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學生管理中的知識體系的構建與測量

2011-01-12 06:15陳曉暉汪克夷宋明元
關鍵詞:高校學生維度量表

陳曉暉, 汪克夷, 宋明元

(1.大連理工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4;2.大連理工大學 工商管理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4)

高校學生管理中的知識體系的構建與測量

陳曉暉1, 汪克夷2, 宋明元2

(1.大連理工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4;
2.大連理工大學 工商管理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4)

文章在回顧高校學生管理中的知識的相關文獻基礎上,界定了高校學生管理中的知識的內涵,即高校學生管理部門及學生管理者個人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形成的對學生管理工作內在本質和規律的認識;構建了高校學生管理中的知識體系,將高校學生管理中的知識分為管理對象認知、學生管理理論以及學生管理經驗三個方面;設計了高校學生管理中的知識的測量量表,并以東北地區13所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者為樣本進行了實證檢驗,結果顯示該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高校學生管理中的知識;知識管理;知識共享

人才培養是高校的基本職能之一,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學生培養規模的迅速擴大,學生管理在高校管理中越來越重要。當前,我國正處在經濟轉軌和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各種經濟社會發展變化中的問題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了身處高等院校中的大學生,也毫無疑問地會給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帶來許多新的問題和挑戰。各高校只有在學生管理工作的理念、模式和方法等方面與時俱進,才能滿足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需求。因此,在高校管理中強化知識管理,協調學生管理各相關部門,克服知識的部門分割,共同致力于高校學生管理的知識資源數量的積累、質量的提高、結構的優化,實現高校學生管理中知識的充分交流與共享,是時代發展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提出的一個新任務。

迄今為止,人類對于很多學科門類的知識已經有了深厚的積累,形成了非常完備的學科知識體系。然而,對于一些實踐性比較強的具體知識,還沒有進行深入研究。如高校學生管理中的知識,至今還幾乎沒有人在內涵上給出確切的界定。因此,研究高校學生管理中的知識包含的內容,是高校學生管理實踐中具有很強現實意義的問題,也是本文試圖回答的一個問題。

一、高校學生管理中的知識研究回顧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覆蓋大學生從入學報到至畢業離校的全過程,包括學生思想、學習、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內容十分豐富。概括起來,主要有政治指導、思想教育、學習督導、行為引導、事務管理等幾方面[1]。由于高校學生管理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工作,學生管理工作者面對的是有朝氣、有思想,并隨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呈現新特征的大學生群體,因此,高校學生管理中的知識也是一個內容豐富、動態發展、比較復雜的概念。它是廣大學生管理工作者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不斷總結、歸納、提煉、升華而形成的認識,并隨著時代的變化、社會的變遷而不斷充實、不斷更新、不斷發展。

知識是個復雜、動態、無形且模糊的觀念,學者們從不同角度關于知識的定義有很多,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然而關于高校學生管理中的知識的概念,目前學者們研究的并不多。董發廣、趙毅彬認為,高校學生工作隊伍知識管理是將高校學生工作的各種知識資源和智力資源有效整合與集成,從個體的經驗轉化為可交流共享的知識的一種管理理念。高校管理知識包括未編碼知識和編碼知識,其中未編碼知識來自學生工作者源于經驗的對學生工作的判斷和感知,具有很強的個性,難以用語言明晰地表達;編碼知識包括學生工作的整體規劃、培養方向、學生工作方針,各個院系的學生培養目標,學風、班風建設中總結出來的好的做法等內容[2]。時長江將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的知識劃分為三類:本體性知識、條件性知識和實踐性知識。本體性知識指學生事務管理者在學校中習得的特定的學科知識;條件性知識指學生事務管理者所具有的教育學、心理學及管理學等相關知識;實踐性知識指學生事務管理者在教育管理服務中所具有的情景知識及與之相關的知識,即經驗的積累,主要來自學生工作實踐[3]。歐旭理認為基于功能和職責的高校學生工作隊伍組織知識,由教育對象(大學生)特點的知識、學生工作特點的知識、思想教育知識、學生管理知識、關于服務的知識、學生工作研究的知識、開發和指導的技巧知識等方面構成;按照高校學生工作隊伍知識管理的內容分類,高校學生工作隊伍的組織知識可分為內容知識、關于學生及學生特性的知識、一般教育管理知識、情境脈絡知識以及自我的知識五個部分。五部分知識有各自的功能和特點,又相互聯系、相互促進,構成一個完整的高校學生工作隊伍組織知識系統[4]。

美國是較早將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專業化并進行系統理論研究的國家,其高校學生工作經歷了“替代父母制”、“學生人事工作”、“學生服務”、“學生發展”四種模式,并逐步確立了服務學生發展的導向。美國的高校學生事務指對學生的課外活動和非學術性事務等的管理,學生事務管理則是指高校對學生事務的計劃、組織和領導。當前,美國高校學生事務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學生消費者第一”(student consumerism)和“學生發展”(student development)兩種理論[5]。在《學生人事工作宣言》(The Student Personnel Point View)中論述的“學生消費者第一”理論將學生看作市場中的消費者,以把學生與學校的關系作為買者與賣者為前提、以滿足學生需要為基礎,對學生的環境適應、學業目標、生活條件、精神寄托、醫療健康、學習興趣、經濟狀況、職業目標等需要進行分析,并提出為學生發展及其在社會中的地位提供一系列最佳服務。這是一種注重和保障學生權益的“市場管理哲學”[6]。這一理論導致了歐美各國高校學生服務時代的開始。戴維·里斯曼(David Riesman)指出:“這種從注重學術的價值到注重學生消費者的轉變是美高等教育史上兩次最重大的方向上的轉變之一?!盵7]“學生發展”理論是20世紀70年代在存在主義關于人的發展觀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羅杰斯(Carl Rogers)的心理學理論、帕森斯(Frank Parsons)的職業指導運動以及學生事務管理的實踐需要進一步促進了學生發展理論的發展,并使其成為“美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專業化的理論支撐和奠基學說”[8]。

英國學生事務沒有一個被廣泛接受的模式,也沒有服務范圍的規定。對于一個具體學校而言,學生管理人員的基本任務就是確定學生服務的范圍,整合學校各個部門的學生服務,建立統一的學生服務體系[9]。

與美、英等國不同,德國與法國對學生非學術性事務的管理主要不是大學承擔。學生服務工作交由社會化機構來承擔,高校成立聯絡辦公室,在本校學生與社會性服務機構之間發揮溝通和協調作用。在德國,負責學生事務的組織被稱為“大學生事務局”,在法國稱為“學生服務中心”,它們都是帶有企業運作特點的自治性組織,所提供的產品就是針對學生的各種服務,諸如食宿、打工、就業、文化等。

除了上述相關研究之外,高校學生管理中的知識按照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得到不同的分類結果。按照知識的抽象程度劃分,可以劃分為學生管理理論知識和學生管理實踐知識;按照知識的可呈現的程度劃分,可以劃分為學生管理顯性知識和學生管理隱性知識;按照知識擁有者的層次劃分,可以劃分為個人學生管理知識、部門學生管理知識和學校學生管理知識;按照知識的來源劃分,可以劃分為學生管理主體知識、學生管理客體知識和學生管理環境知識;按照知識的內容劃分,可以劃分為思想教導知識、學習督導知識、活動指導知識、生活引導知識等。

二、高校學生管理中的知識體系的構建

通過對高校學生管理中的知識相關研究的回顧,本文將高校學生管理中的知識界定為,高校學生管理部門及學生管理者個人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形成的對學生管理工作內在本質和規律的認識,包括管理對象認知、學生管理理論以及學生管理經驗三個方面。具體闡釋如下:

1.管理對象認知

管理是管理者對管理對象進行組織、協調、控制,從而實現管理目標的過程。對管理對象本質和規律準確、全面認識是做好管理工作、實現管理目標的前提。因此,全面分析、客觀把握作為學生管理對象的當代大學生的本質和特征是成功開展學生管理工作的先決條件,也是高校學生管理中的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年齡上看,當代大學生多數已經是“90后”,他們是在我國改革開放的大潮中成長起來的一代新人。經濟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極化的時代背景,我國經濟體制轉軌、社會結構轉型的深刻變化,高等教育加速改革發展、各種思想文化相互交融碰撞的現實環境,等等,都不可避免地給當代大學生的成長帶來了多方面的影響,使他們在思想、生活、學習、性格等各個方面呈現出不同于以往大學生的新的特征??傮w說來,主要表現為:思想積極向上伴隨價值取向多元化;學習奮發進取伴隨生活方式多樣化;個性自主自立伴隨性格特征復雜化。

2.學生管理理論

要做好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管理者必須掌握相關的管理理論知識。這些理論知識不僅包括管理學的知識,還包括教育學、心理學、倫理學、美學、社會學、組織行為學、人力資源管理、戰略管理、系統論等不同學科的相關理論知識。掌握了這些理論知識,學生管理工作者才能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學生的特點和需求,對學生的個體行為、團體行為、組織行為進行適當的引導,并科學合理地對學生個人和集體進行組織、計劃、領導、激勵、溝通、決策、控制等。

除了上述這些學生管理直接相關的理論知識之外,一些理論工作者還從學生管理工作的實際需要出發,將柔性管理理論[10]、網絡傳播理論[11]、關系營銷理論[12]、仿生學理論[13]、耗散結構理論[14]、X-Y理論等其它學科領域的一些理論類比地運用到了學生管理實踐當中[15],使它們也成為了學生管理理論知識的一個組成部分。

3.學生管理經驗

學生管理經驗是學生管理工作者在工作實踐中經過思考、總結、積累所得到的心得體會,是高校學生管理中的知識的一個特殊的組成部分,大多屬于學生管理工作者個體所有。學生管理經驗是抽象的、無形的,只有經過不斷地總結、提煉、交流、傳播,才能被更多的人了解和掌握,才能轉化為共同的學生管理中的知識,從而發揮更大的作用。學生管理經驗包括學生管理方法和學生管理模式等。

學生管理方法是廣大的學生管理工作者為實現學生管理的目標而采取的方式和手段,是對長期學生管理工作實踐經驗的總結和概括。學生管理方法是高校學生管理中的知識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常用的學生管理方法主要有:說服教育法(包括專題講座、報告、演講、個別談心、集體談心等);比較鑒別法;平等對話法(即以理服人,包括研討、辯論、民主討論等);心理咨詢法(包括宣泄、疏導、傾聽等);情感陶冶法(即以情感人,包括觀看影視作品、讀書、現身說法等);榜樣示范法(包括言傳身教、經驗交流等);行為強化法(包括軍訓、勞動、早操等);實踐鍛煉法(包括參觀、考察、社會調查、個別訪談等);激勵法(包括目標激勵、榜樣激勵、榮譽激勵、評判激勵、逆反激勵、許諾激勵、物質激勵、知識激勵)等。

模式是從不斷重復出現的事件中發現和抽象出來的規律,模式的實質也正是方法,是對前人積累的解決問題的經驗的總結、概括和升華。不同的管理模式反映出不同的管理方法,或出發點不同,或預期目標不同,或對應著不同的學生群體,或體現著不同的管理理念,或詮釋著不同的理論,或適應不同的管理體制,或適合不同類型的學校,但都各有所長,都在學生管理實踐中具有可操作性,都不同視角、不同層面、不同程度地體現了學生管理的本質和規律。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針對不同的教育管理對象,學生管理方法也會不盡相同。行之有效的學生管理方法并不是僵化的,學生管理方法的選擇和使用,要視具體情況而定。各種管理方法在具體運用過程中,都會因學校不同、管理者不同、學生不同、時間不同等而效果不同,要做到因人施教,因時施教,因事施教,不能一概而論。實踐證明,如果學生管理方法運用恰當,可以事半功倍;如果學生管理方法運用不當,則會事倍功半。學生管理工作者不要一味地照搬照抄現有的管理方法,而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學會靈活運用、綜合運用多種管理方法,并在實踐中結合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探索總結新的科學有效的學生管理方法,充實高校學生管理中的知識寶庫。

是否擁有學生管理經驗或學生管理經驗是否豐富,在與學生談話的技巧、召開班會的設計、突發事件的處理、特殊學生的心理疏導、學生干部的選拔培養、學生活動的組織等各方面都會有所體現。學生管理經驗來源于實踐體驗,來源于深入思考,來源于日積月累。學生管理經驗的展現形式多種多樣,可以表現在工作思路、工作方式方法、工作技巧、工作能力(包括處理學生事務過程中對事實的判斷、對真偽的辨別、對時機的把握、對程度的掌控、對發展趨勢的預見以及與招聘工作人員、學生家長等不同的人的溝通交流技巧等)、工作風格等多方面。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成功的學生管理經驗就是知道在最合適的時間、最合適的地點環境、與最合適的對象、用最恰當的方式來處理最需要處理的事務。

綜上,本研究從管理對象認知、學生管理理論、學生管理經驗三方面對高校學生管理中的知識體系進行了構建,如表1所示。

表1 高校學生管理中的知識維度

三、研究設計

1.量表設計

由于本文提出的高校學生管理中的知識是一個較新的概念,現有研究中缺乏該概念的測量量表。因此,本文借鑒相關文獻的量表設計,自行開發設計了高校學生管理中的知識的測量量表。

為驗證上述高校學生管理中的知識界定的合理性,本人在相關理論研究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多年從事學生管理工作的經驗,并訪談了一些相關領域的教授以及正在從事學生管理工作的資深專家,設計了高校學生管理中的知識的初始量表。測量均采用Likert5級量表,調查題項的描述與被訪輔導員的實際工作情況是否相符,答案從1“非常不同意”到5“非常同意”。為了使該問卷的調查結果具有較好的代表性和較高的學術參考價值,我們分別在大連理工大學、遼寧師范大學、大連水產學院等3所不同高校發放了200份問卷,進行了預測試,并就預測試當中所收集到的反饋意見再次對問卷中的題項進行了調整。根據內部一致性信度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結果,凈化初始題項,形成正式的調查問卷。隨機抽取大量樣本進行正式測試,并根據正式調查的數據分別對量表的信度和數度進行檢驗,形成了本文提出的高校學生管理中的知識的測量量表。最后,19個題項被確認用以測量高校學生管理中的知識的三個維度,其中,管理對象的認知(用“MO”表示)包含5個題項;學生管理理論(用“MT”表示)包含6個題項;學生管理經驗(用“AE”表示)包含8個題項。

2.數據收集

本文采用實地發放調查問卷、通過網絡發送調查問卷與郵寄調查問卷的調查方式,選取了東北地區13所高校的輔導員作為調查對象,考察其所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實際情況。13所高校分布在大連、沈陽、鞍山,覆蓋了理、工、醫、航天、水產、海事、交通、外語、師范、綜合性院校等不同類型、不同級別、不同性質、不同規模的高校。此次共發放問卷600份,回收了475份問卷,回收率為79.2%,滿足了調查研究中回收率不低于20%的要求,其中有效問卷443份,有效率為93.3%。樣本的具體情況如表2所示。

表2 樣本描述

四、數據分析

1.探索性因子分析

我們將管理對象認知的5個題項、學生管理理論的6個題項以及學生管理經驗的8個題項同時選入SPSS13.0進行探測性因子分析。分析結果顯示,題項的 KMO值為0.942,通過Bartlett’s球形檢驗(P<0.000),證明數據很適合做探測性因子分析。按照主成分法,用特征值1截取題項數據,結合Varimax(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轉),獲得具體的因子負荷分布,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探索性因子分析結果

由表3可見,一共提取了3個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累計方差解釋百分比為68.1%,證明具有較強的解釋能力。這3個因子的因子負荷分布與之前預想的高校學生管理中的知識的三個維度正好契合,19個題項都聚集在所屬因子下,且負荷系數都大于0.6,沒有發生因子負荷過小或交叉負荷的現象。以上分析證明初始量表對高校學生管理中的知識的維度劃分比較準確,全部題項都得到了保留。

2.信度檢驗

我們先通過SPSS13.0統計軟件計算出管理對象認知、學生管理理論、學生管理經驗三個維度各自的CITC值和Cronbachα系數,其結果如表4所示。

表4 各維度測量的CITC與信度分析

由表4可見,高校學生管理中的知識的三個維度的Cronbachα系數分別為0.900 5、0.900 4及0.916 2,均遠大于0.7的標準。三個維度下的所有題項的CITC值都在0.653 7~0.803 0,均大于0.5的標準,證明初始量表具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和很高的可靠性。我們發現,刪除任何一個題項,Cronbachα系數都會下降,所以全部題項都得到了保留。

3.效度檢驗

效度檢驗是衡量量表質量的一個重要標準,它是指一個量表所要測量的事物特征是否確是真正要測量的。開發新測量工具過程中,一般需要檢驗內容有效性、收斂有效性和區別有效性。

效度檢驗主要是用來判斷量表所測量的變量特征是否與研究設計所要測量的變量相契合,如果效度檢驗效果好,則說明開發的量表具有很高的測量質量。在量表開發的過程中,內容有效性、收斂有效性、區別有效性三項指標都需要被檢驗。

(1)內容有效性(content validity)

內容有效性主要用來判斷量表在邏輯關系上是否真實準確的表達出所要測量變量的概念和相關內容。保證內容有效性的方法有三種:第一,主觀直接判斷;第二,通過相關文獻的學習和總結,對前人的研究有較為全面的了解;第三,初始量表完成后,應該與知識管理領域的專家、研究高校學生管理的學者以及高校學生工作的負責人就初始問卷的題項內容和表達方式進行交流和討論。通過上述三種方法,能夠較好地保證量表的內容真實可靠[16]。

(2)收斂有效性(convergent validity)

收斂有效性主要用來判斷用以測量一個維度的全部題項是否是高度相關的。Fornell、Larcker曾在研究中指出,可以通過變量的平均方差提取量(AVE)對變量進行收斂有效性檢驗。AVE利用Lisrel8.7軟件,通過極大似然估計實現。通過分析計算,我們得到了三個維度所對應的潛變量的 AVE值,分別為0.781、0.832、0.806,都大于0.5的最低標準。綜上,本研究中高校學生管理中的知識的三個維度都具有良好的收斂有效性。

(3)區別有效性(discriminate validity)

區別有效性主要用來判斷不同維度之間的差別程度。如果量表測量的各個維度之間的差別程度很高,則證明量表的區別有效性良好。區別有效性的評價方法是比較各維度AVE的平方根與其和其他維度之間的相關系數的大小,如果各潛變量的AVE的平方根大于其與其他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則證明各維度具有良好的區別效度。本研究中高校學生管理中的知識的三個潛變量的AVE平方根分別為0.884、0.912、0.898,都大于各潛變量與其他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如表5所示。所以,本研究中高校學生管理中的知識的三個維度之間具有顯著的區別有效性。

表5 高校學生管理中的知識各維度間的區別效度分析

五、結論與展望

本文在回顧了高校學生管理中的知識的相關文獻的基礎上,界定了高校學生管理中的知識的概念,構建了高校學生管理中的知識的測量體系。本文認為,高校學生管理中的知識應當由管理對象認知、學生管理理論以及學生管理經驗三個維度構成。另外,本文開發出了包括19個題項的高校學生管理中的知識的測量量表,量表從3個維度對高校學生管理中的知識進行了測量,并以東北地區13所高校的學生輔導員為樣本進行了問卷調查,驗證結果顯示,該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本文從學生管理中的知識內容的角度對高校學生管理中的知識的體系進行了構架,通過對高校學生管理中的知識的全面描述,一方面,使高校輔導員對于學生管理中的知識有一個直觀、系統和完整的認識,并為高校學生管理中的知識的測量提供了一個清晰、易于理解的測量框架;另一方面,為高校學生管理中的知識管理提供理論指導,并為輔導員實施具體的學生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使其可根據自身的特點從三個方面加強對學生管理中的知識的管理。

由于本文只選取了東北地區的13所高校的學生輔導員作為調查對象,在地域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未來的研究中有必要對該量表在其他地區高校的適用性進行進一步檢驗。同時,關于高校學生管理中的知識對于高校學生管理知識共享的影響作用的問題,應當在今后進行實證研究。

[1]曲建武,姜德學,張伯威.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理論與實踐[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85-131.

[2]董發廣,趙毅彬.論知識管理在學生工作隊伍建設中的應用[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4): 87-89.

[3]時長江.論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專業化發展[J].中國高教研究,2007,(8):78-80.

[4]歐旭理.高校學生隊伍知識管理研究[D].南京:中南大學,2005.

[5]程晉寬.歐美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的理論基礎[J].比較教育研究,1997,(2):14-18.

[6]陳學飛.美國高等教育發展史[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89.178.

[7]RIESMAN D.Riesman:On Higher Education[M].San Francisco:Jossey Bass Publishers,1980.421.

[8]蔡國春.美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專業化的發展及其特征[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2,(1):73-76.

[9]WAMER D,PALFREYMAN W.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the Key Elements[M].Buckingham:Open University Press,1996.166.

[10]申萬兵.論柔性管理理論在高校學生工作中的應用[J].思想教育研究,2009,(8):81-83.

[11]賀志軍,薛亮.網絡傳播理論:高校學生教育管理的新視角[J].現代大學教育,2007,(4):100-104.

[12]喻穎.關系營銷理論對我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的啟示[J].遼寧教育研究,2007,(12):32-34.

[13]劉福林.仿生學理論在年級層次學生管理中的運用[J].教育評論,2005,(5):64-68.

[14]王煒,楊青.耗散結構對于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啟示[J].教育探索,2004,(8):54-56.

[15]聶晶.X-Y理論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應用[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4,(2):338-339.

[16]張睿,汪克夷,夏立坤,等.企業市場知識能力、營銷能力及組織績效間關系研究[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19-24.

The Construction and Measurement of the Knowledge System of College Student Management

CHEN Xiao-hui1, WANG Ke-yi2, SONGMing-yuan2
(1.School of Marxism Studies,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lian 116024,China;
2.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lian 116024,China)

On the basis of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review about the knowledge of college student management, the paper defines the content of the knowledge of student management,which refers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intrinsic nature and the rules of student management in the long term practice from the department and student managers.It built the knowledge system of student management and divided the knowledge into object recognition,student management theory and student management experience.And it designed the measurement scale and made an empirical test from student managers as samples in 13 northeastern colleg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cale has good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knowledge of student management;knowledge management;knowledge sharing

G647

A

1008-407X(2011)03-0075-07

2010-10-11;

2011-01-15

大連理工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資助項目(DUTHS2007331)

陳曉暉(1967-),女,江蘇沭陽人,副教授,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管理研究;汪克夷(1944-),男,上海人,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戰略管理與知識管理研究;宋明元(1983-),男,遼寧大連人,大連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戰略管理。

猜你喜歡
高校學生維度量表
理解“第三次理論飛躍”的三個維度
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及作用發揮探索
高校學生意外傷害事件應對與處理
淺論詩中“史”識的四個維度
胸痹氣虛證療效評價量表探討
小議高校學生違紀處分制度
光的維度
三種抑郁量表應用于精神分裂癥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質量量表的驗證
初中生積極心理品質量表的編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