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麗江市院前急救疾病譜分析

2011-02-09 11:44周芬陳一峰
當代醫學 2011年2期
關鍵詞:疾病譜病種心腦血管

周芬 陳一峰

院前急救是指患者從現場到醫院之前就地搶救、監護、運送到醫院的過程,包括了現場急救和運送途中的救治,是急診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及首要環節。如何提高院前急救的救治質量,適應社會日益增長的急救醫療需求,就必須了解院前急救對象的特點和影響院前急救工作的關鍵因素,而院前急救疾病譜及其與疾病相關的因素分析為此提供重要的信息和依據。為此,本文對我院院前急救3999例次患者的救治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就如何做好院前急救進行分析、探討,目的是提高院前急救的反應速度和現場急救處理能力,提高院前急救的成功率?,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院前急救出車3999例次,其中2008年1824例次,2009年2175例次。2009年較2008年院前急救例次增加351例次。

1.2 方法

(1)根據要求設計規范化登記表,由120調度人員負責出診前詳細登記。

(2)出診后通過出診醫生配合詳細記錄患者的診治情況。

(3)對所有院前急救疾病譜按性別、年齡段、不同疾病進行統計。

2 結果

(1)院前急救患者的性別分布情況 見表1。兩年內院前急救患者為3999例次,其中男性2687例次(占65.9%),女性1312例次(占34.1%)。發病年齡小于19歲以下398例次(占9.9%),20~40歲1053例次(占26.3%),41~60歲1138例次(占28.5%),60歲以上1039例次(占25.9%)。

(2)院前急救病種構成比與排序。見表2。

(3)院前急救患者年齡與病種的關系。見表3。

創傷和急性中毒以20到40歲人群為主,心血管系統疾病、高原反應以40歲以上人群為主。

3 討論

3.1 院前急救疾病譜排序意義 我院院前急救病種前5位是創傷、腦血管疾病、心血管系統疾病、高原反應和急性中毒。占總救治人數91.35%。院前急救疾病譜排序揭示具有以下重要實際意義:①創傷、腦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已成為目前院前急救的首要救治病種,對院前急救常見急危重癥建立急診診療常規,對急診醫護人員進行有針對性的強化培訓,以全面提高院前急救水平[1]。②創傷位居疾病譜首位,在我國的死亡排序中,創傷已上升至第四位,提示創傷是院前急救工作和研究的重點,加強急救人員對止血、固定、包扎、搬運的培訓,尤其是針對創傷失血、失血性休克、顱腦創傷意識障礙、循環、呼吸功能不全的判斷、鑒別以及相應處理的培訓極為重要;救護車上配備充足的繃帶、紗布、夾板及擴充血容量的液體等急救設備,真正做到正確、及時、合理的搶救傷員,提高綜合搶救能力。③腦血管疾病、心血管系統疾病、急性中毒等傳統內科疾病分別在疾病譜中排第2、3、5位,目前隨著社會生產力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也隨之不斷提高,加之社會人口老齡化,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也呈現逐年上升趨勢;而急性中毒病例較前有所下降,但中毒毒物譜同時發生了改變;故要加強心腦血管疾病以及急性中毒的研究,對急救內科醫生側重于這幾類疾病的培訓與考核,側重點應放在心腦血管病的識別、心電圖讀圖分析、徒手心肺復蘇、氣道開放、氣管插管、除顫、控制心律失常、特殊毒物中毒救治等方面;以全面提高院前急救水平。④麗江地處高海拔高寒地區,隨著其旅游業發展進程的加快,疾病譜呈現其特殊性,可見部分高原反應患者,共427例次,占10.7%,并呈逐年上升趨勢,且發病者多為老年人,該人群多合并慢性心肺疾病或患有糖尿病等基礎疾病,一旦發生高原反應,在缺氧、受涼、勞累疲乏等治病因素作用下,原有心肺疾患可能因此而加重,嚴重者可能因腦血管意外、心肺功能不全、感染、酮癥酸中毒等情況危及生命。故應加強對急性高原適應證的研究及救護車裝備,如配備簡易呼吸機及便攜式血氧監測儀,加強醫護人員對其救治的重視,急救除了充分給氧、積極糾正缺氧常規處理外,要詳細了解患者既往病史,認真全面體檢,對可能發生的各種病情變化做到心中有數,提前處理。

表1 院前急救患者的性別分布[n(%)]

表2 院前急救前5位病種及構成比例次[n(%)]

表3 院前急救患者年齡與病種的關系[n(%)]

3.2 院前急救現場處理對策 能快速安全地把患者轉送回醫院進一步治療,是院前急救的目的所在,應加強以下方面:①管理方面:加強對出診人員,尤其是救護車司機對城市及近郊道路的熟悉;②保持通訊工具的暢通,出車后積極與病發現場人員取得聯系并給予必要的指導,明確急救地點,避免接車地點誤差,節省救護途中時間;③到達現場后,對患者進行初步檢查,初步判斷病情,并與患者及家屬溝通,告知疾病可能的發展及預后,動員患者前往醫院進一步診治;對雖經現場處理但拒絕到醫院進一步診治者,一定要把病情的嚴重性和不可預見性告知患者或其家屬,并書寫成文資料,醫患雙簽全名后妥善保存[2]。④健全“120”急救網絡系統,應加強與基層衛生院,衛生所及縣醫院的聯系、交流,幫助下級醫院急診科的學科建設,提高急診急救水平,加強與110及119的協作,使之形成完整的急救網絡系統,提高轄區內急救系統的應變和急救能力。

3.3 提高院前急救的專業技術能力 創傷后1小時是搶救的“黃金時間”,因而及時、正確的住院前創傷救治和急救車搶救,能挽救不少傷者生命[3]。院前急救應實行醫生負責制,醫生、護士和司機各有其責,但其是一個救治團體,在對患者救治中團隊成員必須服從醫生的安排,醫生必須對整個救治過程負責。在救治過程中要求醫生和護士正確掌握氣管插管、徒手心肺復蘇、電擊除顫、止血、包扎、固定和搬運等七項急救技術,救護車司機要熟悉地理信息與交通狀態,確保院前急救順暢和減少空車率。院前急救中病人病情緊急危重、變化快,要求出診急救人具有全面的知識、敏捷的思考,要簡潔詢問病史、迅速查體、綜合分析、正確判斷,采取綜合有力的措施,解救危及生命的因素,在保持生命體征平穩的情況下及時轉運。在院前急救轉送急危重病人時要重視嚴密觀察病情變化,防顛簸、防窒息、防出血、防驚厥、防損傷;管理氣道達到有效供氧;保持靜脈通路通暢,有效補充血容量;觀察神志,尤其是瞳孔變化。急性中毒也是院前急救中常見危重癥之一,病情復雜,救治中應盡可能詳細詢問病史,收集可疑證據,熟悉各種中毒跡象,明確病因減少治療的盲目性。院前對可疑中毒者不明中毒物者以對癥處理為主,早期生命體征和器官支持為先。

3.4 加強公共健康知識宣教 本組資料結果表明,院前急救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主要可能為青壯年男性在社會上流動性大,面臨創傷等疾病的機會增多,因此要重視男性的安全防范教育,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加強對疾病的預防保健工作。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吸煙、飲酒、高膽固醇飲食等因素導致心腦血管發病率增高[4],隨著人口老齡化,是老年急救患者增加,心腦血管疾病增加。且麗江地區的心腦血管疾病與其地理環境、氣候及飲食習慣有密切關系。故應加強心腦血管病健康教育工作,對其家屬進行急救知識普及及教育,注重第一時間救治,增強自救能力。

[1]肖莉,卓衍華.院前急救4761例次患者的疾病譜分析[J].西部醫學.2010,22(3):452-453.

[2]李學哲.院前急救疾病譜臨床分析[J].臨床醫學,2009,29(11):35-36.

[3]呂毅,孫斌.6074例次院前急救資料分析[J].中國醫療前沿.2009,4(3):110.

[4]祁永梅.西寧市10036例次院前急救流行病學分析及對策[J].航空航天醫藥,2009,19(8):135-136.

猜你喜歡
疾病譜病種心腦血管
不是所有藥物都能掰開吃——心腦血管篇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譜
冬季謹防心腦血管疾病侵襲
2016—2018年上海市奉賢區院前急救疾病譜特征及動態變化
“新病種”等十五則
防治心腦血管疾病,注意五大誤區
按病種付費漸成主流?
心腦血管疾病用藥與藥物不良反應的相關性
我國全面推進按病種收費改革
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譜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