同時也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我堅信:信息技術一定能讓數學課堂“活”起來,把數學知識“用”起來,讓學生的腦子“動”起來,讓我們的數學課堂更加精彩!

作者簡介:李瑞娟(1976-),女,山東省濱州市經濟開發區第一中學二級教師。

猜你喜歡
軸對稱軌跡多媒體教學
淺談求軌跡方程中的增解與漏解
無從知曉
《軸對稱》鞏固練習
廣西民辦高校多媒體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索①
捕捉物體運動軌跡
“軸對稱”復習點睛
感受“軸對稱”的洪荒之力
多媒體教學的誤區及對策
淺談多媒體教學課件制作
欣賞圖形探索軸對稱的性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