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辭章學新學科建設芻議

2011-02-19 18:53鄭頤壽
肇慶學院學報 2011年1期
關鍵詞:辭章話語漢語

鄭頤壽

(福建師范大學 文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1)

辭章學新學科建設芻議

鄭頤壽

(福建師范大學 文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1)

研究辭章學的目的在于繼承、弘揚優秀的文化傳統、建立一門橋梁性的學科;研究漢語辭章學要明確“辭章現象的領域”及其意義,要理解辭章學領域特有的矛盾;我們稱辭章學為“廣義修辭學”或“大修辭學”,是研究辭章的理論體系及其原則、規律、方法的科學;普通辭章學建立之后,在不斷完善它的同時,還要逐步細分,建立它的下位學科“專門辭章學”。

創建;辭章學;分支學科類別

任何新科學的建設都取決于社會的需要,都是時代的產兒。時代向前發展,其政治、經濟、文化也與時俱進。1901我國先知先覺的學者,討論如何弘揚古代漢語辭章學的“吾國舊學之菁英”[1],并進一步提出要創建適合時代需求的科學的漢語辭章學,舉旗、呼吁者是語言學界的泰斗呂叔湘[2]和著名語文學家、語言學家張志公[3]。

改革開放,百廢俱興,知識分子的才智得到最大的發揮。從1986年,我國第一部《辭章學概論》問世。洪心衡[4]、張壽康[5]、林立[6]、林承璋[7]、任鳳生[8]、林虹[9]、江仁魁[10]、寒莊[11]、張會森[12]等教授、專家、學者、作家發表了10多篇評介文章,肯定它是開拓性的著作,填補了空白。正如辭章學史專家林大礎、鄭娟榕所說的,此書是“當代漢語辭章學的奠基之作”[13]。張壽康、洪心衡諸教授,都說它填補了空白。從此,現代科學的漢語辭章學進入初創期,并準備迎接“辭章學花團錦簇的明天”[14]。20多年來,海峽兩岸出版了給碩、博士研究生、本??茖W生、中小學生和大中學語文老師、廣大語言工作者學習、參考的專著、論文集、叢書、辭典、趣話系列等七八十本,論文幾百篇,1 000多萬言,創建了普通辭章學和多門專門辭章學。

在漢語辭章學蓬勃發展的大好形勢下,我國辭章學研究會的會員、會友、包括一些教授、博導都建議要進一步組織“辭章學理論體系建設”的討論,并出版一部論文集。這建議十分及時,非常必要。本文就對此略陳管見,以拋磚引玉,希望大家參加討論。討論的題目,可針對普通辭章學,或一門專門辭章學,也可以只談其中的一兩個問題,把它談深談透,待論文發表一定數量時交清華大學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出版,并出版紙版的《辭章學理論體系建設》一書。讓漢語辭章學沿著更加健康、更加科學的道路前進。

限于篇幅,本文只重點從辭章學研究的目的、對象及其矛盾統一的特殊性、辭章的定義以及新學科的開拓等,略陳鄙見,以就正于方家。

一、研究辭章學的目的

研究辭章學在于繼承、弘揚漢語優秀的文化傳統,建立一門橋梁性的學科,為語文教學、語言教學,全面提高聽說讀寫能力服務。20世紀60年代,呂叔湘和張志公都認為當時對辭章學的研究是個“薄弱的部門”[2]23“薄弱的方面”[3]2。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編輯部的顧振彪在給張志公的《漢語辭章學論集》寫的《序》中說:“目前語文教材中的語文知識,大部分是西方引進的,比如語法、語匯、語音、修辭等等,無不如此,它們同我們的漢語文有很大距離,甚至格格不入”?!皬堉竟驹谡Z文教學現代化科學化的制高點上,首倡辭章學這門橋梁性學科,把語文知識同培養聽說、讀寫應用能力結合起來”?!稗o章學是語言的基礎知識、基礎理論與培養聽說讀寫能力的實際運用之間的橋梁性學科”[15]。此論精辟。我們從語文教學的實踐中感到“橋梁性”還有第二個含義:從信息學講,它是架在編碼與解碼之間的話語;從“四個結構”講,是架在“表達元”(說寫者)與鑒識元(聽讀者)之間的“話語元”(口語、書語或電語);從結構語言學講,它是建構、解構和在解構的基礎上進行“重構”(文章修改屬于此)的言語成品;從文學講,它是創作與鑒賞兩種活動的對象[16]。這一橋梁性決定了培養、提高“說寫?話語?聽讀”雙向互動的綜合運用的語言能力的學科建設的目的和研究的對象。漢語辭章學“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先秦兩漢的文獻里,‘文、辭、章、文辭、文章’就已頻繁出現?!盵17]20-21辭章學,“它相當復雜,但是相當有用”,它是“具有我們民族特點的有實際意義的一門新的學問”[18]?!斑@樣一門學科,不僅考慮到漢語自身的特點,能夠對語言的各個方面進行綜合的考查,而且注意到了長期以來語言理論研究與聽說讀寫的實際運用之間的脫節問題,應該說在語文教學中有相當大的實用意義”[19]。在當今強勢文化“滲透”的時代,繼承弘揚這一國寶,對于提高民族的自信心,建設中華民族新文化中也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二、漢語辭章學的研究對象

“辭章”是個多義詞;人們對作為“辭章學”的“辭章”的認識有個歷史發展的過程;因此,對“辭章現象”的認識,也是逐步才趨于明確的。

明確研究對象,在實現建立漢語辭章學的目的、建立科學的獨立的區別于其他相鄰、相近的學科中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從哲學講,所有的“運動形式,都是互相依存的,又是本質上互相區別的。每一物質的運動形式具有的特殊的本質,為它自己的特殊的矛盾所規定?!薄耙虼?,對于某一現象的領域所特有的某一種矛盾的研究,就構成了某一門科學的對象?!盵20](本文中所有的著重號均引者所加)漢語辭章學就是要以“辭章現象的領域所特有的矛盾的研究”為這“一門科學的對象”。這里要解決兩大要點:一是“辭章現象的領域”包括哪些內容;二是辭章領域“特有的矛盾”是什么。對這兩個問題從先秦的《尚書》開始就有許多精辟的論述[21],并逐步地趨向全面而深刻。

(一)明確“辭章現象的領域”及其意義

1.講究文采,是辭章藝術的應有之義?!渡袝榉妒琛罚骸把哉?,道其語有辭章也?!边@里所講的“辭章”就是“言”、“語”的“文采”[21]82。 孔子說:“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左傳襄公二十五年》)文,文采;行,流傳[22]。梁劉勰《文心雕龍情采》篇所講的“言以文遠,誠哉斯驗”本此[22]540。 “文”,引申為“文雅”,與“質”相對:“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保ā墩撜Z雍也》[22]465)它是一種言語的風格,是辭章特點的總和[23]。2.對文章進行修飾、加工,使之有文采,是動態辭章現象的一大方面。清袁枚《虞東先生文集序》:“《易》稱修詞,《詩》稱詞輯,《論語》稱為命,至于討論修飾而猶未已,是豈圣人之溺于辭章哉?蓋以為無形者道也,形于言謂之文;既已謂之文矣,必使天下人矜尚悅懌而道始大明。若言之不工,使人聽而思臥,則文不足以明道,而適足以蔽道?!边@一段論述十分精彩?!靶蕖?、“修飾”,指的是“對文章修飾、加工,使之富有文彩?!盵21]82它還論及表達者:話語的建構者(“圣人”);鑒識者:話語的解構者(“天下人”、“(使)人”);論及在解構基礎上的重構(進行“修”與“修飾”);論及話語的客觀效果的優(“矜尚悅懌”、“明道”)與劣(“聽而思臥”,“不足以明道”、“蔽道”);論及表達者與鑒識者的雙向互動(“討論”);論及書語之“文”與口語之“言”;論及“文”、“言”之形式與內容(“道”)這一辭章現象領域“所特有的矛盾”。筆者與張慧貞、鄭韶風合撰的《辭章藝術示范》一版(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再版(1992),就是以優秀作品的“討論修飾”為范例寫成的。與“示范”完全同一構思、同一體例不同書名的還有:拙撰《文章修改藝術》(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3),筆者與祝敏青等編著的《言語藝術示范》(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2),筆者與潘曉東主編的《初中語文名篇修改范例》、《高中語文名篇修改范例》(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7)等五部的“修改示范”,書中名篇幾乎都是作者的原文與作為讀者的語文編輯室專家討論、修飾的改文作對照比較,真正體現了“讀、寫雙向互動”,其所改動的內容含辭章學的所有范圍。我們從“修改”的比較中,總結出:常格、變格、畸格(合稱“語格”)的3大類型9種基本變化模式,可以建構不同體系的辭章學的下位學科 “辭章規律學”(“辭律學”)、“比較辭章學”、“語格辭章學” 、“常格辭章學”、“變格辭章學”、“規范辭章學”[25]和“語法辭章學”[26]等。魯迅先生盛贊從定評作家同一作品的原稿與改稿的比較中學習。他在《不應該那么寫》中指出:“這確是極有益處的學習法,而我們中國卻偏偏缺少這樣的教材?!?/p>

3.詩文中的言語藝術僅是辭章學研究對象的一個部分?!逗鬂h書》六十下《蔡邕傳》:“好辭章、數術、天文,妙操音律?!痹缙诘霓o章學研究,可能受此影響,認為 “‘辭章之學’就是文章之學”(1962)[17]12,“漢語辭章學”“是文章之學的一個側面”(1982)[17]42,“辭章學是研究詩文寫作中運用語言的藝術之學”(1983)[17]20。張志公先生是位偉大的胸懷坦蕩的學者,1996年,他在《漢語辭章學論集》的《結束語》中說:“辭章學不僅僅是寫作的藝術,它是全面培養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也就是平常說的聽說讀寫在內的各種能力)的一門學科。這里說說,也是想提醒你們注意:不要因為在總的方面你們接受我的觀點,就認為我說的每句話都對;同時也建議你們,要敢于發現并承認在研究、講述、寫作中出現的某此失誤?!薄安粚?!該否定就得否定,清代學者戴震說過,作學問,要‘不以人蔽已,不以已蔽已’?!盵17]259這段話其實也在“提醒”后學者,在研究中不要再走彎路,它給我們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二)辭章學領域特有的矛盾

辭章這一“藝術形式”與其所承載的內容之間是矛盾而又高度統一的話語。

清章學誠在《文史通義》中指出:“義理存乎識,辭章存乎才,征實存乎學”。 這里“‘義理’、‘征實’指文章的思想內容,‘辭章’指文章的藝術形式。 ”[21]82“義理”、“征實”與“辭章”并提,這是一對辭章現象“特有的矛盾”:對立的統一。類似論述還很多,例如,清 姚鼐所講的“義理”“考據”和“文章”的“學問三端”[22];都論及內容(信息)和形式(載體)的辯證關系[22]527。這類理論在我國有幾千年的優秀文化傳統。經過我們初步梳理編入《辭章學辭典》的辭條就達百計?!稗o章”在古代簡稱“辭”或“文”、“言”、“言語”等,略舉一些,以示一斑。

辭意論:以辭達意[22]561,辭以達意[22]76,遣辭措意[22]319,意能遣辭[22]572,興意措辭[22]512,以辭抒意[22]561,辭以意為主[22]26,辭豐意雄[22]73,辭盡意不盡[22]76,指辭盡意[22]633……

辭情論:情動辭發 ,辭以情發 ,情見乎辭[22]334,情經辭緯[22]332,辭妍情實[22]76,情信辭巧[22]335,……

辭事論:事辭稱則經[22]402,辭切事明[22]75,事貴詳,情貴隱[22]402,辭約事詳[22]79……

辭理論:辭達理順[22]73,辭理庸俊[22]75,辭者理之緯[22]79,辭定理暢[22]247,理樸辭輕[22]248,理懿辭雅[22]248,……

辭旨論:辭旨款密[22]79,辭旨皆無所畔背[22]80,辭旨俱美[22]72旨遠辭文[22]634……

文意論:文約意廣[22]479,文以意為主[22]478,意余文足[22]575……

文情論:文足顯情[22]482,文以情變[22]477,情者文之經[22]482,以情緯文[22]563,情深文明[22]334,情文并茂[22]334,……

文質論:文附質[22]470,質待文[22]636,文質彬彬[22]482,文為質飾[22]475,以文被質[22]563,碑披文以相質[22]13,文質半取[22]482,……

文心論;假文達心[22]199,覘文見心[22]43,……

文實論:文以紀實[22]477,文現實露[22]475,有實有文[22]596,……

文理論:理發文見[22]247,文奇理正[22]472,……

其余的,如:言意論:“言止達意”[22]540等;言情論:“言近情遙”[22]536等; 言志論:“言以足志”[22]538等;言心論:“言達心”[22]535等;言事論:“事信言文”[22]404等;景語論:“景語”[22]222等;言物論:“言有物”[22]539等……

上述,“辭”、“文”、“言”,亦即辭章,都是話語(包括口語和書語)[24]3的藝術形式,“意”、“情”、“事”、“理”、“志”、“旨”、“質”、“心”、“景”、“物”等,都屬于被藝術形式所承載的內容、信息:它們之間的關系是矛盾統一的辯證的表里關系。[27]47-48

上述古代辭章論,論析了“辭”與“意”這對特殊矛盾統一的關系都是可取的,值得我們繼承,弘揚。

辭章學還要研究、克服“零點以下”亦即“畸格”的現象。在處理“辭”、“意”關系方面,存在3個方面的問題。

1.“辭”、“意”都有毛病的,如:“理侈辭溢”[22]247—說理夸張,用辭過濫;“意相襲,句相襲”[22]573和 “常語滯義”[22]44—缺乏新意和創意;即使“辭意俱盡”[22]76—在文學作品中,也不如“辭盡意不盡”[22]74、“篇有余意”[22]598者理想;當然,文學作品也不喜歡“文露旨直”者[22]472。

2.先賢們厭惡主次顛倒的辭章現象,批評:“辭勝于理”[22]76,“辭勝理伏”[22]75,“辭勝事則賦”[22]75,“以意徇辭”[22]567,“多辭寡義”[22]114,“意盡辭不盡”[22]572,“瘠義肥辭”[22]192,“以意從法”[22]565,“抑義就詞”[22]578。 宋 魏了翁(鶴山)在《楊少逸不欺集序》中指出:“尚辭章者乏風骨”這是要避免的[21]83。

3.同時,也反對:“事勝辭則伉”[22]403,“質勝文則野”[22]637,“言不盡意”[22]535,“意多亂文”[22]571……

我們在繼承、弘揚優秀的辭章文化傳統、反對不良的辭章現象中,明確了“辭章是屬于文章形式方面的問題。講究辭章,在我們說來,就是要求適合于內容的完美的形式?!盵28]它屬于“語言運用的技巧和語言運用的效果,”它們“都有一些規律”[3]7。

以上講的是辭章學領域內部特有的矛盾。

三、辭章學的定義及其深層含義

辭章學區別于論述書面話語寫作的寫作學、文章學、詩學、詞學等辭章學領域“外部”的學科,也就是說它們是“互相區別”的。但它們又有聯系、交叉的部分,也就是還有“互相依存”的一面?,F代早期的辭章論,強調了“互相依存”這一面。例如說辭章 “指寫作的方法和技巧”,“也就是指作品的形式方面”;[17]12它是 “詩文寫作中運用語言的藝術之學”[17]20;“‘辭章之學’,就是文章之學”[17]12,“是文章之學的一個側面”[17]42,它是“寫作藝術:從語言學角度探討”[17]43……這些理論都有兩個共同的特點:第一,辭章學是研究作品的形式的,這就抓住了辭章學領域的內部矛盾,是很精辟的。第二,它是作品的“語言運用”的方法、技巧、效果。這是對古代“辭意論”之類研究成果的繼承與發展。只是它們都共同存在一個問題,就是把辭章學限制在 “文章”、“寫作”等書面語上。張志公先生很了不起,指出“現在認識到這種說法有片面性。辭章學同所謂文章之學有相同、相近的部分,但是,也有很不相同的部分,因而說成‘就是’,把(在)這兩個東西當中劃個等號,是不妥善的?!薄耙驗檗o章學不僅僅是寫作的藝術,它是全面培養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也就是平常說的聽說讀寫在內的各種能力)的一門學科”[17]259。這就闡明了辭章學領域的外部矛盾。這是具有方向性的問題。今天的辭章學研究不宜再停留在書面語 (“文章”、“詩文寫作”)上。如今,已有研究書面寫作的“文章學”、“詩學”之類學科,如果還停留在書面語寫作上,不僅僅是重復建設,而且與我國幾千年來有關“辭”(辭章)的理論相忤。

辭章,屬于語言學的范疇,因此,很有必要運用語言學的最新研究成果,即“話語”這一概念來統稱它。1986年版的《辭章學概論》指出:“辭章學就是研究有效地表達話語信息的藝術形式的科學。 ”包括口語和書語[24]3。

“有效”之說與張志公所講的研究“語言運用”的“效果”吻合;“表達”,就含“口頭表達與書面寫作”[24]3;我們研究語言的“藝術形式”,但是以“有效地表達話語信息”為前提,為其限制語[24]3。

“信息”,就是話語藝術所承載的思想內容,即上文所說的“意、情、事、理、志、旨、質、心、景、物”等。我們把新興的信息(資訊)理論引進辭章學,則便于論釋信息的“編碼”、“承載”、“解碼”的辭章活動[24]44,把“說寫聽讀”都籠括進去了;便于論釋理性信息、審美信息、信息冗余、信息短缺,信息之增值、貶值,信息值之大、小、正、負、零等概念,便于論釋 “表達元”、“話語元”、“鑒識元”——“《呂氏春秋離》謂:‘夫辭者意之表也,鑒其表而棄其意,悖。 ’”[27]48;西晉歐陽建《言盡意論》所說的“名不辨物,則鑒識不顯”的“四六結構”[22]203論。

基于這種認識,我們可以先研究書面的語言運用(這種“先”,是在認識“辭”有口頭語、書面語的基礎上進行研究,以突出其特點,而不是口頭語、書面語混淆不清的理論)。書面語言是口頭語言的提高和規范,它和口語有共同性;但是口頭語言又是書面語言的基礎,兩者有差異性,因此,還要研究口語辭章學?!按呵?、戰國時就很重視口語修養?!对娊浶⊙哦既耸俊吩疲骸鲅杂姓隆?。鄭玄謂:‘……吐口語言又有法度文章?!抖Y記》在引用孔子的話‘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之后就援引了《詩經》‘出言有章’之語。所謂‘吐口言語’、‘有章’、‘有法度文章’就是口語辭章??鬃影选哉Z’列為他教學的一個內容。十分強調言語的功能和言語的適切。他說:‘……晉為伯,鄭入陳,非文辭不為功,慎辭哉’(《左傳 襄公二十五年》)《周易》所謂‘將叛者其辭慚,中心疑者其辭枝,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誣善之人其辭游,失其守者其辭屈?!?《周易 系辭下》)孟子也說:‘讠 皮 辭知其所蔽,遁辭知其所窮?’(《孟子 公孫丑上》)這些論述中的‘文章’、‘辭’都指口語辭章。劉勰指出:‘辭者,舌端之文,通已于人?!?《文心雕龍 書記》)歷史發展到今天,還把辭章局限在‘寫作技巧’和文章的‘表現形式’是不夠全面的。 ”[21]83-84

辭章學獨立成一門學科,它研究的范圍廣,綜合性大,我們稱之為“廣義修辭學”或“大修辭學”。正如張志公所說的:它“包括的范圍相當廣泛?!薄盁o論是關于語法修辭的,關于語音聲律的,還是關于體裁風格的,都屬于辭章之學?!盵17]13我們編寫的《辭章學辭典》就包括了這些內容;我們寫了《辭章學導論》[29]、《辭章學新論》[30]、《辭章學發凡》[31]之后,還寫了《辭章體裁風格學》[32],也就是出于這種考慮。

“辭章”之所以能夠成“學”,張志公先生講的“都有一些規律”[17]7。我們從作為“語言藝術”的漢語辭章學對它總結出八大“言語規律”:誠美律、表心通意律(表心律)、適合語境律(適境律)、辭體(含語體、文體)適合律(得體律)、風格協調律(協格律)、常格律、變格律和化畸律,就是要作重點研究的,并以之為“綱”,分析其內在的體系,可以建立辭章學的諸多下位學科,以服務于各個交際領域的要求。符合這些規律的“表達”,才是“有效、高效”的;符合這些規律的“鑒識”,才是“適切、深入”的。經過逐步深入的研究,我們進一步把辭章定義為:

辭章是在特定的語境里,有效、高效地表達、承載并借以適切、深入地理論話語信息的藝術形式。

辭章學是研究辭章的理論體系及其原則、規律、方法的科學。

上述定義是對幾千年來古圣今賢成果的理解、分析和筆者40多年來不斷研究才逐步總結出來的。它包含以下要點:

1.“表達”,含“說”與“寫”,“理解”含“聽”與“讀”;“說”、“聽”屬于口頭語的交流,“寫”、“讀”則是書面語的交際。它們是雙向互動的。

2.“表達?承載?鑒識”:是在認識、感受客觀事物的基礎上進行的,是“意成辭”的過程;從信息學講,就是“編碼”的過程。說寫的表達、編碼,是主動的對“話語”體裁的選擇;一經“定體”,體裁又反作用于“說寫”者,要遵循體裁的言語特點進行表達。聽讀者,則要“一觀位體”,按不同的體裁,既有被動的依體裁的特點進行“鑒”(欣賞、評賞)“識”(理解、接受),不宜“望文生義”,更不宜抓其一點不及其余的誤解、曲解;另一方面,聽讀者又是積極的、主動的進行解讀、反饋,對于文藝體還允許“再創造”,才能正確、深入地理解其內容。這是“辭成意”的過程。

3.從定義中還可看到,“話語”是說寫的成果,“聽讀”的對象,是“辭意相成”的統一體,它在“說寫”與“聽讀”中起“橋梁性”的作用。

4.體裁不同,功能不一,表達者對風格的特點也要講究,例如實用體的辭章風格,要注意簡潔、明曉、樸素、嚴謹,不宜“浮想聯翩”、夸張失實;文藝體的風格,則千姿百態,不一而足。聽讀者則要在“一觀位體”的基礎上感受其風格特征,才能正確、深入地理解“話語”的內容,捕捉其理性信息、美學信息,言內信息、言外信息,做到風格協調,合乎“協格律”。

5.由于“體裁”、“風格”的不同,又帶來說寫、聽讀所用的思維類型的區別:藝術體用形象思維,實用體用邏輯思維,融合體也以邏輯思維為主,輔以形象思維的“綜合思維”。因此,所要遵循的言語規律各異,這就不細述了。

6.“有效”對“無效”、“負效”而言,含說寫“編碼”中失誤的所有現象:錯別字,錯別音,語法不通,邏輯不對;修辭錯誤:錯用、亂用辭格,不合章法,失體,歪風卑格等。從修辭講,這些現象都是“零點以下”的,從辭章規律講,是畸格的?!案咝А笔菍Α坝行А钡倪M一步優化:妙用文字,語音富有音樂感,不僅語法通、邏輯對,而且修辭好;實用體章法多見程式化,藝術體章法則富于變化、奇妙;話語“得體”;風格“協調”,不僅使人領悟,而且使人感動;不僅能啟智、致用,而且能怡情、養性。

7.理解的“正確”是對歧解、歪解、偏解、費解、誤解而言;而“理解”的“深刻”,則要“知人(表達者)論世(客觀世界)”,在正確理解的基礎上,要求全面、深入、有“創造性”的解讀,甚至能對“說寫”的作品作出修正、批評;再者,不僅“正確、深入”的“理解”,還應該懂得反饋,并從中得到啟發,有助于學習、工作,提高自身修養,推動社會、推動歷史向前。

8.“表達 ?承載?理解”,是“寫讀”(也可叫做“讀寫”)互動的結構。語文教學,尤其是作文的面批面改;領導、專家、出版社、報刊社的編輯與作者所作的交流,對其文本所做的修改,都屬于“讀寫互動”。 我們寫的《比較修辭》(1982)、《文章修改藝術》(1983)、《辭章學概論》(1986)、《辭章藝術示范》等五書(1991—1997),其中所選的作品,絕大多數是以作者的“原文”(寫)與《語文》編輯的專家在“讀”的基礎上所作的修改寫成的“改文”。有的修改稿還和原作者交流,征求意見,再作修改。這是高品位的“讀寫互動”。20多年來,筆者實踐、宣傳“讀寫互動”的工作,還先后發表了《先秦修辭雙向互動論》等論文,受到好評,常被引用,并被作為語文刊物的專欄名稱。

9.因此,要說寫聽讀得好,都離不開客觀世界(“信源之源”、“信宿之宿”:含自然界,人類社會,文化背景),離不開這個“信源”之“源”、“信宿”之“宿”。這個定義就隱含著“四元六維結構”。

10.這個定義,把“辭章”定位在話語“藝術形式”上,以“辭章”這一“藝術形式”作為研究的對象,但不是“為藝術而藝術”,不“溺于辭章”之中,而是以“有效、高效地表達、承載并借以適切,深入地理解話語信息”為限制語、為前提,達到思想內容與藝術形式的高度統一。這是“種差”加“屬”的邏輯定義。

11.“話語”屬于語言學的范疇,它含口語、書語、電語中“內容上有一定主題或有完整話題、結構上互相銜接又相對獨立的一連串語句”[31]98。它參考、吸收了國內外“話語”研究的成果,加以改造、“漢化”;又從我國傳統的文章學、辭章學理論出發,加以科學化、時代化而賦給它特殊的含義[31]98-99。

12.因此,辭章學是“以話語為本位”,是修辭“以語言為單位”的延伸與發展。運用、理解辭章藝術的任何單位:詞語、句子、段落、辭格、藝術方法、表達方式[31]99-100以及由這些單位所形成的“辭章體裁”、“辭章風格”,由“點”(詞語)到“線”(段篇),由“線”到“面”(辭體平面)[32]192-234,由“面”到“體”(“四六結構”),要求“話語”與“說寫”、“聽讀”、“客觀世界”聯系起來。這是立體的動態的思維方式。

四、辭章學的下位新學科建設

張志公先生早就說過:漢語辭章學“這樣的書大概要比現在所有的語法書都厚得多”[17]36;又說“科學研究,往往是越分越細的”[17]11。普通辭章學建立之后,在不斷完善它的同時,還要逐步細分,建立它的下位學科“專門辭章學”[33]。僅就這個定義講,就可細分為以下學科:

從說寫角度,要繼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建言修辭”[34]“構章成篇”、練句、練字等理論,并借鑒國外建構語言學,建構主義修辭學的成果,寫成“建構辭章學”簡稱“建辭學”[35],其下位還有“作文辭章學”、“寫詩辭章學”、“填詞辭章學”、“譜曲辭章學”和“說話辭章學”、“講演辭章學”、“辯論辭章學”,等等。

從聽讀角度,要繼承、弘揚中華文化中有關注、解、疏、箋、評點等“知音”、闡釋、批評的理論,[31]60-76借鑒外國批評理論、接受美學等對我有用的東西,撰寫“解構辭章學”(簡稱“解辭學”)或稱“鑒識辭章學”。其下位還可依照辭體不同的特殊性,例如“詩無達話”,可寫“詩詞解構辭章學”,還有 “散言解構辭章學”(獨白為主的散文、小說)、“戲劇解構辭章學”;實用體用了許多術語、圖表、符號、公式、數字,又有其特點,可以寫成“實用解構辭章學”、“圖符辭章學”。至于電語、口語又有特點,也可寫成“電語辭章學”、“網絡辭章學”、“口語辭章學”,等等。

在解構的基礎上,轉向重構(文章修改屬于這一類),可建立“解構、重構辭章學”。它是編輯人員、語文老師的“拿手貨”。

從話語文本角度,可以寫成“文本辭章學”,簡稱“本辭學”[31]100。根據文本的構成單位,還可寫成“語音辭章學”、“詞語辭章學”、“篇章辭章學”(已由臺灣學者陳滿銘教授推出)[33]、“藝法辭章學”、“表(達方)式辭章學”。 “表式辭章學”,還可細分為“敘述辭章學”(國外已有“敘述修辭學”)、“抒情辭章學”、“描寫辭章學”、“說明辭章學”、“議論辭章學”和 “辭章體裁學”、“辭章風格學”(已由筆者推出)[32],等等。

“文本辭章學”是個大家族,根據各種體裁、各位作家,還可撰寫“文藝辭章學”,其下位還有“詩歌辭章學”、“散文辭章學”、“小說辭章學”(已由祝敏青教授推出)、“戲劇辭章學”等。從體裁的歷史發展研究,可以寫成:“詩經辭章學”、“楚辭辭章學”、“樂府辭章學”、“古詩辭章學”、“近體詩辭章學”、“長短句辭章學”、“新詩辭章學”和“紅樓夢辭章學”等等。

有的作家,既是辭章藝術家、又是辭章理論家,還可寫成“孔子辭章學”、“老子辭章學”、“韓非子辭章學”、“曹丕辭章學”、“陸機辭章學”、“劉勰辭章學”、“鐘嶸辭章學”、“劉知己辭章學”、“皎然《詩式》辭章學”(已由臺灣學者許清云教授推出)[33]、“楊萬里詩歌辭章學”(已由臺灣學者歐陽炯教授推出)[33],“陳 馬辭章學 ”,“司空圖辭風學”、“吳訥辭體學”、“徐師曾辭體學”,等等。

從方法著眼,還有“比較辭章學”(已列入暨大出版社出版計劃)、“統計辭章學”,等等。

上述辭章學的定義是根據邏輯學的原理下的。它是“壓縮餅干”,是“濃縮液”。它揭示了學科的內涵及其與相關學科的聯系和區別,從中還可派生出“辭章運用過程論”、“辭章效果論”、“話語結構組合結合論”、“表達?話語?鑒識”互動論、語境論等系列的幾十個全新的理論[31]108-197。

建立、完善、發展漢語辭章學,任重道遠。上述僅就辭章學的研究目的、對象,辭章學的定義及其分支學科建設略述芻議。至于辭章學的體系、性質、效果和學科宏觀的“四六結構”、中觀的“八條規律”、微觀的“三九變化”等只好另文專論。

在辭章學建筑群正在奠基、開工之際,謹拋此“土磚”,希望能引來“鋼磚”,以建設“辭章學村”的高樓大廈。

研究建設科學的辭章學一定要突出“三性”:民族性、時代性、融合性。最富民族性,才具世界性;最富時代性,才有歷史性;最富融合性,才有實用性。

[1] 高平叔.蔡元培語言及文學論著[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48.

[2] 呂叔湘.漢語研究工作者的當前任務[M]//呂叔湘語文論.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83.

[3] 張志公.詞章學?修辭學?風格學?[M]//漢語辭章學論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3-11.

[4]洪心衡.言語前景的新開拓——評介鄭頤壽的《辭章學概論》[J].語文月刊,1988(11/12):77.

[5] 張壽康.致鄭頤壽的信.1987.3.21.

[6] 林立.推薦鄭頤壽的《辭章學概論》[N].書訊報,1987-10-12.

[7] 林承璋.著作甚豐的鄭頤壽同志[J].福建民進,1988(4).

[8] 任鳳生.第一本辭章學論著[N].福建日報,1987-03-13.

[9]林虹.于繼承中求新在探索中開拓——讀鄭頤壽《辭章學概論》[J].中學語文教學,1988(2):61.

[10]江仁魁.言語學界的開拓者——鄭頤壽與比較修辭學、漢語辭章學[M]//開拓者:第三集.??冢汉D铣霭嫔?,1993.

[11] 寒莊.辭章學的第一部論著.菲律賓《世界日報》[N].1987-10-24.

[12] 張會森.現代中國修辭學:成就與任務.修辭學習[J].1989(6):3

[13] 林大礎、鄭娟榕.當代漢語辭學的三個時期及其主要標志(上)[J].國文天地,2004(8):107.

[14]林大礎.開創辭章學燦爛的明天——中國修辭學會辭章學研究會第一次學術年會開幕詞[J].國文天地,2004(9):103.

[15] 顧振彪.《漢語辭章學論集》序[M]//張志公,王本華.漢語辭章學論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16] 鄭頤壽.“四六結構”與建辭學[M]//鄭頤壽,袁暉.修辭學研究:第九輯.香港:華星出版社,2002:175-184.

[17] 張志公.漢語辭章學論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20-21.

[18] 張志公.漢語辭章學與漢語語法[J].語言研究,1983(2).

[19] 王本華.張志公先生與漢語辭章學[M]//漢語辭章學論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6.

[20] 毛澤東.矛盾論:第一卷[M]//毛澤東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297.

[21] 鄭頤壽.論辭章學[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1994(1):82-85.

[22] 鄭頤壽.辭章學辭典[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0:540.

[23] 鄭頤壽.辭章體裁風格學[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8:265-266.

[24] 鄭頤壽.辭章學概論[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3.

[25] 鄭頤壽.語格概說[M]//修辭的理論與實踐.北京:語文出版社,1990:258.

[26] 鄭頤壽.動態語法觀[J].國文天地,2010(1).

[27] 鄭頤壽.科學態度 巨大的鼓舞[M]//宗廷虎.鄭子瑜《中國修辭學史稿》問世十周年紀念論文集.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8:48-54.

[28] 施東向.義理、考據和辭章.紅旗[J].1959(14).

[29] 鄭頤壽.辭章學導論[M].臺北:萬卷樓,2003.

[30] 鄭頤壽.辭章學新論[M].臺北:萬卷樓,2004.

[31] 鄭頤壽.辭章學發凡[M].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2005:98-99.

[32] 鄭頤壽,辭章體裁風格學[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8.

[33] 鄭頤壽.海峽兩岸教授博士辭章學叢書編后語[M].福州:海風出版社,2005.

[34] 趙仲邑譯注.文心雕龍宗經[M]南寧:漓江出版社.1982:33.

[35] 鄭頤壽.“四六結構”與建辭學[M]//鄭頤壽,袁暉.修辭學研究:第9輯.香港:華星出版社,2002.175-184.

(責任編輯:禤展圖)

H15

A

1009-8445(2011)01-0019-07

2010-11-01; 修改日期:2010-11-17

鄭頤壽(1936-),男,福建福州人,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猜你喜歡
辭章話語漢語
學漢語
感懷
現代美術批評及其話語表達
輕輕松松聊漢語 后海
著眼于“辭章”效果的文言虛詞教學
追劇宅女教漢語
漢語不能成為“亂燉”
以“辭章”為核心的文言文閱讀教學
話語新聞
話語新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