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卡姆的未來,我們來!聚焦木卡姆高校傳承學子

2010-01-20 09:26晁戴婧
廣播歌選 2010年8期
關鍵詞:木卡姆維吾爾樂團

晁戴婧

似一抹穿越了歷史的夕陽斜光,將我們的記憶引向古老神奇的西域。大漠孤煙、長河落日,帶著些許蒼涼的薩塔爾琴聲從天山深處隱約飄來,叮叮當當的駝鈴搖醒沉寂的絲綢之路。世世代代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用極富激情與魅惑的歌聲和舞姿,傳遞著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領悟以及對文明的禮贊。他們用集體的智慧與努力成就了史詩般的木卡姆藝術,于是,木卡姆藝術在一代代人的傳承中超越了時間的界限,獲得了“永生”……

這是一群青春飛揚的孩子,在他們稍顯稚嫩的臉龐上,不時還流露出幾分天真;然而當他們身著民族盛裝,彈起柔情的彈布爾、奏響滄桑的薩塔爾、打起喧騰的手鼓,隨著天籟般的律動歡唱起來的時候,你會被他們折服。難以想象,一部流傳千年的長篇史詩式的民間藝術,竟能通過稚嫩的他們如此鮮活地復活在今天的時空;難以相信,這些剛剛20歲出頭的孩子們,竟然如此真實而精湛地“還原”維吾爾木卡姆這份世界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于是,我們《廣播歌選》采錄組一行將鏡頭聚焦于新疆藝術學院木卡姆專業和新疆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民族樂團,聚焦傳承未來希望的師生們。

真正“認識”木卡姆

循著新疆藝術學院音樂系某教室傳來的歌聲,我們找到了正在為畢業晚會進行排練的2005級木卡姆班的學生們。他們已是木卡姆專業培養出的第5屆本科畢業生了。作為中國第一個設置木卡姆專業的高等院校新疆藝術學院,在很大程度上為年輕一代的“80后”、“90后”們開啟了全面認識維吾爾木卡姆藝術的大門。

艾孜買提·吾坡爾是他們當中最為活躍的一員。他從小生活在吐魯番鄯善縣,在爸爸媽媽的影響下他非常喜歡唱歌跳舞,但對維吾爾旅自己歷史悠久的木卡姆藝術卻沒有多少了解,只是簡單地知道它具有很大的歷史價值。直到2005年3月,原本想報考聲樂專業的他,意外地碰到學校正在招收木卡姆專業的學牛,便來到了術卡姆班,真正開始了解它。

在學校所開設的《維吾爾木卡姆音樂結構》《維吾爾木卡姆演唱》《維吾爾木卡姆欣賞》《維吾爾木卡姆文學》《新疆音樂史》《新疆傳統音樂概論》等課上,他第一次讀到這樣一些深沉感人的詩句:

我的薩塔爾琴以生命的紐帶為弦,

它能慰藉不幸者,予其悲愴與凄婉。

我深深投入于木卡姆使之縈回于心,

若耽于愛的幢憬即彈奏于伊人尊前……

——《十二木卡姆·序曲》

第一次得知這樣一些極富人生哲理的詩句:

憂傷別向無憂者訴說,

知音又當別論。

縱然僅僅一條窄路,

亦應與君子同行。

——《拉屯木卡姆·克其克塞勒克》

誰懂得時間—切不會永存,

就會獲得幸福舒坦。

——《木夏吾萊克木卡姆·序曲》

也第一次見識到對愛情的如此真摯的描寫:

心靈的秘密用文字永遠書寫不盡,

愛情的神話用書卷永遠解釋不清。

世上花兒有刺,

珍珠與貝殼緊緊相連,

哪有不受苦的手藝,

不受折磨的愛情。

——《木夏吾萊克木卡姆·穹賽勒克》

你的生命,我的生命,

原本就同屬一條命?

為了你,我的生命有何不可犧牲?

——《拉克木卡姆·穹賽勒克》

更是第一次嘗試去理解這樣悲苦的感覺:

天色已晚,

照亮我黑夜的明燈尚未來臨,

憂愁之火像焚燒燈蛾一樣焚燒著我的生命。

——《恰爾尕木卡姆·穆斯臺扎特》

這時的艾孜買提,才開始感到肩上責任那沉重的分量。

青春,眼淚伴著歡笑

夏合熱扎·阿不都熱衣木是這個木卡姆班的班長,同樣深受父母的影響,在音樂方面有著極高的天分,然而她卻對我們回憶起第一次上木卡姆聲樂課時的感受:木卡姆專業全班的15個同學,都覺得學習木卡姆除了難,還是難。木卡姆的節奏非常多變、旋律非常復雜,尤其是那些產生于中古時代的古典歌詞,其中好些甚至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并且隨著學習時間的增長,學習難度越來越大,她甚至產生過放棄學習木卡姆的想法。大學二年級的一次考試,夏合熱扎沒有唱好,嚴厲的老師沒讓她唱完就趕她下了舞臺。那天晚上她整整哭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夏合熱扎又出現在琴房里,一遍又一遍地反復練習,一次又一次地向老師請教。

維吾爾木卡姆是一個巨大的寶藏,也是一個知識和能力的巨大迷宮。在大學4年的學習中,他們這個專業的學生付出了比別的專業更多的辛苦。

為了解決學生們在學習中所面臨的節奏、旋律把握方面的問題,學校除了請來木卡姆藝術團的專家給他們上課,還帶著他們深入南疆等地尋訪民間的木卡姆老藝人;他們就跟著老藝人一句一句地學,一步一步地探索走出迷宮的幽徑。在2007年8月的“三下鄉”活動中,老師帶著他們來到木卡姆的故鄉喀什和阿克蘇。老鄉們對這些學習木卡姆的孩子們非常熱情,認真地聽他們的演唱,觀看他們的表演。當木卡姆的音樂掀起高潮之時,當地觀眾終于按捺不住,隨著他們一道高歌起來。這個時候的他們由衷地笑了,他們才真正感受到了木卡姆的魅力!

2009年10月,木卡姆班的學生們代表新疆到北京,與全世界26個國家的演員們匯聚在國家大劇院,進行國際民歌博覽音樂周的演出。觀眾為他們的精彩演出喝彩,在得知他們還是學生后給予了更高的評價。

經過各種體驗以及努力學習后,學生們覺得木卡姆不難了,并且對木卡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即將畢業的艾孜買提說:“我很慶幸大學的這幾年是伴隨著木卡姆度過的,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深入了解,才對這一世界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了最切身的體驗,才了解了傳承木卡姆的責任?!彼f:“對我一生來說,都不會忘記木卡姆。我這輩子要一直唱下去,如果我有孩子了,我會教給他,讓木卡姆一直傳下去?!?/p>

135分鐘!現場版《烏夏克木卡姆》

我們到新疆藝術學院采訪的當天下午,該院木卡姆班的師生為我們專場演出了一套完整的《烏夏克木卡姆》。對于第一次來到新疆、第一次面對面欣賞木卡姆的我來說,那種震撼無以言表。更讓我驚嘆和佩服的是,整部木卡姆演出持續了135分鐘,之間他們竟沒有任何中斷。即使在我們最為熟知的音樂廳演出中,也一定會有15分鐘的中場休息或曲目間的間隔休息時間,然而他們卻沒有。在演出至近100分鐘的時候還掀起了陣陣高潮。

“烏夏克”意為情人們、戀人們,《烏夏克木卡姆》是《十二木卡姆》中的第八套木卡姆。在這部木卡姆的“瓊乃額曼”、“達斯坦”和“麥西熱甫”3個部分中,他們一共演唱了14首歌曲,13首器樂曲以及4部歌舞音樂,器樂曲一直貫穿在整部木卡姆中。其中的“瓊乃額曼”部分,由若干首歌曲、器樂鹽和歌舞曲組成,包括《序曲》《太艾則和間奏曲》《努斯赫和間奏曲》《雅里木薩克和間奏曲》《穆斯臺扎特和間奏曲》《朱拉和間奏曲》《賽乃姆》《大賽勒克》《小賽勒克》《小賽勒克間奏曲與尾聲》

《佩希熱維》《佩希熱維間奏曲》等歌曲和樂曲;“達斯坦”(譯意為敘事長詩)部分由一系列敘事歌曲和器樂曲構成,包括《第一達斯坦和間奏曲》《第二達斯坦和間奏曲》《第三達斯坦和間奏曲》和《第四達斯坦和間奏曲》;“麥西熱甫”(譯意為聚會)部分由熱烈快速的歌舞曲構成,包括《第一麥西熱甫》和《第二麥西熱甫》。

當這部演出時長135分鐘、已經正式出版厚達300多頁樂譜的《烏夏克木卡姆》具象地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時候,我們才真正理解了采訪時,他們反復提到的“難”字的程度和份量。

絲路之聲·傳遞和諧

在2010年6月5日,這個原本可以輕松一下的星期六,新疆師范大學民族樂團由于我們的采訪拍攝而舍棄了休息,為我們舉辦了一場精彩的維吾爾族民間音樂盛宴。在他們的木卡姆藝術演出中,五彩斑斕的服裝加上個性鮮明的器樂,極富異域風情。與新疆藝術學院專業的木卡姆班不同的是,新疆師范大學民族樂團的成員,來自該校音樂學院的各個專業,其中既有教聲樂、器樂和舞蹈的青年教師,也有不同年級與專業的同學。隨著一批批學生的加入和畢業離去,民族樂團成員的不斷更新也為樂團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讓我們感到幸運的是,新疆師范大學民族樂團為我們表演的木卡姆節目,正是2009年11月7日在香港他們與享有世界盛名的香港中樂團聯袂演出的“穿越時空——絲綢之路”音樂會上的曲目。在那場音樂會上,民族樂團的演出可圈可點,與香港中樂團的配合也堪稱天衣無縫,更以極具新疆民族特色的傳統歌舞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木卡姆的出色演出獲得了觀眾的盛贊。

舞臺上,阿不都合拜爾·阿不都瓦給手中的薩塔爾琴首先奏響,深沉而悠揚的琴聲,把人們的思緒引入塔里木盆地那千年空寂的戈壁沙漠中。在這內心獨自式的琴聲中,領唱者阿里木江·阿不都克口木也似乎凝聚起千年往事的紛繁記憶,開始吟唱木卡姆那悠長而跌宕的序曲,就此揭開了《納瓦木卡姆》神秘的面紗。

《納瓦木卡姆》是十二木卡姆中的第十套木卡姆。此時年輕美麗的木卡姆舞者買爾哈巴·米吉提,與一男二女3位舞蹈演員,和著木卡姆音樂中的律動,翩然起舞。他們用敏銳的感知捕捉木卡姆音樂中的情緒,化作極具抒情性與視覺性的肢體語言;用血液中流淌著的木卡姆“因子”,表意為飽含生命激情的形體符號,描繪出飽嘗生存艱辛的維吾爾人的激情與歡樂、痛苦與憂傷。舉手投足之間、一顰一笑之間,你都會隨著他們優雅的舞姿,感受到木卡姆藝術中所維系的生命的長度以及思想的深度!所有這一切,成就了維吾爾木卡姆不可替代的社會文化價值。隨著越來越歡快的音樂節奏,他們的舞步也越來越熱情,像是積壓了許久的情緒等待著最后的爆發。終于,所有人都被帶入到這樣一場盛會當中了,歌聲越發地具有穿透力,琴聲更加歡悅地流淌起來,手鼓的節奏越來越富有激情,舞蹈也更加地具有感染力,而現場的我們也忍不住地隨著這熱鬧的場景,學著他們左右動著脖子,會心地笑著……集歌、舞、樂三位一體的維吾爾族木卡姆藝術真正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除了震撼,便是驚嘆了。

年輕的低音熱瓦甫彈奏者庫爾班江·耶合亞告訴我們:“隨著樂團在不同的地方作了多場的演出,我越來越為手中的樂器自豪!”

即興演講,深入了解木卡姆

如此精彩的木卡姆表演之后,更加激起了我們迫切想要深入了解木卡姆的好奇心。于是新疆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張歡院長走上舞臺,給我們帶來了關于木卡姆藝術的既具有深刻哲理又不失幽默的即興演講,一一解開了我們心中的疑惑。

“我們來關注一下舞臺上的這些學生以及他們手中的樂器,來看看他們是如何相互配合奏出具有獨特風格的木卡姆藝術的?

首先介紹的是民族樂團團長努爾夏提·艾力演奏的維吾爾族揚琴(又叫做‘鏘),它和漢族揚琴是‘一個爸爸的兩個兒子。維吾爾揚琴和漢族揚琴相比,最大的不同點就是它們的音階排列不同,并且音量要比漢族揚琴大一些。維吾爾族揚琴在樂隊當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

接下來看維吾爾族的主奏樂器,屬于弦鳴類彈撥樂器的熱瓦甫。這件樂器的共鳴箱是半球形的,并且是用整板的桑木挖出來的,不能有拼接,上面蒙著羊皮或者蟒皮。大家聽熱瓦甫的音色非常獨特,很有張力。當然,如果沒有其他4到6根共鳴弦,它的聲音可能就沒有那么好聽了,所以熱瓦甫的那根主奏弦特別容易斷,阿里木江-吾布力老師是一個非常優秀的熱瓦甫演奏家,去年在香港的舞臺上,他反到成了主角,主奏了一曲《我的熱瓦甫》,80多人來協奏,獲得了非常轟動的效應。

大家一定對哈斯木江·賽米手中這件‘脖子長長、非常漂亮的樂器好奇吧?它叫彈布爾。整個琴身長1000~1400毫米,這個樂器名字特別有意思,它反映了這個樂器的演奏方法,就靠一個綁著特制鋼絲的食指撥彈弦發聲。它的聲音和熱瓦甫的音色相比,稍微悠長一點。

手鼓又叫做達普,是維吾爾音樂的靈魂。沒有手鼓,維吾爾音樂可能就不稱為維吾爾音樂了。有人說新疆歌舞音樂的節奏是大于旋律的,因為它是音樂和舞蹈結合,樂中有舞,舞中含樂。所以手鼓在樂隊當中起著核心作用。演奏時左手掌托住鼓身,拇指扣住鼓框,其余四指擊鼓邊,右手五指連同掌心一起擊打鼓中。能夠擊打出各種富有表現力的節拍和節奏型。熱扎克不僅善于演奏手鼓而且對納格拉鼓也有著特有的天賦,在木卡姆的演奏中,常常會根據具體的場景作即興的表演。聰明智慧的維吾爾人,不僅能設計出非常精美的樂器,也能就地取材,在樂隊當中,就有一個石頭制成的打擊樂器,效果非常獨特,阿力木·斯坎旦爾的表演著實讓我們興奮了一下,驚奇小小的石頭也可以發出這么清脆的音響。十二木卡姆中最為重要的伴奏樂器就是這非常華貴的薩塔爾。它的共鳴箱也是用整塊的桑木挖槽而成的。整個琴身長1380毫米左右,它的音色非常具有穿透力,就像在廣袤的沙漠里,內心的一種呼喚吧。它有13根弦,1根主奏弦,12根共鳴弦。

艾捷克也是一種拉弦樂器,4根弦,跟小提琴的音色很像,自20世紀50年代起就逐漸成為木卡姆的主要伴奏樂器之一。還有跟艾捷克很像,但是頭上有只裝飾性的小鳥,叫做胡西塔爾。維族樂隊中的笛子和漢族樂隊的笛子長得完全一樣,但是在演奏中,笛膜的使用上有一點不一樣。維吾爾笛子通常把貼笛膜的孔堵上了,尋求一種‘軟軟的音色。努爾古麗的演奏非常出色,各種鳥叫、蟲鳴,模仿得惟妙睦肖。

正是如此多元各異的民族器樂、舞蹈、聲樂共同構成了這獨具魅力的木卡姆藝術。去年在香港演出產生了非常轟動的效果,每位老師、同學都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作用以及價值。藝術對于文化的最重要的一個作用之一,就是它作為一門人文學科,對人內心的審美需求,對人格的完善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就演出本身而言,它的影響是有限的,但是演出背后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深刻的反思……”

“把遺產交給未來”

上個世紀初,伴隨著“學堂樂歌”的發展與普及,中國音樂文化開始了一個巨大的轉型過程。在當時肩負著“救亡圖存”重任的新式學校音樂教育的實施,使大量的歐美音樂被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所認識、熟知并且傳唱,而本土的傳統音樂卻日漸被排擠至邊緣而日趨衰亡。而今,當我國各民族優秀的傳統音樂被重新納入到教育體制中來的時候,我們才看到了中國音樂未來蓬勃發展的生機。

今年6月12日,當我國第5個非物質文化遺產日到來的時候,文化部等單位在高校舉辦了“把遺產交給未來”為主題的活動。中國各民族傳統音樂文化,要得到可持續的傳承,不僅需要通過開展各項活動讓學生了解傳統音樂文化,更需要將傳統音樂文化納入到學校教育體制之中,只有這樣,中國傳統音樂的保存、保護、傳承和傳播,才能長期穩定地進行。

有鑒于此,我們的新疆之行所獲得的最深的感觸與最大的教益,是看到維吾爾族木卡姆不僅已經正式進入了新疆的高校教育之中,而且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面對這些可喜的事實我們不得不相信,當上一輩人喊出“把遺產交給未來”的口號時,這群年輕的孩子們可以滿懷自信高呼——

“木卡姆的未來!我們來!”

猜你喜歡
木卡姆維吾爾樂團
探析維吾爾文學作品中的生態女性主義
維吾爾“十二木卡姆”在新時期的傳承發揚路徑探討
管樂團的高興事兒
從樂律學特征談維吾爾木卡姆的文化屬性
樂舞之魂木卡姆
木卡姆:琴弦上的家園
被木卡姆勾走“魂”的人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