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解瓶頸 加快現代水利建設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2010-04-14 13:40
水利科學與寒區工程 2010年7期
關鍵詞:建三江水務局分局

□ 于 軍 趙 清

興農之要,其樞在水。當前,建三江分局已進入發展現代農業的快車道,進入水稻產業持續加速發展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農業發展對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那么,現階段建三江分局水務局在水利發展上還存在什么制約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不利因素,有什么急需解決的問題,今后一個時期水利發展的方向和目標是什么,水利如何為分局經濟社會發展保駕護航,針對這些問題,分局水務局對農場進行了調研,通過對整個行業情況的認真摸底、深入剖析和系統研究,形成了一致的意見和建議。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一)地下水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已經成為制約水稻可持續發展的瓶頸

近些年建三江分局水務局水稻發展迅猛,到2009年底737萬畝水稻99%采用地下水灌溉,水稻畝用水量按350方計算,年用水量已達到25.8億立方米,加上少量的工業和生活用水,地下水已經處于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的狀態,地下水如果繼續下降,很可能出現機電井掉泵、生態改變,甚至可能出現突發性的地下水大幅度下降等問題?!八币呀洺蔀橹萍s建三江分局水稻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分局“一業帶多業”、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戰略目標受到了直接威脅。

產生問題的原因:一是水資源開發利用不平衡。建三江分局由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三江環繞,每年過境水量2739億立方米,當地產水量10.93億立方米,地下水總補給量14.84億立方米,是一個水資源較為豐富的地區,但現有水稻99%采用地下水灌溉,過境水利用不足0.4‰,地表水、地下水開發利用嚴重失衡;二是缺乏水資源控制性工程。近些年建三江分局水務局開始建設大型江水灌區,但建設速度緩慢,建設周期過長,已達成的灌溉面積只有15萬畝,短期內難以發揮大的作用。大力興建的攔蓄地表水工程,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地下水的供需矛盾,但到2009年底所建工程供水能力為40萬畝,與大量的缺口相比,差距較大,且絕大多數工程為臨時性工程,汛期需要拆除,保證程度不高,很難支撐可持續發展;三是水資源調配能力不足。對澇水旱用、閑水忙用、以豐補欠等的調度和控制能力低,雨洪資源利用不足,缺乏區域間、季節間、年季間的調水、補水能力和措施。

(二)防洪除澇骨干工程缺口大,農田排水大環境急需改善

從1977年到2009年,建三江分局水務局國家已經批復的防洪除澇骨干工程7.76億元,目前僅投入資金3.72億元,占48%,不足一半,還有很多半截子工程。如:撓力河126公里堤防從1992年開始建設,堤防雖然已經建成,但是批復設計配套的14個穿堤建筑物只建了7個,13條回水堤一條未建,20個缺口每遇大的外水,嚴重倒灌,工程系統效益難以發揮。由于排水大環境不良,致使很多區域排水不暢,大量半截子工程不能發揮效益,并影響到與之配套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也不能充分發揮效益。

產生問題的原因:一是國家投入不足。自2004年國家對三江平原一期開發建設停止投資,大量已批復的工程沒有完成。二是實際需要量較其它分局多。建三江分局由于開發建設較晚,加上土地面積廣大,地勢低洼,防洪除澇工程建設任務仍很艱巨。三是骨干工程單項工程投入大。僅一個二道河總干就需要投資一千多萬元,很多干溝也動輒幾百萬,企業自行籌資建設困難太大,如果沒有國家的支持,難以在短期內有根本的改善。

(三) 水利配套工程標準低,農田抗御洪澇災害能力不強

建局以來,農業生產發生了日新月異的巨大變化,但作為農業命脈的水利建設卻一直采用建局初的干三支五的除澇標準,別拉洪河、濃鴨河等幾大骨干工程全部是三年一遇排澇標準,一遇超標準大水一些排干出口水位低于承泄區水位,造成排水不暢,甚至倒灌。由于工程設計標準低,每年汛期一些溝道都會遭受沖刷,渠系建筑物被毀,清淤量增大,工程建設二次投入量增加,這對本來就投資不足的水利建設無疑是雪上加霜。在低的工程設計標準下,再加上工程不配套,有的有干溝無支、斗農溝;有的支斗已經配套,但承泄區沒有打開;有的渠系配套了但建筑物沒有到位等等。建三江分局現有的1064萬畝耕地中,達到3~5年一遇以上配套標準的697萬畝,占65%,農田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仍處在較低水平上。如:2009年建三江分局遭遇了20年一遇的洪澇災害,全局受澇面積163.6萬畝,絕產面積7萬畝,直接經濟損失2.62億元。

產生問題的原因:一是投入不足。建三江分局現有耕地畝均水利投入149元,墾區畝均水利投入246元,相差97元,與南方較發達地區畝均水利投入500多元相比,差距更大;二是耕地面積增加,提高了對排水的要求。近些年隨著土地連片,五荒地治理成型,全局耕地面積增長較大,僅2009年比2004年就增加了480萬畝。由于耕地的增加,使原有作為承泄區的區域,也有了排水需要,給工程增加了更大的壓力;三是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減。國家對工程維修經費每年全局投資只有幾十萬元,各農場自籌資金主要用于支以下溝渠清淤新建,投入在排干和配套建筑物上的較少,使工程管理欠賬較大(據統計全局已建工程中有35%以上的渠系和建筑物不能正常運行,需要不同程度的維修養護)。尤其投入在堤防、水庫、抽水站維修加固的更少,導致一些工程帶病運行,影響了工程設計效益的發揮,使本來標準就不高的水利工程標準進一步降低,農田抗洪澇能力不強,農業在一定程度上還要靠天吃飯。

(四) 水利管理手段落后與現代農業發展要求不相適應

建三江分局農業已經進入到了現代農業發展的快車道,G PS定位、激光平地、整地、遠程監控作業等高科技已經大面積得到了應用,而水利管理依然沿用老辦法,效率低、精準度差、科技含量少,與現代農業的發展步伐不夠協調。以工程管理為例:目前全局水管站共有專職水管人員17人,基層水管站38人(基本為臨時工,按照水利部部頒標準我局現有的30個基層管理站應配備管理人員120人),共計55人,平均每人的管理范圍近20萬畝,日常工作量很大?;鶎庸芾碚敬蠖嘣谌僳E罕至的地方,交通不便,由于缺少交通工具,大量的工程巡護要靠管理人員的兩條腿,工作效率可想而知。又如:在地下水觀測中,現在全部為人工觀測,觀測人員基本以水稻戶為主,由于個人素質和責任心不同,觀測精度沒有保障,這樣下去很可能會由于人為因素的影響使地下水情況無據可查、無數可用,給今后的水資源管理、開發利用造成嚴重障礙和不可挽回的損失。

產生問題的原因:一是農場水務人員業務繁重,創新意識不強?,F在各場水務局人員一般每場3~5人,不僅要完成大量的水利規劃、設計、建設、管理任務,還要負責土地整理、農業開發等其它部門的水利任務,水務人員疲于應付事務性工作,再加上一些人缺乏創新意識,很難對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等做深入的研究和應用,墨守成規,管理手段沒有與時俱進。二是水管經費無正常來源渠道。按國家規定標準,保證建三江分局水務局現有15.8億元的水利資產保值增值,每年需拿出4740萬元作為維修養護資金。而目前各農場工程管理維修資金沒有正常來源渠道,主要靠農場行政長官的個人意志,隨意性較大,由于缺少資金,使工程管理工作無法正常開展,就更不用說配備先進的管理工具和運用現代化的管理手段了。

二、下步水利發展思路和目標

(一)今后一個時期水利發展總體思路目標

通過剖析建三江分局水務局當前水利上存在的問題,要保障建三江分局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迅速破解水利發展瓶頸,解決好地下水供需矛盾,統籌考慮水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問題,夯實水利基礎,提高農田抗災能力,保證糧食豐產豐收。要以建設與現代農業發展相匹配的現代水利為基石,按照“工程水利-資源水利-生態水利”三個建設層次構建建三江分局現代水利的發展藍圖,并實施“數字水利”的現代管理手段,為分局“一業帶多業”戰略構想的順利實現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可靠有力的水利支撐和保障。

用三年到五年時間完成主要排干工程清淤擴建,拓展水利功能,完成攔蓄地表水工程8469處,力爭地產地表水資源利用率達到30%。

用三年時間基本完成飲水安全工程建設。

用五年時間基本完成支以下溝(渠)及配套建筑物等田間工程建設,全面提高農田抗御洪澇災害能力,實現新增改善防洪除澇效益面積400萬畝、新增改善灌溉效益面積300萬畝。

(二)2010年建設目標和重點

2010年要完成水利建設土石方2000萬立方米,建筑物2000座(處),攔蓄利用地產地表水灌溉面積100萬畝,新增改善防洪除澇效益面積200萬畝,新增改善灌溉效益面積150萬畝,新增水保面積4萬畝。

重點完成勤得利灌區渠首泵站建設,八五九灌區達到灌溉面積20萬畝,青龍山灌區開號;完成別拉洪河下游疏浚工程、濃鴨泄洪總干清淤工程、濃鴨河節制閘工程、大興強排站工程以及受災較重的撓力河澇區、別拉洪河下游澇區的治理工程。同時,重點打造勤得利灌區、八五九灌區、前進、紅衛、鴨綠河節制閘等5處水利觀光點,以點帶面推動整個水利建設提檔升級。

三、主要措施

(一)提高完善工程水利,減少水旱災害影響,夯實現代水利發展基礎

工程水利相對于現代水利它是傳統的水利,是現代水利的基礎。目前,我國水利事業正處在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轉變的關鍵時期,對于建三江分局水務局來說在這個轉型期需要做的工作還很多,我們必須牢固樹立“減災就是增收”的理念,提高和完善工程水利,減少水旱災害影響面積,穩定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

一要進一步優化排水大環境。按批復建三江分局水務局還需建設堤防22.4公里、骨干溝道1121.87公里、土方3551.54萬方、橋120座、涵跌水55座,抽水站24座,需投資3.06億元。

二要提高農田配套程度和標準。按規劃要使現有耕地全部配套,尚需完成干溝10條、清淤160條、支溝2396條、斗溝12533條、農溝2838條、橋144座、涵12260座、強排站25座,土方量13887萬立方米,需投資72843.3萬元。

三要提高旱灌能力。到2010年全局有旱田242萬畝,現有噴灌機2222臺(套),已達成噴灌能力85萬畝,尚有157萬畝的旱田抗旱問題沒有保障,需購置噴灌機5233臺(套),需投資0.32億元。

(二)強力推進資源水利、實現水資源優化配置、保障現代水利加快發展

資源水利是現代水利發展的必由階段,資源水利強調的是資源的優化配置和資源管理。建三江分局水務局在資源水利建設上要做好三個統籌:一是統籌地表水和地下水。逐步實現以利用地表水為主,適當開采地下水,以地表水置換地下水;二是統籌境內水和過境水。對境內水資源的開發應以修建各類蓄提水工程為主,逐步扭轉工程配置結構受制于河川徑流豐枯變化的不利局面;對過境水資源應以修建引提水工程為主,發展江水灌溉;三是統籌工程措施和經濟措施。在進行各項工程建設的同時,要充分發揮經濟杠桿的作用,鼓勵和推動節水型社會建設。

一要充分利用雨洪資源、攔蓄利用地產地表水。建三江分局每年降水約68.2億立方米,有5.2億立方米垂直下滲補充地下水,52.07億立方米被植物吸收和蒸發,10.93億立方米形成了地表徑流出境。從全年徑流分配看,4、5、6、7、8五個月水稻生育期有6.13億立方米徑流,占全年的56.1%,加上水稻泡田棄水約3.7億立方米,共9.83億立方米地表徑流,這部分水如能利用40%,即3.93億立方米就可解決約110萬畝的水田用水;9、10、11三個月徑流4.54億立方米,占全年的41.5%,這三個月攔蓄的地表水可以進行“秋灌”,即在秋整地結束后進行泡田,進行跨年度的水量調配,以減輕春季用水的壓力,如能攔蓄利用30%,即1.36億立方米,可解決近40萬畝水田用水。從以上分析看,利用地產地表水共可解決150萬畝的水田用水問題,同時攔蓄地表水還可增加地下水的垂直補給。全局要廣泛利用現有地勢和溝渠建節制閘、塘壩、小水庫等攔蓄地表徑流,并因地制宜進行梯級開發利用和排水,分區治水用水,力爭用三到五年的時間攔蓄利用地產地表水的30%,按規劃共需建攔蓄地表水建筑物8469處、投資7.13億元。

二要大力推廣農業節水灌溉技術,提高水效率。對建三江分局水務局來說,水資源問題的核心是農業。所以,大力發展節水農業是應對當前水瓶頸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們曾先后在五個農場搞過節水灌溉試驗,節水效果十分明顯,節水20%以上,節水潛力巨大。根據建三江分局水務局用水現狀,要大力推廣適合局情的農業節水灌溉技術和灌溉制度,分類建立不同類型的高效節水農業模式。在各類灌區,要采取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加快普及膜下滴灌等農業生產新技術,降低農田無效蒸發,節約灌溉用水;要提高全社會的節水意識,用經濟杠桿調動農戶攔蓄利用地表水和節水的積極性,保障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宜將節水灌溉技術納入到分局水稻種植技術管理中,并由農業部門盡快推廣應用。同時要使農業用水逐步從“以需定供”轉變為“以供定需”,形成與水資源相適應的節水型農業結構。

三要充分利用過境水,以地表水置換地下水。要統籌安排新灌區和續建灌區建設,加快江水灌區實施步伐,力爭2014年完成八五九灌區、勤得利灌區和青龍山灌區的近期工程建設任務,完成江水灌溉面積350萬畝,到2020年全部完成四大灌區建設,全局完成江水灌溉面積715萬畝(尚需投資73億元),使地下水灌溉絕大部分得到置換,水稻發展進入良性循環。

(三) 規劃建設生態水利,實現人水和諧,完成現代水利發展最終目標

生態水利是人類發展進入更高階段賦于水利的新使命,是在進行水利建設的同時,兼顧生態修復的功能,在工程水利、資源水利等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內容更全面,更符合客觀自然規律,更能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的一種新的水利模式,是現代水利發展的最終目標。就我局而言,并不是前兩個階段發展好了,才能進入這一階段,而是要根據實際需要交錯進行,在不同的階段各有側重,目前對生態水利建三江分局水務局要著手規劃,并適度建設。

一是建設景觀生態水利,建一處工程形成一處景觀。在進行水利規劃時,要考慮生態和景觀建設,保護好現有濕地。并拓展水利工程的功能作用,把種植、養植等融入到水利規劃建設中,提高工程綜合效益。

二是開展水土保持,鞏固土地根基。在采取各種工程措施時,要注意生物措施的采用,在水土流失區要大力開展植樹種草,以及采用新的耕作方式,防治水土流失。尤其是對經過千年物化、萬年涵養得來的黑土地要格外珍惜,防止黑土層逐漸變薄、流失,乃至我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土地根基被撼動。

三是防治水污染,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隨著建三江分局工業的增多和居民生活用水的增加,防污也應納入日程,建三江分局水務局有的農場現在已經出現了將生活和工業廢水直接排入我們的母親河——別拉洪河的現象,污染了環境,也影響了生態景觀,所以防污問題也應引起一定的重視。

(四)全面實施“數字水利”,強化軟科學軟實力,用非工程措施帶動現代水利加快發展

當前水利工作正面臨著從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可持續水利轉變的關鍵時期,從過去重視水利工程建設,轉變為在重視工程建設的同時,更重視非工程措施的建設。信息技術加速向水利行業滲透,使水利管理盡快走上信息化、現代化的道路顯得日益緊迫和十分必要。1998年江總書記提出建設“數字中國”,“數字水利”是數字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水利發展的必由之路。建三江分局要在全國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也要求我們必須盡快提升水利軟科學、軟實力,盡快建立一個適應分局“數字農業”發展的現代化的水利數字管理系統,即“數字水利”。

一是建立防汛抗旱減災指揮系統。將重點工程情況,各種防汛情況、旱情信息和反映空間圖形的信息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并對這些信息進行處理和分析,實現防汛數據自動采集、傳輸、處理、存儲、查詢和集成,做到信息傳遞及時,洪水預報預測準確,水情、工情信息準確,實現遠程控制,也使防汛抗旱搶險救災實現優化指揮。

二是建立水資源配置管理系統。準確掌握建三江分局地下水和地表水資源分布、水資源狀況,對水資源的需求分配進行預測、分析,編制水資源中長期供求計劃,水資源合理分配方案、流域或區域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規劃等;對用水大戶安裝遠程監控設施,實現遠程計量,準確掌握用水情況,減少人為干擾,計量收費;對地下水進行自動觀測,增加觀測精度,為分局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提供可靠依據。

三是建立工程管理系統。建立各類水利工程的歷史資料、現狀信息。包括灌溉、排水、節水、人畜飲水、城鎮供水、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等方面的收集、整理、入庫、檢索和查詢。存儲和管理在建水利工程的設計方案、管理現場、技術規范及進度控制、質量管理、招標活動、技術專家庫,建設與管理的政策法規,建設、施工、監理、咨詢等水利建設市場主體的資質資格等動態信息。

四是建立水環境治理系統。定時、快速收集水質信息,靈活提供水質歷史資料和水質趨勢預測,及時進行水質監測和預警預報,確定主要污染源,提供應對措施并進行評估,并對水土保持信息進行管理,對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進行評價等。

總之,水興則農興,農興則局強。在建三江分局向現代農業大步邁進的征程中,只有不斷提高完善工程水利、強力推進資源水利、規劃建設生態水利,并全面實施現代化的“數字水利”管理手段,才能破解水利發展瓶頸,建成現代水利高效、高質、優化的支撐體系,為分局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提供有力保障!

猜你喜歡
建三江水務局分局
星載高分五號高光譜耕地主要土壤類型土壤有機質含量估測——以黑龍江省建三江農墾區為例
通川區水務局開展水土保持國策宣傳教育進校園活動
一分局簡介
旗幟的力量——國網建三江電業局有限公司黨建工作紀實
貨船澳門附近海面沉沒 七名船員全部獲救
建筑史話
國家外匯管理局河北省分局
國家外匯管理局河北省分局
建三江分局青年英語教師同課異構大賽開賽
“綠色米都”著華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