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研討課開設模式的探討

2011-05-03 02:26武迎春
關鍵詞:高等教育

武迎春

摘 要:新生研討課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在我國多所研究型大學已有不同程度的開設,但在在我國普通本科高校卻鮮有嘗試,黃河科技學院在人才培養模式上走改革、創新之路,率先引進新生研討課,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實踐,取得了有益的經驗,也提出了實施推廣的建議,供廣大兄弟院校借鑒。

關鍵詞:新生研討課;開設模式;高等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18(2011)-03-0154-02

伴隨著我國第四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的召開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的出臺,有關“更新人才培養觀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正如火如荼的開展。新生研討課已有40多年的歷史,目前我國多所研究型大學都有不同程度的開設,但其深度和廣度還很有限。因此,結合黃河科技學院開設新生研討課的探索過程,研究新生研討課在普通高校中的應用,希望能為新一輪的教育教學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鑒。

一、新生研討課的內涵

(一)研討課(Seminar)

新生研討課在國外是指“Freshman Seminar”,是從古老的Seminar基礎之上開創的本科教學領城的一個新的課程和教學模式。

Seminar的核心是“充分挖掘課程參與者(學生和教師兩個方面)的學理潛能,最大限度的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認識互動,從而深化對某一主題的認識,實現學術交流的最佳效果,真正達到‘學有所獲、教學相長、日學日進的教育目的”。

(二)新生研討課(Freshman Seminar)

1959年,哈佛大學為了提高一年級學生的學術能力,開始嘗試性地為新生開設研討課。經過三年的實驗,1963年,哈佛大學正式將新生研討課納入到本科生的課程體系中。哈佛大學新生研討課的成功開設,在美國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麻省理工學院、普林斯頓大學、伯克利大學等諸多美國高校紛紛效仿哈佛大學,為一年級學生開設新生研討課。20世紀80年代以后新生研討課在美國大學中迅速發展起來。

“新生研討課”到目前為止并沒有一個非常統一的界定,不同的高校往往會有不同的理解。如清華大學新生研討課手冊認為新生研討課(Freshman Seminar)是由各學科領域的知名教授專門面向一年級新生開設的小班研討類課程。其主要教學方式是,在教授主持下圍繞某一師生共同感興趣的專題,通過教授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以小組方式邊學習,邊討論。黃河科技學院對新生研討課的定義如下:“新生研討課”是幫助大學新生盡快實現“適應性轉換”(從中學生到大學生)和“學術型轉換”(從接受知識的人到創造知識的人),促進其思維方式和思想觀念轉變,增強其求知欲、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創新性選修課程。它基于小班教學,以“研究”和“討論”為主要教學方式,旨在使新生認識和了解大學資源、大學學習特點和學習方式;初步認識學科、專業以及有關前沿問題??梢詺w納出新生研討課如下特點:第一,班級規模。新生研討課實行小班化教學,通常每門研討課的人數控制在10-25人之間。第二,教學內容的選擇。研討課的課題都是依據教師與學生的共同興趣設立的,教師依據自己的研究興趣開設研討課,學生依據自身的學習興趣和愛好選擇研討課。第三,教與學的方式。新生研討課是以探索和研究為基礎,教師的主要職責是引導和組織學生圍繞討論課題開展小組討論,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鼓勵學生參與課堂討論,評析學生的學術觀點。第四,考核方式。新生研討課的考核方式不是傳統的紙筆考試,教師的評級依據主要是學生參與課堂討論的表現、課堂討論的內容、課程論文的質量以及課堂外的實驗、調研等,考核結果通常不采用分數考核,而是采用等級考核。

二、我國高校開設新生研討課現狀

(一)取得的成績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高等教育迅猛發展,高等教育的重心逐漸從量的發展轉為質的提升,各高等院校開展教學改革日趨活躍,課程政策與教學實踐創新有較大進展,新生研討課就是在這一時期引入并呈逐漸推廣之勢的。清華大學于2003年首開公辦院校的先河,率先在本科教育的新生中開設了新生研討課。繼清華大學之后,國內又有多所高校開設了新生研討課,如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礦工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等。

(二)存在的局限性

1、開課學校受限。從開課院校上看我國開設新生研討課的高校大部分是“985”、“211”等高校,更多的普通高校還鮮有嘗試。美國新生經歷及轉學生國家資源中心(National Resource Center for the First-Year Experience and Students in Transition)對美國1000所左右的高等院校連續20余年的調查數據顯示,1988年有68.5%的高等院校開設了新生研討課,1991年有65.4%的高等院校開設了新生研討課,1994年有71.8%的高等院校開設了新新生研討課,2000年有73.9%的高等院校開設了新生研討課,2003年有81.6%的高等院校開設新生研討課,2006年有84.8%的高等院校開設了新生研討課。

2、開課教師受限。從開課教師上看我國開設新生研討課的教師有著嚴格的限制,一般都是知名教授。如《清華大學新生研討課手冊》中70位開課教授中,有8位院士、6位“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12位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位教育部首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獲得者、19名院長或系主任。而新生研討課開設較早的美國高等院校對新生研討課的開課教師是沒有嚴格限制的,大多數的新生研討課是由大學教學人員開設的,也有部分新生研討課的開課教師是學生事務顧問或學校管理者,也有少數院校新生研討課教師是高年級本科學生或研究生。

基于上述兩點,我國開設新生研討課的廣度和深度還遠遠不夠,更多的學生、教師將不能分享新生研討課的樂趣和成效。

三、新生研討課在黃河科技學院的實踐

(一)實踐過程

該項探索的過程基于以下六個流程。

第一步,開課教師制定“新生研討課課程設計方案”。該方案應主要包括:課程名稱、課程目標、研討內容、課程進度、參考資料、考核方式。

第二步,教務處組織新生研討課課程設計方案答辯會。答辯會聘請相關專家對課程設計方案的合理性等方面進行現場的答辯,以使開課教師更深刻的理解新生研討課。

第三步,開課教師選拔學生。開課教師將面向某一個專業、幾個專業或不限專業的大一新生介紹新生研討課,采取各種形式從中選拔學生

第四步,開課。開課教師選取師生共同感興趣的課題開展研討活動。

第五步,過程交流。在研討課開設過程中組織開課教師、選修學生開展交流。

第六步,課程考核。開課教師確定考核方式,評出考核等級。

第七步,成果匯編。教務處收集、整理研討課的相關成果匯編成冊供廣大師生借鑒。

經過一個學期的試點,通過師生的反饋,一致認為新生研討課值得推廣,這將會推動教育教學的改革,使師生收益。

(二)經驗總結

在引進新生研討課、推廣新生研討課的過程中,黃河科技學院從教學管理上、政策上做了很好的探索,形成了一些可供借鑒的經驗。

第一,大膽啟用中青年骨干教師。第一期的試點課程中青年骨干教師占33%的比例。

第二,把新生研討課作為課題來管理。主持新生研討課視同校級課題管理,計算科研積分,單獨核算工作量,發放課時補貼。

第三,學生參加新生研討課作為選修課。參加新生研討課的學生考核合格計算2學分。

第四,成熟一門開一門。新生研討課雖是很好的一種教學模式,但是并不能急于求成,而是由教師在自己充分準備的基礎上提出申請,審核通過后才能開設。

第五,給予特殊經費支持。新生研討課強調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比如實驗、考察、調研等,需要經費支持的,均給予特殊經費支持。

在試點成功的基礎上,2010年春季黃河科技學院又開設了14門次的新生研討課。

(三)實施推廣建議

黃河科技學院對普通高校開設新生研討課做了大膽的嘗試,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我們仍應時刻保持清醒,客觀的看待這一新生事物,特提出如下建議。

1、營造創新的氛圍。開設新生研討課首先要在日常的教學中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這要依靠學校的倡導、教師的引導、學生的參與共同實現。

2、強化師資培訓。欲引進新生研討課的民辦高校應加強年輕教師的業務培訓、知識更新培訓。

3、信任學生,因材施教。教師要秉承新生研討課的精髓,針對普通高校學生的基礎,實施因材施教。

4、注重溝通交流。新生研討課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對其內涵的理解不是一蹴而就的,在開設的過程中要注重開課教師及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互相啟發。

參考文獻:

[1]沈文捷,朱強.Seminar教學法:研究生教學的新模式[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2,(8):13.

[2]清華大學新生研討課手冊.

[3]顧淑霞.新生研討課:為新生開啟探索和研究之門.

[4]徐輝.在第四屆中外民辦高等教育發展論壇開幕式上的講話.

[5]劉方珺.新生研討課的教學實踐與課程政策:以中美若干所研究型大學的比較為視角[D].江蘇:浙江師范大學,2009.

猜你喜歡
高等教育
教學和管理層面的高等教育服務思考分析
高校雙語教學現狀與創新分析
在線性代數課程教學中引入MATLAB的簡單介紹
教育國際化視閾下來華留學生管理干部之職業素養培育
法津實驗教學的思考
新形勢下加強高校師德建設的對策研究
大數據對高等教育發展的推動研究
各地區高等教育與經濟發展水平協調性分析
關于應用型計算機專業培養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術的護理技能虛擬教學平臺設計與實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