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唐士人心態和書法風貌初探

2010-08-15 00:48邵勇
常熟理工學院學報 2010年1期
關鍵詞:歐陽詢書論法度

邵勇

(常熟理工學院 人文學院,江蘇 常熟 215500)

初唐的士人心態和這個新王朝一樣表現出了相當大的氣度和雄心。他們的豪情和志向,在書家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等人的書論中表現得十分明顯,虞世南《筆髓論》開篇即說:“文字,經藝之本,王政之始也?!保?]345將文字與王政相連,表明初唐書家已開始漸漸認可以傳統儒家入世的方式,關注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問題,這在魏晉六朝的書法思想史上是絕難碰到的。初唐的知識分子書家們所選擇的與這個王朝的開國氣度是一致的。他們還從一個統一王朝的法度和規范的要求,考經溯源,為新王朝尋找歷史和文化思想流脈的接續點,比如追奉老子李聃為李唐王朝的宗主,反對綺麗的齊梁文風,與唐太宗主張文藝要有益于政教的思想相一致等。

當太宗和群臣完成了一個統一的國家意志后,剩下的就是要以無比堅強的精神和定力加以堅持。太宗在他的晚年就曾擔心“猶恐身后之日,子子孫孫,習于流俗,猶循常禮,加四重之梓,伐百祀之木,勞擾百姓”[2]423。士人們也擔心是否會因為安逸而無法繼續“對前程的自由選擇空間和思想的自由闡述余地”[3]5的堅守。事實證明,這樣的憂慮不無道理。當科舉取士制度成為唯一的進階方式時,卻在一個承平時代,因考試形式的僵化以及隨之而來的考試制度外的腐化,而成為一種摧殘人心的手段,多少士人因此而仕途折馬,人才淹沒的現象到處都是。也許這就是他們為著一個大國的構建所付出的代價——忍受平庸。這是古代中國王朝統治中經常發生的現象,也是一個頗值研究的思想史問題。

初唐的書風其實還是對風行于東晉南北朝的王羲之書藝的繼承和發展。這和唐太宗李世民的個人好惡有很大關系,并且左右了其后的高宗、武后和中宗朝皇室的審美品味。大體說來,崇王書風是這個時期的主流,與隋相比,初唐正是王學書藝思想的張揚和完備期。具體而言,初唐書法思想的發展大致呈現如下幾方面特征:

一、晉人風度的延續

崇王不是唐王朝所特有,前朝即已有之,只是在觀念的轉化和接受上沒這么強烈罷了。王學風韻是以楷法代篆隸,書風更為簡練明快??ǔ霈F的東晉,正是士人們銳意革新,以極大的熱忱張揚自我的時期,同時也是南方經濟和文化模式的探索時期。相比于籀、篆等字體來說,楷書融骨力和血肉于一體,遒媚中不失勁健,所體現的正是一種睿智的“通人志士”品貌,主體感受比較強,對人的自我學識和修為以及日常規范提出了很多品格上的要求。豐腴、自然、瀟灑、超脫,這些晉人書法中體現的風度,正是意欲以宏遠和闊大為審美理想的唐代士人所津津樂道的,也是與他們力圖建構的自信、寬容、平和的大國心態相匹配的。一個新的思想和文化的建構必然是要在舊有的文化思想基礎上才得以實現的。唐人出于政教的需要,反對齊梁的綺艷,但卻一直沒能擺脫這種綺艷情結的糾纏。當唐太宗和他的權臣們意識到這一點時,就提出了一個文質并重的藝術觀念,既可助于政教,又可讓藝術自由發展。就書法而言,王羲之的書法思想及其表現出來的骨力和氣度正是他們需要的表達方式。唐太宗就強調過“骨力”這樣的書學問題,他說“我今臨古人之書,殊不學其形勢,惟在求其骨力,及得骨力,而形勢自生耳?!保?]282他還曾批判過蕭子云的書法,說他“無丈夫之氣。行行如縈春蚓,步步如綰秋蛇,臥王蒙于紙中,坐徐姬于筆下。以茲播美,豈濫名耶?!保?]282唐太宗親自為《晉書·王羲之傳》撰寫“論贊”,并要求虞世南、歐陽詢等臨摹《蘭亭序》,使輝煌的唐代書法史在崇王的濃烈氣氛中開始。其實,初唐諸書法大家不少本出自王氏書風。如虞世南師法同郡沙門王羲之后代智永,并“妙得其體”。[5]80“右軍內擫法,惟伯施(即世南)用之渾然無跡?!保?]81可見其受大王書風的浸染之深。歐陽詢也是王氏書風的傳人,當時人言曰:“歐陽真行出于大令(即王獻之)”“歐陽詢得右軍之力”。[5]81再如褚遂良,魏征說他“下筆遒勁,甚得王逸少體?!崩钏谜嬲f“褚氏臨寫右軍,亦為高足?!睆垜循徳u之:“祖述右軍,真書甚得媚趣?!保?]84而“媚趣”正是二王共同所具的書法晉韻。初唐眾多的書家本身來自崇王的南朝,或直接賡續二王書脈,或成長于二王書風之中,深受二王影響,基本定型于二王書風之下,再加之當時帝王的推崇,初唐書壇的“王氏風韻”之大不難理解。

二、法度的強化

初唐書法對法度的要求比前朝要苛刻完備得多,這和他們的政教風氣有很大關系。唐高祖踐位不到一月,就“廢隋《大業律令》,頒新格”[6]535。唐太宗治政較為大度開明,但他也認為“天下愚人,好犯憲章,凡赦宥之恩,唯及不軌之輩?!蛐∪苏?,大人之賊,故朕有天下已來,不甚放赦!今四海安靜,禮義興行,非常之恩,施不可數,將恐愚人常冀僥幸,唯欲犯法,不能改過?!保?]74可見唐代立國之初,即規定了一個非常明細的吏法之約,所有的政教文化、規章條款的制定皆依此定奪。雖然這和我們所認為的“唐人尚法”這個判斷有諸多不同,此“法”非彼“法”,但它們在追求一種精神氣度上是相當一致的。唐代的上層知識分子是由舊貴族演變而來,即使不是貴族,多少也會沾染一些雍容顯貴的習氣,歐陽詢、虞世南家族即是這一群體中的成員,他們不但在前朝任過職,在新朝更是位高權重。他們在追求書法的法度化上不遺余力,歐陽詢堪稱是唐初追尋大王法度的最有成就的人物,他的《用筆論》和《八法》即是對王羲之書法思想在法度上的深化和總結。但這種法度的強化也導致了一些不利的后果。書法是一種情性的藝術,若是過分追求晉人的法度,唯大王是好,那么屬于初唐自身的書法精神又在哪里呢?況且二王代表的晉韻是以創新為根本的,而唐人把法度強化到一個至尊地位的時候,必然會成為一種強權的力量,反而壓制書法思想在新形式上的探索,在精神上與晉人風韻背道而馳。特別是這種王氏法度被當作一種考試和行文的必需程序時,它本身所具有的自由和靈動的氣息已完全被僵化無生氣的規范所代替,一代士人學書又有何快樂可言?當然,唐人對法度的強調,也開啟了古代中國以理論書斷藝的先河,這是一種具體而微的理法,是在書法本體層面上的文本研究。

三、書學在教育和科舉中的拓展

法度化的書法風格和審美情趣的張揚,是初唐整體文化癥候中的一部分,并非如史家所言,全然是唐太宗家族的好惡所致。唐代的教育和科舉是影響唐代書法思想變化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大致梳理一下唐代教育制度和科舉制度中有關書法的相關條文,便可知唐代書學在一般知識人群中的地位,以及書法思想對他們生活和命運的影響。首先,書法是掌控輿論的手段。教育是用來傳播思想和文化的,科舉是用來為國家選拔人才的,而筆墨則是這個社會信息交往的載體和思想得以流傳的媒介。在唐代,抄寫是當時保存古代典籍的唯一方式,也是出仕施政的主要手段,仕官之人鮮有不通文墨的,甚至書法的優劣常常被當作衡量一個人是否有才氣和發展前途的標準。因此,唐代的書人眾多,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專職的書寫員,抄錄員,主要是各種公私函文,也有少部分入皇宮密閣負責圖書的謄寫修繕的;二是擅長書法但從事其他行政工作的文人士大夫,這個群體最為龐大。對文人而言,書寫是謀生和發展的手段;而對唐太宗和他的朝臣們而言,這是一個掌控輿論和優化王朝統治的重要工具。故而,唐太宗在繼位的第二年,就迫不及待地置書算學于國子監[4]56。又于“顯慶三年九月四日,詔以書算學業明經?!保?]56太宗和朝臣們還特別強調貴臣子弟的書法教育問題,同時又經常從民間征集諸多善書之人入官。史書載,貞觀四年(630年),“初置宏文館,選貴臣子弟有性識者為學生,內出書命之習學。又人間有善書,追征入官。十數年間,海內從風?!保?]56這為新王朝在延攬人才上,無疑又開了一個渠道。其次,唐代的科舉,無論是貢舉還是銓選,都必須要以書法為首要的條件,否則不予考慮。這也是上面所說的貴臣子弟也要挑“有性識者”去習書的原因所在。要求非常嚴格,比如《新唐書·選舉志》第三十四載,“凡書學,先口試,通,乃墨試《說文》、《字林》二十條,通十八為第?!倍胺藏暸e非其人者、廢舉者、校試不以實者,皆有罰?!贝送?,“凡諸學,皆有博士、助教授其經藝?!睔W陽詢、虞世南就曾在國子監這樣的學校教過書法。在唐人的觀念中,不通書法是進不了仕途的。

四、眾多書論家的出現

初唐的書論是這個時期非常突出的成就。這些書論大多是對王羲之以來書法技巧和美學思想的闡釋和生發,是在崇王風氣下寫就的書論文章。另外,這些書論都非常強調“德成而上,藝成而下”[7]197,這是一個充滿儒家倫德傾向的觀念,在他們看來文字即是“王政之始”。再者,在虞世南、李嗣真等人的書論中,皆可見到他們對從蒼頡造書以來的文字和書體流變的歷史的記述,于此我們或可窺見書論家們對譜牒學和考證學的偏好。其中比較重要的有以下幾家:

歐陽詢的楷書,被后人奉為“楷書極則,人無異議”[8]81,世稱“歐體”。他對書法的精研獲得不小的世譽,史書載他“聰悟絶倫,讀書數行俱下,博覽古今,精究蒼雅?!保?]92他的代表作品有《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化度寺碑》、《虞恭公溫彥博碑》等。歐陽詢書法廣學晉人,特別是繼承了二王的風韻,他盡能八體的全面修為尤其顯示了晉人風度。他的書論主要有《傳授訣》、《用筆論》、《八訣》和《三十六法》等,其書法思想主要體現在崇尚法度上。歐陽詢對作書的用筆與結體之法都有深入的探究,認為用筆有剛媚之異,其藝術效果也就有壯美與綺麗之別;他要求通過點畫的布置與連貫造成黑白交錯的結構美,并在空間分布上達到理想的均衡狀態。這些書法思想都有較高的價值,對唐代及其以后的書風與美學思想都產生過一定影響。

虞世南也是學王羲之的,李嗣真說他早年師從智永,有“法體”。他的楷書代表作是《孔子廟堂碑》。他的書法思想主要在他的兩篇書論《書旨述》、《筆髓論》中?!稌际觥分饕卮鸬氖恰皶鴨⒅l源”的問題,主要敘述了文字的發生和唐朝以前各種書體的流變,其中對篆文和籀文的流傳著墨較多?!豆P髓論》共分為“敘體”(又作“原古”)、“辯應”、“指意”、“釋真”、“釋行”、“釋草”、“契妙”七個主題,各有所論。在這些書論中,他主要是敘述古今書體的流變問題,在強調書法藝術的神韻和玄妙中,突出了書法創作的隨機即興的抒情性特征,以及心手相應的自然流露,頗具晉人書韻。

李世民的書法思想主要是圍繞王羲之和他的政教觀念展開的,其書論主要有《王羲之傳贊》,是他為《晉書·王羲之傳》所寫的贊,其中包括很多具有判斷性的觀點。至于《書苑菁華》中的《筆法訣》,《墨池編》中的《論書》、《筆法》、《指意》、《筆意》四則論書短文,真偽尚且待考,其中有一些和虞世南的觀點及言詞雷同。李世民繼承王羲之的理論,強調書法的筋骨,對矯正南朝浮靡書風有一定的意義。他發展了晉人尚意重韻的傳統,著意于書法的精神意念,并且提倡書法的中證和平的審美標準,與其政治理想一致,客觀上也有其價值。

孫過庭一生命途多舛,仕途坎坷,他的友人陳子昂為他撰寫墓志銘,稱其為“有唐之不遇人”,所謂“幼尚孝悌,不及學文;長而聞道,不及從事?!睂O過庭早年受儒家影響較大,晚年則趨向老莊。他博古通今,獨秀文華,善正行草書,他的《書譜》(其實是他為自己的書譜所作的序,真正的書譜正文已不可見。)不但是學習草書最好的模板之一,也是書法理論的一座豐碑;它既涉及書法基礎,又有很高的理論層次,反映了孫過庭深邃的書法思想。其《書譜》在總結前人與今人(包括他自己)的大量的創作實踐的基礎上,從發展論、書體論、書家論、創作論、風格論和批評論等六個方面,總結了自有書以來的書法理論成果,提出了許多很有價值的觀點,不僅超越了六朝,也是獨步當時、彪炳千古的書論著作。由此,孫過庭成為書法史上影響最大的書法理論家之一,在書史上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李嗣真是初唐非常重要的學問家兼書畫理論家。他精通古今經史,并為眾多名家秉筆傳記。一生以著述豐富見稱,撰有《明堂新札》十卷,《孝經指要》、《詩品》、《書品》、《畫品》和《古今書畫錄》各一卷。他的朋友杜審言曾在一首《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撫河東》的詩中,將他描述為“雄詞執刀筆,直諫罷樓船”,“學總八千卷,文傾三百篇”的剛直多識之人??梢娝_實很有才華,判斷力和文辭功底相當不錯。李嗣真主要作理論研究,因為他博通經史,故而下筆判言,自然與書家之斷有所區別,且在書法思想和美學的追求上亦稍有出入。他的重要書論是他的那篇《書品后》。李嗣真的理論貢獻,最突出的在于標舉“逸品”。他的逸品,突出了書法作為藝術的審美特性,強調書法的主觀精神與表現技法的高度統一,即所謂的“自然冥契”。這種思想包含非常豐富的美學內涵,既回歸了書法的抒情本旨,又強化了創作的自然流暢;“逸”的即興性與超脫性,更體現了書法的創新與變化的本質特征;“逸”還具有突破書法形象拘限的思想價值,表現了優秀書法作品所具有的“言外之意”的境界。因此,李嗣真的書法美學思想不僅對當時與后來的書法界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也對詩歌與繪畫理論產生過有益的影響。

初唐不僅書法創作呈現了繁榮景象,書法理論也取得了很高成就。作為前繼六朝,后啟盛唐的時期,初唐的書壇所體現的面貌既有明顯的六朝遺韻,也有新時代的氣象,可謂成就斐然而特征復雜。認識這個時期的書法風貌,不僅是書法史所必需,也有助于我們理解與體認轉型時期的審美理念和歷史現象的復雜性與多重性,從而更好地認識美學觀念的發展與變異規律。

[1]陳思.書苑菁華:卷一[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3.

[2]劉煦.舊唐書:卷三[M].北京:中華書局,1982.

[3]葛兆光.中國思想史:第二卷[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

[4]王溥.唐會要:卷三十五[M].北京:中華書局,1955.

[5]馬宗霍.書林藻鑒:卷八[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

[6]劉煦.舊唐書:卷一[M].北京:中華書局,1982.

[7]司馬遷.史記:卷二十四[M].北京:中華書局,1996.

[8]楊守敬.學書邇言[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

[9]劉肅.大唐新語:卷十三[M].北京:中華書局,1997.

猜你喜歡
歐陽詢書論法度
書法家歐陽詢貌不如字?
唐歐陽詢《用筆論》
畏法度與能自律
Understanding Chinese Characters míng 明
隋唐五代書論
元朝書論
宋朝書論
明朝書論
素養考查有法度——也論2015年全國文綜卷高考歷史命題特點
法無定法:禪宗法度論的審美意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