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長三角地區為例探究中韓兩國企業未來合作前景

2011-05-03 02:26劉均國
關鍵詞:國際競爭力

劉均國

摘 要:中國和韓國是近鄰,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擁有巨大潛力的市場正在變為現實的市場。韓國是新興的工業強國,趕超能力和創新能力令人世矚目。1992年,中韓貿易額50億美元,2006年達到1343億美元,增長了26倍,2007年兩國雙邊貿易額增至1599億美元(韓方統計為1450億美元),年均增長25%,2008年1月至6月20日,中韓貿易額達816.5億美元,同比增長28.1%。以長江三角洲為例,憑借該地區的優勢,長三角地區不斷擴大對外開放,以吸引韓國向長三角投資,提升該地區產業國際競爭力。

關鍵詞:長江三角洲;產業配套;國際競爭力

中圖分類號:F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18(2011)-03-0037-01

中韓兩國1983年通過香港、新加坡等地開始進行間接貿易,1988年3月開始有步驟開展民間直接貿易。1991年開始,中國國際商會同大韓貿易振興公社在首爾和北京互設了代表處;1992年2月和7月,中韓民間貿易協定和投資保護協定分別生效。1992年8月24日,中韓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兩國政府簽訂了貿易協定和投資保護協定,兩國在貿易、投資、勞務、技術培訓等各領域的合作迅猛發展。

一、中韓企業合作的背景

(一)地理位置因素。中韓兩國是一衣帶水的友好鄰邦,優越的地理位置為兩國經貿合作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客觀條件。地理上,長三角與韓國的間隔很近,更難得的是雙方都有很長的海岸線和良好的港口,這為商業貿易提供便利條件。眾所周知,在國際商業運輸中海運是成本最低、運輸最方便,流量最大的交易方式,這為兩國進行商業往來打下了良好基礎。

(二)資源互補因素。資源互補是兩國得以相互合作的一個重要因素。韓國與長三角相比在生產要素方面沒有什么優勢,但是在高新技術和重要的機電產品生產方面卻比長三角地區的企業先進得多。這為雙方的優勢互補提供了可能。此外,長三角的另一個重要優勢是勞動力資源,來自于周圍幾個大省如河南、河北、江蘇等地的勞動力,使長三角地區的勞動力市場供大于求,韓國企業選擇在長三角地區建廠直接生產,達成產品成本最低化,以此提高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三)政府政策因素。兩國政府的積極推動是中韓企業間經貿合作快速發展的關鍵因素。中國政府為韓國企業提供了良好的投資環境和優越的投資條件,這也成為韓國企業投資長三角的誘因。特別是在1992年中韓建交,1998年建立中韓“面向21世紀的合作伙伴關系”,2003年簽署中韓聯合聲明,建立“中韓全面合作伙伴關系”,兩國政府先后簽署了很多經貿協定后,更促進了兩國間的貿易往來。

二、中韓企業合作取得的成就

(一)中韓貿易發展迅速。雙邊貿易額迅猛增長。2003年中韓雙邊貿易額達到了632.3億美元,同比增長43.4%,其中,中國從韓國進口431.3億美元,同比增長51%,出口201億美元,同比增長29.4%,中方逆差230.3億美元。雙邊貿易額由1992年建交時的50.3億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632.3億美元,年均增長26%。這不僅大大高于同期韓國對外貿易年均增長7%的速度,也高于同期中國對外貿易年均增長13.3%的水平。

(二)韓國對華投資比重大

韓國對華投資起步較晚,主要開始于1992年,不過,增長速度卻十分迅猛。資料顯示,1992年韓國對華直接投資額僅為1.19億美元,然而到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時的1997年,韓國對華投資已達21.42億美元,年均增長78%.雖然隨后幾年韓國對華直接投資一度下降,但它在我國利用外資總額中的比重卻沒明顯減少。從韓方有關統計看,1993-2000年,韓國對華投資項目數,占到了韓國同期對外投資項目總數的48.2%;對華投資金額,也占到了韓國對外投資總金額的18.3%。

三、中韓兩國企業合作發展的前景

(一)韓國對華經貿合作的重心開始由雙邊貿易轉向直接投資。根據鄧寧的國際生產折衷理論,一個企業要對外投資,必須滿足三個條件:所有權優勢、內部化優勢和區位優勢。中韓建交之初,中國的對外開放程度還較低,制造業配套能力不足,投資環境較差,當時韓國企業只擁有所有權優勢和內部化優勢,所以主要開展對華貿易合作。

(二)產業集聚優勢和產業配套能力逐漸成為韓國企業對華投資的首選因素。最近幾年來,韓國對華投資區域開始向長三角轉移,使得長三角地區的投資規模迅速增長。韓國對華投資中心向長三角轉移,其原因主要是如上面提到的:改革開放以來,長三角不斷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從而使外商投資規模增長迅速。正由于長三角地區已逐步形成產業集聚優勢,使長三角地區的15個城市利用外資總額占全國的50%左右,成為外資集聚的重要地區。

四、結論

對長三角來講,其通過提升本地區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來達到加快引進韓國直接投資,推動產業結構和工業結構的升級的目的。對國內外的企業家來說,如何占領長三角的市場和開發潛在市場,應該是諸多企業發展戰略中應該重點研究的問題。這也是由長三角地區已經形成的產業特征所決定的,這一特征正好符合韓國大財團產業技術特征和產業轉移的目的地要求,因此,未來的中國長江三角洲地區將成為韓國投資的首選地。

參考文獻:

[1]高鴻業.比較優勢學說不構成我國外貿發展戰略的理論基礎.經濟研究參考材料,1982,(44).

[2]戴士權.中韓經貿關系的發展與展望[N].長春大學學報,2006,(6).

[3]馬登科.中韓貿易逆差的未來趨勢及我國應采取的對策[J].當代經濟,2006,(10).

[4]何一鳴.中韓經貿關系:成就、挑戰與前景[J].亞太經濟,2007,(2).

猜你喜歡
國際競爭力
我國商貿流通業國際競爭力現狀與提升對策
中國乳制品行業國際競爭力分析
中國出口結構的國際競爭力研究
中國紙制品的國際競爭力提升研究
國際農產品貿易自由化背景下發展東北地區糧食貿易的對策
提升我國旅游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對策探討
淺析石油工程服務企業如何提升國際競爭力
中國股份制商業銀行國際競爭力分析
中韓旅游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比較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