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現代視域中的媒體技術觀探究

2009-11-04 08:05莫永華李志英仇雪梅
現代教育技術 2009年10期
關鍵詞:后現代主義虛擬現實

莫永華 李志英 仇雪梅

【摘要】近幾十年來新媒體技術層出不窮,媒體形式隨之日益翻新,媒體技術觀也不斷推陳出新,如今出現了賽博朋克、后人類與虛擬現實等論述。論文基于后現代主義哲學的相關理論,剖析了不同時期代表性的媒體技術觀,系統闡述后現代視域中的媒體技術的特點和影響,以進一步研究教育技術中媒體技術與人的關系。

【關鍵詞】后現代主義;媒介延伸論;媒介訊息論;媒體等同;虛擬現實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09)10—0028—03

媒體技術觀是指人們對媒體技術的看法和觀點,它是隨著媒體技術本身的發展而變化的,是一個動態發展的概念?;仡櫭襟w技術的發展歷程,先后出現了“媒介延伸論”、“媒介訊息論”、“媒體等同”、“虛擬實在”等代表性媒體技術觀。在新媒體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在后現代主義不斷沖擊人類思維的時代,我們亟須對媒體技術觀進行系統而深入的研究。本文將基于后現代主義哲學的相關理論,解析不同時期代表性的媒體技術觀,系統闡述后現代視域中的媒體技術的特點和影響,以期發掘出隱藏于技術背后的新理念,逐步實現媒體技術與人的有機融合,進一步探討教育技術學科中技術與人的關系。

一 后現代主義概述

20世紀60年代前后,西方社會開始由發達工業社會步入后工業時代。隨著后工業時代的來臨,后現代主義思潮開始在西方社會興起。經過上世紀70、80年代的發展,漸成氣候,到90年代形成了全球性的影響,并波及到我國。后現代主義原是一種以批判現代和古典設計風格為特征的建筑學傾向,當解構主義加入后現代主義行列之后,它逐步發展為一種遍及哲學、社會學、美學、藝術、宗教等領域的在全球頗有影響力的文化思潮。其中,后現代主義哲學作為后現代主義思潮產生和發展的理論基礎與思想核心,它被概括為一種開放、多元的思維方式。廣義的后現代主義哲學泛指19世紀以來所有對現代理性展開批判和超越的哲學流派或思潮。自19世紀尤其是19世紀中葉以來,西方一部分哲學流派不滿于“現代主義”將主體與客體、現象與本質、內在與外在的二元分離或對立的思維方式,從而展開對現代理性的批判與超越。這些流派主要有:海德格爾的“存在哲學”,哈貝馬斯的“交往合理性”理論,以及后結構主義、解構主義等??傊?凡重視非理性價值,體現以人為尺度的哲學流派均可視為廣義的后現代主義哲學思潮。

總言之,后現代主義倡導多元性、開放性和創造性,突出主體性、透明性、和諧型(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協調)。[1]它以存在論代替了現代主義的認識論,用模擬取代了現實。后現代思維方式則是以強調否定性、非中心化、破碎性、反正統性、不確定性、非連續性以及多元性為特征的。這與肇始于笛卡爾的,以肯定、建設為特征的現代主義哲學形成了宣明的對照。[2]本文則主要借鑒后現代主義的理論基礎和思維方式,結合后現代主義哲學思潮對不同時期的媒體技術觀展開相關論述。

二 媒體技術與媒體技術觀

媒體技術的發展經歷了很長一段歷史,媒體形式隨之發生了從簡單到復雜、從單一到多樣的變化,人類對媒體技術的認知也見仁見智,不同時期各種媒體技術觀層出不窮。

1 媒體技術的嬗變

媒體作為儲存、提供和應用信息的工具,在發展過程中有一些重要的里程碑。在古代,圖畫和手稿的發展,以及借助它們對文本進行儲存和復制,可以看做是媒體發展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媒體發展的一個更顯著的跨越是15世紀印刷術的發明。從此,文本和圖畫的大量制造成為可能。19世紀留聲機的發明以及照相、投影和動畫的發展為信息的傳遞創造了新的可能。20世紀60年代廣播電視等大眾傳媒的電子時代預言式地宣告了“現代”思想的破產,電子“后現代”已經來臨。20世紀70年代末,個人計算機被開發出來并投入市場,之后至80年代,計算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F今的媒體憑借著世界性的計算機鏈接,正通過無線電、電視和網絡使通信加速。計算機網絡的茁壯成長已經形成了一張用于人類交流的巨大的網,它能提供生動的資源,有力的工具和交流的平臺,這種新的電氣語言形成了瞬息的反饋環。在信息技術發展的推動下,產生了一門新媒體技術——虛擬現實技術。

2 代表性媒體技術觀:“媒介延伸論”、“媒介訊息論”、“媒體等同”和“虛擬現實”

(1) 媒介延伸論和訊息論

隨著電視、報紙和廣播等大眾媒介的發展,人們開始關注到媒體技術的地位和內容。20世紀60、70年代,加拿大著名的傳播學家麥克盧漢在《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中提出“媒介是人體的延伸”。在他的觀念里,輪子或者文字都是媒介,因為輪子是人腳的延伸,文字是人的語言在其他載體上(石頭、羊皮、紙)上的延伸,它們能克服空間和時間的障礙,幫助我們將信息傳播得更遠更久??梢钥闯?麥克盧漢的媒介概念涉及非常廣泛,它和傳統的媒介概念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此外,他在書中還指出:“‘媒介即是訊息大概可以靠指出以下的事實來闡明:任何技術都逐漸創造出一種全新的人的環境,環境并非消極的包裝用品,而是積極的作用進程?!盵3]“媒介即訊息”的理論提示人們在實踐中要充分認識到媒介自身產生的社會影響問題。此觀點主要側重媒介自身的影響和產生的社會后果,突破了人們對媒介的狹隘的認識,把媒介的概念的范圍得到最大限度的擴大,對人類社會活動和人類使用工具的性質進行了全新的闡釋。

(2) 媒體等同

20世紀90年代,在以計算機為代表的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背景下,斯坦福大學的巴倫?李維斯和克利夫?納斯經過大量實驗得出如下結論:人們對電腦是很禮貌的;人們對待用女聲說話的電腦和用男聲說話的電腦是不一樣的;屏幕上放大的人臉可以侵入私人空間;屏幕上的動作和現實中的動作一樣可以影響人的生理反應。在他們主編的《媒體等同:人們該如何像對待真人實景一樣對待電腦、電視和新媒體》一書中全面向我們證明了人和電視、電腦以及新媒體技術的互動關系與真實的社會關系和真實的物體空間的瀏覽是完全一致的。此研究表明媒體被看成了真實的人和地點,適用于社會關系和交往的那些規則決定了人們對媒體的反應,而不是如何使用類似于錘子或汽車之類工具的那些規則在起決定性作用。這就暗示著媒體不單純是工具﹑硬件,它同時也是社會生活中的成員,與人類有著緊密的社會關系,我們與媒體之間有著交往和互動。所以,個人與計算機、電視和新媒體之間的相互關系實質上是社會的,自然的,就如同顯示生活中的一樣。[4]換句話說,新媒體所塑造的“存在”已經與現實中的“真實”拉近了距離,該觀點對于我們研究人——機關系,以全新的眼光看待媒體技術是非常富有啟發意義的。

(3) 虛擬現實

近些年隨著系統論、控制論、信息論的發展,產生了一套符號系統,不斷在大眾媒體或數碼科技的模型或符碼中制造事實,這正是虛擬性的體現,是一種“虛擬現實”,它不再像現代科學經由公理演繹來推出真理,而是用模型的方法來創造事實。虛擬現實是指實際上而不是事實上為真實的事件或實體,[5]它是當今計算機網絡所表現出的一種現象和功能?!疤摂M”一詞的當代用法來自軟件工程,后來變成了任何一種計算機現象,從計算機網絡上的虛擬郵件到虛擬工作組,到虛擬圖書館甚至虛擬大學。在每種情況下,這個詞所指的是一種不是正式的、真正的實在。美國電影《駭客帝國(The Matrix)》所虛構的那個程序和機器控制的世界,也許就是對未來社會絕好的形象化隱喻。當然這不一定會成為事實,但我們必須要高度重視新媒體技術對社會的影響。

三 從后現代主義哲學視角審視上述代表性的媒體技術觀

1 “媒介延伸論和訊息論”已經折射出“后現代主義的影子”

麥克盧漢關于“媒介是人的延伸”隱含著那么一種“虛擬即實在”的傾向,這正符合眼下的新潮流。他那時候已經意識到時代即將變革的本質,新媒介將使異常成為常規。隨著上世紀90年代互聯網的興起,人類社會迎來了網絡社會或信息社會。網絡作為一種媒體無疑使得麥克盧漢的格言“媒介即訊息”得到了進一步的確認。

麥克盧漢在40年前就創造了“地球村”、“信息時代”這樣的詞匯,其思想與“后現代主義”或“后結構主義”還是有部分的重疊。當然,就后現代思潮的基礎而言,常把麥克盧漢的早期作品,和那些流行文化作者的作品比較,其中包括巴特和結構主義者如列維—斯特勞斯(他們主要研究媒介的結構,而很少涉足媒介的實質)。這些說法所內含的意義是,麥克盧漢是個原后現代主義者,他對媒介的探索率先討論了后現代的觀點。麥克盧漢的媒體技術觀強調了社會的分裂性、多元性和由擬像(或脫離概念化的符號)所主導的消費文化的崛起。[6]

2 “媒體等同”體現后現代主義的“交往理性”

德國哲學家哈貝馬斯提出,后現代主義哲學不再提倡主體哲學對客觀自然的認識和征服,而是關注可以達到溝通的主體間性,不管是在人際關系層面上,還是在內心層面上。哲學的研究焦點因此從工具理性轉向了交往理性。如上文所述,人和電視、電腦及新媒體技術的互動關系與真實的社會關系和真實的物體空間的瀏覽是完全一致的,所以“媒體等同”的理念強調了人和媒體的交互,筆者認為此觀點正體現了從工具理性向交往理性的轉折。

那么,我們如何和媒體進行交互呢?在實際使用媒體的過程中,作為存在者的人此時變成媒體空間的“主角”,他們在那里會將虛擬空間里的人和物當作現實生活中的“實在”進行交往活動。媒體技術所塑造的虛擬空間其實是“擬”而不“虛”的,人們在虛擬情境里,可以自由交互和通信,自發形成彼此需要的關系,他們會像現實生活中一樣去合作和競爭,構筑一個理想的社區。此時他們既是虛擬的角色又是現實中的人,他們往往與媒體進行著“真實”的交往,自覺不自覺地把現實中的規范、倫理攜帶到網上,使網上行為具備現實生活的仿真性。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我們如何將現實與媒體相聯系的。電腦桌面并非真正的桌子,而我們卻把它當作書桌,那樣,我們可以放置很多東西。當我們用鼠標把一個廢棄不用的文件拖入屏幕上的垃圾箱圖符時,我們已經把圖符當作一個虛擬的垃圾箱使用。而那些當垃圾倒掉的比特文件也不是真正的(寫在紙上)文件,但實際上,它們卻起著文件的作用。這些足以見得,其實人們的現實生活和媒體空間之間有著緊密的交往關系,人們在不自覺中便已經沉浸于媒體之中。馬克?波斯特曾經說過:“模擬飛行的電腦游戲與伊拉克的空戰簡直是一回事?!盵7]

3“虛擬現實”實現后現代主義的“‘存在論轉移”

后現代主義哲學中,存在論是關于存在的研究,它致力于發展一種外周景象,以便讓我們體悟并言說各種存在的隱含的背景,即各種存在在其中成為真實的和有意義的世界或境域。[8] 換言之,存在論與我們對事物存在的認識有關,而與事物本身無涉。海德格爾認為“存在者”,泛指的是一切的人和物,而“存在”,則指的是存在者的存在,它表現為存在者的出現,顯露為某種現象,把東西擺出來。對于人這一特定的存在者,他的存在就是他的生存的方式,是他在特定的歷史時空中的存在。[9]可見,海德格爾提出的存在論問題觸及了世界或事物顯現的背景。

所謂存在論轉移,是指我們在認識實在方面的改變。它是一種發生在我們世界的變化,發生在我們的知識和感覺所根植的整個背景的變化,甚至在我們尚未意識到正在發生什么之前,各種事物就已經改變了。通俗地講,存在論轉移就是指發生在當前現實生活中的變化。例如,計算機的數據搜索功能可以一下子找出我們所需要的各種資料;在幾納秒的時間內,微處理器便能吞吐大量的數據;構建網絡平臺可以實現遠程教學。這些實踐足以證明,我們將計算機引入生活以后,世界本身得到了很大的改變。由此,可以說計算機實現了存在論的轉移。

談論“虛擬現實”,不是指稍縱即逝的幻覺,而是研究人類生命和思想層面上意義深遠的轉移,即研究形而上的東西。在海德格爾看來,“形而上學”的使命本來就是要詢問存在者之存在,或者進一步說,它追問的是存在者之所以存在的根據。所謂存在的根據,海德格爾指的是決定存在者的“生成、消亡和持存中的某種可知的東西”。[10]虛擬現實創造了一種實在的新型關系,它實質上可以看作是在人工形式下再造我們的世界。虛擬現實系統可利用網絡空間來表現物理空間,甚至在傳送實況過程中,我們能體驗到遙在,同時,支撐著網絡世界的數據,卻將用戶從驅動其軀體的內部生物能中拉走,進入虛擬的實在情境中。參與的觀念已經深入到虛擬性的核心中,并且用戶已成為在互聯網運作的媒介。麥克盧漢關于人類的想法,即人類的感官或多或少地與各個媒介有聯系,他也建議過“用戶是所有媒介的內容”。美國學者馬克?波斯特曾經提出:“從延伸和代替手臂的棍棒演變到賽博空間中的虛擬現實,技術發展到今天,已經對實在進行摹仿、倍增、多重使用和改進?!盵11]

四 結語

綜上所述,后現代主義哲學強調存在論優先于認識論,批判現代主義二元對立的思維,它致力消解真實與虛擬的“二元”。在后現代的視域里,媒體技術實現了人與媒體的交往,實現了存在論的轉移,暗示著人和媒體的和諧與協調。至此,我們可以系統地從后現代主義哲學角度理解具有上述代表性的媒體技術觀,以進一步深入研究人與媒體的關系,具體歸納為表1:

現今生活中,人類不僅要學會應用媒體技術,更應充分注意到媒體技術更深層次的文化涵義。媒體的身影隨處可見,媒體的進步與發展伴隨著理論的不斷充實與完善,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新理論的指導下,人類對媒體的研究將會越來越成熟,教育技術也會在研究人與媒體技術的相互關系中不斷發展。由于人類歷史是一條自我意識之路,所以隨著對媒體認識的進一步加深,我們也將會增加對我們自我的認識。

參考文獻

[1][6]克里斯托夫?霍洛克斯.麥克盧漢與虛擬實在[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2] 王治河.后現代哲學思潮研究(增補本)[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3] 麥克盧漢.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M] .北京:商務印 書館,2000.

[4] 巴倫?李維斯,克利夫?納斯.媒體等同[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

[5][8]邁克爾?海姆.從界面到網絡空間——虛擬實在的形而上學[M] .上海:上??萍冀逃霭嫔?2000.

[7][11]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時代[M]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

[9] 陳嘉明.現代性與后現代性十五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10] 海德格爾.世界圖像時代[M].上海:三聯書店,1996.

猜你喜歡
后現代主義虛擬現實
重新回到后現代主義文論的原點
虛擬現實,讓學習更“沉浸”
虛擬現實LG 360 VR眼鏡
View Master虛擬現實顯示器
走向后現代主義的現代語言學探討
后現代主義設計
碎片與游戲
后現代主義的困境及其出路
后什么現代,而且主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