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小提琴滑音所蘊含的“中正平和”的儒家思想——以馬思聰《思鄉曲》為例

2011-02-15 06:14文/王
藝苑 2011年5期
關鍵詞:滑音中正小提琴

文/王 珊 陳 璐

一、 中國小提琴作品中滑音的重要性

小提琴是西洋樂器,但隨著世界音樂文化的相互磨合、交融,小提琴以它典雅的造型、優美的音色征服了無數中國聽眾,中國小提琴作品的創作、演奏數量也越來越多。要怎樣才能演奏出屬于中國音樂風格,符合中國人審美理念的樂曲呢?中國作曲家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將民族元素、民族技巧巧妙地融入他們的小提琴作品中?;?,正是作曲家們所探究出的能表達中國樂曲樂思的技巧之一。同時,滑音又是小提琴演奏中的一種特殊表現技法。在許多西方樂曲的演奏中,經常強調減少甚至是盡量避免滑音的出現。而在中國,滑音卻是表現中國樂曲樂思的靈魂,加入了滑音,才能更好地表達出蘊含濃郁的中國民族特色的樂思,使小提琴演奏出的音色不再單一和缺乏內涵,從而表達出中國深刻的傳統文化思想。

1.滑音的意義

《現代語言學詞典》對滑音(glide)的定義為:“發音器官移向或移離某一發音動作的過渡音?!毙√崆僦械幕糁傅氖鞘种冈趦蓚€音之間有意識地來回滑動,它以特殊的演奏技法對音樂進行包裝潤飾,屬于過渡音?;羯鷦恿鲿?,變化多,表演性、抒情性強,恰當地運用可以提升樂曲的境界。如果說音樂是一種語言,那么,滑音就是含蓄、平和、婉轉的話語,它與儒家對音樂內涵的闡述,是何其相似!儒家音樂美學思想以“中和”為準則,而“審一定和”又為音樂所反映出來的重要形態特征。

受儒家思想的影響,中和之美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中國的整個音樂美學史,它被作為中國民族音樂重要的審美標準之一,而經常運用于民族音樂的創作之中。而這“中正平和”的思想內在、含蓄,富含哲理,正好與滑音所要表現的圓潤、柔和的思想境界相通。儒家文化是中國古文化之瑰寶,所以,在演奏中國小提琴作品時,如果能了解儒家文化,并將滑音與之相結合,我們演奏的音樂才能更加具有民族特色,更加扣人心弦。

2.“中正平和”思想對傳統音樂的影響

“中正平和”即強調不偏不倚、不剛不柔,“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儒家“中正平和”的思想反映在社會生活中,就是調和人際關系,創建和諧社會。而中國音樂也強調這種社會功能和教化功能。這種美學思想反映在我國的傳統藝術上,對我國傳統音樂獨特風格的形成(諸如“滑音”)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如提倡追求恬淡、寧靜、隱秀、和諧的意境,講究象征與比喻的藝術表現形式,從而使含蓄的意境美成為中國傳統音樂創作的至高境界?!熬唧w來說,‘中和之美’主要是指內部諸因素適度發展、結構和諧的那種理想美?!盵1]而小提琴演奏適度運用“滑音”正能表現這種理想。

二、 滑音在中國器樂曲中的作用

中國傳統器樂曲強調創作中的“違而不犯,和而不同”。魏晉以來,器樂受傳統文學、書法創作的影響, 注重追求聲韻、音色、畫面美,使得“高山流水”、“夕陽簫鼓”徐徐從樂人手指間流出。在這里,滑音技巧的運用非常普遍。在樂曲演奏中演奏者會自然地利用滑音技巧抒情達意。如古琴、二胡等樂器的演奏,在長久的歷史演變中,受儒家“中正平和”思想的影響極其之大。它們的音色如此具有魅力,演繹表演能力如此之強,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滑音的應用。

1.二胡曲中滑音的作用

雖然說,小提琴音色與二胡音色相差甚遠,但對于滑音的處理上二者又有許多相似之處,它們均能體現出中國悠久豐厚的傳統思想。在二胡演奏中,滑音可以巧妙地連接樂音,可以模仿人、動物、大自然的聲音,如幽靜山谷中的鳥鳴聲,賽馬場中的此起彼伏的馬蹄聲,更重要的是滑音可以表現出濃厚的地方韻味、地方風格。

以江南地區為代表的樂曲如《出水蓮》、《江河水》、《姑蘇春曉》、《江南春色》等作品婉約自然,滑音的精妙使用是形成這一特點的重要因素。這些樂曲中滑音的滑動速度不快,少棱角,和諧、自然, 不矯揉造作,甜美的音色讓人們很自然地就融入到這江南水鄉的意境中。

2.古琴曲中滑音的作用

古琴為儒家圣賢最推崇的樂器,徐上瀛的《溪山琴況》闡述了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他在開篇即寫道:“稽古至圣心通造化,德協神人,理一身之性情,以理天下人之性情,于是制為琴。其首重者,和也?!盵2]此書是針對古琴音色、技法而作,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作者對古琴的看法?!捌涫字卣?和也”,是《溪山琴況》的精髓。作者認為,在演奏中國音樂作品中,“和”是居于首要地位的。

其實,歸根究底,徐上瀛把中國儒家美學中體現審美理念的“和”與“中庸之道”的哲學思想看作是古琴音樂藝術以及古琴曲創作中最為重要的美學原則,而最能體現“和”的就是滑音。當演奏者演奏一個音時,這個音不會在一個水平線上單調地停留,而是會在音的左或右繚繞。這種通過左手手指按弦所奏出的滑音,余音繞梁,優美婉轉,含蓄內在。

3.小提琴曲中滑音的作用

中國小提琴作品的創作同樣離不開中國傳統音樂。例如,小提琴與古琴的滑音就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它們的發音都十分注重“音過程”,不是一個個單個的音,而是注重單個音上的音過程、音與音之間的連接。小提琴這種獨特的“語音”,正好符合儒家的“中正平和”思想,是中國小提琴音樂的民族風格之所在。而二胡、古琴又是中國民族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小提琴音樂的表現力與它們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它也必然反映中國儒家文化“和”的深刻思想。

在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中可以明顯地看出滑音在中國樂曲中的廣泛應用,“為了更貼切地表現音樂形象,作曲家不僅采用了相關的民間音調,而且在小提琴演奏上,也借用了我國民族樂器(二胡等)的某些演奏技法和效果”。[3]這里所提到的演奏技法主要就是指滑音,不同的滑音處理把《梁?!分械摹皭矍橹黝}”、“十八相送”、“草堂結拜”、“抗婚”、“樓臺會”、“哭靈投墳”等這些藝術場景栩栩如生地展現在人們面前,產生了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

三、以馬思聰《思鄉曲》分析滑音所蘊含的儒家思想

含蓄和諧的意境美一直是中國作曲家所追求的。馬思聰的《思鄉曲》通過換把巧妙地運用了不同類型的滑音,正是這些滑音的加入,使樂曲升華到一個更高的意境和深度。

馬思聰是我國第一代小提琴演奏家,也是優秀的民族作曲家,“他的作品正如他的人,純樸、 溫和、高雅、有條理,熱情而含蓄,爽朗而內在,他與人平易相處,但不善言談,在人群中從不顯露自己?!盵4]而他的作品又如他的演奏風格一樣,溫文爾雅,重視內在。他的那些美學觀念有很大一部分來自于中國傳統知識分子在藝術上的“中正平和”、“靜遠淡虛”、恪守中庸之道的思想。因此,本文將以馬思聰的小提琴曲作品中所出現的滑音為例,全面、深入地探究儒家的“中正平和”思想。

引譽中外的小提琴作品《思鄉曲》是馬思聰的代表作之一,這首感情深沉的作品是于1937年創作的《綏遠組曲》(有名《內蒙組曲》)中的第二首。作品以內蒙民歌《城墻上跑馬》為創作素材,在山西、內蒙一帶風靡一時,此曲反映的是舊社會時期在外謀生的游子對故鄉的思念,人們這樣唱到:“城墻上跑馬,掉不回那個頭,思想起咱們的包頭,哎喲我就淚旦旦的流?!?/p>

在音樂創作上,馬思聰采用的是一首簡短的內蒙民歌,并沒有特意改動原調的思鄉真意。他將這首深情綿長的綏遠民歌的主旋律在織體、和聲、節奏等方面加以變化處理,讓優美的旋律款款地贊美著家鄉的美,訴說著海外游子的悲,催人淚下。此曲為三部曲式,呈式部的主旋律與民歌大致相同,深深地滲透著對故鄉的懷戀和贊美:旋律中蘊含著故鄉的熱土、故鄉的親人、安謐的草原和熟悉的駝鈴……展開部為呈式部感情的升華,連續雙音的應用使音樂情緒更為激動、熱烈,他要盡情地抒發對家鄉的深情厚意,他要用高歌來贊美自己的家鄉,表達激切的心情。這里,他不是僅局限于綿長的愁思,有時還代之以明朗歡快的情緒來回憶自己純真而美好的童年,這是從相對立的另一角度來表達對家鄉的思念。再現部與呈式部旋律大致相同,但在將結束處加上了5小節的尾聲,更是帶來意猶未盡的感覺。馬思聰不僅將原民歌的旋律與內涵發揮得淋漓盡致,還更進一步提升了樂曲的思想境界。這首曲子的音樂之所以能扣人心弦,令人回味,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它大量運用了滑音,如同指滑音、上行大二度滑音、換指滑音、連續式滑音等,從而帶給人以“弦外之音”之感。

譜例一是思鄉曲呈式部的開頭部分,作者在短短四個小結內,通過換把運用了兩種不同類型滑音(第一種為同指滑音,即第二小節通過二指從5滑到6;第二種為換指滑音,即第四小節通過三指和二指從5滑到6),開門見山地反映出了中國樂曲的民族風味,也讓作品帶上了民歌的腔調?;舻倪\用,使聽眾的心更能迅速安靜下來,融入到音樂的那份和諧中去,人們眼前不由自主地浮現出這樣一幅美景:作者的家鄉山清水秀,有著碧天白云、涓涓溪流、可愛的頑童,以及慈祥的老人,聽眾們的心很容易被這樣的音樂打動。

譜例一:

上文所提到過的《姑蘇春曉》的開頭就與《思鄉曲》開頭十分相似,為了營造出祥和、寧靜的氣氛,在4小節內出現了多個明顯的滑音,如譜例二。很多二胡演奏家認為這首樂曲的開頭部分是整首曲子的精華所在,在演奏時應細膩地刻畫,要特別注意對滑音的處理。這樣的運用在中國樂曲中是很普遍的。但一定要注意對滑音進行有選擇性地應用,如果演奏時沒有深入分析整首樂曲的意境和內涵,就盲目地使用滑音,其效果只會適得其反,曲子會讓人聽起來感覺到“黏糊”,缺乏美感。

譜例二:

如譜例三,呈示部的第二段旋律轉入低音區,從第一小節裝飾音3到5、第二小節到1用了同指滑音,使旋律在低音區有節制地哼唱,更為深沉,但沒讓哀愁過分地溢出,在懷念遙遠家鄉的同時也不忘尋求那個“和諧”的平衡點。

譜例三:

在呈示部結束即將進入展開部時,有幾小節的連接部分,如譜例四,這里滑音的運用,似乎是要把對家鄉的思念與嘆息流傳下去。

譜例四:

譜例五為展開部的節選,由許多雙音組合而成的展開部更豐富了樂曲的思想情感,標明的指法間接地指出這里運用滑音的必要。在這里,已不是呈示部所要表達的深沉哀傷,而稍顯熱烈,但滑音的運用頻率與呈示部相比只多不少。例如,第一個音程是在第三把位用第二指和第四指按弦,第二個音程從第三把位滑向第一把位,同樣是用第二指和第四指按弦,這樣的演奏巧妙地連接了兩個本毫無關系的音程。

譜例五:

再現部的旋律幾乎是呈示部的原樣重現,所有的音高八度進行,情緒也比呈示部高了一個層次。同樣是運用了滑音,但為了體現對于未來的期盼,在演奏時再現部的滑音的速度應比呈示部稍快些,這也更證明了滑音不只用于慢、柔的部分。呈示部是在“平和”中懷想,再現部是在“平和”中期待,滑音的運用使音樂的情緒在“中正平和”下得到升華并更為豐滿。

在樂曲將要結束時,作者采用了連續式換把,產生了連續滑音的效果。

譜例六:

由于連續滑音以及連弓的應用,音與音之間更加連貫,更加密切。雖然與展開部相似,這些滑音由雙音構成,但在情緒上的表現更為深沉悠遠:似乎有一個游子漸行漸遠,離開家鄉,一種“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傷感油然而生。在這里滑音又是持續上行的,表現在悲傷之余又有著對明天對未來的企盼、追求。結尾處滑音的速度應是全曲中最慢的,當演奏者對其進行二度創作時,須特別注意控制好滑音的速度,這樣才能更好地突出那份延綿不盡、無邊無際的思緒。

馬思聰在小提琴曲《思鄉曲》中這些滑音的應用,使作品優美纏綿,讓聽者如癡如醉。作品所體現的情緒雖然悲傷,卻優美如歌,樂曲里包含的不僅是凄涼悲哀,更是一種對家鄉的想往,對明天的期盼,這正好體現了儒家所提倡的“中正平和”思想?!皹范灰?,哀而不傷”,凡事不過分,不強求,“無過之無不及”,講究那份和諧,馬思聰通過滑音默默傳達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并告訴我們這樣的思想:和諧是一種美,自然的美,美在它的不經意間,這,其實才是最震撼人心的。

《思鄉曲》是一首以民歌的旋律為主題而改編的小提琴曲,讓人感到無比的清新自然,每一個音符都可以反映出淳樸的本質。從旋律中雖然可感受到樂曲的情感也有起伏,線條也有所波動,但總的來說,它并沒有被過度渲染和強調,不失端莊和雅正。樂曲的旋律的對比是在一個較為統一的氛圍中形成的?!懊慷涡芍皇欠从匙髑业哪硞€側面而已”。[5]而要形成這樣一個統一的氛圍,就必須巧妙地使用滑音連接音符,連接旋律,掩蓋因情緒波動而出現的不和諧感。

作品之所以能如此打動人心,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作者深入了解并運用了中國的文化思想。而“中國的傳統音樂文化及審美情趣,歷來深受以儒家文化為主體及融入道、墨、法、老、莊等文化思想的影響”。[6]孔子倡導音樂的“和諧”,他認為“和諧”才是音樂的根本,和諧的音樂才能陶冶情操,凈化人們的思想,使社會和平、安寧,音樂講究情感要表現“中正平和”,“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所謂“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庸》)。在這里,“中”指的是個體內心的一種平衡與和諧,即喜怒哀樂的未發狀態,同時又被孔子賦予了方法論的意義,即要求“發而皆中節”。這樣“中”與“和”就歷史性地統一了起來,并進而從“人道之和”的范疇上升到“天道之和”的境界?;羲葑喑龅奶厥庖羯?,自然地連接了本身并無關聯的兩個音,很好地表現出了音樂中所要追求的“和諧”。我們認為馬思聰創作的小提琴曲《思鄉曲》是通過滑音把這首樂曲升華到了“天道之和”、“天人合一”的境界,達到了音符與人與自然的和諧。

滑音能充分體現出儒家的“中正平和”,是由于儒家向來主張“內在美、含蓄美,不張揚、不凸顯”,而滑音柔和委婉,注重“音過程”,即從一個音到另一個音的進行。試想一下,如果在演奏《思鄉曲》時,把滑音都改成沒有痕跡的快速換把,這首曲子還會如此打動人心嗎?這樣,這首曲子也許就會變得面目全非,人們將不再被它感動,它也不會享有如今的盛譽了。

四、 結語

儒家思想對于中國音樂的影響是十分重大的,其中有許多關于音樂的經典闡述。我們認為,要想深入探尋中國小提琴作品的內涵,演奏出具有中國風味的小提琴音樂,就必須對儒家關于音樂的看法有著一定的認知,而“中正平和”思想又是其中的關鍵?;?,是一種音與音之間的巧妙連接,有數不清的韻味在這連接之中。通過滑音,較容易找到那份“平和感”。

雖然說,滑音并不是中國小提琴音樂所特有的表現手段,在外國曲子中有時也可見到滑音的應用,如薩拉薩蒂的《流浪者之歌》、圣·桑的《引子與隨想回旋曲》,但中國“民族式”的滑音卻由于蘊含了中國悠久綿長的儒家的“中和”思想,從而賦予中國小提琴音樂新的表現魅力。通過對《思鄉曲》中滑音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滑音在中國小提琴作品中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其恰當的運用可將作品內容提升到更高的層次。因此,在演奏中,滑音雖然容易被人忽視,但實在不能忽視。

[1]趙曉鵬.儒家“中和”美學思想對中國傳統藝術的影響[J].新疆社科論壇,2009(4).

[2]王耀珠.《溪山琴況》探賾[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8.

[3]梁瑾.中國民族風格小提琴音樂中的滑音演奏技巧[J].棗莊學院學報,2009(8).

[4]張靜蔚.馬思聰的音樂風格與內涵[J].人民音樂,1985(3).

[5]邱進樂.淺析馬思聰《綏遠組曲》的創作特色[J].樂器,2003(11).

[6]劉鵬.中國小提琴作品的風格把握[J].福建藝術,2003(6).

[7]陳小莉.小提琴中國作品的演奏與初步研究[J].音樂研究 , 2004(3).

[8]周臨舒.馬思聰《思鄉曲》創作中民族化的表現手法 [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9(3).

[9]羅旭.論馬思聰音樂作品的創作風格[J].新西部,2008(6).

[10]蔡仲德主編.中國音樂美學史[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4.

[11]馬思聰.思鄉曲(總譜)[M].北京:音樂出版社,1955.

[12]戴勇.儒家哲學思想對中國民族音樂的影響[J].文化學刊,2009(6).

[13]胡迪聰.淺析儒家樂論思想與中和論美育觀[J].安徽文學,2009(8).

[14]馮燕.《溪山琴況》中以儒家為主的“和”的審美理想[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9(6).

[15]張前主編.音樂美學教程[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0.

猜你喜歡
滑音中正小提琴
Hey Diddle, Diddle
偶遇一位拉小提琴的老人
無題(3)
魏晉時期的中正品評與考察鄉論
聲樂演唱中的“滑音”技術探討
二胡演奏的“硬件”和“軟件”
板胡演奏墊指滑音技術探微
Pear Concert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