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課程教學的整合

2010-09-14 03:35左文艷
新華教育研究 2010年2期
關鍵詞:物理課程整合信息技術

左文艷

【摘要】信息技術與中學課程教學的整合值得關注和研究。筆者提出了尋求高層次整合的方法:構建實驗教學模式、發揮虛擬實驗室功能、構建研究性理論教學模式、培養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等。信息技術應用于物理教學,最終實現信息技術與物理課程教學的科學整合。通過整合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科學習的興趣,課堂內外參與意識會增強,對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會加深,尤其是實驗教學,學生的實驗理解能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均會取得長足的進步。

【關鍵詞】信息技術;物理課程;整合

1尋求高層次整合方法

目前,在計算機輔助課堂教學這個領域中,市場上已有一定數量的理科教學軟件,但能夠真正適合教學的卻不多,加上教師自制課件的水平又不是很高,很容易造成“低水平重復”的現象。

那么,如何解決這種現象呢?目前許多教師在Internet網絡上已建立了自己的網站,并把自己制作的課件、教案、論文等放在該網站中,同時還把其它網站已有的課件通過鏈接功能融合到自己的課件里,這樣其它教師和學生也可通過網絡共享自己的課件,克服了傳統的“軟件包”形式的課件不能共享的缺點,提高了課件資源的利用率,充實了網上學科資料庫。教師和學生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網絡終端通過Internet網絡來訪問這些網站,進行教學的探討和鞏固性學習。

軟件在設計、開發和使用上的相互分離的局面,使計算機輔助教學在課內或課外的運用朝著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這一更廣闊、更深層的方向發展…。

2發揮演示實驗、虛擬實驗室功能

2.1信息技術與中學物理實驗教學整合,發揮演示實驗作用:中學物理是實驗學科之一,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實驗教學和演示實驗是中學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采用模擬型實驗教學模式,通過多媒體技術模擬實驗的輔助,模擬一些重要的在目前條件下難以完成的實驗,彌補常規實驗的不足,提高實驗的演示效果。

例如,做物理《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時,由于?,F實驗儀器和環境的限制,蠟燭在光屏上所形成的影像隨著物距的變化而變化的這一現象不是很明顯,誤差較大,致使學生對凸透鏡成像的特點不甚理解,并產生迷惑。此時如改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凸透鏡成像規律模擬實驗,演示物距從無窮遠至小于焦距的整個實驗過程中物距、像距和像的變化情況,整個模擬實驗過程流暢、直觀、明了,從而使學生對該實驗有了一個清晰完整的認識,利于學生對凸透鏡成像規律概念的形成。

由此可見,通過信息技術與中學物理實驗的整合,可以突破常規實驗條件的局限,所以我們應當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特長,對那些難以觀察到的、復雜的、困難的實驗進行模擬,使實驗教學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從而有助于學生發現規律、形成概念、獲得新知,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和實驗技能。

2.2運用網絡技術支持下的虛擬實驗室,發揮學生自主探索性實驗作用:網絡虛擬實驗是在web中創建出一個可視化的三維物件環境,其中每一個可視化的三維物體代表一種實驗對象,學生可通過鼠標的點擊及拖動操作,進行虛擬實驗。這種虛擬實驗室為學生提供了金方位的開放性操作環境。使學生在課堂上實現了虛擬世界的真實體驗。

3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

探索研究性理論教學模式依托由信息技術支持的網絡環境,網絡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在學習任務的驅動下小組成員相互協作地收集信息、,交流討論、總結歸納、完成學習任務,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利用網絡資源,增進課堂教學效果進入網絡時代后,網絡環境為師生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庫,網絡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已成為一個現代教育工作者必備的信息素養。

例如,在物理中《浮力》的教學時,須向學生解釋浮力產生的原因。先設想一個立方體浸沒在水中,它的六個表面都受到水的壓力,它的左右兩側面、前后兩側面。受到的壓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衡,只有上下兩面由于深度不同,受到的壓強大小不同,壓力也因而不相等。但如果使用語言和文字向學生講授向上向下壓力差時,學生理解起來比較抽象,對整個過程反映比較茫然。然而課件以動畫的形式慢鏡頭表示前、后、左、右的壓強、壓力相等,小木塊保持不動,但加載上、下表面壓強、壓力時,小木塊慢慢向上移動?;顫姷膭赢嬓Ч?、直觀的圖形,快速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同時為講授下一節阿基米德原理打好理論基礎,而這一切是傳統教學難以做到的。

總之,讓學生在生動、形象的環境中進行學習,由此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除此我們還應該了解學科發展形勢,及時把握教學動態。通過Internet網絡小的權威網站查看有關學科發展動態,可以做到緊跟形勢,在學科教學時作出及時的調整。從權威網站或重點中學網站上的試題庫中下載最新試卷,用來給學生作測試題和平時練習。這些題目往往題型新穎、信息準確,對于啟發學生的思維,開闊學生的視野有著很大的幫助。

其次,增進學習交流,提高教學水平。網絡的交互性給教師互相學習交流提供了機會。教師可以一方面利用E—mail,與有關專家進行交流,學習前沿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面還可以參與網上的教師繼續教育和一系列教育網站的教育論壇。

總之,信息技術應用于物理教學,對傳統教育理念和課堂教學模式的沖擊是非常之大的,但它并不排斥傳統的理論、實驗教學模式,實際運用中應把它們兩者辯證統一起來,最終實現信息技術與物理課程教學的科學整合。同時,信息技術與物理課堂教學的整合也能鞭策教師進一步構建新的教學模式,完善課堂教學,使教學過程更具有科學性,幫助教師在課堂上更合理地掌握和利用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課堂上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識,發展更多的能力。

猜你喜歡
物理課程整合信息技術
幼兒園教學活動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思考
巧學信息技術課程
淺談初中信息技術項目式學習教改實踐
巧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效率
阿倫斯物理課程思想對我國物理課程改革的啟示
記初中英語詞匯教學的一次歸類、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樂與科學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兒教育中美術與科學整合的研究
“1+1”微群閱讀
中學物理交叉前沿科學知識分類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