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楹聯語篇的詞匯與語音的銜接

2010-09-02 06:16汪紅英
文學與藝術 2010年4期
關鍵詞:楹聯語篇

【摘要】楹聯是獨具中國傳統的一種語言藝術形式。它對仗工整,平仄協調,言簡意深,無論是語義上還是形式上都講究銜接和連貫。本文就是從語篇的角度分析楹聯的詞匯與語音銜接。楹聯的詞匯銜接主要有詞匯的復現和詞匯的同現,詞匯復現包括原詞復現、同近義復現、上下義復現。語音銜接主要有諧音、疊音和押韻。

【關鍵詞】楹聯;語篇;詞匯銜接;語音銜接

語篇通常指一系列的話段或句子構成的語言的整體,它可以一篇大文章,也可是一句問候,長者可以洋洋萬言,短者一二句就可以成篇,楹聯語篇就屬于后者。楹聯,俗稱對子,是我國的傳統文化的瑰寶,它一般有這幾個特點:一要字數相等,斷句一致;二要詞性相對,位置相同;三要內容相關,上下銜接。

黃國文指出,一個標準意義上的語篇應該是一個連貫的語篇,連貫是判別語篇的一個重要特征和依據,而銜接又是判別連貫的重要依據和標準。來看北京潭柘寺彌勒佛的楹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無論內容還是形式都銜接得天衣無縫。

一、 詞匯銜接

所謂詞匯銜接是指通過重復使用同義詞、反義詞、上義詞、下義詞、互補性詞和表示整體與部分的詞等手段來連接語篇的方式。詞匯銜接是創造篇章肢體的主要手段。詞匯銜接正是通過使用一些相互之間存在意義聯系的詞語,建立一個貫穿語篇的語義鏈條,構成語篇中組織紐帶,保證篇章的連貫性。韓禮德和哈桑(1976)則把詞匯銜接分為復現和同現兩大類。

(一)詞匯的復現

1、原詞復現

原詞復現就是指通過具有同樣語義、同一形式的詞匯在同一語篇中反復出現,是詞匯銜接中最直接的一種方式。原詞重復在楹聯種很常見。如:

(1)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東林書院楹聯)

(2)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月月月圓逢月半

今宵年尾,明日年頭,年年年尾接年頭(金圣嘆的對聯)

(3)千江有水千江月,

萬里無云萬里星(東林寺一對聯)

2、同義、近義復現

同義和近義是指具有相同意義、相近意義的不同詞項在語篇中的接應關系。在語篇中同義詞的使用可以在語義上重復和補充上文的內容,使得語篇不同成分彼此相連,實現連貫。此外,從修辭的角度來看,同義的使用可以避免重復,防止單調,為語篇增色。尤其是楹聯,在這方面要求更是嚴格。

(4)女乞巧,男乞才,乃七夕古俗

天為媒,地為妁,成金玉良緣(網上所搜)

(5)十月初一壽辰日,宴壽辰,賀壽辰,母親子女共壽辰

八月十五團圓夜,月團圓,人團圓,中秋國慶也團圓(同上)

(6)一年好運隨春到

四季財源滾滾來(同上)

例中的“中秋”與“八月十五”,“一年”與“四季”就是同義詞,“媒”與“妁”就是近義詞。這樣用可以對仗工整、讀起來瑯瑯上口。

3、上下義詞復現

上義詞指的是具有概括意義的詞匯,這些詞匯涵容著許許多多表示具體指向的下義詞例如,“花”就是一個上義詞,它的下義詞就是各種具體的花,如桃花、菊花、海棠等等上義詞還包括那些詞義寬泛具有總括意義的詞匯。如“地方”、“東西”之類的詞語,在語篇中都有具體的地名,物名與之呼應。這種上下義關系或局部和整體關系都體現了詞語的分類關系,在語篇中人們可以利用這種意義關系使一些詞語相互替代或共同出現以實現語篇深層結構上的連貫。上下義詞同現在一個語段中可以使語篇組織更加嚴密,內容具體。例(1)中的“聲”與“風聲、雨聲”,“事”與“家事、國事”就是上下義關系。從具體指向到全部,語義流暢,銜接自然。是一幅相當成功的楹聯。再如:

(7)稻花鋼花科技花,萬花絢麗

農業牧業工商業,百業興隆。(網上所搜)

例(7)中的“萬花”與“稻花|”、“鋼花”、“科技花”,“百業”與“農業”、“牧業”、“工商業”就是具有概括意義的詞匯涵容著具體指向的下義詞。

(二)、詞匯的同現

詞匯的同現又叫詞匯搭配,由詞匯搭配所形成的銜接具有語篇功能和人際功能。詞匯的同現關系實際上語篇范圍(韓禮德,哈桑,1978)有著緊密的聯系,所謂語篇范圍,是指在語言的實際使用過程中,一個特定的語篇必然要圍繞某個特定的話題展開,此時,與這個話題相關的詞匯出現的頻率就比較高、比較集中。比如楹聯話題與春天有關時,像“翠柳”“東風”“桃花”等相關詞匯就會被較多地用到,而與這個話題無關的詞,如“秋風”、“南極”等被使用的可能性就會很小。這種現象便是詞匯的同現,也叫做詞匯的同現規則。這些詞從本身來說并沒有什么意義上的關聯,但在一定的上下文中就能產生銜接力量。在實際運用語言的過程中,同一語篇中出現的意義相關的詞匯屬于同一個詞匯套(黃國文,1988)。這些詞匯會形成一個詞匯鏈,當人們遇到其中一個或幾個詞時,便很容易聯想到同一詞匯鏈中其他的詞,因此同一個詞匯套中的詞匯具有銜接語篇的作用。這種詞匯的同現在楹聯中具有很強的普遍性,不論是哪種類別的楹聯,都有自己的詞匯鏈。比如春聯:

(8)黃鶯鳴翠柳

紫燕剪春風(網上所搜)

(9)一年四季春常在

萬紫千紅永開花(同上)

這兩則楹聯語篇,每個語篇都圍繞著“春”這個核心詞匯展開。不難發現,兩則楹聯語篇的詞匯套非常的相似,都含有跟“春”又關的詞語,像“黃鶯”、“翠柳”、“紫燕”、“春風”、“萬紫千紅”,寫得春意盎然,它們形成一個詞匯的鏈條,把所屬的文字很自然的銜接起來了。

另外,詞匯的同現還包括反義關系。反義關系指詞項之間意義相反、相對或互補關系。具體來說,指語義可分等的有程度差別的詞類關系,兩極之間體現對立的層次性。語篇中反義詞的同現,使具有相反意義的詞項之間形成鮮明的對比,在對照中將語篇的前后意義銜接起來,達到語篇連貫的目的。如:

(10)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鐵無辜鑄佞臣(西湖岳飛墓楹聯)

(11)富于筆墨窮于命

老在須眉壯在心(鄭板橋書齋楹聯)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相反態度意義和情感意義的詞匯也可以具有銜接作用,上兩則楹聯中的“有幸”與“無辜”,“忠骨”與“佞臣”,“富”與“窮”,“老”與“壯”形成鮮明的情感對比,使主題在對比中得到很好的深化。

(三)、語音銜接

語音銜接指由音系特征(音系特征包括音系模式、音調、重音、韻、押韻等)實現的語義聯系,是今年來國內一些學者(如胡壯麟,1994)提出的,由它實現的銜接主要是人際功能和謀篇功能上的。和概念意義一樣,人際意義上的一致對語篇的連貫性也起著重要作用,一個連貫的語篇也應該是一個人際意義的整體。下面具體來看看楹聯的語音銜接特征:

1、諧音

諧音本來是一種修辭手段,指通過發音上的相同來達到一定的修辭目的。如我們說某種酒“飲以為榮”,其中的“飲”就是巧妙利用了原詞“引以為榮”中的“引”的發音,這同時也是種仿擬的用法。本文的諧音和修辭上的諧音不盡相同,它不是原來詞語的簡單改變,而是利用不同詞語之間的相同發音起到銜接上下文的作用。它可以看成是一種語音的復現。如下面一則楹聯:

(12) 明月照紗窗,個個孔明諸閣亮

咸陽游唐陵,代代唐王李氏名(網上所搜)

這則楹聯中的“諸閣亮”與“李氏名”就是巧妙利用了詞語發音上的相同性,把歷史人物與此情此景聯系起來,使其在語義和形式上都達到連接貫通,讓人不禁莞爾。

2、 疊音

通過相同音語,達到語篇的連貫的目的,在修辭上形成重響效果,相當生動、形象。如:

(13)水水山山,處處明明秀秀

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西湖清代行宮花園聯)

(14)風風雨雨,暖暖寒寒,處處尋尋覓覓

鶯鶯燕燕,花花葉葉,卿卿暮暮朝朝(蘇州網獅園)

這兩則楹聯都是有名的絕對,非常的工整,通過疊音詞的組合銜接,使結構和語義上都相當連貫。

3、押韻

我們知道,語音模式能直接表謀篇意義,如詩歌中的格律與押韻就能直接體現謀篇意義,是使詩歌成為連貫語篇的關鍵因素。楹聯中的押韻現象與詩歌一樣也能起到謀篇的作用。如:

(15)牧笛一吹春柳韻

杜鵑齊放火山云(網上所搜)

(16)游江北、飲花酒,賞飛霞、醉三秋,愛兩岸河山碧透,搖曳千古分流,才高仰八斗

出南嶺、揮吟鞭、餐墜露、眠芳甸,孕半輪心月新鮮,放開平生意見,韻正回南天(同上)

例(15)中的“韻”與“云”,例(16)中的“酒”、“秋”、“流”與“鞭”、“甸”、“見”就是通過音韻來謀篇,實現語篇連貫的。

三、小結

本文從語篇的角度簡單分析了楹聯的詞匯與語音銜接。通過語料分析,我們發現楹聯的詞匯銜接主要有詞匯的復現和詞匯的同現,詞匯復現包括原詞復現、同近義復現、上下義復現。語音銜接主要有諧音、疊音和押韻。當然,本文的研究還很淺顯,楹聯的語篇銜接也不僅限于此,還包括語義、結構、邏輯等方面,這都有待我們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黃國文,1988,《語篇分析概要》,湖南教育出版社。

[2]胡壯麟,1994,《語篇的銜接與連貫》,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3]李勝梅,2006,《修辭結構成分與語篇結構類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作者簡介:汪紅英(1976-),女,江西余干人,現為南昌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字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楹聯語篇
中日能源語篇中語言表征的對比研究
基于語篇分析的課例研究
高中英語語篇閱讀研究
基于語篇的初中英語教學策略
挖掘楹聯教育價值 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楹聯教育讓校園洋溢古韻新風
楹聯牌匾上的典故
隆回思源實驗學校師生樂享楹聯文化大餐
做人像楹聯 做事如隨筆
中考英語語篇及作文專項訓練(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