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失憶與價值選擇:孔子“神道設教”思想的生成與退隱

2010-03-14 02:37孔德立
世界宗教研究 2010年6期
關鍵詞:教化墨子孔子

傳統說法認為,人道教化是孔子的主流思想,但竹書《魯邦大旱》、帛書《要》篇等出土文獻的發現,表明孔子晚年出現了神道設教的傾向??鬃永^承春秋以來的貴族禮文化,以人道教化弟子。但對于傳統貴族與小人的失禮行為,詩書禮樂并不能完全起到教化作用,神道與巫術作為人道教化的補充,在孔子晚年被納入到儒家思想中,就成為孔子思想發展的必然。但《魯邦大旱》、《要》篇蘊含孔子神道設教思想的簡帛文獻并沒有流傳下來,以至于孔子的神道設教思想長期被遮蔽。這種歷史失憶不是偶然現象,而是早期儒家價值選擇的結果。墨子對儒家虛設神道設教的批評,孟、荀有意回避神道設教,都是導致這些文獻失憶的主要原因。

關鍵詞:孔子墨子神道設教人道教化《魯邦大旱》《要》歷史失憶

作者:孔德立,1974年生,歷史學博士后,北京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副教授。

“神道設教”是古代統治者借助民眾信奉上帝鬼神的觀念,通過敬事上帝鬼神取信于民的政治模式與教化方式。以往人們多認為“神道設教”是統治者披著迷信的外衣,進行愚民的活動,但這種看法并不符合歷史原貌。近年來,學者們對“神道設教”問題進行了考釋與梳理,肯定了“神道設教”曾經在歷史上發揮了重要的教化作用。這些研究破除了以往對“神道設教”的錯誤認識,有利于推進該問題的研究。

“神道設教”起源于遠古時代人們對鬼神的信仰觀念。殷周時代的“神道設教”在社會生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春秋時期,社會經濟的發展與人本思想的進步,人道逐漸取代天道與神道,是智士階層關注的重點??鬃映薪庸糯F族文化,并努力把這種文化與價值普及開來,成為全社會共享的資源與財富。這種文化普及工作主要是通過讓弟子學習詩書禮樂等知識來實現的,而詩書禮樂所蘊含的知識大多與人道教化有關。一般認為,對于神道、巫術等方面的知識,孔子向來是比較輕視的。近些年發現的馬王堆帛書《要》篇、上博簡《魯邦大旱》等出土文獻卻顯示,在卜筮與禳災、禱告等社會思潮盛行的時代,孔子晚年也曾納神道入人道教化系統。但在歷史流傳過程中,竹書《魯邦大旱》與帛書《要》篇等蘊涵孔子神道設教的文獻卻消失了。

孔子為什么在長期重視人道教化的基礎上,還要重視神道設教?孔子的神道設教思想相比人道教化來說居于何種地位?蘊含孔子神道設教的這些出土文獻為何會出現歷史失憶?這些問題是出土文獻帶來的新問題。本文以先秦神道設教的演變為線索,在前輩學者的研究基礎上,試對以上問題加以分析。

一、商周時代的神道設教

在殷代社會政治結構中,神權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豐富的甲骨卜辭材料證明,殷人的活動無不直接或間接地與神權發生關系。晁福林先生指出,自然神、天神、祖先神是殷代的主要神靈譜系,其中祖先神在眾神中居于主要地位。尊崇和祭祀盡量多的先祖,便可以在更廣泛的程度上凝聚子姓部族的力量,從而形成方國聯盟的穩固核心。

西周時期,天神(上帝)逐漸成為至上神,取代了殷人祖先神的至上位置。這種神權觀念的變化是周人的創造。天籠罩在每一個人頭上,把天作為天下之人的共主,最合適不過了。周天子以天下共主的身份祭天,實現了王權與神權的統一。西周統治者制定了諸多的祭祀制度與禮儀?!抖Y記·曲禮下》記載:“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歲遍。諸侯方祀,祭山川,祭五祀,歲遍?!薄抖Y記·王制》:“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視三公,四瀆視諸侯。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睋甲C,西周以前,方國部落并沒有清晰的“祭不越望”觀念,西周建國后才把“祭不越望”當成諸侯的祭祀規則?!凹啦辉酵痹谖髦荛_始成為定制,進一步推動了西周“神道設教”的制度化進程。

周代以宗法制為框架,建立了層級制“神道設教”的政治模式。天子、諸侯遵守祭祀禮典,“名正則言順”,各級宗主享有與其身份相適應的祭祀權。如果諸侯僭越禮典,就會遭到天子的討伐。西周層級制的神道設教與宗法制度相適應,共同維護了西周社會的穩定與繁榮。牟鐘鑒先生提出了中國“宗法性傳統宗教”的概念。他說,中國古代綿延數千年的宗法性傳統宗教,“以天神崇拜、祖先崇拜和社稷崇拜為主體,以日月山川等百神崇拜為翼羽,以其他多種鬼神崇拜為補充,形成相對穩定的郊社制度、宗廟制度,以及其他祭祀制度,基本信仰是‘敬天法祖”?!白诜ㄐ詡鹘y宗教”的形成正是商周時代神道設教的產物,同時,它的形成又為孔子神道設教思想提供了廣闊的社會習俗背景。

二、春秋時期人道教化的崛起

在西周時期,神道設教以宗法層級制的形式出現,人們對神道信而不疑。到了春秋時代,有些智士認識到人事不必完全依賴于神道。智者率先對神道提出質疑,凸顯人的主體意識。

《左傳》桓公六年:“所謂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辭,信也?!蛎?。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薄蹲髠鳌废骞哪辏骸胺蚓?,神之主也”。人對神的懷疑,導致在人神關系的天平上,主導力量開始向人的方面傾斜。隨之在宗法制度方面,人與宗族的關系也發生了松動。這兩種關系的變化推動了春秋時代人本思想與民本思想的進步。但人本思想與民本思想的進步并沒有達到徹底否定神權與君權的地步。劉家和先生對中國古代的人本思想與民本思想有精辟的論述。他說:

人本思想不等于無神論(Atheism),它并不要求人們在思想上排除對于神的信仰,而只要求人們在處理人神或天人關系時以人為本。在古代中國、希臘以及近代西方文藝復興時期,人本思想都很盛行,而那時的人本思想都未曾排斥對于神的信仰;毋寧說,它承認在人與神之間存在一種張力(tension)或“拔河”關系。人本思想只是告訴人,在這種關系中不能忘記了人是根本,即使你信神,那么目的也是人而非神。民本思想所重視的是君民之間的張力或拔河關系,并在這種關系中強調民作為“本”的重要性;即使你在尊君的時候,也不能忘記尊君的目的不在于君而在于民。

劉先生的這段論述解決了長期以來對人本思想與民本思想認識模糊不清的問題,對于認識春秋戰國思想史的演變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春秋時代人本思想與民本思想的發展,反映了普通民眾的精神覺醒。這種精神覺醒的力量,有力沖擊了傳統的神道設教體系?!叭说挠^念不再拘泥于族”,成為社會上涌動的主要思潮,“禮崩樂壞”與宗法世襲社會的解體,其源頭皆可追溯至此。

就在自下而上涌起的這股人本思潮沖擊神道設教的時候,作為神道設教主體的宗法貴族卻主動喪失了象征其身份的標識——禮。這個有教養的“禮”不同于西周的制度之“禮”。教養之禮是“霸政”以來興起的新觀念。在夷狄入侵的壓力下,諸夏貴族發現,他們原來日常所執之禮、所習古代流傳下來的詩書禮樂,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祭祀神靈、政治交往、舉止退讓等各種場合中的禮,無不彰顯貴族的文化教養。這種文化教養正是諸夏貴族區分于夷狄的顯著特征。

禮觀念的崛起,是人本思想發展的重要標志。但人本并不完全排斥神的作用。禮的人文教養與神道的結合,正是人道的真實內容?!蹲髠鳌肺墓迥辏骸爸T侯用幣于社,伐鼓于朝,以昭事

神,訓民事君,示有等威,古之道也?!敝螄谰褪欠铎牒蒙耢`,解決好百姓的生存問題,然后借鑒“古之道”、“先人之道”、“親之道”來保持社會秩序穩定。春秋霸政以來的道多指“人道”。國君遵循“道”,就是“有道”之君。至此,春秋時代的“神道設教”已經在神道的旗幟之下,蘊涵了人道教化的意味。宗法貴族們并沒有繼續保持禮文化。在春秋后期,貴族不知禮、知而不守、守而不敬、敬而不篤的現象普遍出現。貴族喪失了禮的教養,也就談不上為民表率了。

公元前536年,鄭國新興貴族子產鑄刑書,開創了以法治國的新紀元。此舉遭到了傳統貴族叔向的反對。叔向向子產表達了立法棄禮導致道德滑坡的憂慮。但子產復信對叔向說,鑄刑書是迫不得已的救世措施。公元前535年,魯國大夫孟僖子在臨死前,囑咐兩個兒子要向孔子學禮。這兩個事件的出現并非偶然,它表明傳統貴族對于象征其身份的禮已經很陌生了。自己不知禮,又如何以禮來引導民眾呢?一貫堅持“禮以順天”的魯國,在春秋后期也出現了“季氏旅于泰山”的違禮之舉。

貴族對禮的自我放棄,是自上而下的退化;民眾精神的覺醒,是自下而上的提升。這兩股力量的交匯,加速了春秋晚期社會的新陳代謝。傳統貴族以“神道”為形式的“設教”,已經失去了現實的感召力。社會迫切需要新的教化形式,以填補舊制度瓦解之后留下的空白。前所未有的大變局,意味著古代神道世界與人道教化的雙重瓦解。

三、孔子的人道教化思想

如果說商周時代的“神道設教”重“神”,那么,春秋時期“神道設教”的重心已經轉化為重“人”。以往的“設教”是在遵守“神道”前提下進行的,隨著人們精神不斷地覺醒與宗法貴族自棄其禮,“設教”逐漸取代“神道”而居于主要位置。春秋戰國之際,宗法貴族退隱出神道設教的主體之后,孔子為代表的儒家自覺承接霸政以來貴族的文化傳統,以禮的神圣性而“設教”,承擔起教化人道的使命。

唐代孔穎達對《易傳》“神道設教”的詮釋可謂揭示了儒家神道設教的本質,他說:“圣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者,此明圣人用此天之神道以觀設教而天下服矣。天既不言而行,不為而成,圣人法則天之神道,唯身白行善,垂化于人,不假言語教戒,不須威刑恐逼,在下自然觀化服從,故云天下服矣?!笔ト恕吧碜孕猩?,垂化于人,不假言語教戒,不須威刑恐逼,在下自然觀化服從”。這段詮釋與孔子的政治教化思想相吻合?!墩撜Z·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雖令不從”;《論語·為政》:“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泵癖妼φ蔚恼J同不在于聽統治者說了什么,而是看他們做了什么。

我們從《論語》中可以清晰地發現,孔子正在努力構建一種新的人道教化體系。這種新的人道教化體系,主要繼承了春秋以來形成的禮文化,強調為上者首先要修身,要守禮、敬禮,為民之表率。只有這樣,才能重建良好的政治秩序。在論證新秩序重建的過程中,孔子不斷淡化神道的作用,努力避開鬼神在政治中的影響。值得注意的是,孔子著力強調統治階層的德行是社會治亂與引導民風的主導力量。解決了統治階層自身的修身問題,就解決了政治問題,此之所謂“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孔子以“修己安人”作為改造社會的人道之路??傮w看來,他并不鼓勵弟子急于從政,而是以修身為本?!墩撜Z·先進》篇記載:子路使子羔為費宰,孔子批評子路“賊夫人之子”。子路不服,辯解說:“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讀書,然后為學?”孔子很生氣,說子路是在狡辯??鬃诱J為,從政之人必須具有足夠的德行,否則就沒有資格為“民之父母”。只有“學而優”才可以“仕”。如史華慈所指出,“無論孔子是多么地渴望改造人類世界,渴望影響他的環境,他最終仍然堅持聲稱,他所能控制的惟一領域就是自己的修養,以及他對弟子們施加影響的能力?!币虼?,孔子教導弟子“反求諸己”,努力以修身提升自我的文化教養。在這個過程中,雖然天命是無法回避的問題,但孔子卻罕言之。即使如子貢這樣的高徒對于“性與天道”,從孔子這里也“不可得而聞”。

弟子們在孔子學堂里,主要學習詩書禮樂??鬃痈嬲]弟子,要“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在“行有余力”的基礎上,“則以學文”。這也是儒家修身工夫的程序,以“尊德性”優先,兼而重視“道問學”??鬃右栽姇Y樂為教材,教化弟子學習知識文化,從而具有高尚的道德與才能,成為社會上遵守禮儀的典范。

我們梳理《論語》中并不多見的“天”,可以發現,孔子偶爾談及的天,大多是在他遭遇挫折的時候,《論語·八佾》:“獲罪于天,無所禱也”;《憲問》:“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述而》:“天生德于予,桓魅其如予何”;《子罕》:“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天作為人道的最終依據,只有在人生失意的時候才顯現出來。這里隱含的另一層意思是,孑L子在人生順暢的時候,并沒有關注天,對天持“存而不論”的態度。民國學者王桐齡指出:“惟儒家以人力所不能及者歸之于天。故有順時聽天之說,由天生運。故有委心任運之說,于是當窮困之時,能以淡泊處之,患難之際,能以鎮靜將之,不營營以求利,不汲汲以求生。所謂見利思義,見危授命者,二千年來儒家中之大人物,概服膺于此,此真儒家之特別修養方法也?!贝苏撜|及到儒家天命思想的深處??梢?,天是伴隨孔子走出患難之際的心靈慰藉,而不是支配人生的主宰。

孔子對鬼神的態度,總體上可以說是“敬而遠之”。所謂敬,就是贊成祭祀鬼神,并強調祭祀鬼神時要持敬畏之情,“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所謂遠,是在敬的前提下,不把鬼神作為人道的主體內容,“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良好的政治狀態,不能靠獻媚于鬼神,而需要統治者實實在在的去做、以踐行禮的行為與誠意取信于民才能達到的。當子路問孔子“事鬼神”,孔子說:“未能事人,焉能事鬼”??鬃咏虒ё勇?,還不會事奉活人,怎么能事奉死人,所以對于父母最大的孝,就是在父母生前事奉好父母,至于父母死后事奉鬼神,則是出于教化的需要。由于祭祀鬼神的活動直接與其死去的祖先親人聯系起來,所以孔子努力寄予這種祭祀活動深厚的人文情感。族人祭祀死去的親人的禮儀,很容易激起族人之間的同族意識與關愛之情。在這種“慎終追遠”的儀式中,孝悌等家族倫理不斷地被強化。如果整個國家倡導這種民風,久而久之,就會使“民德歸厚”??梢?,孔子表面上“敬鬼神”,其實質卻在于塑造孝悌倫理的民風。

以“敬天法祖”為核心的宗法性宗教信仰,隨著禮制的崩壞,在春秋末年面臨著混亂與整合??鬃泳次诽烀?、祭祀鬼神的思想,繼承了周代宗法性宗教信仰的傳統。但總體來看,孔子更重視以蘊含人道的詩、書、禮、樂教化弟子,而不是神道。

四、從出土文獻看孔子的神道設教思想

近年來的出土文獻表明,除了“敬天法祖”,孔子并沒有忽略其他神靈與巫術的存在。馬王堆帛書《要》篇與上博簡《魯邦大旱》篇的發現,表明孔子曾以《易》的損益之道教化弟子、以獻祭山川的方式來禳災。而這些神道設教的思想因其文獻的闕失而長期被遮蔽。

《要》篇記載:“夫子老而好《易》,居則在席,行則在囊?!薄吨芤住窞椴敷咧畷?,本不為孔子所重,孔子以往教育弟子的教材主要是詩書禮樂。但到了晚年,孔子“好《易》”卻到了癡迷的程度,子貢很不理解老師的做法,問“夫子何以老而好之乎?”孑L子說:“前祥而至者,弗祥而巧也……予非安其用也”。子貢質疑說:“遜正而行義,則人不惑也。夫子今不安其用而樂其辭,則是用倚于人也,而可乎?”意思是說,剪除兇邪而得福,消除災殃而避禍。遵循平常的做法,按合適的方法去行事,則人不迷惑。夫子現在不樂《周易》的占筮之用,而喜歡讀其卦爻辭,這是存心立異于常人,是奇邪不正的做法??鬃咏忉屨f,“《易》剛者使知懼,柔者使知剛,愚人為而不忘,漸人為而去詐?!笨磥?,《易》正可以糾正自己的不足,使人不致過于偏激。

子貢又問:“夫子亦信其筮乎?”孔子說:“吾百占而七十當,唯周梁山之占也,亦必從其多者而已矣”,“吾與史巫同途而殊歸者也。君子德行焉求福,故祭祀而寡也;仁義焉求吉,故卜筮而希也?!瓝p益之道,足以觀天地之變,而君者之事已?!酥^易道?!笨梢?,孔子的卜筮觀是“從其多者”,并非完全相信卜筮。但《易》中蘊含著吉中有兇、兇中有吉、福中藏禍、禍中藏福的損益之道。從損益之道中,足以觀察出天地的變化和君主的事業,對于人們的安身立命有重要的影響。卜筮習俗源遠流長,在社會上普遍存在,又有深遠的影響,即使在人道思想興起的春秋時代,卜筮之風一直比較盛行?!兑菲嘎┏?,孔子對《易》的卜筮程序與卦辭相當熟悉,這表明一向堅持人道教化的孔子也受到卜筮習俗的影響。但孔子好《易》并不局限于卜筮本身,而是努力把卜筮之道提升為人道哲理。

值得注意的是,孔子對《周易》喜好的背后,也隱含著一種憂慮?!昂笫酪汕鹫?,或以《易》乎?”這種憂慮同樣表現在孔子與《春秋》的關系上?!睹献印る墓隆酚涊d:

世衰道微,邪說暴行有作,臣弒其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鬃討?,作《春秋》。

《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泵献诱f,春秋晚期政治秩序與文化秩序失衡,于是孔子作《春秋》,“正王綱”,使“亂臣賊子懼”。正王綱,本為“天子之事”,而孔子作《春秋》以“正王綱”,則是代行天子事,所以孔子擔心此舉會遭到后人的誤解。如果說孔子作《春秋》,擔心的是僭越天子事,那么,他對《周易》的喜好,則是擔心把巫術納入儒家視域,會引起人們對他一貫堅持的人道教化路線的懷疑。事實證明,孔子的擔心并不是多余的,子貢在當時就表露了這種質疑。

孔子對弟子的要求近乎苛刻,他的修身之路是一條沒有止境,也沒有十字路口的大路。在完善君子人格的道路上,要有“殺身成仁”的勇氣。正如馬凌諾斯基所言:“規定了的價值及情操常能左右一人的行為,所以有人能視死如歸,能茹苦如飴,能克己節欲。這反抗著機體所命令的行為的力量是出于那已經融化成一有組織的體系的欲念及情感沖動。這種欲念及情感沖動,在情操所命令的行為中,間接地但有效地得到了滿足”。但是,這種近乎神圣的修身目標,并非所有人都能實現,就連孔子的弟子也對道德價值塑造的難度望而卻步?!墩撜Z·雍也》記載,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弊釉唬骸傲Σ蛔阏?,中道而廢。今女畫?!奔词诡伝?,也只能做到“三月不違仁”??梢?,這種以詩書禮樂來塑造道德價值,推行人道教養的方式并不為多數人所接受。

孔子晚年熱衷于《春秋》與《易》,表明他的教化對象必須要涵蓋到“詩書禮樂”“難以致之”的人群。孟子說,“《詩》亡然后《春秋》作”,賦詩時代的終結不只是貴族時代的終結,而是標志著社會教化的失序與傳統貴族文化教養的消失。

《春秋》使“亂臣賊子懼”,所針對的教化對象是大夫以上層級的統治者?!兑住肥遣敷咧畷?,越是下層的民眾,越相信卜筮與巫術的超人力量。另外,社會上存在一些不畏天命、不畏大人、不畏圣人之言的小人。這部分人,不相信人道教化,甚至不畏懼法律,但一般會相信巫術。按照弗雷澤的理論,“巫術斷定,一切具有人格的對象,無論是人或神,最終總是從屬于那些控制著一切的非人力量,他就能夠繼續利用它?!薄兑住肪哂羞@種功能,孔子借《易》把盡可能多的下層民眾納入到教化對象中來。這樣,孔子在堅持詩書禮樂人道教化的基礎上,又納入了天子之事的《春秋》與卜筮之事的《易》,從而使人道教化籠罩上了神道設教的面紗??鬃拥摹靶律竦涝O教”體系涵蓋統治者階層、中間智士階層、下層民眾以及小人四個層級,從而成為春秋末年最具廣泛性的教化體系。

以上主要從理論上論證神道設教的必要性與可行性,上博簡《魯邦大旱》記載的一則史事,則證明孔子從實踐上已經開始神道設教了。

《魯邦大旱》記載,魯哀公時期,魯國大旱,哀公向孔子詢問解決的辦法??鬃诱f:“邦大旱,毋乃失諸刑與德乎?”“庶民知說之事鬼也,不知刑與德。如毋愛圭璧敝帛于山川……”李學勤先生釋義為,孔子認為旱災是朝中施政刑罰與德惠失當的結果,必須加以糾正。民眾只知道禱祝鬼神,不知道刑德的事,如果不惜以珍貴的圭璧敝帛祭祀山川,對刑德的失誤加以糾正,旱災就能免除?!遏敯畲蠛怠返陌l現為研究孔子的神道設教思想提供了新的材料。旱災本不關乎人事,而孔子卻借此指出哀公刑德失當,這是明顯的天人感應思想。但是正“刑德”的措施并不符合百姓傳統的禳災習俗。既然百姓信奉鬼神,又愿意“事鬼”,那么,禳災求雨就是最好的穩定人心、安定社會秩序的方式。所以,孔子建議國君祭祀求雨。

春秋時期,社會上禱祝禳災的活動十分流行。羅新慧先生指出,“大旱無雨是古代常見天災,禱神而逆時雨、寧風旱,是古之國君必為之事。禱旱求雨可追溯至商王成湯的時代?!\者為天子或諸侯,說明國君承擔著為萬民禱請求福的職責。此類禱請不同于其他,禱者并非局限于個人利益,而是為天下福祉求禱。并且,這類禱辭中十分突出的內容是向神靈請罪。在禱者的意識中,天降之災與國君之不德相連,因此,禱辭皆以向神靈反省、悔過、贖罪為主要內容。在禱者的心目中,高高在上的神靈具有人間仲裁者的特征,只有悔過自新,不失厥德,才能免受天譴,求得神佑?!薄遏敯畲蠛怠匪洝拔銗酃玷当植谏酱ā钡那笥晷袨?,正迎合了“庶民知說之事鬼”的禱祝風俗。從子貢那里,孔子得知他的建議受到百姓的擁護,人們都帶著兒女,向親友傳告,國君將要禱祝求雨??梢?,在傳統習俗普遍盛行的社會中,智士階層的思想在某些特定的場合也不得不迎合社會習俗。

馬王堆《要》篇與上博簡《魯邦大旱》記載的事情,均發生在孔子晚年。無論是卜筮還是禱祝,都是“適合于實際需要及得到可靠的成效”,這種“具有實用目的的特殊儀式活動”,屬于人類學中的“巫術”范疇。宗教與巫術是有區別的。宗教創造一套價值,直接地達到目的。巫術是一套動作,具有實用的價值,是達到目的的工具。馬凌諾斯基論述說,巫術對于個人與社會都具有效力?!拔仔g不僅對于個人而言,可以促成人格的完善,對社會而言,它也是一種組織的力量”,“巫術的社會重要性,不僅在于它可以給某些人以權勢,而使他得居高位。我們已看到,

它實在是一種具有組織性的力量”。

馬氏上述理論正可以解釋孔子喜《易》及建議國君禱祝神靈的舉動?!兑住返牟敷吖δ芸梢允箓€人在“損益之道”中察覺禍福吉兇,從而趨利避害,增強人們的自信。組織民眾禱祝于山川求雨,企圖控制自然為民所用,則顯示了巫術的社會組織功能?!霸谠S多地方和許多民族中,巫術乃是為著人群的福利而控制自然的偉大力量,如果這種情形是真的話,那么行使這種法術的人,在任何社會中一定都是重要而有影響的人物,只要社會中的人相信他們確是神通廣大?!笨鬃咏ㄗh國君親自參加這樣的禱?;顒?,這種神道設教無疑會進一步強化國君的統治地位。

五、歷史失憶與價值選擇

孔子為了迎合社會習俗、加強人道教化的力量,而以神道設教,雖然看似在人道之路上又出現了向神道的回溯,但其實質內容還是人道教化,神道只是旗幟而已。所以,這種神道不免帶有極強的實用色彩。正如荀子所說:“日月食而救之,天旱而雩,卜筮然后決大事,非以為得求也,以文之也。故君子以為文,而百姓以為神?!笨鬃尤萑躺竦琅c巫術存在并參與其活動,當時即遭到子貢的反對。在孔子弟子與后學中,孔子的神道設教思想并沒有流傳下來?!墩撜Z》作為孔子弟子與再傳弟子共同編輯的早期儒家言論集,以詩書禮樂作為孔子教化的主要內容,其思想主要在于修己安人,罕言天命、鬼神與巫術。

孔子虛化神道的做法,遭到了墨子強烈的批評?!赌印す稀菲胺侨濉庇小八恼侍煜隆?,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說儒家“以天不明,以鬼不神”。墨子非儒不是簡單的批判,而是深入儒家思想深處,站在民本立場上對儒家源自貴族之學思想方法的有力批判。針對儒家不信鬼神的特點,墨子高調提倡“天志”、“明鬼”思想,以天與鬼作為懲惡揚善的工具、民眾的保護神。

西周形成的以“祭天法祖”為基本信仰的宗法性傳統宗教是儒墨等諸子共同的思想資源,孑L子主要繼承了“法祖”,墨子主要繼承了“祭天”??鬃诱J為,統治者“法祖”可以使“民德歸厚”,移風易俗,“法祖”與傳統的血緣宗法關系最密切。墨子欲打破傳統的貴族統治,如果再像儒家那樣強調“法祖”,就還是脫離不了傳統的宗法關系,所以,墨子不提倡“法祖”,而是讓普通百姓都去“祭天”?!凹捞臁痹谥艽侵芴熳拥膶@?,孔子雖言“畏天命”,但并沒有倡導全民祭天。墨子站在普通民眾的立場上,宣揚天是普天之下百姓的天,而不只是統治者的天?!懊裰?,天必從之”,天是至善的,是關愛百姓的,墨子倡導全民祭天以祈福。墨子發動的全民祭天運動實際上是試圖以宗教性的天作為民眾的最高信仰,以此鉗制統治者的行動。就此而論,墨子以天志、明鬼為特色的“神道設教”亦具有推動民本思想發展的重要意義。

正因為墨子“非儒”切中了儒家要害,才使得墨家的勢力迅速發展起來,直到孟子時代,墨家之言仍然“盈天下”。墨子打破傳統貴族宗法關系,以天作為關愛百姓的至上神的做法,對孟子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孟子欲重新振興儒學、辟除“墨學”的影響,必須正面回應墨家的批評。孟子把墨子高高在上的天,拉了下來,使天與人性貫通以來,建立了“盡心、知性、知天”的天人合一思維模式。天善是性善的最高依據,性善符合天善。這樣,就為性善論奠定了堅實的天命基礎。傳統說法認為,孟子辟墨以“禽獸”,墨孟之間似如水火,但這種觀點遮蔽了墨孟關系的本質。實際上,孟子辟墨在很大方面是以吸收墨家思想的方式悄然進行的。牟復禮指出:“孟子把天看做可以回應(response)人們的感受和需要的力量,墨子的天則不同,它知道人的需要,并且勒命人拜服它無尚的意志?!泵献釉谖漳印疤熘尽彼枷氲耐瑫r,亦重視人的主觀能動性。這樣,墨子神道設教的依據——天,在孟子這里就轉而成為人性之善的依據,融入到人道教化之中。

與孟子不同,荀子對神道設教的反對更為直白的表現出來。荀子對天道等神秘主義存而不論,以強烈的理性主義,倡導以禮治來維護社會的穩定,勸導人們通過不斷的學習禮儀知識來安身立命,而不是依賴神道與巫術?!盾髯印ぬ煺摗?、《非相》等篇,對天道、神道、巫術等各種形式的神秘主義展開了嚴厲批判。荀子從理論上對神道設教的打壓,以及戰國中后期功利主義的泛濫,使得主流儒者對神道設教的興趣大大降低了。

六、結語

帛書《要》篇與《魯邦大旱》等文獻的發現,表明孔子也曾以神道來設教。結合春秋晚期的歷史形勢,我們可以發現,孔子向神道設教的轉型是不得已而為之。

貴族階層日益沒落,宗法制度面臨嚴峻的挑戰,“世衰道微,邪說暴行有作,臣弒其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沒落的貴族階層需要心靈的慰藉與解脫??鬃右匀说澜袒茏?,開創了一條修已安人之路。有志于安人的君子,只有不斷的修己,完善道德與知識,才可以實現安人的理想??墒?,在現實生活中,有德的君子不一定有位,有位之人不一定有德。德與位理論上的統一與實踐中的不統一,是造成儒家困境的主要原因。但這種困境在孔子這里似乎并不存在,孔子把修己作為終身行之的事業,以自身的言行引領弟子不斷提升修養與尊嚴。但廣大的孔子弟子與普通民眾卻很難堅守孔子式的修己之路。所以,信念的動搖就在所難免??鬃拥茏优c普通民眾也需要新的思想資源。

在這種現實需要的條件下,孔子通過《周易》、《春秋》等文本的傳播,借助民間神道與巫術的信仰觀念,以神道來加強人道教化,就可以覆蓋盡可能多的教化人群,盡量增強儒家教化的力量。但孔子的神道設教在他的整個教化體系中,只是人道教化的輔助。

篤信神道設教的墨子對孔子虛設神道的做法不滿,遂提出了批評。墨子非儒促使孔子后學進一步反思儒家的利弊得失。值得注意的是,與墨子同時代的孔子之孫子思,在《中庸》中,對神道設教進行了有力的論證,在郭店簡《五行》篇中,子思對人道與天道分別進行了界定與論述,并塑造了兼具人道與天道的圣人,從而為儒家的人道教化樹立了典范??梢?,子思確實是沿著孔子晚年的思想方向繼續前進的儒者。但是,《魯邦大旱》、《要》以及竹帛《五行》等此類文獻卻都失傳了。這也說明,在儒家后來的發展中,弘揚神道設教的一派儒者并不占主流地位。孟子的性善論,不再需要一個外在的天道或者神道來執行教化,而是主要通過主體的學習與反省來實現修己安人。荀子公開對子思、孟子五行說的非議,對神秘主義的批判,對墨子的不屑一顧,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儒家思想的發展路向。

上博簡《魯邦大旱》等新發現文獻出現的歷史失憶,并不是偶然的,是在歷史傳承中,經受外來學派的批評與本學派自我反思而做出的價值選擇的結果。這個結論或許對理解簡帛佚籍的歷史失憶有所幫助。

(責任編輯于光)

猜你喜歡
教化墨子孔子
乘教化之風,行自主之路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墨子破云梯
秋夜
墨子訓徒
墨子教誨青年
墨子兵法(一)墨子其人
如果孔子也能發微博
不走絕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