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語言僵化分析周口方言區英語發音問題

2011-05-03 02:26王曉宇
北京電力高等??茖W校學報 2011年6期
關鍵詞:語言輸入

王曉宇

摘 要:本文以語言僵化為理論依據,以周口方言區為研究范圍,總結出周口方言區英語語音僵化的原因,旨在找出問題根源,解決英語發音問題。

關鍵詞:僵化現象;語言輸入;社會歸屬

中圖分類號:H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18(2011)-03-0241-01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的語音存在很多問題。導致這些問題的原因之一是語言在習得過程中會出現僵化現象。

一、僵化概念

語言僵化現象有兩層涵義。其一,不正確的目的語語言形式或錯誤形式的長期使用。其二,是指當外語學習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不會像學習初級階段那樣有顯著的提高,而處于一種似乎停滯的狀態。語言僵化現象也可以理解成一種“頑固性”的語言習慣。美國語言學家Selinker(1971)認為95%的第二語言學習者在語言能力的獲得上都會出現僵化現象。

二、僵化成因

(一)內因方面,我們有生物論解釋僵化現象。生物論主要是從生物生長的角度解釋僵化形成的原因。Lenneberg(1967)提出的“關鍵期”(critical period)假設認為在兒童成長的關鍵期后,多數人的大腦發生了側化(Lateralization)而導致大腦可塑性的喪失,原有的習得機制已經退化,第二語言習得者不得不取用一種不同的機制,這種在“關鍵期”之后的機制已大不如原習得機制,造成語言能力的發展出現停滯現象,語言發展受限,也就形成了僵化。就語音方面而言,隨著年齡的增長,習得者對于發音器官肌肉控制已不如早期靈活,導致發音的僵化。

我們對周口師范學院2009級本科一個班,2010級專升本兩個班其中共29名周口本地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周口市的英語習得者初學英語的時間都為初中,年齡大概在12-14歲左右。即使年齡因素在外語學習中是一個主要影響因素,對18 歲以前開始學習的學習者而言,語音也看不出絕對的差異。外語學習的效果和成功程度受許多因素的交叉影響。從外語學習中很復雜的學習者情況來看,“生物論”難于解釋學習中的個體差異現象。所以我們既可以把內因的生物論看作是語言僵化現象的一個成因,也可把其放于次要位置。

(二)外因主要指二語習得過程中的語言輸入質量和語言習得者與目的語文化的社會和心理距離。

1、語言輸入質量。周口方言區的英語習得者在學習過程中的語言輸入主要有兩個途徑。一是在各級英語課堂上英語教師的語言輸入,一是通過聽磁帶或光盤錄音進行語言輸入。周口方言區的英語教師,尤其是基礎教育中的英語教師普遍存在發音問題,我們已經在《從母語遷移分析周口方言區英語發音問題》一文中予以討論。這就導致習得者接受的是存在大量問題的英語發音的輸入,即源于周口地區方言對其造成的影響即母語對二語的負遷移。低質量的英語語音輸入,導致學生出現Slinker在歸納僵化出現原因時總結的五個過程中的培訓轉移問題。即教師長期錯誤的語言輸入導致學生對目標語發音錯誤的理解和掌握。

2、二語習得者與目的語文化的社會和心理距離。二語習得者與目的語文化的社會和心理距離是指一旦二語習得者發現目標語文化與本族語文化相沖突的時候,就會有一種自我保護意識。有時會演變成排斥目標語文化,而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與此同時,會使二語習得者從心理上排斥目標語,而使對目標語的學習遲滯不前。

(三)情感交互。英語習得者所得到的反饋主要來自于自己的任課教師,其次是同學,在高校中學習的習得者還有機會得到外籍教師的反饋。

任課教師的反饋對習得者來說無論在心理上還是實踐上都非常重要,然而如果任課教師發音存在問題,那這種反饋對習得者來說無疑會成為語音提高的障礙。如果任課教師對語音問題抱有消極或漠然的態度,也將會給習得者傳遞一種否定語音重要性的反饋。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29名同學中初中英語教師對其語音面貌給予反饋的只有5人;同學中間有語音面貌反饋的有15人。

(四)社會歸屬感。經調查研究,漢語普通話水平直接影響英語語音的發音情況,普通話水平與英語發音水平呈正比。而被調查的29名周口方言區的同學,只有2人平時基本一直使用普通話,而其余同學在課下都用周口方言交流。問及原因,大部分同學表示,自己是周口人自然要說周口話。這種行為是一種心理現象的表現,這種心理現象即為社會歸屬感。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在1943年其著作《動機論》中提出,認為人的需要可以分為五個層次,當勝利需要、安全需要得到滿足后人便會產生更高一層的社會需要,比如希望得到愛和愛他人;與他人建立友誼,有和諧的人際關系,被團體所接納,有歸屬感。人們普遍對出生地有一種強烈的歸屬需要,其中一個明顯表現就是對鄉音的使用。需要被出生地團體所接納,所以保持著與出生地團體相同的發音方式。所以,二語習得者在應用普通話時得到的外界反饋通常為心理上的否定,影響語言使用者對普通話的持續使用。

三、解決方法

首先要保證聽力練習的時間??茖W規劃學習時間是二語習得者應該具備的能力之一。也可以借助當前的多媒體手段,通過影音資料使語音輸入緊密聯系語境。

其次在語音學課堂上應該注重目標語文化的培養,可采用生動的表演形式,使學生了解目標語文化。也可以通過布置作業的方式,讓學生課外采集目標語文化的不同表現實例,課上通過英語講述或演示進行互相學習和交流。

第三要喚起習得者的普通話意識。通過反復建議、勸導,使學生轉變使用普通話的態度。讓其明白使用普通話是禮貌和文明的象征,并不會真正失去團體的接納。讓習得者習慣使用普通話,喜歡使用普通話,進而促進其英語發音的規范化。

參考文獻:

[1]胡壯麟.語言學教程(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2]張運霞.二語習得中的語言僵化現象及對策研究[J].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22(3):114-116.

[3]史會娟.二語習得中語言僵化現象的闡釋[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0):186-187.

猜你喜歡
語言輸入
“詞缺現象”的教學策略探析
克拉申的輸入假說對我國英語教學的啟示
留學生課外語言輸入與疑問句習得關系研究之理論探討
可理解輸入與輸出對英語課堂的作用
淺談英語課堂教學的語言輸入策略
背誦輸入對大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提高的作用
初中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培養策略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