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詞匯角度看《晏子春秋》的成書年代

2011-02-09 09:12謝祥娟
關鍵詞:成書韓非子戰國

謝祥娟

(上海大學文學院,上海,200444)

《晏子春秋》[1](以下簡稱《晏子》)是記述春秋后期齊國著名政治家晏嬰言行的一部著作。關于其成書時代問題,前賢時修多有考辨,經過幾十年的深入研究,學者們對此問題逐漸有了較為一致的看法,即《晏子》應成書于戰國時期,并且中后期說占了主導地位,代表學者有蔣伯潛、譚家健、金德建、孫以楷、王志民等①。綜觀前人對《晏子》成書年代的論述,可以看出他們的研究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拿《晏子》同戰國初以及秦漢間的作品進行故事和文句上的比較,從其相同或相近處來論證孰先孰后。二是著眼于《晏子》本身,從其書名、體裁、典章制度、故事內容、思想傾向等角度談《晏子》的成書時代問題。不可否認,這些方法在某種程度上是行之有效的。但是,由于學者們對文本的理解不盡相同,主觀隨意性較大,采用這些方法往往不能得出一致的結論。

這里,我們想強調的是,如果跳出這些傳統的研究方法,從作品的語言本身著手,或許更接近事實的真相。我們知道,生在某一個時代的人,他的思想活動不能不以當日的語言為基礎,誰也不能擺脫他所處時代的語言的影響……在搖筆成文的時候,無論如何仍然不可能完全阻止當日的語言的向筆底侵襲[2]。語言具有時代性,殷商時期的語言不同于春秋時期的語言,而春秋時期的語言又有別于戰國時期的語言,只要能抓住作品語言所反映出的時代特征,我們就能大致確定此作品的撰述年代。而在語言的語音、語法、詞匯三要素中,詞匯對時代變化的反應是最靈敏的,時代性更強。每個詞都有其歷史,一個詞或一個義項始見于何時,雖難以說得絕對準確,但大體上是可以考定的[3]。因此,我們從詞匯的角度入手,選取《周禮》《尚書》《詩經》《老子》《論語》《左傳》《國語》《孟子》《莊子》《商君書》《荀子》《韓非子》《戰國策》《呂氏春秋》②等成書年代較確定的先秦典籍作為基本考察語料,從《晏子》中找出盡可能多的詞,然后將之放入上述眾典籍中進行檢驗,根據檢驗所得的客觀情況為確定《晏子》的成書年代問題提供一些詞匯方面的證據。

布衣

西郭徒居布衣之士盆成適也。(P457,均引自參考文獻文獻[1],下同)

此例“布衣”已凝固為一個復合詞,表示“平民百姓”,這是戰國后期產生的新用法?!稘h語大詞典》(以下簡稱《大詞典》)“布衣”條此義項下所引的始見書證是《荀子·大略》:“古之賢人,賤為布衣,貧為匹夫?!?3·676)③戰國后期多有用例,如《戰國策·魏四》:“唐且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薄肚f子·讓王》:“魏牟,萬乘之公子也,其隱巖穴也,難為于布衣之士?!薄俄n非子·六反》:“布衣循私利而譽之,世主聽虛聲而禮之?!焙笃谥啊捌矫癜傩铡边@一概念用“黎民”“匹夫”或“百姓”表示,如《書·堯典》:“百姓昭明,協和萬邦。黎民于變時雍?!薄墩撜Z·子罕》:“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薄蹲髠鳌は骞哪辍罚骸鞍傩战^望,社稷無主,將安用之?”

誠信

施行于諸父,慈惠于眾子,誠信于朋友,謂之孝。(P161)

此處的 “誠信”可作“誠實,真誠”解,《大詞典》“誠信”條首引《禮記·祭統》④(11·165)。戰國后期文獻《商君書》《荀子》《韓非子》《楚辭》《呂氏春秋》中均有用例,如《荀子·不茍》:“公生明,偏生暗,端愨生通,詐偽生塞,誠信生神?!薄俄n非子·內儲說上七術》:“子之以此知左右之不誠信?!薄冻o·惜往日》:“慚光景之誠信兮,身幽隱而備之?!薄秴问洗呵铩橛罚骸拔墓遣挥迷?,以不信得原,不若勿得也,必誠信以得之?!睉饑衅谥拔墨I未見。

夫子

“夫子”一詞戰國時期多見,本為對男子的尊稱,孔子的門人用來尊稱孔子,于是增加了尊稱老師的意義。遍檢戰國語料發現,整個戰國時期各個階段的典籍對“夫子”一詞的使用意義上沒有多少差別,上述兩個義位都有涉及,除了《論語》一書由于自身的特點,“夫子”主要用于尊稱孔子外,其他典籍中“對男子的尊稱”這一義位用的多一些;但是,仔細考察后發現,“夫子”一詞作為一種尊稱,在用法上各個階段存在很明顯的差別,這種差別主要表現在面稱和背稱上,具體如下:《論語》中面稱4例,背稱35例;《左傳》中全部為背稱;《國語》中面稱2例,背稱14例,可見春秋后期到戰國初期典籍中“夫子”一詞基本用于背稱。這一情況從戰國中期開始向相反方向發展,《孟子》中全部用于面稱,《莊子》中面稱66例,背稱22例,《荀子》中面稱4例,背稱6例,《韓非子》中面稱7例,背稱1例,《戰國策》中全為面稱,《呂氏春秋》中面稱13例,背稱6例。從以上統計看出,“夫子”除了在《荀子》中兩種用法大體相當之外,在戰國中后期其他典籍中主要用于面稱,而“夫子”在《晏子》中面稱64例,背稱3例,面稱用法占絕對優勢,此情況與戰國中后期文獻中“夫子”的用法完全吻合。

公與晏子入坐飲酒,致堂上之樂。酒酣,晏子作歌。(P114)

晉平公欲伐齊,使范昭往觀焉。景公觴之,飲酒酣。(P325)

《說文·酉部》:“酣,酒樂也?!北玖x即“酒喝得很暢快?!睉饑笃谖墨I中多有用例,如《戰國策·齊六》:“貂勃從楚來,王賜諸前,酒酣?!薄俄n非子·十過》:“晉平公觴之于施夷之臺。酒酣,靈公起?!薄秴问洗呵铩烦伞罚骸拔合逋跖c群臣飲,酒酣,王為群臣祝,令群臣皆得志?!倍趹饑笃谥?,“酣”字只在《尚書》中出現過2次,《尚書·伊訓》:“敢有恒舞于宮,酣歌于室,時謂巫風?!庇帧毒普a》:“在今后嗣王酣身,厥命罔顯于民?!蔽旱聞僬J為,《伊訓》篇系偽書,這句話源自《墨子》,《墨子·非樂上》:“先王之書,湯之命刑有之,曰:其恒舞于宮,是謂巫風?!鼻∪薄昂ǜ栌谑摇?,“酣歌”一詞在先秦是不可能出現的[4](14)。此說應是。至于《酒誥》例,楊樹達先生認為,“酣”為“甘酉”二字之誤合,“酉”,古“酒”字……偽五子之歌云:“甘酒嗜音”[5]。此說極是??梢姟渡袝分写?例本身尚存疑問,不足以證明戰國后期之前“酣”已開始行用?!蛾套印分小昂ā币辉~ 7見,均為本義用法。

枯槁

進不能事上,退不能為家,傲世樂業,枯槁為名,不疑其所守者,可謂能行其道乎?(P285)

“枯槁”連用凝固成復合詞,本義指“(草木)干枯”,后引申來形容人的面容憔悴?!翱蓍隆币辉~始見于《老子》(第七十六章):“萬物草木生之柔脆,其死枯槁?!边@是用的本義,戰國后期“枯槁”開始出現引申義用例,《戰國策·秦一》:“羸縢履蹻,負書擔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狀有歸色?!薄肚f子·徐無鬼》:“兵革之士樂戰,枯槁之士宿名,法律之士廣治?!庇帧短煜隆罚骸半m然,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將求之不得也,雖枯槁不舍也?!贝藥桌翱蓍隆本鶠橐炅x,用以描摹人的生理狀態?!蛾套印分小翱蓍隆?見,均為引申義用法。

景公為履,黃金之綦,飾以銀,連以珠。(P125)

《晏子》中“履”一詞多見,均表示“鞋”義,名詞。在詞匯史上,與“履”關系密切的另一個詞是“屨”?!墩f文·履部》:“屨,履也?!倍巫ⅲ簳x蔡謨曰:“今時所謂履者,自漢以前皆名屨?!蹲髠鳌罚骸x貴屨賤?!谎浴馁v’?!抖Y記》:‘戶外有二屨?!谎浴摹恼咦阚`之通稱?!卑床陶f極精?!兑住贰对姟贰度Y》《春秋傳》《孟子》皆言屨,不言履。周末諸子、漢人書乃言履?!对姟贰兑住贩踩奥摹?,皆謂踐也。然則“履”本訓踐,后以為屨名,古今語異耳。段說極是?!奥摹北玖x為“踐踏”,動詞,戰國后期之前文獻中的“履”字多取此義,到戰國后期,“履”字始出現“鞋”義,名詞,如《莊子·天運》:“夫跡,履之所出,而跡豈履哉!”《韓非子·外儲說左下》:“冠雖穿弊,必戴于頭;履雖五采,必踐之于地?!薄盾髯印ふ罚骸按植贾?、粗紃之履而可以養體?!睉饑笃谥啊靶边@一概念多由“屨”承擔,如《詩·齊風·南山》:“葛屨五兩,冠緌雙止?!薄蹲髠鳌でf公八年》:“傷足,喪屨。反,誅屨于徒人費?!薄睹献印る墓戮渖稀罚骸拔墓c之處,其徒數十人皆衣褐,捆屨織席以為食?!?/p>

身體

昔吾先君桓公身體惰懈,辭令不給,則隰朋昵侍。(P183)

上例中的“身體”是一個復合名詞,表示“人的全身”。先秦關于人體部分的基本詞,絕大多數是單音節的;但自戰國以后,單音詞漸漸發展為雙音詞,發展的方式是采取同義結合[6]。 “身體”一詞便是同義結合的產物,始見于戰國后期文獻?!洞笤~典》“身體”條“人或動物的全身”義下所引的始見書證是《戰國策·楚策四》:“ 襄王聞之,顔色變作,身體戰栗?!?10·706)應是。其他用例如《墨子·辭過》:“故圣人之為衣服,適身體,和肌膚而足矣?!薄俄n非子·說疑》:“趙之先君敬侯,不修德行,而好縱欲,適身體之所安,耳目之所樂?!薄秴问洗呵铩ど鞔蟆罚骸吧眢w離散,為天下戮?!睉饑笃谥罢Z料未見有用例。

聲名

古之善為人臣者,聲名歸之君,禍災歸之身。(P111)

此處的“聲名”即“名聲”,二者屬于并列式同素異序同義詞?!奥暶?名聲)”應是戰國中后期出現的新詞,《大詞典》“聲名”條“名聲”義下所引的始見書證是《禮記·祭統》:“銘者,論撰其先祖之有德善、功烈、勛勞、慶賞、聲名,列于天下,而酌之祭器?!?8·686)戰國后期文獻中多見,如《莊子·天運》:“夫三王五帝之治天下不同,其系聲名一也?!薄盾髯印ね踔啤罚骸叭羰?,名聲日聞,天下愿,令行禁止,王者之事畢矣?!薄秴问洗呵铩は燃骸罚骸皟仁湫?,名聲墮於外?!睉饑衅谥拔墨I未見用例。

樹木

吾君欲以樹木之故殺妾父,孤妾身……以樹木之故,罪法妾父,妾恐其傷察吏之法。(P101)

以上2例“樹木”均為并列式復合詞,表示“樹之總稱”?!皹洹焙汀澳尽痹诿~用法上是一對同義詞,戰國后期之前典籍中,“樹”“木”二詞或單用,或與其他成分組合使用,像“嘉樹”“列樹”“樠木”“草木”等,如《左傳·昭公二年》:“既享,宴于季氏。有嘉樹焉,宣子譽之?!薄秶Z·周語中》:“天根見而水涸,本見而草木節解?!钡灰娪小皹淠尽边B用(復合詞)的情況。戰國后期文獻中開始出現“樹木”連文,表示樹之總名的用法,如《莊子·天道》:“禽獸固有群矣,樹木固有立矣?!薄俄n非子·解老》:“樹木有曼根,有直根?!薄稇饑摺ぺw一》:“毋伐樹木,毋發屋室?!边@種用法在先秦時期用例不甚多,秦漢以后多見。

夜猶早,公姑坐睡,而夢有五丈夫北面韋廬,稱無罪焉。(P373)

此處的“睡”是“打瞌睡”的意思,用的是本義。從現存典籍看,“睡”大約是產生于戰國后期的新詞,《莊子》《韓非子》《戰國策》中均有用例。如《莊子·知北游》:“言未卒,嚙缺睡寐?!薄俄n非子·外儲說右下》:“俄而王已睡矣,吏盡揄刀削其押券、升石之計?!薄稇饑摺で匾弧罚骸白x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敝拔匆娪小八弊钟美?。春秋時期沒有此詞,瞌睡義用“假寐”表達[4](13)。如《詩·小雅·小弁》:“假寐永嘆,維憂用老?!薄秶Z·晉語五》:“晨往,則寢門辟矣,盛服將朝,早而假寐?!?/p>

學問

靜處遠慮,見歲若月,學問不厭,不知老之將至,安用從酒!(P401)

此“學問”既可看作詞組形式,表示“勤學好問”,又可看作名詞活用為動詞“做學問”。戰國中期以前文獻多見動詞“學”“問”單用,或用“學”指代“學問”的用例,未見“學問”連用的情況。從戰國中期開始,“學問”連用出現,如《孟子·滕文公上》:“吾他日未嘗學問,好馳馬試劍?!薄盾髯印駥W》:“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薄秴问洗呵铩ぢ犙浴罚骸安涣暺湫?,習之于學問?!边@些典籍中連用的“學問”,既有并列詞組,又有已凝固為雙音詞的,這說明戰國中后期的“學問”正處于由詞組形式到最終凝固為復合詞之前的過渡階段。

另外,《晏子》中還有“報”一詞?!皥蟆?,《說文》訓為“當罪人也”,本義為“判決罪人”,后引申出“報答、報告”等義。徐朝華認為,在戰國后期以前的古籍中,“報”用于表示報答、回報等義,未見有用本義的。戰國后期才出現用于本義的“報”[7]?!蛾套印分械摹皥蟆背霈F了本義用法,“辟梁丘據無使受報,百官節適,關市省征,陂澤不禁,冤報者過,留獄者請焉?!?《內篇問上第二十六》)第一個“報”,孫星衍音義引《說文》:“報,當罪人也”[8]。是本義用法;第二個“報”也應該釋作“判決罪人”。由此可見,“報”一詞似乎也可證明《晏子》當成書于戰國后期。但是,在通常情況下,時代越早的典籍中存古的成分越多,使用本義的機率更大。而徐先生的結論卻是戰國后期之前的“報”無本義用法,后期才出現用于本義的“報”,這在漢語史上是比較奇怪的現象,所以,徐先生的觀點本身是值得商榷的。因此,“報”究竟能否用來論證《晏子》的成書年代問題尚不能完全確定,錄此備考。

總之,以上11例詞語所體現出的語言事實表明:《晏子》很可能成書于戰國中后期。另外,筆者還繼續考察了“北方、讒諛、辭令、登降、公正、和調(調和)、毀譽、饑餓、迷惑、僻陋、貧窮、強暴、善惡、收恤、生長、疏遠、威強、細人、習俗、隱匿、眾強、志意、誅殺”等詞,這些詞所體現的時代特征與上述11例詞語一致,限于篇幅茲不贅述。鑒于目前學術界對常用詞語的演變歷程和演變規律研究的還不深入,因此,本文可以說是對漢語詞匯史的一種探索性研究,旨在對前人的論證方法藉以補充,加強前輩學者的觀點。我們相信,隨著對該書不斷深入地研究,一定還會發現更多的在戰國中后期才開始出現的語言現象來進一步佐證《晏子》一書真正的成書年代⑤。

注釋:

①蔣伯潛《諸子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考證“其成書亦當在戰國中世之后”;譚家健《〈晏子春秋〉簡論》(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82年第2期)認為:“《晏子春秋》成書當在《國語》、《墨子》之后,《戰國策》、《韓非子》、《呂氏春秋》之前?!苯鸬陆ā端抉R遷所見書考》(上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認為“它的著作年代勢必要遲到戰國中期以后了?!睂O以楷(《稷下學宮考述》,《文史》第二十三輯,中華書局,1984年版)和王志民(《齊文化概論》,山東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認為《晏子春秋》成于稷下學者之手,而稷下學宮是戰國中后期創置的。

②本文語料的選擇參考了高小方、蔣來娣編著的《漢語史語料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文中涉及古籍所用版本如下:《十三經注疏》之《周禮注疏》《尚書正義》《毛詩正義》《孟子注疏》《禮記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朱謙之《老子校釋》,中華書局,1984年版;楊伯峻《論語譯注》,中華書局,2006年版;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中華書局,1981年版;上海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組校點《國語》,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清)孫詒讓《墨子間詁》,中華書局,1986年版;(清)郭慶藩《莊子集釋》,中華書局,1961年版;張覺《商君書校注》,岳麓書社,2006年版;(宋)洪興祖《楚辭補注》,中華書局,1983年版;(清)王先謙《荀子集解》,中華書局,1988年版;張覺《韓非子校注》,岳麓書社,2006年版;(西漢)劉向《戰國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2版;陳奇猷《呂氏春秋校釋》,學林出版社,1984年版。文中引例眾多,若一一注明出處頁碼恐影響行文流暢,且會有繁亂之感,故將頁碼省去。但每一例均經過筆者據上述版本認真核對,注明篇章以備尋檢。

③括號內“3”為卷數,“676”為本卷頁碼,下同。

④《禮記》不是一時一人之作,四十九篇的成篇年代不盡相同,“誠信”連用出現于《祭統》篇,而據王鍔《〈禮記〉成書考》(西北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4),《祭統》篇屬戰國中期文獻。

⑤請參見《〈晏子春秋〉被動句研究》(《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0年第5期),經過對《晏子》一書中被動句的研究,筆者發現《晏子》中被動句的使用情況更接近于戰國后期諸典籍,尤同于《荀子》《莊子》。

[1]吳則虞.晏子春秋集釋[M].北京: 中華書局, 1962.

[2]楊伯峻.從漢語史的角度來鑒定中國古籍寫作年代的一個實例——《列子》著述年代考[A].楊伯峻.楊伯峻學術論文集[C].長沙: 岳麓書社, 1984: 143.

[3]汪維輝.從詞匯史看八卷本《搜神記》語言的時代(上)[A].漢語史研究集刊(第三輯)[C].成都: 巴蜀書社, 2000: 209.

[4]魏德勝.《韓非子》語言研究[M].北京: 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1995.

[5]楊樹達.積微居讀書記[M].北京: 中華書局, 1962: 27.

[6]潘允中.漢語詞匯史概要[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49.

[7]徐朝華.上古漢語詞匯史[M].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03: 92.

[8](清)孫星衍.晏子春秋音義[M].北京: 中華書局, 1985: 45.

猜你喜歡
成書韓非子戰國
Majorana zero modes,unconventional real–complex transition,and mobility edges in a one-dimensional non-Hermitian quasi-periodic lattice
戰國討債傳奇——圍魏救趙
戰國少年孟軻
戰國少年孟軻
戰國少年孟軻
韓非子:察古今之變 倡刑名之學
韓非子說“言”
Analyze differing interpretations of the articulation in Schubert’s Impromptu Op.90 No.1 and No.2
《尸子》成書年代考
浮生若夢,落眉成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