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腋部毛母質瘤1例報告

2010-08-21 00:20劉浩宇
中國實驗診斷學 2010年1期
關鍵詞:母質皮下腫物

劉 燕,劉浩宇,魏 壯,劉 飆

(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手外科,吉林長春 130021)

腋部毛母質瘤1例報告

劉 燕,劉浩宇,魏 壯,劉 飆*

(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手外科,吉林長春 130021)

*通訊作者

毛母質瘤又稱鈣化上皮瘤,是一種發生于皮內或皮下,向毛母質細胞分化的良性腫瘤,臨床少見。由于其表現多樣性,誤診率較高。我院收治1例腋部毛母質瘤患者,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患者,男,21歲,1年前發現左腋部腫物,初為黃豆粒大小,無疼痛,未系統診治,腫物逐漸增大至鴿蛋大小,我院以“左腋部腫物”收入我科。查體:左腋后襞后側一腫物,單發,橢圓形,約5 cm×3 cm大小,表皮菲薄,顏色淡紅,半透明狀,質軟,有波動感。其內部有結節狀突出,顏色灰白,基底部固定,與深部組織相連,約1 cm×1.5 cm大小。腫物局部皮膚無紅,腫,熱,及壓痛。淋巴結無腫大。

患者于局麻下行腫物切除術,術中探查見:腫物位于皮下,界線清楚,表皮下為淡黃色液體,約10 ml。外側的結節,呈石灰渣樣。

術后切除物送病理,檢查結果回報:切除的腫瘤組織中,嗜堿性細胞及嗜酸性細胞(即影細胞)組成不規則的條索,腫瘤間質內有淋巴細胞、單核細胞浸潤。見圖1。診斷為:毛母質瘤。

圖1 光鏡下見嗜堿性細胞及嗜酸性細胞(即影細胞)組成不規則的條索(HEx100,x400)

2 討論

1880年,Maherbe等首先報告了毛母質瘤,推測其是一種來源于皮脂腺的鈣化腫瘤,后經電鏡證實其來源于毛球的上皮細胞[1]。1974年,WHO正式將此瘤命名為毛母質瘤,并歸于毛囊腫瘤。此瘤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但以兒童和青年人多見。多發生在頭頸部,其次為上肢、下肢和軀干,常為單發[2]。常見的毛母質瘤表面皮膚多無明顯顏色改變,亦有膚色發紅、或藍紫色。腫物呈實質性,質硬,無壓痛,與基底無粘連,可推動,內部多有特征性“石灰樣”物。毛母質瘤常需要與毛鞘囊腫、皮樣囊腫、基底細胞癌、皮膚鈣質沉著癥等鑒別,主要依靠病理檢查。①毛鞘囊腫:毛鞘囊腫壁的堿性細胞和角化,以及有時角化物的鈣化均與毛母質瘤相似,但其外周的嗜堿性細胞呈柵狀排列,且無影子細胞形成,可資區別。②皮樣囊腫:囊腫較硬,系位于真皮或皮下的結節,一般在出生時或5歲以內發生,無自覺癥狀,病理上囊壁由復層鱗狀上皮構成,有顆粒層,囊腔內含角質細胞。③基底細胞癌:該病邊緣呈珍球狀或堤狀隆起,病理為基底細胞呈融狀隆起性團塊,邊緣呈柵狀排列。④皮膚鈣質沉著癥:皮下硬化性結節,質硬,可破潰流出白色石灰樣物,組織病理檢查:表皮大致正常,真皮深部組織可見大小不等團塊狀鈣化物沉積,呈均質性,HE染色呈深藍色。鈣化物周圍有纖維結締組織包繞,可見異物巨細胞及淋巴細胞。)治療方法主要是切開并刮除瘤體,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擴大切除[3]。但對診斷疑難的病例,病灶切除術是較理想的診斷及治療方法。

本例患者腋部毛母質瘤,與常見臨床表現相異,術后病理學檢查為明確臨床診斷提供了依據。

[1]王淑貞,組織學與胚胎學[M].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140-141.

[2]周旭麗,劉正球.37例毛母質瘤臨床病理分析[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00,9(3):280.

[3]Julian CG,Bowers PW,a clinical review of 209 pilomatricomas[J].J Am Acad Dermatol,1998,39(2Ptl):191.

1007-4287(2010)01-0146-01

2008-12-17)

猜你喜歡
母質皮下腫物
多發性毛母質瘤1例
毛母質瘤臨床特征及超聲診斷價值研究
乳腺腫物的超聲自動容積成像與增強磁共振診斷對比分析
奧曲肽持續皮下泵入給藥在惡性腸梗阻姑息性治療中的作用
帶你了解卵巢腫物
河南省成土母質與土壤空間分布多樣性的特征*
皮下結節型結節病1例
貴州母巖(母質)對土壤類型及分布的影響
高齡患者結腸癌伴右肝腫物的診治探討
鋸齒狀縫線皮下埋置面部提升術臨床應用(附140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