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數民族信息化建設的思考

2009-11-04 08:05楊改學
現代教育技術 2009年10期
關鍵詞:民族文化信息化

楊改學 田 健

【摘要】少數民族信息化與教育信息化建設關系到每一個少數民族的發展,文章從一篇報道文章引起的思考,對我國少數民族文化的表征性和民族信息化建設引起的三個方面的問題進行了論述。雖然信息化改變了人們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在這一變革與變化過程中如何運用信息技術,促進少數民族的發展,以及對信息化建設中的網絡建設與資源建設不同步,信息需求對民族發展的影響兩個方面進行了較為深入的闡述。

【關鍵詞】信息化;語言瀕危;民族文化;網絡與資源建設;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信息通道;信息符號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09)10—0025—03

一 一篇報道文章引起的思考

一次外出,在飛機上看到《華商報》國際新聞版的一篇報道文章[1],標題為“美式民主并未惠及印第安人”。文章說:“1492年,哥倫布發現北美新大陸后,西方殖民者接踵而至,當地土著居民印第安人便不斷地遭受殺戮、驅逐、隔離和歧視。西方人宣揚的所謂“北美開發史”是與印第安人的血淚史發展的”。文章還說:“比印第安人失去土地和生活貧困更為嚴重的是,他們正日漸喪失自己的語言和文化。據統計,70%的印第安人已經不會說自己的語言?!鄙鲜兰o70年代以后,美國政府逐漸意識到保護多元文化的重要性,開始采取一些積極的措施保護印第安語言和文化。

據南都網報道[2]“全球現有6900種語言,但語言學家估計,至少有一半會在下個世紀消失。語言如流體不斷地改變并隨說話者的需要做調整,語言的消失也是這個過程中很自然的事,但問題是消失得太快。每兩個星期,地球上就有1種語言消失,就有一位最后能操某種流利古語的人死去,帶走了重要的語言學信息,這是美國語言學家,現代口語學院副院長David Harrison公布的”。

人類語言往往蘊藏著獨特的知識內涵,語言的消失意味著整個文化的消亡。當今世界80%的地球人常用的語言有83種,另有3500種語言極少有人使用,只有2%的人在講。美國“瀕危語言拯救研究所”和“國家地理學會”在聯會發布的一份簡報中公布了五大語言瀕危重點地區:澳大利北部(有153種語言瀕危)、中美洲和南美洲——包括厄瓜多爾、哥倫比亞、秘魯、巴西、玻利維亞(有113種語言瀕危),北太平洋國家與地區,包括加拿大的英屬哥倫比亞、美國的華盛頓和俄勒岡、俄克拉荷馬、得克薩斯州(有54種語言瀕危),俄羅斯的西伯利亞東部、中國和日本(有23種語言瀕危),共有383種語言面臨著永遠消失的命運[2]。

為了挽救瀕危消失的人類語言,也有一些社會組織開展了一些搶救工作,如美國斯沃斯莫爾學院語言學助理教授大衛?哈里森,語言研究所所長格雷戈里?安德森和國家地理學會電影攝制人克里斯?雷尼爾組成的團隊,在近幾年里到世界很多地方訪向,鑒別和錄制瀕臨滅絕的語言[3]。搶救工作是重要的,但它的消亡速度太快,每兩個星期就有一種語言從世界上消失,由很少的人、很小的力量去搶救是無法解決問題的。在信息時代,由于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傳播的無國界化,出現了地球村和世界和平的概念。全球各國人民在工作中、生活中、學習中、網絡中、交流中使用一種或幾種文字、語言進行交流的過程中,得到了興奮與滿足,改變了多少年來傳統的交流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但與此同時,我們忽視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少數民族、少數人群和一些使用特有語言、文字人們的信息交流。忽略了地球村中的小村落與大村落,小村落與小村落以及小村落內部的信息化建設與發展問題。被主流文化、語言、文字的同化,會使特有語言、方言、文化、文字消亡的更快,應該充分發揮信息化的高科技手段去鞏固、發展、搶救即將消失的少數民族語言與文化是當今社會的責任,否則我們將會留下新的遺憾。

二 我國少數民族文化的表征性

1 民族特色在哪里

民族特色的表現,比較突出與明顯地表現在其各種文化之中。如民族語言、民族文字、民族服飾、民族風俗(包括婚俗、喪俗、食俗、節俗)等,代表著各少數民族的文化特色與特征。

少數民族服飾是民族生活的重要物質資料,使其成為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人們一般都把風格不同的民族服飾看做是不同民族的重要標志,甚至當做是某種意義上的“族徽”。服飾反映了民族生活的方式。由于不同少數民族所生活的地域、環境、氣候、歷史等不同,他們的服飾就會有很大的不同。如藏族同胞,由于勞動環境和物質條件不允許其一日多換衣,絕大多數勞動群眾便一年四季身著皮袍,為方便干活,可以脫下右袖或袒露上身。而且少數民族服飾還具有民族的史料價值,民族工藝價值和原始文化的表征。這些都是天價之寶,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財富,我們不僅要保護它、研究它,更應該發展之。

民族風俗是指各民族在服飾、飲食、居住、生產、婚姻、喪葬、節慶、娛樂、禮儀等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廣泛流行的喜好、風氣、時尚和禁忌等。民族風俗的產生與各民族的歷史發展和社會斗爭的重大事件有關。特別是各少數民族的風俗與習慣還與各民族的社會生產力發展、經濟特點、居住地區的自然環境、宗教信仰以及文化藝術特點有著密切的聯系。民族風俗習慣,有著廣泛的民族性、社會性、全民性以及深遠的延續性。我們要尊重各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因為它影響著民族的發展,影響著民族的關系和民族之間的平等。

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在少數民族社會生活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本民族工作、生活的主要交流工具。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多、語言多、文字多,已確定的55個少數民族,約占全國人口總數的8%,分布在約占全國總面積50—60%的土地上。在這55個少數民族中,除回族、滿族轉用漢語外,其它53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特別是一些人口比較多聚居區比較大的少數民族,如藏、蒙古、維吾爾、朝鮮、哈薩克等民族,本民族語言除了在家庭、交流、勞動中使用之外,已成為政治、經濟、文化、教育領域中的主要使用工具。

2 民族文化的丟失現象

黨和政府多年來非常重視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與發展。如一些使用面積比較廣,人口相對比較多的藏族、朝鮮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尊重其民族習慣,在教育與交流中使用雙語(漢語與民族語),一些只有語言沒有文字的少數民族,為了保存與發展民族文化,擴大信息來源、提高科學水平,千方百計地創造文字。在50年代,我國政府就組織語言學專家和少數民族知識分子經過調查研究,先后為壯、布依、彝、苗等10個民族制訂了14種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

民族文化的發展,需要在交流中、生活中、工作中和各種實踐中使用,才能得以鞏固與發展。但是少數民族文化的衰退與淡化在全球范圍內正在迅速的發生著,美麗的民族服飾被時裝、T恤及其它大眾服裝所替代,只有在節假日和專門的社會活動、慶典活動時用以證明民族身份的時候才穿戴。世界范圍內的非主體語言文化也正在衰退乃至消失,我國少數民族語言也有同樣的問題,據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所長,黃行研究員說:“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和分析,目前全世界有6000多種語言,但是它們的分布極不平衡,即約97%的人口使用著大約4%的語言,反之約96%的語言由僅僅占3%的人口在使用。在這6000多種語言中,至少有半數語言的使用人口正在減少”。我國民族語言、文字的使用在某些方面或多或少的也在淡化。

三 民族信息化建設引起的思考

信息時代人們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學習方式和交流方式發生和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信息化促進了工作效率、工作質量的提高,使人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變革。信息化使交流變的無國界,信息化使世界各族人民成為了地球村的村民。經濟全球化,交流無障礙進一步促進和提高各族人民的平等地位和友好交往。在這一變革與變化的過程中,在人們分享信息時代帶來的幸福和快樂的同時,一定不能忘記我國55個少數民族的信息化建設,如何運用新技術、新方法,促進民族信息化的建設,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我們要看到我國各少數民族文化、語言、文字、風俗等在信息化時代得到了改善與發展,而不是瀕危。但是只有各少數民族信息化建設得到發展并使其得到廣泛應用的同時,才能促進少數民族文化、教育、經濟的發展。在這些年來的發展中,雖然民族信息化建設(包括教育信息化)得到了極大的發展與改善,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還是有一些應該引起我們關注和思考的問題。這里就少數民族教育信息化建設中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幾個問題談一點看法,供大家共同探討。

1 網絡建設與資源建設不同步的思考

最近從人民網看到一條消息:“2007年10月1日,西藏電視臺從當天起向國內外藏族群眾和懂藏語的觀眾獻上一份厚禮,已開辦8年的藏語衛視,今天起實行24小時不間斷播出藏語節目,成為全國第一個實現24小時播出的少數民族語電視頻道”。這件事對于其它各省市開辦的衛視頻道來說,就不算問題,但對于少數民族地區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喜事。少數民族同胞,花錢一樣、電視一樣、接收技術一樣、呈現畫面一樣,就是看不懂,聽不懂其它省市的漢語節目。能看懂的本民族語言的節目沒有或者很少。西藏電視臺藏語衛視在尼泊爾落地,全天候開播,預計在尼泊爾和印度的接收觀眾達30萬人,在境外藏族同胞中產生的影響越來越大。

這些年來,我們一直關注和研究少數民族教育問題,特別是藏民族教育信息化與現代教育技術的理論與實踐是我們的研究重點。每年都要去西部幾個藏民族比較集中的縣或自治州進行調研,2007年還同教育技術學研究生一起,就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的實施情況去了西藏自治區進行了專項調研。這些年來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信息化建設,各級政府、民間、學校等都給予了極大的關注與支持,在硬件和網絡建設上,確實得到了跨越式的發展,但它所產生的效果和應該發揮的作用,卻沒有發揮與產生預計的目的。思考這個問題,其原因有以下方面:

(1) 建網與建庫(資源)不同步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內地和經濟發達地區的信息化建設中,就出現過這個問題。信息化網絡建設,投入很大,規劃很到位,機構設置很齊全,主干網、子線網、地網、天網、出口、入口、機房、計算機數量等方面都做得比較到位。當網絡建成之后,能夠在網絡高速公路上跑的車卻很少,在實際教學應用中和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中,沒有整合所需的資源,這個時候才想起,應該在建設網絡的同時,就應該同步組織對資源的開發與建設。這一問題現在在少數民族地區的信息化建設中也同樣出現了,而且問題比內地更為嚴重,當網絡建設完成后只能傳輸漢語言信息,出現了民族語言字庫建設以及與其相關的各種軟件的研制工作不到位,使得少數民族信息化建設比內地和發達地區推遲了好幾年。我們承認有差距,有先后、有困難,但網絡建設與資源建設不同步,也確實是影響少數民族地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

(2) 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少數民族地區使用率很低。我們在西藏自治區調研時,拉薩市電教館館長索多說“我們還處在教育信息化的初級階段(同全國發達地區相比),中小學課本,不使用全國統編教材,西藏、青海、甘肅、四川、云南等五個省市自治區的藏族地區中小學,使用五省區藏語教材編審組編寫出版的協作教材。中央配備的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光盤資源沒有藏語的配套教材,基本全是漢語資源,我們不能用。地面衛星接收來的教育教學信息基本也是漢語的,在教學中基本不能用。雖然學校按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的規定配備了設備與機器,由于使用率低,不是機器為人服務,而是人為機器服務”。

我們在調研過程中還了解到,由于來自天上,地上的教育資源,因無民族語言文字信息,為了使用國家配備的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設備,使其能夠在教學中發揮作用,民族地區的中小學老師和技術人員還是想了很多辦法。如西藏自治區達孜縣達孜中學(初級中學)的做法是,將下載的漢語資源,再組織人力進行譯制,將漢語譯成藏語,將漢文譯成藏文,再在教學中使用。

(3) 少數民族方言的不協調也是影響資源共享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我國藏民族生活區域,大都分布在西藏、青海、甘肅、四川、云南五個省市自治區。雖然都使用藏文字,但藏語言又分為衛藏方言、安多方言和康巴方言,三個藏語區相互交流,說話也聽不懂(就像內地人聽廣東話)。中國教育電視臺播出的藏語節目,大都使用衛藏方言播出,只有西藏的大部分地區能聽懂,其它方言區的藏族同胞聽不懂,所以開發的教學節目要推廣,做到資源共享,就要配三個聲道。

2 信息需求對民族發展的影響

一個民族能夠得到不斷的發展是每一個民族成員的愿望。無論這個民族的人口數量有多少,他們生存、發展與改革的權利都應該是平等的。雖然一個民族的文化、經濟的發展與其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經濟特點、自然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但各民族之間的互通有無、相互交流取長補短是促進民族文化建設、經濟建設和各個方面工作發展的強大動力。文字和語言符號產生之后,克服了語言的時空限制,擴大了信息傳播,增強了文化積累,對社會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正由于這一作用,人們在交流、交往、學習和生活中,對信息的需求不僅是每一個人的需求,而且信息需求會對每一個民族的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尤其在信息時代這一需求就凸顯的特別突出。

由于每一個人對信息獲取的條件與基礎的不同,決定著獲取信息的方式與方法也不相同。有的人能識別多種文字與語言符號,且獲取技能比較熟練,他的信息量就會比別人多,有的人可能只具備識別一種信息符號(如圖像)而對其它信息符號(如文字)不識別,他的信息量不僅少,而且會遇到交流中的障礙和生活中的困難,這一現象在少數民族中,表現得比較突出。雖然無法與外界進行信息交流,但在本民族內部的交往、交流是沒有困難的。生活在邊遠和少數民族地區的人們不能由于他們生存條件的差異,而認為他們思想觀念就落后,越是邊遠地區的人們,越想了解外面的世界,越想學習、引進新的生產方式和科學技術來不斷改善自己的生活與勞動條件,目前最大的困難是如何建設與時代發展的多種信息“通道”,使他們的交流無障礙。在邊遠和少數民族地區信息化與教育信息化建設中雖然國家給予了極大的重視,但由于地域條件和民族信息資源以及信息通道建設上的困難,同內地相比差距很大。雖然網絡高速公路建成通車,但不具備漢文字、語言能力的少數民族就無法與內地交流,雖然衛星電視傳播能夠收視多個電視節目,但受語言障礙的影響聽不懂,因此,加快少數民族信息化建設,是促進各少數民族經濟建設、文化建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質的重要保障。也是在信息時代,采用信息技術保護、發展,繁榮少數民族文化、語言、文字、風俗的重要措施。西藏大學和西藏電信根據西藏少數民族的特點,開發了適應于本地區需要的通訊工具,“好譯通”(內地稱小靈通),可以接收、發出藏漢兩種文字信息,這一通訊工具受到了廣大藏族同胞的歡迎。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在民族地區的實施,不僅促進了民族地區中小學的教育信息化建設,而且為少數民族地區同內地發達地區的交流搭建了一條信息的空中橋梁。信息化、民族信息化建設關系到一個民族的發展,關系到一個民族的繁榮,關系到少數民族教育的發展,在政府關心與支持下,在各個少數民族人們的努力下,民族信息化和教育的信息化的明天一定更輝煌。

參考文獻

[1] 美式民主并未惠及印第安人[N].華商報,2007-12-22(A12).

[2] 南都網.言學家:多種語言正在消失[EB/OL].

[3] 中國新聞網.每兩周就有一種語言消失,超過很多動物滅絕速度[EB/OL].

猜你喜歡
民族文化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軸”:信息化時代教學管理模式的探索
2017年《農業信息化》1—12期總目錄
數字媒體環境下民族文化的發展
馬克思世界文化理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俄漢成語中動物形象特點分析
淺析民族文化和傳統圖案在面料設計中的應用
內蒙古民族文化對外傳播效果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