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得穩才能跑得快

2010-09-14 07:59鳳鳴
中國房地產業 2010年8期
關鍵詞:管廊鋪設管線

本刊記者 鳳鳴

走得穩才能跑得快

本刊記者 鳳鳴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問題日益凸顯出來。普通市民們經常有這樣的疑問:為何修得好好的馬路總是時不時就被開膛破肚?對馬路進行的手術主要是對其地下管線重新埋設,每增加一些小區或者其他建筑,馬路就要被挖開,管線就要重新被埋設一次。究其原因,是城市規劃跟不上我國城市化發展的步伐,導致基礎設施中的市政管線混亂。隨著地下管線的增加,所使用的管道井越來越多。一個中型城市的井蓋就有幾十萬個之多,北京城更是不計其數。有的路段甚至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十米之內皆井蓋,不僅影響車輛行駛,時間一長便造成路面松動、下沉、坑坑洼洼,嚴重時竟壓斷底座,壓塌井壁,屢屢造成車輛損壞,甚至造成交通事故。更何況偷盜井蓋的小人屢禁不絕,給市民的人身安全帶來極大傷害。

而且,要埋設地下市政管線,不論是上下水管還是燃氣管道,都要先把好好的路面挖開,不僅阻斷了交通,增加了堵塞,許多長了多年的樹木也遭到了厄運,給市民的出行造成極大的不便,同時造成空氣中粉塵增多,噪聲增大。而且,由于路面經常開挖,很容易受到損壞。本來設計使用壽命為十年的路不到兩三年就重新修筑已是常事。修路時又必須斷路,再一次影響了交通。隨著埋設地下管線和修筑道路工程的循環交替,影響就會越來越久。

“拉鏈馬路”形成的原因

“拉鏈馬路”的背后有很多原因,例如歷史原因、規劃滯后的原因,還有投資、工序等方面的原因,但最主要的還是城市管理體系的問題,包括規劃的管理和管線的管理等。再加上現行各自為政的管線“埋入式”建設方法,不僅造成“拉鏈馬路”現象,而且管線拆遷、鋪設的費用,還有管線檢修、維護的成本和滲漏的損失,以及地下空間資源因無序開發造成的浪費等,成本相當高昂,嚴重浪費了政府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城市道路規劃建設是城市規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身與城市規劃建設存在著矛盾。比如,城市化的通俗標志是城市面積(規模)的擴大,城市高度的增加,城市人口數量的增多和密度的提高,城市經濟社會結構的多元化和復雜化。這一切都意味著對于城市道路的要求越來越高,對于城市交通功能的依賴也越來越高?,F在來看城市道路建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道路密度標準不夠,道路功能分工不明晰,主干道的功能不突出,次干道由于過于陳舊、老化,起不到為主干道分流的作用。道路建設與拆遷改造的統籌規劃和協同施工管理欠缺,有關光纖、給排水、煤氣、供熱的管線施工此起彼伏,往往封閉道路或者只能單行,加劇了道路使用的困難。配合道路使用的交通管理制度研究和規制不夠,相對于城市發展而言,道路建設始終是滯后的。因此,我國的城市道路建設還需要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在道路規劃、建設和管理這三個基本環節上,逐步探索一個合適的機制。

道路建設與拆遷改造的統籌規劃和協同施工管理欠缺,有關光纖、給排水、煤氣、供熱的管線施工此起彼伏。

解決方法

眾所周知,城市中心的各種供給和排放管線,是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維持城市功能的正常運轉和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解決好城市地下大動脈的問題才能更好地促進城市的發展。

在現有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各種市政管線多是按各自的系統直接埋設在土層中,檢修不便,容易損壞,保障供應能力經常受到干擾。由于各種管線的埋設深度不一,容易造成沖突,城市道路經常受到破壞。路面反復開挖造成道路阻斷、交通阻塞、路面補丁摞補丁。隨著城市發展,地下管線日趨繁復,甚至盤根錯節,形成“地下面條問題”。地鐵施工也因為管線搬遷或臨時移位而增加建設成本甚至引發居民不滿,城市中的架空線也是如此。

隨著各種直埋管線需求的擴大,管網總量增加、品類增多,敷設空間就顯得容量不足。建設地下綜合管廊,使空間利用更充分、緊湊、經濟,也便于檢修,更不會因檢修舊管、敷排新管而不斷開挖路面。

傳統中各種城市管線,均采用直埋或架空的方式進行鋪設,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傳統的管線鋪設方式就越來越不適應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而采用城市地下管道綜合走廊的模式進行管線的鋪設,是目前世界上比較先進的基礎設施管網布置形式,也是城市建設和城市發展的趨勢與潮流。

城市地下管道綜合管廊,是指將設置在地面、地下或架空的各類公用類管線集中容納于一體,并留有供檢修人員行走通道的隧道結構,也稱為共同溝。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個隧道空間,將市政、電力、通訊、燃氣、給排水等各種管線集于一體,設有專門的檢修口、吊裝口和監測系統,實施統一規劃、設計、建設和管理,徹底改變以往各個管道各自建設、各自管理的凌亂局面。各管線需要開通時,只需通知有關負責部門,接通接口即可,既便于修理,又節省了國家的資源。

由于共同溝將各類管線均集中設置在一條隧道內,消除了通訊、電力等系統在城市上空布下的道道蛛網以及地面上豎立的電線桿、高壓塔,也避免了酸堿物質的腐蝕,延長了使用壽命。共同溝可以有效減少管道井的數量,也避免由于埋設或維修管線而導致路面反復開挖,降低了路面的維護保養費用,確保了道路交

建設地下綜合管廊,使空間利用更充分、緊湊、經濟,也便于檢修,更不會因檢修舊管、敷排新管而不斷開挖路面。通功能的充分發揮。即使受到強烈的臺風、地震等災害,城市各種管線設施由于設置在共同溝內,因而也就可以避免過去由于電線桿折斷、傾倒導致電線折斷而造成的二次災害。在發生火災時,由于不存在架空電線,有利于滅火活動迅速進行,將災害控制在最小范圍內,從而有效增強城市的防災抗災能力。

由于地下空間具有低耗能性、易封閉性、內部環境易控性等特點,所以把城市中心區域各種能夠放置于地下的基礎設施均設于地下,還有利于城市基礎設施的現代化,而且能使城市中的能量流、物質流、信息流保持暢通,維持城市中心區各項功能的正常發揮。同時,由于中心城區是人口、建筑密集地區,防災問題顯得尤為重要。鋪設地下綜合管廊可以利用地下空間的高防護性,使其抗震、抗臺風等抗災能力大大提高,在災害發生的時候能夠保障城市的生命線不受影響或將損失盡量降低。

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講,同樣,城市基礎設施某單項的發展也不應以其他城市功能的缺損為代價。

據測算,一條能夠綜合所有管線的地下綜合管廊造價基本上與地面道路的造價相當,如果按強弱電等分設多條管廊,那么不僅技術上容易些,造價也將更經濟。而如果沿用傳統方式鋪設各種基礎設施管線,其鋪設費用、管線拆遷費用、路面破損補償費用等也是相當可觀的。

再來看各管線單位有償使用地下綜合管廊的費用與自行鋪設成本的比較。假設使用地下綜合管廊的費用占自行建設成本的5%,則可以使用20年。由于使用費分年度列支,按照資金的時間價值,可多使用幾年。同時使用地下綜合管廊可以降低檢修、維護成本,減少滲漏損失,換算后又可增加使用年限。這些使用年限之和,基本上接近或超過普通管線的壽命期了??梢?,對于使用單位來講,地下綜合管廊在經濟上也是可行的。如果計算城市地下土地價值的增長,地下綜合管廊在經濟上的優勢就會更加明顯。

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講,同樣,城市基礎設施某單項的發展也不應以其他城市功能的缺損為代價。城市要協調發展,首先就是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要協調發展,城市的供水、供電、煤氣、上下水等這些最基本的市政管線要協調發展。因此,建設共同溝是一種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城市市政配套建設的先進模式,也是創造和諧的城市生態環境的有效途徑。

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講,城市基礎設施某單項的發展也不應以其他城市功能的缺損為代價。城市要協調發展,首先就是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要協調發展,城市的供水、供電、煤氣、上下水等這些最基本的市政管線要協調發展。

國外經驗和國內實踐

地下管道綜合管廊的發源地就在歐洲。早在19世紀,法國巴黎在開始有系統地規劃排水網絡的同時,就開始興建共同溝了。在最近幾年的時間里,在巴塞羅那、赫爾辛基、倫敦、里昂、馬德里、奧斯陸、巴黎以及瓦倫西亞等許多城市都研究并規劃了各自的地下管道綜合管廊的網絡。俄羅斯的地下共同溝也相當發達,莫斯科地下有130公里的共同溝,除煤氣管外,各種管、線均有,只是截面較小。美國紐約的大型供水系統,完全布置在地下巖層的共同溝中。日本的共同溝在世界上是興建數量居于前列的國家之一。1958年,日本開始興建共同溝,1963年,通過并頒布了《關于建設共同溝的特別措施法》,1991年成立了專門管理共同溝的部門,負責推動共同溝的建設。為了防止地震對共同溝的破壞,采用了先進的管道變形調節技術和橡膠防震系統。1995年1月阪神大地震時,神戶市內房倒屋塌,斷水斷電,但是當地的共同溝僅有個別地方出現水泥表皮稍許剝落和開裂的現象,整體結構毫發未損,確保了建設共同溝的地區生活基礎設施的正常運轉,從而使人們認識到了共同溝在防震中的巨大威力。根據日本政府的計劃,今后所有的干線道路下都將興建共同溝。

我國建筑界早就接觸了類似課題,但由于建設共同溝存在著資金、技術、材料等三大難題,真正進行建設卻起步較晚。共同溝投資大,而且建設與管理均與傳統的管線直埋方式有所不同,所以共同溝在我國還僅在一些經濟發達的城市和一些現代化的高科技工業園區有所建設,尚未得到推廣和普及。

對一座城市來說,規范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每座城市都應設立地下管線管理部門,該部門有規劃和管理地下管線的權力,并力爭使新建道路的地下管線施工同道路建設一次完成,盡量避免頻繁破路的現象,為管線正常運行創造必要的條件。

上海市:

投資1500萬元的上海松江新城示范性地下共同溝工程(一期)已于2003年10月建成。松江新城內不見架空電線,視覺污染在這里沒有了蹤影。2002年12月開始動工興建的投資1.4億元的上海嘉定區安亭新鎮共同溝是我國首條完整的民用共同溝。在居住區內鋪設共同溝,在國內目前尚屬首次。共同溝內有足夠空間供維修檢測人員走動和工作的空間,小鎮上的道路再也不用遭受開膛破肚之苦。

北京市:

1958年北京天安門廣場的地下就鋪設了1000多米的共同溝。中關村西區地下市政綜合管廊,集中鋪設了自來水、雨水、污水、中水、供電、通訊和天然氣等多種市政管線在一條共同溝里。

據悉,深圳、杭州、佳木斯、廣州、大連、濟南、沈陽、大同等城市都進行了共同溝建設實施工作并在使用中得到了極大的益處,重慶、南京、合肥、威海、徐州、嘉興等城市也先后將建設共同溝的問題提上了議事日程。通過建設地下綜合管廊實現城市基礎設施的現代化,達到對地下空間的合理開發利用已經成為共識。

地下綜合管廊發展中的問題

在共同溝的運作過程中,有政策法規的建立、投資資金的來源以及建成后的管理三方面問題急待解決。

首先是資金問題。由于發展共同溝所需資金數量巨大,政府可以采用合作運營的模式。合作的運營模式需要把握好以下三點:一是政府不追加投資。政府只需將目前在修建道路時支付的管線拆建費用用于地下綜合管線的規劃、設計和土方挖填。二是在企業融資和稅收上給予優惠。若投資企業自身解決有困難,政府可引導社會基金、企業和個人資本積極投入,或幫助企業發行股票、發行債券。在稅收上,由于建設項目的特殊性,可給投資企業享受一定的減免或優惠。三是要幫助投資企業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地下綜合管線的開發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除在建設上需要投入巨資外,在管理運行、償還貸款、債券本利等方面也將付出相當的成本。在決策無重大失誤的情況下,如果投資企業在規定的經營管理期限內不能收回投資并獲益,就會導致企業因無利可圖而中止建設。

在解決了先期投資問題之后,就剩下管廊建成以后由誰來管理這個問題了。繼續采用“誰擁有、誰管理”的各自為政的方式,將不再適合地下管道綜合管廊的管理。

政府可以從共同溝涉及的市政、電力、通訊、燃氣、給排水等行政部門抽調精兵強將,成立專門管理共同溝的部門,負責解決條塊分割的矛盾,以及推動共同溝的建設和管理。雖然共同溝的建設與管理牽涉著壟斷行業的權力和利益,但更重要的是一個城市管理觀念如何突破的問題。當然同時也考驗著政府在各部門各行業之間的協調能力。

共同溝是一項大工程,需要極高的技術支撐和資金支持,也需要政府部門及相關專家進行大量的研究和論證。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將來城市地下空間資源的整合成本將會越來越高,如果任由地下管線無序地鋪設,或者只做些治標不治本的工作,地下空間最終將不堪重負,待到被迫增建共同溝時,我們將要為此付出十分昂貴的代價。

對一座城市來說,規范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每座城市都應設立地下管線管理部門,該部門有規劃和管理地下管線的權力,這樣才能科學、合理地布置好城市道路下錯綜復雜的各種管網,并力爭使新建道路的地下管線施工同道路建設一次完成,已建道路須增設地下管線時也能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盡量避免頻繁破路的現象,為管線正常運行創造必要的條件。

猜你喜歡
管廊鋪設管線
竹纏繞復合材料技術在市政管廊中的應用
團隊介紹
CRTSⅢ型板式道岔鋪設施工技術
高級別管線鋼X80的生產實踐
綜合管廊排水系統設計
隆力奇 鋪設全球發展之路
淺談通信管線工程建設
淺談通信管線工程建設
深水鋼懸鏈立管J型鋪設研究
小議綜合管廊的建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