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文化研究的時代思考

2011-02-11 11:21鄭曉紅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 2011年10期
關鍵詞:中醫學思想文化

鄭曉紅

(南京中醫藥大學,南京 210046)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標記和靈魂,是一個民族賴以延續和發展的根本[1]。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人思想思維、氣質行為的基因構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是民族特質、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源泉。中醫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體現中醫、中國特質、中醫人、中國人思想情感體系的民族群體文化,中醫文化是中華民族獨特的宇宙觀、自然觀、生命觀、生活觀的基因構成部分。本文旨在通過對中醫文化研究的歷史、時代、世界視域進行探討,為中醫未來發展提供戰略思考。

1 中醫文化研究的現狀及問題

1.1 著眼文化較多,時代亟需立足中醫的系統中醫文化研究

近20年來,對于中醫文化的研究較多,主要包括中醫文化內涵研究、中醫學與傳統文化(特別是儒釋道)的關系研究、中醫的哲學及方法論研究、中醫文化的多學科研究、中醫文化的現代價值研究、中醫文化與中醫人文精神對于中醫人才培養的重要性研究等。有一現象值得關注,那就是從事中醫文化研究者中鮮有中醫人,而以文學、哲學、史學學者居多。這些研究較為深入地解決了中醫典籍中的一些文字、版本??眴栴},對于中醫文化內涵、中醫哲學及方法論也有了較為深入的探討研究,但脫離中醫醫學談中醫文化、脫離中西醫學及現代科技談中醫文化、脫離中醫學與時代經濟社會發展、人類健康事業的關系談中醫文化,這樣的中醫文化研究難免流于泛文化研究,總有隔靴搔癢之感。時代亟需立足中醫的系統中醫文化研究。

1.2 對于中醫文化是中醫學主體部分、實力部分的認識研究不夠

中醫文化是中醫學發端生存的土壤、思想方法的源泉、理論體系的基礎、各家學說的淵藪,是中醫學的根脈和靈魂,不僅集中體現了中醫學的本質,而且決定了中醫學的歷史形成和未來走向,割裂中醫文化,中醫學將不復存在。目前,對于中醫文化與中醫學的關系認識研究高度、深度不夠,中醫文化一致被認為具有軟實力,事實上,中醫文化不僅是中醫學之根,也是其脈,與中醫藥學理論體系、治療原則、遣方用藥交構在一起,具有文化固有的軟實力的同時,無庸置疑是中醫學的主體部分和實力部分。如中醫高等教育,中醫藥院校普遍對于中醫文化與中醫人才培養的重要性認識不夠、重視不夠,中醫文化是中醫藥院校的靈魂,21世紀的高等中醫藥教育,只有重視中醫文化、中醫思想方法乃至中國文化的傳承問題,才能解決人的發展、人才的培養、中醫學的傳承問題,服務人類健康,服務社會發展,中醫文化對于中醫院校的核心競爭力、學術創新力隨著研究的深入必將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1.3 中醫學被肢解,核心價值分解

近20年的中醫臨床及科學研究,使得中醫學已被肢解為中醫、中藥、針灸、養生保健、中醫文化等各自傳習運行的“體系”。中醫不通中藥、針灸,針灸不懂中醫、中藥,中醫、中藥、針灸都不重中醫文化,已司空見慣。中醫與中醫文化被割裂,我國具有完整的原始創新能力和自主知識產權的中醫理論體系被分割,中醫文化中所蘊涵的核心價值被分解,中醫文化實力弱化的直接后果,是中醫學將不斷淪為一門低水平、經驗性、不穩定、沒有多少“科學性”與學術價值的醫療保健技能[2],而即便是一門醫療保健技能,其使用價值也正伴隨著韓醫、漢醫的蜂起興旺而衰減、削弱。中醫是5000年中醫文化根系的枝干葉花,中醫文化根深脈暢,中醫才能葉茂花香,中醫的核心價值觀方能涵養于中、弘揚于外,原創力和生命力才能不斷顯現。確立了中醫文化之于中醫學的主體地位,充分認識其是中醫學的實力部分,中醫才不致被簡單復制、移植、嫁接,這一點必須成為中醫人和中國人的共識。

2 中醫文化研究的主要任務

首先,立足中醫學的系統研究,立足歷史背景視域、時代背景視域、世界背景視域的系統研究中醫文化的歷史時期已經到來。要給予中醫文化較為科學的定義,明確其內涵、內核、研究方向和研究意義。

其次,通過對中醫文化的系統研究,總結凝煉中醫文化的內核,即較為公認的核心價值體系和普世價值觀。深入研究闡發中醫文化的現代價值,著重研究其對于醫學發展的意義,對于中國人自然觀、生命觀、生活觀的影響和意義,對于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和意義。

再次,深入研究中醫文化對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意義;中醫文化對于中華民族、中國人特質基因(思想思維、氣質行為等)構成的意義;中醫文化對于中國文化國際化的意義。

3 中醫文化研究的主要方向

3.1 立足中醫學的中醫文化系統研究

3.1.1 理論體系研究 當前,對于中醫文化研究要立足中醫,基于中醫整體(包含中醫、中藥、針灸等),開展系統、全面、深入的理論體系研究。要通過對中醫學的思想基礎、理論基礎、科學內涵、理論架構的研究,厘清中醫文化交構其中的脈絡,從而科學地確立中醫文化的作用和地位。中醫藥學融道、儒、佛等中國傳統文化[3]。從思想基礎、理論基礎而言,“氣一元論”、“和”、“仁”,在奠定中醫學思想方法的同時,也是重要的防治疾病的方法手段,貫穿于藏象學說、經絡學說、病因病機學說、辨證論治、預防治則之中。如“和”,不僅是“天人合一”、和于自然的養生卻病的指導思想、方式方法,同時調和臟腑氣血、調和五味,滲透于理法方藥之中,也是防治疾病的重要方法。中醫學的藏象學說(心為君主之官等)、遣方用藥的君臣佐使、中和調理、中藥的四氣五味、升降浮沉與歸經等,無不是融儒家文化的中醫文化的體現。

3.1.2 中醫歷史人物研究 對有史記載以來的中醫人物進行全面的研究,包括個人成長經歷、習醫經歷、行醫經歷、學術流派、學術思想等,通過大量的研究分析,厘清歷代中醫文化、中醫人文精神傳承的脈絡。

3.1.3 思想方法研究 重點加強中醫文化中所蘊涵的核心思想,“氣”、“和”、“仁”、治未病等對于臨床實踐意義的研究。

(1)對“氣”的研究主要包括“大氣一元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和靈魂,也是中醫藥學的核心和靈魂[3]。要深入研究“大氣一元論”這一哲學理論與中醫學這一生命科學的契合關系及相互影響;氣對于生命的意義、對于人身生理病理的意義和影響。

(2)對“和”的研究主要包括:中醫學中“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念,人類和于自然,和于生命,和于人體,和于生活的養生保健、防病卻病的思想方法;和陰陽、和臟腑、和氣血、和方劑、和五味等防病治病的思想方法。

(3)對“仁”的研究主要包括:仁,體現了人類對自身、對周圍的世界深切的關懷,仁是“和”的精神動力、智慧源泉和推行保障,仁愛保障和諧;仁體現為以人為本,中醫學獨特的以人為本起碼包含三個層面,一是以病人為本,二是充分發揮醫生的智能優勢,三是惠及全民。

(4)中醫學治未病的思想方法、臨證特點(如十問、重視氣候體質等)以及辨證施治規律等,均滲透著和與仁的思想方法,同時又深入人心、影響廣泛,值得深入系統研究。

3.2 中醫文化的內核(核心價值體系、普世價值觀)研究

3.2.1 中醫文化的歷史選擇與中醫思想史研究 通過對中醫學及歷代中醫人物的研究,梳理中醫文化、中醫思想傳承的特點,發展的脈絡;同時,跳出時代和學科的框架,探討經歷了時空的篩選,哪些積淀為中醫文化的精髓,成為中醫學的思想和靈魂。

3.2.2 中醫文化的內核(核心價值體系、普世價值觀)研究 目前對于中醫文化的核心價值觀研究較多,說法也較多,主要包含和、醫乃仁術、大醫精誠、以人為本、治未病等觀點。中醫的核心價值觀、普世價值觀,既源于中醫文化的本體,同時也是歷經千年,中國人、中華民族的選擇、認同和恪守,在今天對全球充滿了吸引、感召和認同。要通過縱向、橫向、超歷史、超學科、超國界的研究調查,明確人們的選擇和認同,明確中醫文化的核心價值體系及普世價值觀。

3.3 中醫文化的現代價值研究

3.3.1 中醫文化在當前對于醫學的意義

(1)中醫學的醫療是醫人而不僅是治病。中醫學是人的醫學,其中80%是不生病的醫學,治未病的思想方法將為全球認同。

(2)和的思想及中和、調和、非對抗。這一思想貫穿于生命和生活的全過程。

(3)醫乃仁術而非僅為技術。這一點在當前對于從根本上改善醫患關系、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4)文化具有先導作用。中醫文化的傳播弘揚、深入人心,直接關系到中醫學的認可接受度。中醫在中國醫療領域廣泛發揮作用,較之其他國家將成為解決醫療這一重大民生問題、構建中國特色全民醫療保障體系的關鍵因素。

3.3.2 中醫文化對現代科學研究思想方法的影響、對“科學”標準科學化的意義 當前要通過對中醫文化的深入研究,系統凝煉中醫學整體觀、自然觀、系統論、個性化的思想方法、思維方式、科學研究方法等,這些蘊涵在中醫文化中的思想方法,必將對現代科學研究思想方法產生重要影響。同時,能夠影響當前對于“科學”標準的認識,直接促進“科學”標準的科學化而更加科學開放、客觀全面、豐富充實?!翱茖W”的標準將因中醫而改變。

3.3.3 中醫文化對于中國人自然觀、生命觀、生活觀的影響和意義 中醫學不僅是應用科學,同時更重要的是自然之道、生命之道、生活之道。

中醫文化中的自然觀源于中國傳統自然價值觀。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4],人是自然的產物,在中國人文文化及農業文明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下,中國文化形成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自然價值觀,尊重自然、尊重人,做到“天人合一”。自然觀強調時空的整體性、統一性,人與自然是彼此相應、交感和諧的關系,對于現代生態自然觀有重要的意義。

中國傳統文化將宇宙之生命進程定義為和諧,相信這是宇宙的本質和真相[5]。中醫學(古代稱之為醫道)這門關涉宇宙與生命內在統一性的性命之學,是中國古代獨特的文化創造。中醫學關注的是人生命的本質、規律,生命過程的自我實踐、自我發展與發展的和諧,而不是直接針對具體的病。它是人的醫學,而不是西方醫學的治病的醫學,這也是中醫學作為未來生命科學的優異之處[6]。

中醫學特別重視養生保健、攝生防病的生活觀且影響深遠。強調要順應天時,固護正氣,燮理陰陽,調攝精神;要食飲有節,五味調和,起居有常,勞逸適當;要形神共養、動靜相宜、剛柔并濟,無過無傷。

3.3.4 中醫文化對于發展觀以及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意義 中醫學認為,發展的意義在于體認人與自然宇宙的關系,把握自然規律,把握人在天地自然中的地位、作用和命運,不斷地進步和修養,完善自然生命,完善人的心靈,達到人與自然的持久和諧。

中醫文化對于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意義主要在于,一是中醫學所倡導的自然觀、生命觀、生活觀,有利于科學發展觀的認識實踐,有利于人們提升幸福觀;二是中醫學在防治疾病、解除民生疾苦中的作用;三是中藥產業已呈現經濟增長點產業特征,將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的推動力量,成為事關國計民生的民族產業、經濟發展的強勢產業,具有高度知識產權,能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擴大就業;四是養生健康產業將成為一大新興產業,在服務人民群眾保健衛生的同時,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并且可以肯定,這一中國特色的健康產業將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斷發展壯大,隨著全球的逐步認同而不斷發展壯大。

3.3.5 中醫文化對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及國際化的意義 中國傳統文化與中醫文化的內核具有一致性。正如亞里士多德指出:哲學應從醫學開始,醫學最終要歸于哲學。因為生命和死亡是哲學思考的中心問題,而宇宙和生命的內在統一性,決定了自然科學的革命實際上就是生命科學的革命[6]。中醫學幾乎完整地保存了中國傳統文化、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相當部分因中醫文化與生命、生活的息息相關(生命的代代延續,生活方式的代代相傳)而深入人心、傳習久遠。

《美國物理學雜志》曾言,當今科學發展的某些方向所顯露出來的統一整體的世界觀并非同中國傳統無關。中國傳統文化的中心問題正在世界文化的交流中顯出其特異性和無可比擬的一種優勢,而所有這些特點在中醫學中均有所體現[6]。中醫藥養生醫療的思想方法和手段,已成為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方式和載體。目前,中醫藥已傳播到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3],中醫海外孔子學院相繼設立。近年來,多位歐美政治作家在著作中談及中國核心競爭力、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問題時,均不約而同地談到中餐和中醫。中醫文化所倡導的“天人合一”、“整體觀念”、“辨證施治”的養生保健、防治疾病的思想方法、生活方式、行為方式,攜著中國傳統文化,隨著中醫在海外的傳播散發出東方獨特的魅力,正不斷滲入全球千家萬戶。我國中醫藥的全球發展要跟上中醫文化、中國文化的海外傳播態勢,當務之急是輔軌建軌,讓世界與我們接軌。

3.3.6 中醫文化對于中華民族、中國人特質基因構成的意義 中國人之所以是中國人,中華民族之所以是中華民族,特質鮮明。主要表現在思想思維的特點、氣質行為的特點方面,表現為思維方式、生活方式。中醫文化哪些成分在歷史的長河、人身的血脈中沉積,逐漸構成了中國人的基因,成為中國人和中華民族特質的重要影響因素,值得研究。

[1]張其成,劉理想,李海英.近十年來中醫藥文化發展回顧[J].中醫藥文化,2009,1.

[2]黃建銀.加強中醫藥文化建設,提升我國軟實力[J].中國當代醫藥,2009,11:2-3.

[3]張其成,劉理想.中醫藥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N].中國中醫藥報,2009-6-1.

[4]李 耳.老子[M].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2010:51.

[5]美·杜維明.劉諾亞譯存有的連續性:中國人的自然觀[J].世界哲學,2004,1:86-91.

[6]曲黎敏.試論三陰三陽[J].中國醫藥學報,2002,1:19-23.

猜你喜歡
中醫學思想文化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思想與“劍”
中醫學關于“瘀血”的用法
中醫學關于“證”的用法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思想是什么”
誰遠誰近?
中醫學對腦心的論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