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現代目光燒出北京味

2009-12-17 06:22王德巖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09年11期
關鍵詞:京味

關鍵詞:京味 溫情幽默 大俗大雅

摘 要:本文以老舍的戲劇語言為研究對象,在文學語言的傳統性與現代性、地域性與普遍性、雅與俗的張力結構中來分析老舍文學語言的審美成就,并分析他戲劇語言獨特的幽默和上口的特點,總結老舍中國現代文學語言審美建構和探索上做出的獨特貢獻。

老舍的戲劇創作走了一條具有鮮明自我風格、民族風格、地域風格的路子。一般戲劇是以情節和矛盾沖突來推動戲劇發展、刻畫人物性格,講究的是起承轉合、開端發展、高潮結局。而老舍的戲劇卻主要以真實的細節和語言營造審美世界。以《茶館》為例,他寫《茶館》,不靠講故事、造沖突等手段來寫戲,而是將一些情節、細節,串在時代背景的線上,讓人物的個性、命運,同時代掛鉤,從而構成一幅幅人物與時代的橫切面。他用他最熟悉的人物的命運來展示時代的本質,寫這些人物時不著重他們命運變化的流程,而是寫一個特定時代命運的真實。這真實又是用最生動的細節、語言來展示的。因此,戲劇語言的探索和創新在老舍的戲劇創作中成為最被關注的問題,戲劇語言上的成就也成為老舍戲劇創作中最突出的成就。

老舍通過對于生活語言特別是北京市民語言的提煉,通過對于民間曲藝的吸收和借鑒,把一種有地方特點的語言提煉成具有現代感的審美語言,把日??谡Z提煉成具有文學美的戲劇語言,使用文學中的北京味具有了成熟的現代味,俗語轉化成為雅語,這是老舍戲劇語言探索中最大的成就。

京味京韻

老舍身為旗人,生于北京長于北京,他的作品也多是以北京的風俗人情和市民生活為描寫對象,他的戲劇語言最引人注目的特色,就是京韻京味。

熱切關注北京的社會生活,專心致志寫北京構成老舍劇作京味特色的基礎。從1950年秋到1961年冬這十一年間,老舍共創作了15部話劇,除兒童劇《寶船》和古裝劇《荷珠配》外,有12部是以北京為背景,寫北京的人和事的,另一部諷刺劇《西望長安》第三幕的地點也在北京。

老舍聚集其北京的生活經驗寫大小雜院、四合院和胡同,寫市民凡俗生活中所呈現的場景風致,寫已經斑駁破敗仍不失雍容氣度的文化情趣,還有那構成古城景觀的各種職業活動和尋常世相,寫市民地道的京腔京韻。他筆下的北京都真正屬于北京所有,具有不可替代的地域確定性。

比如老北京自古為天子腳下,最講究禮儀規矩。我們看《茶館》中裕泰茶館擴建后重新開張,常四爺要特意提著雞和老腌蘿卜前來道喜;松二爺一進茶館便是一連串的請安:“王掌柜,您好!太太好!少爺好!生意好!”等等,這些細節的描寫,既寫了人物性格,也展示了北京人的日常禮儀。

老舍的戲劇是北京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也是京味語言的精妙展示。往往只通過一兩句對話,我們就可以看到一個個鮮活的北京人躍然紙上?!斗秸渲椤防飳懝臅嚾似骑L箏和相聲藝人白花蛇十年后在北京相見時,一個說:“喲哎喲呦……。我的白老二!十年了,我要是沒天天想你。我是個兔子。(親熱地握手)”另一個說:“我要是沒天天想您,我是兔蛋!(擦擦眼,好像有淚似的)”兩個帶著職業特點的“老北京”躍然紙上。

北京人獨特的方言俚語,習慣句式,說話語氣,特殊詞匯、稱謂和語言表達方式,等等,經過老舍的精心提煉成為戲劇語言,都賦予劇作以鮮明的北京地方特色。字正腔圓、鮮活純粹的北京話,在老舍劇作中隨處可見,人物一開口,京味就出來了。

在人物形象上,《茶館》里的王利發精干、善周旋、隨和、圓滑,誰也不得罪,一張口就是“哥兒們,都是街面上的朋友,有話好說。德爺,您后邊坐?!笔堑湫偷睦媳本┦乇痉值馁I賣人;常四爺身上有一股剛正耿直的正氣,對誰都不示弱,一張嘴就是“你要怎么著?”松二爺膽小怕事但心地善良,以提籠架鳥為樂事,對自己的鳥極是上心,對自己的身份非常認同,一張口就是“我餓著,也不能叫鳥兒餓著!”“外場人不作老娘們事!”這兩個人都具有北京旗人的特征。加上《茶館》里那安排得體的茶座,那出出進進、熙熙攘攘的各色人等,都真實地展現了老北京人的生活空間、生存狀態、說話方式。

老舍以京味的語言,寫帶著京味的人生習俗,營造出話劇里的北京人的世界,達到新文學的語言學的新境界。他是憑借純北京話創造了現代文學語言的獨一無二的作家,也成為“五四”以來白話文學的先驅。

溫情幽默

幽默,是老舍創作中的重要特色,他的戲劇語言也是如此。但與現代文學中其他作家相比,老舍的幽默語言具有獨特的風格,我們可以稱為“溫情幽默”。在現代作家中,魯迅的幽默是老辣犀利、入木三分;錢鐘書的幽默是學者型的,充滿了智慧;趙樹理的幽默是農民式的;而老舍的幽默是溫和的、親切的、平民式的幽默。

老舍的獨特的幽默來自于作家的心態。在老舍看來,真正的幽默是抱著同情的,而不是幸災樂禍,看笑話??吹饺说娜秉c,他不是擺出教師爺那樣正言厲色的面孔,直接去訓斥。在他的心目中,人都是有缺陷的,人又都是有優點的,因而在幽默中,他從來不使自己居高臨下,而是把自己放在了一個與對象同等的蕓蕓眾生中普通一員的位置上。

他說:“我覺得自己可笑,別人也可笑,我不比別人高,別人也不比我高,誰都有缺點,誰都有可笑的地方?!?老舍:《我的創作經驗》,《老舍文集》十五)這種作為蕓蕓眾生中普通一員的視角使得老舍的幽默充滿了溫厚平等的情感。

比如《茶館》里的松二爺,雖然嘴碎、愛面子、好打聽事、軟弱,關鍵時刻(如常四爺被抓)挺不起腰桿來說話,但他是個心地善良的人,沒有什么明顯的性格上的丑惡之處。老舍對他的愚昧與怯懦、好面子進行了諷刺,但這種諷刺卻是以溫厚的同情為底的。比如松二爺對宋恩子和吳祥子,即便是到了民國了,見了他們卻也會忍不住上前請安:

宋恩子這是怎么啦?民國好幾年了,怎么還請安?你們不會鞠躬嗎?

松二爺我看見您二位的灰大褂呀,就想起了前清的事兒!不能不請安!

這兒的幽默,是諷刺的。

但在他對他的鳥的態度上,雖然也對他的好面子進行了幽默化的表現,卻也顯示了他的可愛之處:

王利發二爺,(指鳥籠)還是黃鳥吧?哨的怎樣?

松二爺嗻,還是黃鳥!我餓著,也不能叫鳥兒餓著!(有了點精神)看看,看看,(打開罩子)多么體面!一看見它呀,我就舍不得死啦!

這兒的幽默就是溫厚而善意的,帶著會心的微笑。

正如青所說:“老舍的幽默中包含著同情,種種的災難在人們身上留下了各種各樣的缺陷,用不著一針見血?!眥1}

對于另一類舊社會的渣滓式的人物,如劉麻子、唐鐵嘴、二德子、宋恩子、吳祥子父子等人,老舍的幽默諷刺中就帶著鞭撻。如算命的唐鐵嘴的話:“大英帝國的煙,日本的‘白面兒,兩大強國侍候著我一個人,這點福氣還小嗎?”這是被諷刺的一個對象,是一個沒有羞恥之心,沒有道德感,更沒有民族正義感的人。但是老舍對他的鞭撻,并沒有以金剛怒目式怒斥表現出來,而用一種非常幽默的小品式的語言給他寫出來。

老舍的幽默帶有北京市民“打哈哈”的性質,既是對現實不滿的以笑代“憤”,又是對自身不滿的自我解嘲。

老舍運用幽默、地道的北京方言,以獨特的方式、從容的筆調,畫出人生百態。在《茶館》的最后,常四爺、秦仲義、王利發坐到一起:

常四爺我這兒有點花生米,(抓)喝茶吃花生米,這可真是個樂子!

秦仲義可是誰嚼得動呢?

王利發看多么邪門,好容易有了花生米,可全嚼不動!多么可笑!怎樣啊?秦二爺!(都坐下)

明明是一腔的悲憤、辛酸、無奈,卻用幽默、自嘲的方式打起了哈哈。

老舍有一篇文章就叫做《談幽默》,總結了他的幽默觀,他說:“幽默是一種心態。幽默的人……既不呼號叫罵,看別人都不是東西;也不顧影自憐,看自己如一活寶貝。笑里帶著同情,而幽默乃通于深奧?!边@種幽默觀和戲劇中的幽默語言,反映了藝術家對于生活所持的內莊外諧的人生態度,流露出一種寬廣的胸懷和菩薩式的為人和風度。

大俗大雅

老舍的語言成就也得力于他對北京市民語言及民間文藝的熱愛與熟悉。他大量加工運用北京市民俗白淺易的口語,成功地把語言的通俗性與文學性統一起來,做到了干凈利落,鮮活純熟,平易而不粗俗,精制而不雕琢。其所使用的語詞、句式、語氣,以至說話的神志氣韻,都有他獨特的體味和創造。

用老舍自己的話說,就是“把白話真正的香味燒出來”。他的戲劇語言幾乎每一句臺詞都有其自身獨特的意蘊,把北京人日常使用的大白話錘煉得準確、鮮明、生動,運用得出神入化,達到了色香味俱佳的地步。

在老舍的劇作中,北京方言、俗語時時可見,使戲劇語言生動活潑,充滿生活氣息。這些北京方言都用得恰到好處,如精濕爛滑的、沒轍、抓早、泡蘑菇、抱腳兒、趕趟,還有許多慣用的詞尾與兒話韻,如鬧得慌、學問大了去了、倒霉蛋兒、膽瘦兒……它們都有一股北京味兒,都有一種清脆快當的腔調,顯得有聲有色。在《龍須溝》中,丁四嫂穿上新鞋:

您看,這雙鞋還真抱腳兒,肥瘦兒都合適!

穿上新鞋也可以說“合腳”、“合適”,但老舍在此卻用了北京方言的說法“抱腳”,就顯得更為親切、妥帖,準確地傳達出此時此地人物的心境、口吻,使說話者神氣活靈活現。

吸收戲曲與曲藝的技巧,講究對仗與節奏,也是老舍戲劇語言的一大特點。舉凡舊體詩詞、四六文、通俗韻文、戲曲,他都能取其精華,善為運用。比如老舍吸收了曲藝等文體的對仗特點,達到“情文并茂,音義兼美”。如《龍須溝》中程瘋子的快板,如《方珍珠》中:

一句話說錯了,玩完!一個包袱遞不到,抓了走!

咱倆跑出去三天,準保餓回來一對兒。

既講對仗,又講節奏,聽起來鏗鏘整齊,又保持了口語明白曉暢的特色。

這使老舍的戲劇語言脫盡了書本氣和文人腔,完全成了生活中活的語言,從而在雅與俗之間保持了非凡的張力。

但是,老舍并不是把生活中的俗語、口語直接拿到戲劇中來運用,而是經過了精心的提煉和加工,從生活選擇、提煉口語,使之戲劇化,使之性格化,具有時代性,合乎此時此地的情境。

他的戲劇語言往往從日常語匯中找出最有表現力的語匯,用之于最有表現力的場合,有時一個字就具有神奇的效果。比如《茶館》中國民黨官僚沈處長口中的一個字“好(蒿)!”簡單的一個詞,就把舊官僚的架子十足、盛氣凌人、專橫跋扈的嘴臉活畫在讀者、觀眾面前。

再如茶館第一幕一開始算命的唐鐵嘴與茶館掌柜王利發的對話,對話中用的都是俗白口語,卻生動地介紹出了唐鐵嘴的江湖騙子和鴉片鬼的特性,以及王利發作為掌柜的洞明人情世故、善于應酬的生意人面貌。同時,又自然地帶出故事的時代和環境,臺詞富于張力和內蘊。

經過選擇提煉的口語有力地顯示了人物性格,從而也就有了戲劇性,在俗白中透出了大雅,在雅與俗之間達到了完美的平衡。

開口就響

老舍在戲劇語言在性格化上達到了極高的成就,往往是寥寥幾筆就把一個人物的特征活化在觀眾與讀者面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身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聲口腔調。

比如:《茶館》里當過國會議員的寓公,說起中國之命運,順著王掌柜“死馬權當活馬治”的話就手兒說:“死馬是治不活的,而活馬兒早晚是要死的?!眱蓚€“的”字頗有“官味”,而那合理卻無情的幽默,讓人在笑聲中發冷,分明看到了對國事的漠不關心。兩個灰大褂總結自己的一生:“有皇上的時候,咱們聽皇上的”,“有袁大總統的時候,咱們給袁大總統干”,“現在呢,誰給錢咱們就給誰干”。精彩之處不僅在于畫出了兩個無恥走卒,而在于勾勒出一部分中國近代史。

老舍讓死的語言活了,讓活的語言更抖出精氣神兒來,讓人物從他性格、身份出發說出最貼切的話來。這就像他在《話劇的語言》中說的:“說什么固然要緊,怎么說卻更重要。說什么可以泛泛地交代,怎么說卻必須洞悉人物性格,說出掏心窩子的話來。說什么可以不考慮出奇制勝,怎么說卻要求妙語驚人?!?/p>

這使得他的戲劇語言具有“開口就響”、“話到人到”的性質,能使人“聞其聲而知其人”,使觀眾聽到一句臺詞,就能夠辨認出人物典型特征。這種人物一開口,便顯示出人物性格的語言以《茶館》中的第一幕為最。劇一開始,老舍就一下子介紹出二十幾個人物來,而且都是在人物上場的簡潔對話中,顯示出他們的性格、身份和經歷。這些人物頭一次開口,就有各自的目的:相面的要騙人,吃洋教的抖威風,人販子要投機鉆營,資本家要擺出東家的架子來,太監要維護“老祖宗的章程”,暗探要抓人……老舍挑出人物最精當的話,使臺詞成為各種社會典型的自我介紹,產生特殊的鮮明性。

“開口就響”的另一個方面就是人物的對話具有聽覺上美感。他的作品是不僅耐看,而且耐讀耐聽。這也是他創作中的自我要求。他在《對話淺論》中說:“一旦人物性格確定了,我們就比較容易想出他們的語聲、腔調,和習慣用哪些語匯了。于是,我們就可以出著聲兒去寫對話。是,我總是一面出著聲兒,念念有詞,一面落筆?!?/p>

讀老舍,讀出聲來是必要的,而且最好用北京話讀。老舍說:“好文章不僅讓人愿意念,還要讓人念了覺得口腔是舒服的?!弊哌M那種京韻,可以從語音角度發現老舍的魅力。

20世紀30年代中期的北大、清華、燕京幾所大學的文人在北平(北京)后門橋慈慧殿三號朱光潛先生的家里,有個經常舉行的“讀詩會”。結果是大家不約而同地認為“老舍的文字最經得住讀”,沈從文還加上“環轉如珠,流暢如水”的評語。{2}日本著名教授中山時子,是研究中國語言、中國文化的前輩。她聘中國人當講師有三個條件:有學問、不會日語和漂亮的北京話。有了這樣的條件就保證了他們的“聽”老舍。她五十年如一日,每周日必親自主持他的學員一起感受老舍作品中獨特的美,像一位京劇行家在品味青衣名角的詠嘆調。

以上僅是從四個方面分析老舍的戲劇語言,京韻京味是老舍戲劇語言的地域特點,溫情幽默是它的情感特點,大俗大雅是它的風格特點,開口就響是它的語音特點。但是貫穿在所有這些特點中的,是他的現代目光。

老舍經歷了北京近代以來從舊到新的所有的變化和滄桑,他的戲劇創作和戲劇語言也濃縮了這種滄桑和變化。他是一個有世界經歷和眼光的作家,并以這樣的眼光觀察社會和人生,及時地捕捉社會生活變遷的軌跡,咀嚼并轉化成為自己戲劇世界的有機成分。

老舍對當下生活的把握和反映的能力是驚人的,反映的利器就是他的戲劇??箲痖_始他才嘗試寫劇本,一口氣就寫了七個劇本。建國以后的十幾年中,共寫了二十三個劇本。這些劇本的成功率并不是很高,由于離生活太近,缺少積淀和體味,能夠立得住并留下來的并不是很多,但這些嘗試都是老舍試圖把現代生活轉化為戲劇藝術的過程,也是把生活語言轉化為戲劇語言的過程。在這方面,老舍的努力也是驚人的。他的夫人胡青在整理老舍的手稿時發現:僅僅一部《春華秋實》話劇的手稿就有五十萬字之多,相當于十部話劇的字數?!洞喝A秋實》在七、八月之內從頭到尾地重寫過十次。正是在不斷地修改與嘗試中,去蕪存精,披沙瀝金,像《龍須溝》、像《茶館》這樣的戲劇精品才會誕生,成熟的中國現代戲劇語言才能誕生。

把淺白的日常語言提煉成為戲劇語言,使俗語具有雅俗共賞的精美,把作為地域性語言的北京話提升成現代文學語言,在雅與俗、生活與文學、地方性與普遍性,傳統與現代性之間搭建橋梁,取得充滿活力和張力的平衡,這是老舍戲劇語言探索最重要的審美成就。

本文系北京市屬高等學校人才強教計劃資助項目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王德巖,北京大學哲學系美學碩士、博士,現為北方工業大學中文系主任,副教授。

{1} 胡青:《老舍的幽默》,載《文學報》,1981年12月24日。

{2} 吳福輝:《今日老舍的意義》,載《中華讀書報》,1999年2月3日。

(責任編輯:張晴)

猜你喜歡
京味
許恬寧:My Travel Plan
鮮活地流淌在歷史中的“京味”
論王朔小說語言的京味
從痞子形象看王朔小說的京味
《京味兒印象》
鄧友梅 “京味”作家的文才與心史
老舍作品中的北京民俗
探究李碧華小說創作中的京味
分析老舍作品的“京味”語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