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慚愧的螺絲釘

2011-05-14 13:37王安
雜文選刊 2011年9期
關鍵詞:衙門螺絲釘天津

王安

大家怎能這么說呢——帶著早已預料到的、嘲笑的、甚至幸災樂禍的神態。

看報道。7月20日,由上海虹橋站開往南京南站的G7138次列車,11時18分從蘇州站開出后,開始莫名地減速滑行,至蘇州新區站時,列車完全停了下來,整個過程始終沒有人向乘客解釋停因……京滬高鐵正式營運僅11日,即發生事故。7月10日,G151次列車在山東曲阜東到棗莊之間的下行線“因雷雨大風引起的接觸網故障”,停運斷電近三小時,之后京滬高鐵四天三次出事故——直至,慘烈的7·23甬溫線動車追尾,三十九人死亡。

還有,各地橋梁扎堆出事,九天內四個垮塌一個傾斜。7月11日,建于1997年的江蘇鹽城境內三二八省道通榆河橋坍塌;12日,武漢黃陂一高架橋被發現引橋嚴重開裂,這座新橋還沒正式通車;14日,建成不到十二年的當地標志性工程武夷山公館大橋倒塌;15日,通車僅十四年的杭州錢江三橋引橋坍塌……

這些事故到底遠些,講一個經歷過的吧。某日我擰螺絲釘,一使勁竟斷了。螺絲釘的十字槽能吃多大點勁?怎么就斷了?這包螺絲釘白煞煞輕飄飄的,必是孬材質,再不敢使勁了。

為什么要說螺絲釘?因為這是標志性的物件。其一,“我國解放前連釘子都造不出來,叫洋釘”,現在能造了,但一擰就斷。其二,雷鋒同志以甘當螺絲釘而聞名,但如果他是這種螺絲釘,全國人民就要笑了。

但不敢笑解放前。一千四百多年前修建的趙州橋至今立著,茅以升先生設計的錢塘江大橋(錢江一橋)抗戰期間還被炸斷過,至今火車在上面也還跑得歡。

尤其不敢笑老外。逢雨必澇,遇澇則癱,今夏北京、上海、重慶、南京、深圳、南昌等大城市暴雨成災的故事太多了,大家拍下照片傳上網,集體娛樂“看?!?。與之對照,比如青島,德國人一百多年前設計修建的下水道,仍然運行良好。在許多大城市里,多有老外八九十年、甚至百年前建造的房屋和設施,至今還在使用。

相對照,新中國建立六十二年了,至今卻連螺絲釘這種最基本的物件都做不好了,這到底怎么了?不僅是物質產品,在社會管理上中國社會也顯得粗疏。

一百一十一年前,八國聯軍打進天津,這些扛著發燙的槍管的大兵一進到城里,馬上成立了軍政府,稱“天津都統衙門”。這個衙門可不是擺設。一是認真,從1900年7月30日成立到1902年8月15日解散,共召開了三百三十三次會議,差不多兩天就開一個會,后來袁世凱政府收回天津主權時,洋衙門把全套會議紀要移交;二是敢與洋兵對抗,英國占領軍司令坎貝爾要在天津城東南軍械所附近設立一個靶場,都統衙門答道:“如不付給房主賠償費,本委員會無法讓居住在那一帶的居民搬遷?!?/p>

“天津都統衙門”只存在了兩年,事前這些侵略者當然知道早晚他們是要走人的,都統衙門只是“維持會”,但他們甚至給中國百姓造冊登記財產,明確產權,事事有記錄,件件有責任,百年大計。而今天,如果有人問:“是哪任市長把修下水道的錢挪用了?該追究誰的責任?有記錄嗎?”不知道!甲午海戰中國慘敗,民間還有個說法,是慈禧太后把銀子挪去修頤和園了。

“三公”經費公開是另一個社會管理例證。首先,3月23日以國務院常務會議新聞通稿的方式宣布6月公開中央本級財政三公,連個精確日子都沒有,國務院在6月底公布了本級總額,其他部委則散漫嘻哈。其次,沒有統一的“三公”口徑,國稅總局的公務接待費為六億六千七百萬元,而住建部接待費只有二十六萬零七百元,這可信嗎?就算對內接待,住建部機關員工會餐一次要多少錢?另外,沒有獨立的監督審計程序,部委如有拖延,如有造假,該當何罪?

這樣,“三公”公開不留神成了一場公眾道德評判的游戲,一個沒有頂層設計的玩笑,而不是一個規制嚴明的行政審查公開行為。當年小崗村兀自把田地分了,三十多年后,中國人依舊“干起來再說”?

今日,從京滬高鐵到城市建設,從螺絲釘到“三公”公開,從經濟到文化,從內政到外部事務,似乎越來越宏圖大略只爭朝夕了。將來一旦出事,都往劉志軍一人的筐里扔狗屎,恐怕連螺絲釘都要跟著慚愧。

【原載2011年7月27日《中國青年報·世說新語》】

猜你喜歡
衙門螺絲釘天津
守護天津衛 “疫”線顯擔當
天津之旅
擰螺絲釘的人
我讀封面
《天津之眼》
常態化督查 亮劍“衙門”作風
西安:“衙門”里跑出“店小二”
天津寶成博物苑
雷鋒與“螺絲釘”劉思樂的親密接觸
略論“螺絲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