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期檢驗檢疫科技工作理論與實際問題初探

2011-02-11 05:01朱水芳
質量安全與檢驗檢測 2011年3期
關鍵詞:檢疫檢驗科技

朱水芳

(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 北京 100029)

1 歷史發展新階段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站在“十二五”開啟的歷史新起點,全面分析國際國內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情況和新挑戰,系統領會和掌握黨和國家重大戰略步驟,找準質檢部門階段特征,明確發展戰略定位,把握機遇,應對挑戰,意義重大。

黨中央針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情況和新挑戰,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戰略決策,如:分三步走本世紀中葉實現我國現代化,在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政府職能轉變,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展現代農業,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社會等。特別是十七屆五中全會做出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該規劃深刻認識并準確把握了當今世界經濟結構進入調整期、世界經濟治理機制進入變革期、創新和產業轉型處于孕育期、新興市場國家力量步入上升期等國內外形勢新變化新特點;明確提出我國要繼續抓住和用好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努力培育發展新優勢,增強國際治理參與能力,搶占未來發展戰略制高點,努力發展壯大自己;提出了以科學發展觀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深化改革開放,保障和改善民主,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等一系列新的政策舉措。

以上黨和國家的一系列戰略決策,為質檢工作現階段工作定位提供了宏觀經濟與政策環境。黨和國家方針政策在不斷深化改革,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滿足人民群眾不斷提出的物質文化新要求,質檢工作也面臨著空前的發展新機遇,重點有如下 3個方面:

(1)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十二五”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線,核心任務是要從以前只注重數量增長轉到要注重結構、質量和效益上來。作為主管“產品、服務和管理”質量安全的國家主管部門,質檢總局的職能已成為黨、國家核心業務。

(2)政府職能轉變的核心任務是政府要減少微觀經濟管理,加強宏觀經濟調控,加強市場監管功能以及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功能;隨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質量安全”成為人民群眾日常生活關注重點,也是政府服務社會的重點工作領域。作為國家市場監管和服務社會主要部門之一,質檢總局職能成為國家政府機構職能轉變過程中,需要重點加強的領域。

(3)“改革開放”一直是我黨堅持的三大政策之一 (一個中心和兩個基本點),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提供強大動力;對外開放為我國引進了“資金∕源、技術、管理經驗和國外市場”,外貿一直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動力“三駕馬車”之一;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全球治理的不斷深入,我國參與國際治理層次和深度在不斷增加。質檢總局作為國際貿易市場準入、國際技術法規制修訂主要主管部門,在國家對外開放中的作用日益加強。

職能是組織機構的靈魂,僅憑以上 3點質檢工作國家重要職能,就足以說明質檢工作已成為國家經濟社會生活中核心組成部分,越來越重要,責任重大,質檢工作充滿了工作機遇。

在看到機遇的同時,也要看到我們的前景充滿著挑戰,主要有如下幾方面問題:

(1)經濟社會發展不均衡和社會處于深度變革期,給質檢工作帶來重大挑戰。主要表現在社會誠信在部分人群缺失、道德失范、假冒偽劣產品仍有市場甚至高科技造假等,導致突發質量安全隱患不斷涌現。

(2)質量安全事件社會高度關注。一個質量安全事故可以毀掉一家企業甚至一個產業,并影響社會穩定和引發政治事件,這要求我們有高度的責任感、靈敏性和應對輿論、社會和政治等各方面的能力。

(3)我國經濟對外依存度大,國外經濟危機、不合理技術貿易措施等都可能引發我國重大經濟社會事件,需要我國在更高層次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具有全面應對措施體系。

(4)質檢工作體系還存在不適應形勢的地方,尚不能完全滿足質檢執法把關的需要,如質檢工作缺乏理論指導和宏觀戰略研究,質檢工作規律把握不夠深入,質量工作科學統計和評價指標體系尚未建立,質檢工作體系不健全,技術手段欠缺,基層自由裁量權大等。

如何“忠于職守、勇于負責、嚴格把關、造福人民”,是黨和人民交給質檢工作者一項光榮而艱巨的長期任務。

2 構建中國特色質檢工作體系面臨科技支撐引領問題

回首質檢事業十年發展之路,一方面質檢工作取得了許多驕人的成績,如改革開放 30年來,我國對外貿易高速增長,平均年遞增 20%以上,產品出口到世界各地,這對一個技術、標準、商業信譽等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的發展中國家來說,質檢部門作用不言而喻。另一方面,新的歷史時期,黨、國家和人民提出了新的要求,質檢工作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如前所述,目前的質檢工作體系還存在著一些不適應的地方,存在不少薄弱環節。

作為一個以技術執法為主體的國家職能部門,如何落實“科技興檢、人才強檢”,真正利用科學和技術支撐和引領質檢工作發展方式的轉變,構建中國特色質檢工作體系,已成為總局領導和全體質檢系統員工需要解決的重大課題。

目前檢驗檢科技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1)檢驗檢疫科技應對全球化提出的科技需求不力

發達國家是推動全球化的主要力量,他們擁有技術、管理及政策環境等核心競爭力優勢,在這些方面無需做出重大調整。但是他們與發展中國家同樣面臨著日益凸顯的生物、環境、衛生、經濟等跨境公共安全問題,并早已做出相應的重大戰略、政策、機構、人員等變更。

如歐洲各國為了適應經濟全球化需要,建立歐洲統一大市場,需要協調各國技術法規、標準和認證體系,為此歐盟發布了《關于技術協調和標準化的新辦法》規定:歐委會按照歐盟的法律程序發布對各成員國具法規約束力的指令,凡是涉及到產品安全、生物及環境安全、人體健康、消費者權益時都制訂指令。值得一提的是歐盟最近設立了 7個研究所組成聯合研究中心 (JRC),2000人每年數十億歐元預算,專門為國際及歐盟指令、標準的制修訂、實施、認證認可等提供科學技術支持。

美國成立了 17萬余人組成的國土安全部,統一協調全球化影響下的國家公共安全事務;建立了由 13個部委參加的國家外來生物防控委員會;對美國動植物檢疫局進行了大改組;增設了解決國際貿易質量安全爭端,外來有害生物風險分析、檢測、監測和應急預警的管理部門;加強了應對全球化公共安全事務研究機構,如最近成立了國家食品安全研究所、植物健康研究中心,研究人員近 1000人。

德國則成立了應對國際貿易、研究產品質量安全的風險分析研究所,有 800多人。

我國在這方面與發達國家和自身的實際需求差距巨大。我國也成立了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研究所從 2個增加到 10個,但總的編制未變,這樣原來研究方向人員的編制反被壓縮,如動植物檢疫研究所正式編制不到 30人,無法滿足外來有害生物防控、促進農產品食品出口重要科研、進出境產品質量安全等需求,更難實現國境生物安全科技重大創新。

(2)沒有形成理論與學科體系

檢驗檢疫涉及各種質量安全事件,涉及到災害生物、有毒有害物質、產品質量等的風險評估、檢驗、監測、預警、應急處理、安全允許量等一系列重大科技問題,既有重大技術問題,更需要從理論上取得突破。如果要有效地進行外來生物風險評估,就必須了解外來生物的傳入規律、災害機理、損失動態變化規律等;要認定每一有毒化學物質的安全允許量是否科學,就必須了解其毒理學規律;要找出各種看似“偶然”和“突發”安全事件的內在原因、聯系、必然規律,就必須重點研究建立質量安全科學指標體系、模型和理論等;我們更需要各種特有的偵檢 /探測技術、方法、設備、裝置,質量安全事故偵檢網絡、風險預警和應急處理國家平臺等。目前國內相關部門,甚至質檢本系統內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質檢總局是一個檢測機構,只需要發展檢驗技術,將質量安全監管這一復雜系統工程“簡單化”處理,這樣認識上和行動上的“不到位”,在客觀上嚴重干擾了檢驗檢疫事業科技發展。

(3)國家投入不夠

美國在外來生物防控、生物反恐、農產品出口等方面,國家都有專項資金投入,每年每個項目預算都在10億美元以上,而我國在這些方面基本上都沒有專項經費安排,“事權”和“財權”嚴重倒置。因此,我國急需實施“國家質量發展綱要”、“國境生物安全防御工程”、“出口產品質量安全保障工程”、“技術貿易措施應對工程”等國家專項計劃,使得國家事由國家出錢辦,而不是成為個別人的自愿行動。

(4)學科團隊建設不足,高端人才缺失

珠峰之所以能成為世界第一高峰是因為屹立在青藏高原上,而在平原或孤島上不可能出現世界第一高峰。因此,只有具備一定規模、高水平科技團隊,才能出現國際領軍人物,占領世界科技高地。目前,檢驗檢疫科技人才,無論在規模、質量都與國家實際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3 建議

(1)組織解決檢驗檢疫重大科技問題,充分發揮科技支撐和引領作用。全面統一規劃重點任務,全國科技資源分工協調使用。緊扣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和國家質檢總局新的職責定位,明確重點學科發展方向、重點科技領域,制訂相應保障政策措施,緊抓“質量安全領域重大理論、技術問題和全局性前瞻性重大科技需求”,如:質量、安全、功效的檢測、監測和驗證相關科技研究,外來災害生物災害機理、入侵規律和檢測、監測和防控科技研究,質量安全風險評估與預警科技研究,出口產品技術貿易措施應對科技研究與國際技術標準制和法規的修訂等領域,應該成為檢驗檢疫科技支撐的重點,并盡快獲得國家有關部委支持立項。對于這些方面一抓到底,毫不動揺,才能真正產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科技成果。

(2)要把“中國檢驗檢疫科學、中國檢驗檢疫學會、檢驗檢疫研究生專業人才培養”當成 3件頭等大事來抓,盡快獲得教育部、科技部、民政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等部委的支持,在各自主管的領域內為檢驗檢疫科技設立專有“門戶”,為質檢科技事業長遠發展打下基礎。

(3)人才是第一資源。關鍵崗位有“合適”人才,可以成就一番事業,反之可以毀掉一個事業的長期發展機遇。因此,應該探索檢驗檢疫科技人才成長規律,創造有利于創新科技人才成長的環境。具體來說,一是可根據重點學科和重大科技發展需要,規劃、引進、培養和大膽使用領軍科技人才,構建學科團隊,配備或研制相應一流科研設施,主攻重大科技問題,特別注意發現高素質科技人才、年輕高端人才培養使用。對此主要需要獲得中央編辦公室的支持,適當擴大中國檢科院的編制,保障有一支約 600-800人的穩定科技核心隊伍,建立一支能代表中國國力、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家科技精英團隊。二是要將真正有志于檢驗檢疫科技發展、“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實干家”放到重要科技崗位上,并且要建立有效的高端人才“評價機制”,使得培養、發現、使用高端人才有據可依,按規律辦事。三是各口岸局根據實際需要,建立檢驗檢疫學科下的各種特色研究室,解決各口岸局面臨的實際問題,并組織實施國家項目中需要各省市交辦的工作。

(4)構建功能齊全、布局合理的檢驗檢疫科學平臺。爭取“外來動植物檢疫防控”、“外來有毒有害物質防控”國家重點實驗室,構建衛生、動物、植物、食品高安全等級研究實驗室,在全國統一規劃、分工協作的檢驗檢疫風險評估、檢測、監測、處理、功能評價等實驗室網絡,建立檢驗檢疫國家標本館、菌 (毒)種庫等。

(5)國家專項投入。設立國家外來災害生物防控專項資金,用于外來災害生物風險偵檢、檢測、監測、檢疫處理、災害防控、損失補償等。設立出口農產品食品檢疫準入技術支撐專項,解決出口產品風險評估、檢疫檢測、監測、處理、非疫區建立等方面的科技問題,解決農產品和食品出口瓶頸和因檢疫安全而造成的重大風險。

(6)加大國際科技合作,包括在科學研究、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標準法規制修訂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合作;加大中國在質量安全科技國際學術地位和相關國際技術標準法規制修訂“話語權”;實際參與或主導國際檢驗檢疫科技的發展。

猜你喜歡
檢疫檢驗科技
英國檢疫隔離立法源流及啟示
《檢驗檢疫學刊》簡介
檢驗檢疫學刊
對起重機“制動下滑量”相關檢驗要求的探討
電梯檢驗中限速器檢驗的常見問題及解決對策探究
《檢驗檢疫學刊》簡介
科技助我來看云
科技在線
關于鍋爐檢驗的探討
小議離子的檢驗與共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