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論中國古典唱論“唱心說”的美學價值

2011-02-19 18:53肖金勇
肇慶學院學報 2011年1期
關鍵詞:古典歌唱聲樂

肖金勇

(嘉應學院 音樂系,廣東 梅州 514000)

簡論中國古典唱論“唱心說”的美學價值

肖金勇

(嘉應學院 音樂系,廣東 梅州 514000)

中國古典唱論中的“唱心說”,強調了歌唱對情感表達的重要性,強調了情聲并茂的美學思想。強調人身樂器無與倫比的藝術感染力。這些理論在今天的聲樂表演中仍有很強的現實意義,需要我們在演唱實踐中予以繼承、發展和創新。

中國;古典唱論;唱心;唱情;美學價值

一、用心靈歌唱

中國古典唱論是中國傳統聲樂理論的寶貴財富,用心靈歌唱是中華民族聲樂一個很高的美學追求,它不僅是我們認識我國傳統聲樂的重要資料,也是我們建設中華聲樂學派的理論依據。因此,了解和研究我國古典唱論,對我國民族聲樂理論的研究,發展,借鑒,實現對我國古典唱論的超越,都有很強的實踐意義。

前中國音協李凌先生曾撰文指出:“我國‘唱論’中的‘以意為主,即意生情,以情帶聲,字正腔圓,情聲并茂’,其中‘唱心’是關鍵性的問題。所謂‘唱心’,就是唱意、唱情,即用歌聲來表達歌曲的思想內容,吐露心境。這就是歌唱的靈魂,要是這點忽略了,即使歌唱者聲音再好,技巧再高超,那也只是沒有靈魂的美麗的軀殼?!盵1]

我國的古典唱論中“心”是一個重要的概念,搞清楚在古典唱論中的“心”概念的含義,對我們研究“唱心說”有決定的意義?!冬F代漢語詞典》對“心”的釋義是這樣的:“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感等?!盵2]蔡仲德先生在注譯《樂記樂本篇》的注釋中寫道:“《樂記》所說的‘心’具有‘天之性’(即天賦善性),具有與生俱來的感情、智力與德行,因而不同于今天所謂思維器官?!盵3]255由此,我國古典唱論中的“心”的含義就明晰了,它并非僅指人的思維器官,而是指人的情感、思想。因而,李凌先生提出的“唱心”即是指唱意、唱情,唱人的思想、情感??梢约{入中國古代音樂思想中的“情動于中,故形于聲”的“表情”說。

《樂記樂本篇》對音樂的起源有精辟的闡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比音而樂之,及干、戚、羽、旄,謂之樂?!盵3]255在這里,提出了音樂既是聲音的藝術,又是情感的藝術,音樂的本質特征是以有“文采節奏”之飾的音響形式表現人的內心活動,認為聲、音、樂三者既互相區別,又互相關聯,音樂的產生過程是物至——心動——情現——樂生,所以,“樂者,情之不可變者也”?!稑酚洝氛J為:音樂的審美本質“生于心”、“起于情”、“感于物”,是“心物感應”而“情動”的產物。歸納起來,大致有三層意思:一是音樂生于人心,為人所特有;二是音樂乃動情之物,是用來表達感情的;三是人心情感之動有外物所引發,是“物使之然”。因此,音樂以情為本,其本質即在于表達人的情感。

心物感應,以情為本,以“心”為美的美學思想在我國古代文論、樂論、畫論中比比皆是: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寫道:“……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撤仟氈^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4]《碧雞漫志》說:“或問歌曲所起,曰:‘詩言志,歌詠言,聲依永,律和聲?!对娦颉吩唬骸谛臑橹?,發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视行膭t有詩,有詩則有歌,有歌則有律,有聲律則有樂歌?!?/p>

“意、氣、道、理等等均不外是人的心靈精神,所以晚清劉熙載總結說:‘文,心學也?!?/p>

清代畫家石濤說:“夫畫者,從于心也?!?/p>

從上述引證中,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古典唱論中的“唱心說”有著豐厚的以“心”為美的民族美學思想的積淀及其文化成因。它以心靈的表現形態為美,崇尚“心物感應”、“以情為本”認為人的歌唱就是要表現思想情感,這是歌唱的靈魂。

二、聲情并茂的美學思想

情與聲、唱心與唱聲,畢竟“唱心”是第一位的。情與聲兩者既有區別,又是一個整體。所謂“聲”賴“情”深,“情”借“聲”傳。 情聲并茂是歌唱藝術的最高境界,而“情”是歌唱所憑借的最根本的元素。

當代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胡松華說:“詩人要出詩魂才能感人,我們要唱出歌魂才能動人,這魂,就是用我心,(而不是用喉嚨)去謳歌出具體民族對于歷史及現實的真情實感?!盵5]

唱心、唱意、唱情,在今天,這似乎是常識問題。但從歷史上看,并不是很早就從理論上總結出這一點,而是有一個認識發展的過程。在傅惜華編的《古典戲曲聲樂論著叢編》中收有元燕南芝庵的《唱論》、明魏良輔的《曲律》、清徐大椿的《樂府傳聲》等9部論著。其中很大部分只限于發聲、格調、聲韻、換氣等聲樂技術方面的問題,而談到“曲情”方面的問題較少。一直到了李笠翁,才有可能在前人對演唱技術理論探索已有成就的基礎上,向前推進一步,把研究曲情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引起足夠的重視。他在《閑情偶記》中說:“唱曲宜有曲情。曲情者,曲中之情節也。解明情節,知其意之所在,則唱出口時,儼然此種神情,問者是問,答者是答,悲者黯然魂銷而不致反有喜色,歡者怡然自得而不見稍有瘁容;且其聲音齒頰之間,各種具有分別,此所謂曲情是也?!薄坝薪K日唱此曲,終年唱此曲,甚至一生唱此曲,而不知此曲所言何事,所指何人,口唱而心不唱,口中有曲而面上身上無曲;此所謂無情之曲,與蒙童背書,同一勉強而非自然者也。雖腔板極正,喉舌齒牙極清,終是第二第三等詞曲,非登峰造極之技也?!盵6]134清人徐大椿在《樂府傳聲》中說:“唱曲之法,不但聲之宜講,而得曲之情為尤重。蓋聲音眾者之所盡同,而情者一曲之所獨異……使詞雖工妙,而唱者不得其情,則邪正不分,悲喜無別,既聲音絕妙,而與曲詞相背,不但不能動人,反令聽者索然無味矣?!盵6]220由此可見,中國古典唱論的歷史發展,經歷了由聲情到曲情,再到情聲并茂的發展軌跡。聲樂藝術是一門技術性很強的藝術。古典唱論注重于聲樂技術理論是要求歌者做到字正腔圓,唯有字正腔圓,方有可能表現曲情,從而實現聲情并茂。沒有字正腔圓的聲樂技術基礎,一切音樂的表達就無從談起。所以,古典唱論中注重歌唱技術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歌唱藝術技術性的必然要求。但是僅有良好的發聲對于歌唱藝術來說是不夠的。到了李笠翁、徐大椿,在重視歌唱的技術性因素的基礎上,高舉起了唱心、唱意、唱情的旗幟,進而將古典唱論推進到聲情并茂的理想境界。

三、人聲無與倫比的藝術感染力

人聲的歌唱是一種生理學、物理學、心理學的高度綜合形式。我國古典唱論中有“絲不如竹,竹不如肉,漸近自然也”之說,認為樂器的演奏不及人聲的歌唱,而人聲的歌唱是自然的,是最能夠表現人類情感的。這是因為人類歌唱的“樂器”就是人體的生理器官,通過神經器官、發聲器官、呼吸器官,形成氣流的物理性的振動,共鳴,達到心理學層面上的情感的表達,形成一種高度綜合的生命形式。情感、生命、運動和情緒組成了音樂的意義。人的情感、情緒不僅僅是物理的活動形式,而且是精神的活動形式,“他們的基本形式就是生命的形式,它們的產生和消失的形式也就是生命的成長和死亡過程中所呈現出來的那種形式?!盵7]聲樂表演中的生命狀態,是指歌唱演員在演唱時全身心地投入,聲情并茂的歌唱狀態。這種狀態有一個顯著的特征:這就是在瞬間形成人的發聲體與精神表現的巔峰狀態,形成強大的藝術表現力及感染力。

我們從《莊子養生篇》中庖丁解牛的故事中能夠體會到技而進乎道,達到生命狀態的境界。庖丁解?!啊陨裼龆灰阅恳?,官知之而神欲行’,因而它的手與心的距離解消了,技術對心的制約解消了。于是他的解牛,成為他的無所系縛的精神游戲。他的精神由此而得到了由技術的解放而來的自由感與充實感?!盵8]在聲樂表演中,心與物對立的消解,技術對心的制約的消解,正是演唱的生命狀態的理想境界。聲樂藝術中的聲情關系,演唱的生命狀態,就應該達到庖丁解牛之化境,在精神層面上,在藝術表現上達到聲情并茂的高度要求。

我國古典唱論中的一些精辟的論述也可看作對聲樂表演中的“生命狀態”的極好的詮釋。我國古人形容善歌者嘹亮的歌喉可以“一遏行云不流,木葉皆墜”,“歌聲一遏,壯士莫不傾耳,人皆默然”這是贊美其聲之嘹亮、高遠、宏大的;而“一聲歌到情融處,毛骨悚然六月寒”,則是贊美歌者善于以情動人。古代音樂詩中描述的“未成曲調先有情”,“待到情來意自生”“一聲直入青云去,多少悲歡起此時”則表達了演唱者演唱時靈動的生命氣息,將死音變活音,歌情,唱心的演唱的生命狀態。

中國古典唱論雖然主要是指古典戲曲聲樂唱論,并不能完全替代今天的聲樂理論,但仍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繼承、借鑒的精髓。尤其是唱歌要唱心,唱情的美學思想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中國的聲樂,必須立足傳統民族聲樂理論,放眼世界,吸收人類一切聲樂理論的優秀成果,不斷創新實踐,實現對中國古典唱論的超越,創建符合我們中華民族聲樂理論體系,推進我國聲樂事業的發展。

[1] 李凌.音樂雜談:第二集唱心[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0:121.

[2]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M].5版.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1 511.

[3] 蔡仲德.中國音樂美學史資料注譯[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0.

[4] 王國維.蕙風詞話人間詞話[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191.

[5] 管林.聲樂藝術的民族風格歌感數則[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84:234.

[6] 傅惜華.古典戲曲聲樂論著叢編[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3.

[7]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32.

[8]黃漢華.抽象與原型——音樂符號論[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4:35.

Study of Aesthetical Value of “Singing with One’s Mind”in Chinese Classical Singing Style

XIAO Jinyong

(School of Music,Jiaying University,Jiaying,Guangdong,514000,China)

“Singing with one’s mind” in the Chinese classical singing style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emotion expression,and vocal and emotional aesthetics thought,and also the artistic appealing of singers and musical instruments.The theory still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today's singing performances.So it ought to be inherited,developed and innovate in present practice.

China;classical singing style;singing with one’s mind;singing emotionally;aesthetics value

J616

A

1009-8445(2011)01-0086-03

(責任編輯:禤展圖)

2010-11-25

肖金勇(1980-),男,甘肅成縣人,嘉應學院音樂系講師。

猜你喜歡
古典歌唱聲樂
從不同側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與現代之間
為你而歌唱
為你歌唱
關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怎樣讀古典詩詞?
聲樂診療室
聲樂診療室
聲樂診療室
歌唱十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