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課堂互動交流的實踐與思考

2011-03-20 11:10
文教資料 2011年2期
關鍵詞:預設課程標準師生

閆 淵

(邳州市官湖高級中學,江蘇 邳州 221321)

隨著新的思想政治課程標準的推行,許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貫徹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精神,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交流愈加活躍,課堂教學呈現勃勃生機,使得教師教學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相得益彰,給人一種全新的氣息。然而由于教師對新課程標準的領悟、理解不深等諸多因素影響,在師生互動交流中也出現了許多亟待解決的現象和問題,需要引起我們的關注和反思。

教師的課堂教學過程預設化、固定化,缺乏動態的生成教學,教師對學生提出預設之外的問題甚至是創新性問題準備不足、處理不當,這是師生互動交流中經常出現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我們經常發現許多學生提出的問題因為所謂“離題太遠”或“節外生枝”,不在教師的預設程序之中,教師對此要么有意回避,熟視無睹,要么敷衍了事,匆匆而談,之后便將課堂教學程序拉回預設的主題。例如在學習“外匯”這一內容時,教師讓學生閱讀教材中的內容,分析、討論并提出問題,學生提出的問題很多,諸如“什么叫國際結算?”“怎樣理解外匯的內涵?”“目前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升了還是降了?”“影響人民幣匯率變化的因素有哪些?”“人民幣匯率的升或降對我國經濟有什么影響?”,等等。前幾個問題顯然都在教師預設的程序之內,處理得比較好,但后兩個問題卻因準備不足令教師措手不及,便以離題太遠為由,草草了事便轉到其他話題,使學生對這兩個問題的困惑無法解決。長期以來,教師總是按預先設定的方案進行教學,引導學生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務,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行,自主性學習越來越多地走進課堂,某個預設性結論的獲得不再是唯一的目標。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可以主動地、自由地、創造性地開展探究性活動,發現和形成知識或問題,這就使得學生的問題具有創新性、不確定性,因此教學過程就演變為由學生與教師共同直面問題、共同探索和發現、實現意義建構的過程。面對新的形勢,教師只有更多了解學生,不斷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質,深入地研討新課程標準,精心準備,才能得心應手、游刃有余,才能教學相長。百密一疏,如果教師在課堂上確實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就要實事求是地向學生說明,請求學生的諒解,課后及時分析、解決,這種情況學生不僅不會輕視教師,反而會更加尊重和信任我們。

在師生互動交流中比較突出的問題還有所謂的 “雙向交流”太多太濫,一問到底、以問代講。一些教師在整堂課內,總是用一些思維含量較低的問題發問不止,用學生通過翻閱教材內容就能作出響亮回答代替自己的講授。表面看似師生互動頻繁,教材中的知識點也都涉及了,但試想一下學生的思維能力到底得到多少實質性的提升?例如有一教師講授經濟生活中“股票、債券和保險”一框,整節課教師的提問多達二十七次,學生回答的人次超過三十人。但仔細分析,教師的問題多是“什么是股票?”“什么是債券?”之類的沒有多少思維價值的問題,而真正需要學生認真探究剖析的“股票與債券在功能、性質與償還方式方面有何異同”“怎樣設計合適的理財方案”等深層次的問題卻蜻蜓點水、一帶而過。試想這樣的課堂教學除了熱鬧之外,還能給學生多少啟迪?我們并不反對教師提問,相反提問是必需的,前提是問題問得是否適宜、科學?是否有重點和層次性?更重要的是能否激起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新意識?由此可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能以提問的多寡論,而應把握一個合適的度,關鍵要重視問題的設置,使問題的設置能符合新課標的要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學生的心理特征與知識結構出發,對提高學生的參與性、創造性有積極的導向作用,以很好地服從和服務于課堂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回答問題的評價易走極端,隨意性地肯定或否定,也是師生互動交流中比較突出的問題。新課程標準強調對學生的評價應該尊重學生、激勵學生、保護學生,但這一原則在平時課堂教學運用中也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遵循科學性,語言不能太籠統、隨意,以免給學生造成不必要的影響。如一教師在新授“樹立正確消費觀”時,讓學生分析幾種消費心理,有的學生在分析從眾心理和求異心理引發的消費時,沒有用辯證的思維分析,教師一概用“好”、“很好”一類的用語進行籠統的評價,整節課類似的表揚達二十多次,特別是對一學生分析攀比心理持肯定態度也習慣性冠之以 “很好”,從而造成科學性錯誤得不到糾正。一般來說,在課題教學中恰當地使用鼓勵性語言,進行適當的表揚,對學生獲得成就感,發展積極進取的自信心有一定作用。但過多的夸獎并不會起到鼓勵作用,尤其是不假思索的隨意性夸獎,不僅不能對學生學習產生積極的引導作用,反而會導致學生形成淺嘗輒止的隨意應付的學習態度,甚至形成對知識的錯誤認識。其實表揚的質量比表揚的頻率更重要,對不同學生的不同回答采取不同的表揚方式,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樣對學生的否定、批評用語也要有合理的尺度??傊?,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用語,不管是表揚還是批評都應站在保護、尊重、激勵學生的角度,本著科學的、實事求是的態度,嚴謹地、客觀地進行,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正確地看待、接受教師的批評或表揚,以便加深對所回答問題的認識,從而也就能真正地發揮教師評價對學生學習的促進作用。

在課堂教學的師生互動交流中,有些學生對教師所提問題的反應是被動、應機的,這是師生互動交流中較為常見的現象,應引起足夠重視。在教師提出問題后,許多學生從不主動舉手要求回答問題,似乎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與自己無關;有的學生被要求回答問題后,也吞吞吐吐、不知所云,或者廢話連篇,怎么也說不到“點”上去,等等。以上這些現象對于促進師生雙方的交流、活躍課堂氣氛和挖掘學生的思維潛能有百害而無一利,盡管原因很多,但教師在其中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教師在解決這個問題方面有許多事情可做,以便最終能使學生敢講、會講、能講和講好。要做好這個工作,教師就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要讓學生有話想說,教師應通過創設情境,引起他們積極的思考,激起他們說話的欲望,促進師生知識信息和情感的交流;其次,教師應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培養和諧的師生心理關系,消除學生的逆反心理,引起學生對教師的肯定,并在課堂教學中積極配合,開展雙邊活動,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再次,要讓學生有話會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學生沒有知識的儲備,就只能望洋興嘆,因此要加強對思想政治理論的理解、記憶和運用,特別是能用一些政治理論去分析、說明現實生活問題;最后,教師應在課堂上給學生說話的時間和空間,把課堂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盡量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分析討論獲取知識,讓他們有獨立思考表達自己見解的時間,把要說的話說好,增強語言表達的信心和成就感,進而形成與老師課堂交流的良好習慣。

從某個方面來說,教學的本質是一種交流行為,教師要明確自己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責任,并在活動中不斷調整、改進,使之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期望相適應,同時也應使學生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期望有所了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追求教學方式、交流模式的多樣化,避免教學過程形式化、程序化,避免把“對話交流”變成“問答”,提高交流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在師生交流中要特別關注教學過程的流暢和完整;注意改進課堂交流模式,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參與質量;綜合運用紀律控制、目標控制和評價控制等方法,培養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通過調整教學雙方的互動活動,促進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實施?!扒Ю镏?,始于足下”。只要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注意以上諸多問題,通過創設多種途徑和形式來改進它,就一定能創造課堂教學師生互動交流的新局面。

猜你喜歡
預設課程標準師生
落實《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實踐反思
立足《課程標準》優化一輪復習
穩中求進,不斷替身
——依托《課程標準》的二輪復習策略
問題是預設與生成間的橋
麻辣師生
重視“五老”作用 關愛青年師生
論幽默語境中的預設觸發語
新課程標準下的語文課堂
預設留白 生成精彩
成功的師生溝通須做到“三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