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信用評級業存在問題分析及政策建議

2010-02-03 02:55馬曉潔
現代管理科學 2009年12期
關鍵詞:信用評級需求分析

段 斌 馬曉潔

摘要:文章通過對我國信用評級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礎上,為促進我國評級業的發展提出了相關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信用評級;信用評級業;需求分析

一、引言

信用評級是社會信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護市場經濟秩序、促進市場健康發展、增強市場經濟的效率、對市場經濟運行進行有效的輔助監管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國的信用評級業誕生于1987年,它是隨著我國債券市場的發展建立起來的,經過了二十多年的發展逐步走向成熟,業務范圍也不斷擴展,然而由于種種原因,我國信用評級業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已經不能適應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不僅在國際資本市場上沒有話語權,而且在國內一直沒有引起廣泛的重視。在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今天。特別是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所引發的全球金融市場動蕩,信用評級行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同時。對我國信用評級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快我國信用評級業的發展,對促進本國金融市場快速健康發展,維護我國金融安全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影響我國信用評級業發展的因素有很多,概括起來可以從三個方面來描述:一是我國社會的信用意識層面因素,由于我國的市場經濟是在計劃經濟的基礎上逐漸轉化過來的,社會信用意識相對淡薄,信用制度建設不夠健全與市場經濟的發展不能很好的相適應。同時。我國信用評級業不是市場推動產生的,而是由政府部門推動開展起來的,所以,我國信用評級部門受政府影響較大,機構自身發展有待提高;二是政府政策和監管層面。政府政策或法規對行業發展的作用包括扶持和監管兩個方面,總的來說。我國目前針對信用評級行業的扶持和監管的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監管部門不明確;三是,信用評級行業內部層面。首先評級機構過分關注短期利益。缺乏社會責任,其次信用評級機構內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再次信用評級業規模小。實力弱,競爭無序并且其目前業務范圍狹窄。

二、信用意識層面的影響因素

由于現階段評級結果的服務對象主要還是政府主管部門或監管機構,因此造成企業和投資者對信用評級業務存在兩方面的誤區。

一方面對信用評級的意識淡薄。從投資者主體對信用評級的觀念來看,投資者沒有正確認識到對證券和機構評級的重要性。只是將債券的收益性放到了第一位;從企業主體對信用評級的觀念來看,許多公司甚至有些上市公司對信用評級的作用和意義還沒有全面的認識,主動產生的信用評級需求不夠。

另一方面是對信用評級認識上存在較大的誤區。當主體發生主動信用評級要求時,往往存在向評級機構索要較高信用等級的現象,如果評級機構出具的信用等級達不到主體對最高信用等級的要求,其將以撤換評級機構來要挾評級機構。在利益沖突下,可能出現信用評級機構放棄評級客戶和違背評級的公正性而遷就客戶以獲取利益,其結果造成市場對評級結果提出質疑和評級機構公信力的降低。

三、政策和監管層面的影響因素

1、信用評級業的法律法規不完善。目前。我國針對信用評級的相關立法工作明顯滯后,盡管我國對信用評級業在相關的法規中作出了一系列規定,但較為分散。目前還沒有獨立的針對信用評級行業的強制性、基礎性的法律法規或部門來保證其實行。相關法律多是針對用評級行業運營的相關問題,涉及信用評級業的地位與作用的法規除了在《證券法》中稍有闡述外,其他法規并沒有給予信用評級一個明確的說明。并且關于評級的強制性規定較少。而在美國除了1933年的《證券法》等確立信用評級業的法律外。在1960年-1980年的20年間專門針對信用評級陸續出臺了《公平信用報告法》、《平等信用機會法》等17項與信用管理相關的法律,逐步形成一個完整的信用管理立法框架體系。

2、對信用評級業的監管層面。對我國信用評級行業的監管沒有形成一個有效的監管體系,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國信用評級的對象(不同機構和證券)分別由不同的監管部門監管:二是盡管有眾多監管機構在不同程度和范圍上對信用評級機構實行了監管辦法,但卻缺乏一個統一專門的監管部門。

3、征信層面。在信用信息征集方面,盡管我國目前征信體系正在逐步建立,但對征信體系沒有形成相關的法律法規。政府統計、強制申報制度不完善。對外信息公開化程不高,信息公開手段仍然落后。

我國的征信體系也存在多頭征信的現象。主要是以銀行征信主體,各征信公司起輔助作用的社會征信體系。該體系無論從制度建設和實際操作中都存在一些問題和缺陷。盡管銀行建立起了企業信貸登記系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也已建立起企業信用信息數據庫,但企業資信數據基本上處于相對封閉的狀態,并且征信企業缺乏權威性,導致企業資信調查報告難以真實、準確、完整地描述被調查企業的資信情況。

四、信用評級行業層面

1、評級機構過分關注短期利益。缺乏社會責任。信用評級機構作為市場環境下的獨立服務中介,爭取市場收益固然是其首要目標,但是作為特殊的信用服務中介機構,同時應遵循客觀公正的原則,不能依附于任何強勢權利或利益主體。然而。目前,很多評級機構過分強調自身的短期經濟利益,有的甚至為了短期經濟收益而放棄執業原則。這樣不僅影響了行業整體的市場形象,也擾亂了行業競爭的市場環境。

2、信用評級機構內部管理制度不健全。我國信用評級機構內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內部管理制度還不夠健全。信用評級機構的內部管理制度不健全,沒有科學高效的管理和監督機構,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也不是很科學,內部管理沒有得力的組織和制度保障;(2)信用評級機構內部評級指標缺乏科學性,評級標準不統一,對評級結果沒有繼續跟蹤。目前我國的信用評級業,沒有統一規范的評級標準、方法和指標體系。造成評級結果沒有可比性,因此也就不具有權威性。使得企業缺乏進行信用評級積極性。

3、信用評級規模小,實力弱,競爭無序。作用與功效遠未得到充分發揮。據國際信用評估與監督協會(2008年中國信用行業發展報告》統計,截至2008年底,我國信用評級行業中介機構(包括征信機構)有100多家。大多數信用評級機構分布在北京、上海、廣東。約占全國機構總數的60%。與國外成熟的信用體系中的信用評級機構相比,我國的信用評級機構普遍規模偏小,經營分散。行業整體水平不高。市場競爭基本處于無序狀態。

4、我國信用評級機構的業務范圍狹窄。國內目前大多數機構主要從事債券評級和貸款企業信用評級,評級業務主要集中于債券市場,包括短期融資券、企業債券、可轉換公司債、金融債券等。也有一些評級機構開始嘗試對金融機構評級和個人提供信用報告。從總體上看。我國信用評級市場業務規模不大。短期融資券評級業務是各評級機構的主要收入來源,據統計約占其總收入的70%。

五、結論及建議

隨著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信用問題受到了社會廣泛關注,我國加入WTO后對外開放和金融改革步伐加快,信用交易形式的豐富和范圍的擴大對信用評級業的有效需求大大提高,針對我國信用評級行業現存的一些問題,本文提出了相關的政策建議。

1、發展我國信用評級行業。需要進一步增強信用評級意識。行業發展初期需要政府采用扶持手段為其創造市場需求,政府應在充分認識信用評級行業作用的基礎上,對信用評級行業的發展給以足夠的重視,進一步明確其發展方向與發展模式。同時,監管部門更多地利用評級結果,增加我國信用評級業的強制性需求。為了充分發揮信用評級揭示風險的作用。我國可以借鑒經濟發達國家的做法,將信用評級的對象通過政策法規予以明確并加以執行。

2、發展我國信用評級行業,需要加快發展我國信用評級業的制度建設。

(1)應進一步完善信用評級行業的政策法規??v觀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的發展過程,政府有關監管部門的認可和扶持對信用評級業的發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與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信用制度和法律法規體系建設相比較,我國目前急需建立和完善信用評級法律體系,首先需要完善基礎性的法律體系框架,從各個法律層次展開立法工作。建立強制性推廣信用評級結果的法律以及約束信用評級機構。對其評級標準進行檢查和監督的一系列法規。完善我國的征信體制,建立統一的數據檢索平臺,一方面要鼓勵信用中介機構注重自身信用數據庫建設:另一方面政府有關部門要建立集中數據庫。

(2)應建立信用評級行業有效的監管體制。加強對信用評級業的監管。信用評級機構的監管主要包括:建立信用評級業務的許可制度、日常管理制度和“退市”制度。實現對信用評級機構進行統一監管。首先有關部門根據相關規定向信用評級機構核發準予開展某類評級業務的許可證;其次建立對評級結果的復審、評價等制度,并建立相應的“退市”制度。

3、發展我國信用評級行業。需要加快發展我國信用評級業行業自身建設。

(1)應重視培育我國權威性的信用評級機構。通過重組、驗收、調整、撤并、整合等手段。加強各類信用評級機構的聯系與合作,盡快實現基本信息的聯網。在此基礎上逐漸形成一兩家全國性、權威性的信用評級機構。提高信用評級機構的質量,擴大其信用評級水平和社會影響。并通過吸收國外有影響的國際評估公司入股或技術交流,擴大我國信用評級公司的知名度,開展跨國評級業務。逐漸走入國際市場。

(2)應加強評級機構內部監督制度。信用評級機構的內部管理制度應包括評級工作程序、崗位責任制、評級標準和原則、評級指標體系、跟蹤評級責任制、評級報告要求、信用評級委員會工作制度、保密制度、檔案管理辦法、評級人員守則等。應在遵守法律法規的前提下,結合實際情況,建立內部管理制度,制訂規范的公司章程。設置科學高效的管理和監督機構和科學嚴密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加強評級機構的信息保密措施。使內部控制工作在有序的組織和完善的制度保障下進行。

(3)應統一行業評級標準和科學化的指標體系。目前我國的信用評級業缺少統一的業務規范,缺乏科學的評級方法、標準和指標體系,造成評級結果差距很大,不具有可比性,因此也就不具有權威性,無法發揮降低企業籌資成本和增加企業無形資產的關鍵功能,這也是企業缺乏進行信用評級積極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建議首先在科學的基礎上建立一套統一的評價指標體系。其次,應逐漸建立跟蹤監測體系,對評級結果進行歷史檢驗和跟蹤修正。

(4)應建立起信用評級行業協會,加強行業自律。信用評級行業協會應形成嚴密高效的行業自律和監督機制。比如對行業的準入與淘汰制度;對評級結果的復審、評價等制度;行業內年檢評級制等。首先可以加強行業自律,對違規操作、評級結果誤差率過高的評級機構取消其評級業務資格;其次,行業協會應促進評級機構評級指標體系和評級標準的統一。形成全國統一的信用評級市場,并逐步向國際化發展,才能滿足信用評級的需求;再次,行業協會應注意加強人才培養;一方面加強現有評級人員的資格考核;另一方面,引入專業人才的全國統考制,培養高素質的專業人才。

(5)應提高信用評估機構信息產品質量。增強創新意識,提供靈活的和高質量的服務。對于投資者,應科學、客觀、公正地為其提供受評企業的信譽等級,并對受評對象進行跟蹤監測,及時調整和公布資信等級的變化。最大限度地為其投資決策提供依據;對于受評企業。不僅可以為其提供信用評級外,還能對其所處的行業和產品進行研究,為其提供有價值的管理和財務建議、行業分析報告等:對于金融機構,可根據受評對象的特點,恰當的設計出特定評級方法以此提高評級結果的可靠性。

我國經濟的發展特別是金融市場的繁榮以及國際環境的變化對發展我國信用評級業提出了急迫的要求,盡管如此,我國卻仍然沒有一套系統獨立的針對信用評級業的法律法規,相應的政策法規仍不完善。這需要各級政府、職能部門應更新觀念,研究、借鑒國外立法、行政、金融等方面給予扶持的成功經驗,從體制、機制、政策等方面,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對策和措施,為我國信用評級行業的快速健康發展營造適宜的社會支持系統。

參考文獻:

1、李力等,我國信用評級業服務模式研究,世界標準化與質量管理,2007,(3)

2、江涌,國際三大信用評級公司透視,求是,2006,(19)

3、全乃禮,我國公司債券市場信用評級制度的完善,商場現代化,2006,(10)

4、王昭慧,對我國信用評級機構存在問題的探討,商業研究,2007,(4)

5、翁國華,發展信用評級市場需要厘清的幾個問題,上海金融,2006,(12)

6、李振宇等,資信評級原理,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03

7、夏敏仁等,企業信用評級——基于國外經驗的中國體系研究,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段斌,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財貿系2007級博士生,就職于中國民生銀行總行;馬曉潔,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財貿系2007級博士生。

收稿日期:2009—10—03。

猜你喜歡
信用評級需求分析
關于資產證券化中信用評級行為的分析
我國房地產企業信用評級財務指標體系研究
互聯網金融征信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
自然環境因素對綠色債券信用質量的影響
關于我國綠色債券市場發展的探討
研究生公共英語課程改革模式探索
服裝設計智能化趨向及模式研究
大學師生需求發展分析
基于UML技術的高校貧困生管理系統建模分析
指揮信息系統模擬訓練評估需求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