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仔豬(乳豬)飼料加工

2011-06-08 03:15王永昌
飼料工業 2011年19期
關鍵詞:糊狀流食斷乳

王永昌

仔豬是豬整個生長過程中最關鍵的階段,仔豬飼養的優劣將直接影響到豬的整個生長過程,影響到育成豬的體質、養殖的成活率和飼養成本,亦就影響到養殖的經濟效益。影響仔豬養殖的關鍵因素眾多,如:品種的遺傳、消化生理、養殖管理、養豬環境和飼料品質及料型等。由于飼料品質和料型是決定仔豬養殖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加工出優質的飼料和適合斷乳仔豬的料型是我們飼料科技工作者的責任。為此,就仔豬飼料加工的有關問題進行討論。

仔豬飼料是用于仔豬在斷乳前后飼喂的飼料,亦稱乳豬飼料或乳豬開食飼料。仔豬階段是出生后到8~10周左右的豬稱仔豬,出生仔豬到4~5周(即為斷乳日期)食用母乳為主故稱乳豬,到4周后母豬的母乳分泌量開始下降。所以,常為4周前后到5周斷乳,開始食用非乳飼料。此時,仔豬體重從初生仔豬1.25 kg左右到8周仔豬體重25~30 kg左右,仔豬出生到斷乳后的死亡率5%~10%,最高達20%。死亡率高,多為分娩數量多、母乳不足、應激反應、消化器官不健全、免疫力差等因素所致。所以,提高免疫功能,生產優質仔豬過渡性的斷乳飼料,是減少應激反應,促進消化器官發育,提高免疫力,提高斷乳仔豬成活率重要的措施之一。仔豬飼料的加工應根據仔豬的消化生理、生長發育、斷乳期的特點及營養配方的要求來確定仔豬飼料的加工工藝和設備。所以,現就與仔豬的消化生理及飼料加工工藝等問題進行討論,供參考。

1 消化生理特性

仔豬根據生長過程分為哺乳期仔豬和斷乳期仔豬,仔豬體內消化酶系統總的認為不夠完善,而且處于變化狀態,見圖1。泌乳母豬產仔后到4~5周后泌乳母豬的產乳量開始下降。同時從仔豬消化生理特性看,仔豬在出生4~5周后為較佳的斷乳時間。

仔豬消化生理特性包括哺乳期仔豬和斷乳期仔豬的消化生理特性:

1.1 哺乳期仔豬

出生后到4~5周是以哺乳母乳的豬為哺乳仔豬。哺乳期仔豬體內適合于母乳消化的乳糖酶、凝乳酶和脂肪酶等消化酶含量較多及活性高,其他非乳蛋白酶和非乳淀粉酶含量少及活性低。

圖1 仔豬出生后體內消化酶的變化

1.1.1 哺乳期仔豬蛋白酶

初生的仔豬體內凝乳酶活性較高,到1~2周時達高峰,對乳蛋白消化吸收率高達95%以上,適合于母乳的消化,其他蛋白酶活性和分泌量仍很低。如胃蛋白酶僅為成年豬的1/4左右,隨日齡遞增其活性和分泌量隨之遞升,4~8周齡時迅速遞增。胰蛋白酶在1~2周齡時分泌量和活性均不高,到3~5周齡時才迅速增加,而且活性較為穩定。

1.1.2 哺乳期仔豬淀粉酶

初生的仔豬體內乳糖酶活性亦較高,到2~3周時達高峰,對乳糖消化吸收率高,隨后4~5周齡降到極限。此時,果糖酶、麥芽糖酶等酶的活性4周后到達高峰。

1.1.3 哺乳期仔豬脂肪酶

初生仔豬體內胰脂肪酶活性較高,同時膽汁分泌亦較高,到3~4周齡時脂肪酶及膽汁分泌量迅速增高,一直保持到6~7周齡,隨后這類脂肪酶分泌量和活性就下降,哺乳期仔豬體對母乳中以單不飽和脂肪酸為主的脂肪,具有很高消化吸收率,達96%以上,但對其他日糧中的脂肪利用率較差。

由于哺乳期仔豬轉向斷乳期仔豬是仔豬生長階段的關鍵時刻,哺乳期仔豬體內非乳淀粉酶和非乳蛋白酶含量較低,對非乳淀粉和非乳蛋白難以消化,仔豬日糧的能量和蛋白飼料的消化吸收效率較差,同時抗病能力差。一般仔豬自然斷乳為70 d,在生產中為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普遍實行早期斷乳開始喂食,有助于加快仔豬消化系統的發育。但過早斷乳仔豬死亡率就上升。同時母乳到4周后產乳量就開始下降,所以,從仔豬的消化生理等特性和實踐,仔豬斷乳在4~5周時較合適。哺乳期仔豬采食從液態喂養直接轉為固態日糧,就引起斷乳仔豬的應激反應,使仔豬小腸細胞的絨毛萎縮,腺窩增生影響其消化吸收,使仔豬斷乳1~3 d內不采食或減少采食,將影響仔豬生長。從哺乳期仔豬轉向斷乳期的食物料型應有過渡,如斷乳仔豬的料型采用經流食或糊狀飼料→固態飼料,特別適合于仔豬斷乳期前后的喂養方式和料型,減少應激反應的時間和程度,仔豬多增重10%~30%。流食和糊狀飼料為仔豬斷乳前5 d到斷乳后3~5 d的料型。

仔豬的采食習性:①喜歡含有甜味等調味劑飼料;②干料與濕料相比,喜歡濕拌料,濕料采食量增大,而且采食時間短;③粉料與顆粒料相比,喜歡顆粒料等習性。所以,流食和糊狀飼料應用不僅符合仔豬消化生理和采食習性,而且流食和糊狀飼料具有適口性好、采食量大和仔豬的生長速度明顯提高等優點。

由于流食和糊狀飼料在隨意采食時,無良好流食器則流食易發酵變質,所以,難以達到廣泛應用。目前計算機自動控制的新型流食飼喂設備逐漸完善,而流食飼喂經驗也逐漸增多,計算機控制的流食設備是:干濕檢測傳感器檢測食槽內是否有流食,有流食則濕,無流食則干,當干濕傳感器檢測到干時就有計算機控制流食器閥門打開,流出流食,當干濕傳感器檢測到濕時就關閉流食器閥門。確保食槽內有流食又不過多,使流食易發酵變質的問題得到較好地解決,流食在仔豬養殖過程中應用已成趨勢。

1.2 斷乳期仔豬

斷乳幾天的仔豬,就產生應激反應,消化酶下降,胃中酸度降低。哺乳期內仔豬體內非乳淀粉酶和非乳蛋白酶含量較低。

1.2.1 斷乳期仔豬的蛋白酶

胃蛋白酶:因斷乳后乳糖來源中斷,乳酸量下降,胃內pH值升高,不利于胃蛋白酶源轉化為胃蛋白酶,所以,斷乳1周內胃蛋白酶活性低。因斷乳后采食日糧的遞增促使胃的發育,促進胃酸的分泌,所以,斷乳6~8周后仔豬胃蛋白酶的分泌量和活性急劇上升。

斷乳后1~3 d胰蛋白酶活性和分泌量不高,隨進食的刺激,胰蛋白酶活性和分泌量很快就恢復上升。一般斷乳1周后胰蛋白酶的活性和分泌量迅速增加,斷乳10 d后對蛋白質種類影響幾乎消失。斷乳前后的仔豬對非乳蛋白消化吸收率較低,特別是植物蛋白的消化能力更低。植物蛋白一般屬活性很強的抗原物質,動植物蛋白質內的細菌總數超標,當蛋白水平達23%時,易引起腹瀉。所以,仔豬日糧中非乳蛋白進行蛋白酶預處理或膨化高壓處理是十分有益的,使仔豬回腸末端消化吸收率均有明顯提高。

1.2.2 斷乳期仔豬的淀粉酶

斷乳1周后仔豬體內蔗糖酶、果糖酶、麥芽糖酶等酶的活性開始增強。如在斷乳仔豬日糧中添加適量谷物,到斷乳4周后仔豬體內麥芽糖酶活性高于未加谷物組,到斷乳3~4周齡時麥芽糖酶等酶才能達到高峰。斷乳仔豬隨時間增加,對非淀粉多糖亦具有較高的消化吸收率,非淀粉多糖分為可溶性和非可溶性。如仔豬日糧中谷物經擠壓膨化處理,可將非可溶性轉化為可溶性,對消化吸收更為有利。當斷乳仔豬日糧中添加可溶性非淀粉多糖,有利于腸道消化適應性的提高,減輕腹瀉的程度。非淀粉多糖由多種多糖分子組成,如多聚阿拉伯木糖、β-葡聚糖、多聚半乳糖等??扇苄苑堑矸鄱嗵窃诿摎ご篼渻群?2%的非淀粉多糖,其中40%為可溶性非淀粉多糖。小麥內雖含12%的非淀粉多糖,其中僅2.5%為可溶性非淀粉多糖。但加熱處理后非可溶性淀粉多糖可轉化為可溶性非淀粉多糖,轉化率達54%以上。所以,斷乳仔豬日糧中的谷物宜用調質、均質和擠壓膨化處理工藝。

1.2.3 斷乳期仔豬的脂肪酶

斷乳后脂肪酶活性將有所降低,斷乳后1周脂肪酶活性將回升。哺乳期仔豬對母乳中以單不飽和脂肪酸為主的脂肪,其消化吸收率達96%以上,對其他日糧中的脂肪利用率較差。仔豬對C12~14以下的中鏈脂肪酸吸收優于C12~14以上的長鏈脂肪酸。如對中鏈脂肪酸經乳化,使脂粒減小,增加與脂酶的接觸面積,更有利于中鏈脂肪酸的吸收。乳化比非乳化的吸收血漿游離脂肪酸濃度高2~3倍以上。所以,飼料加工工藝中增設油脂乳化工藝是十分有益的。當前對斷乳仔豬添加脂肪效果不一,一般在添加3%~5%的脂肪時,可提高飼料利用率8%~10%。添加脂肪效果與品種有關,如:玉米油>大豆油>牛油>豬油,隨日齡增加添加脂肪效果差異將會減少。

1.3 胃腸內酸度低

初生仔豬胃酸分泌量少,特別缺乏游離鹽酸,一般到3周后開始有少量游離鹽酸出現,隨仔豬日齡增加胃蛋白酶提升,當到8~16周后已接近成年豬的水平。胃酸低,不僅降低了胃酸的殺菌抑菌作用,而且限制了胃腸的消化活性和消化道的運動機能,限制了對養分的消化吸收。特別是初生仔豬食進大于23%蛋白飼料易產生腹瀉,因蛋白質是一種活性很強的抗原物質,如植物蛋白內含抗營養因子未能充分滅活,易產生局部免疫反應而產生腹瀉,并能導致仔豬消化道損傷。所以,大豆等植物蛋白經擠壓膨化處理,對抗營養因子充分滅活是合理的。

1.4 胃腸運動機能弱,胃排空的速度快

初生仔豬具有胃腸運動機能弱,胃排空的速度快的特點。1~2周的仔豬食后1.5 h就排空,4周為3~5 h才能排空,8周為16~19 h。同時胃排空的速度與飼料種類有關,30日齡的仔豬胃排空的速度,人工乳殘渣為12 h,大豆蛋白為24 h,顆粒飼料為25.3 h,粉狀飼料為47.8 h。同時含有乳糖組分高的亦能延長日糧的排出速度。飼料在胃內停留時間影響消化吸收率,從仔豬胃內的飼料排空速度來看,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料型和飼料組分的成分。粉狀料對仔豬喂養上有一定的缺陷,即粉狀飼料易分級,儲藏時間較顆粒短,豬在食用時易將粉料吸入呼吸系統而得呼吸系統疾病,以及因豬在采食時有拱食的特性,而使粉狀飼料溢出食槽造成浪費。所以,粉料不被廣泛運用于仔豬的料型。但全價熟化粉料,是一種節能的產品,使一般粉料的缺陷得到了極大的改善,能否在仔豬飼料中運用還需試驗研究。

2 仔豬生長發育的特性

2.1 免疫機能差

初生的仔豬無先天免疫力 (僅有48 h的免疫功能),因母體的抗體不能永久性傳給胎兒,仔豬2周前主要靠初乳,一般第3~7 d的母乳稱之初乳,以后為常乳,前3 d的初乳使仔豬能被動獲得較強的免疫抗體物質免疫球蛋白,其中有lgG、lgA、lgM、lgE。初乳中免疫球蛋白是常乳的100倍左右,初乳中lgG占80%~90%。母乳中免疫抗體,隨日齡增加而免疫抗體能力下降。仔豬一般2周后從被動免疫向主動免疫過渡。因初乳蛋白中有70%~80%為免疫球蛋白,能抑制大腸桿菌、血清中殺菌和抗革蘭氏陽性細菌等有害細菌感染。從第二周開始,免疫抗體斷乳期的仔豬免疫機能處于轉換階段,因母源性抗體在斷乳后第2 d就開始衰退,斷乳期的仔豬總的免疫機能差,抗病能力較弱,易得病。斷乳期前后,要確保仔豬飼料的營養,促進仔豬能進食,加快仔豬機體結構和消化機能的完善,使仔豬自身的免疫機能增強。

2.2 仔豬斷乳后生理機能紊亂

仔豬斷乳后生理機能紊亂是普遍現象,主要表現為厭食、腹瀉、水腫、體重減輕及生長阻滯,其中腹瀉較為普遍,導致仔豬營養不良和生長受阻,嚴重的脫水而死亡。引起生理機能紊亂的因素主要有:仔豬養殖環境不良如病原微生物的滋生;仔豬自身機能腸道功能的發育不完善;飼料營養水平不佳;飼料的抗原性物質的活性較強;斷乳仔豬采食量不多及仔豬養殖狀況不良等因素。其中飼料質量亦是影響仔豬生理機能紊亂的重要因素之一,亦是我們飼料科技工作者如何確保仔豬飼料品質重點考慮的因素。

2.3 生長速度快,物質代謝旺盛

初生的仔豬體重僅為成年豬的1%,約1~1.25 kg,但出生后迅速生長,30日齡時為增長5~6倍,60日齡為20~30倍。哺乳仔豬快速的生長,主要以物質代謝為基礎。20日齡的仔豬,每千克體重沉積的蛋白質,相當于成年豬的30~35倍,代謝能的3倍。仔豬的生長與飼料的采食量和飼料質量的優劣(營養全面和加工質量)均表現極為敏感。

2.4 斷乳仔豬腹瀉

斷乳仔豬腹瀉較為普遍,一般腹瀉率達20%~30%,死亡率為2%~4%,腹瀉率最高達70%~80%時,死亡率為15%~20%,腹瀉一般發生在斷乳后3~7 d。腹瀉原因較為復雜,其原因分為病原性和非病原性。病原性由細菌和病毒等引起,常為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非病原性由飼料形態轉換、營養和飼養環境、斷乳應激,如晝夜溫差超過10℃,腹瀉增加20%~30%,濕度高的環境腹瀉明顯增加等應激所致。但斷乳仔豬自身因素極為重要,其因素是:①斷乳后仔豬抗體急劇下降,抵抗力下降;②斷乳仔豬自身消化機能不健全,胃腸pH值偏高;③免疫反應,斷乳后會影響到腸道和黏膜免疫系統的改變及斷乳仔豬胃腸道菌群易失調,使斷乳仔豬產生抗體能力降低。而增加斷乳仔豬采食量是減輕腹瀉的重要措施,提高飼料的誘食性亦是增加采食量的重要方法。

3 斷乳前后仔豬的特性

仔豬飼料是仔豬斷乳前后的飼料,斷乳期仔豬一般是指斷乳前2~5 d至斷乳后10 d的仔豬。該階段的仔豬有其特殊性,為此,飼料應適應該特性。

3.1 仔豬斷乳后將產生應激反應

斷乳仔豬的應激反應主要因素:①由溫熱的液體母乳轉成固體飼料;②生活方式從依附母豬變成完全獨立生活;③生活環境從產房轉移到仔豬培養舍。

仔豬斷乳后應激反應主要表現為對母乳仍然依戀,精神狀態不穩定,斷乳后2~3 d內易產生很少進食,仔豬的日增重必將下降,如該階段處理不好將影響后期仔豬和整個豬的養殖效果。

3.2 采食及采食量是影響斷乳仔豬生長主要因素之一

斷乳仔豬進食每增加1 g可消化蛋白,會有2.5 g體重、0.49 g蛋白質和0.28 g脂肪的增加;每增加進食1 MJ消化能,會有22 g體重、3.3 g的蛋白和8.2 g脂肪的增加。所以,采食量是影響斷乳仔豬生長的關鍵,生長能力的降低關鍵是食欲不旺。

從以上分析不難看出:仔豬飼料料型和質量的優劣是影響仔豬生長的最關鍵因素之一。因此,仔豬飼料的加工工藝仍有大量的研究課題可做。國內外飼料科技工作者仍在不斷的開發適合于仔豬飼料的原料、研究適合于仔豬生理特性和消化特性的飼料產品,研究適合于仔豬在不同階段的飼料產品和加工工藝。

4 仔豬飼料的特點

飼料是仔豬生長的基礎,仔豬飼料的配制和加工,應根據仔豬的消化生理特性和斷乳過程中仔豬的生理特性,來配制和加工仔豬飼料,使其符合仔豬在斷乳和生長過程的特性。如在確保飼料營養平衡的同時,應考慮飼料的料型,使飼料具有良好的誘食性和適口性等特性。促進斷乳前后仔豬采食量增加,是減輕仔豬應激反應的有效途徑,同時促進了仔豬的生長。仔豬飼料要求具有如下特性:①飼料營養平衡全面;②飼料熟化度高,易消化吸收;③飼料適口性好,具有較強的誘食功能;④飼料安全性好,含菌率及抗營養因子低;⑤減少斷乳過程的應激反應;⑥料型符合仔豬的生活習性。

仔豬飼料從原料選擇到加工過程應符合仔豬飼料特性的要求。

蛋白常采用脫脂奶粉、乳清粉、酪蛋白、魚粉、豬血漿蛋白(其喂養效果優于脫脂奶粉)、雞蛋蛋白、馬鈴薯蛋白和少量大豆蛋白等。碳水化合物常用玉米、大米、甜菜、大麥、高粱和小麥麩等。脫脂奶粉、乳清粉等不僅適口性極佳,營養豐富,符合斷乳期仔豬的喂養。

對仔豬斷乳前后過渡飼料,可減少仔豬的應激反應。斷乳仔豬處于敏感的應激反應階段,仔豬飼料配制時首先使飼料對仔豬有較大的吸引力,才能確保仔豬能盡快采食和增加采食量,可減輕仔豬應激反應的程度和減少應激反應時間。由于仔豬對甜味較為敏感和喜愛,愿意食用帶甜味的飼料。所以,在保證飼料營養平衡和全面的基礎上,仔豬飼料必須具較好的誘食性、適口性和易消化性。

飼料配方中常選用既營養好又適口性好的原料如:脫脂奶粉、乳清粉、糖、豬血漿蛋白、雞蛋蛋白、馬鈴薯蛋白、復合酶、酸化劑和適量的非淀粉多糖和植物蛋白等高品質的原料來配制仔豬飼料。這類原料可改善斷乳飼料的適口性、誘食性,易消化吸收,促進仔豬生理機能的成熟及減少腹瀉。這些原料加工特性與一般飼料加工不盡相同,如脫脂奶粉、乳清粉、糖等熱敏組分,當這些熱敏組分在水分較低、料溫較高,如70~75℃以上時乳糖與游離蛋白產生美拉德反應,出現焦化,焦化就影響仔豬對糖與蛋白的消化吸收。同樣復合酶在70℃以上易失活,也就影響了各種原料消化吸收率。由于仔豬飼料對安全性和易消化程度等要求高于一般常規飼料。所以,飼料中應含有脫脂奶粉、乳清粉、糖、豬血漿蛋白和復合酶優質組分,其加工工藝與常規飼料的加工工藝有所不同,否則仔豬飼料難以達到理想的喂養效果。

5 仔豬飼料的加工工藝和工藝參數

5.1 仔豬在斷奶前后飼料的基型

仔豬飼料應考慮符合仔豬在斷奶(為仔豬4周齡)前后養殖過程的特性,所以,仔豬飼料的產品主要有以下幾種:過渡飼料為流食和糊狀飼料;仔豬常規飼料為固態顆粒飼料,雖然粉料在仔豬胃內停留時間最長,消化吸收較好,因豬有拱食的習性使飼料在飼喂時造成浪費等缺點,所以不被采用。如果粉料給料方式能改進,仔豬飼料采用熟化粉料仍有可能。

5.1.1 仔豬在斷奶前后的流食和糊狀的過渡飼料

仔豬過渡性飼料是斷乳前后的飼料,為減輕應激反應的程度和減少應激反應時間,飼料科技工作者經試驗認為:采用流食代乳飼料或糊狀飼料是可行的和有效的。流食或糊狀等過渡的代乳飼料已在乳豬斷乳前后運用。該代乳的流食或糊狀飼料是仔豬斷乳期的過渡性飼料,這對仔豬從食用母乳轉向食用顆粒飼料十分有益。該過渡飼料為仔豬在3周齡后開始與母乳交替喂用。如仔豬在斷奶后無過渡期就直接飼喂顆粒飼料,仔豬的應激反應程度和時間將大于有過渡飼喂速溶或糊狀飼料,這對仔豬生長和成活率是不利的。所以,在斷乳前能采用流食或糊狀的過渡飼料是較好飼喂方式。流食或糊狀飼料飼喂時將100℃的水冷卻到70℃以下,用適量的70℃以下的熱水與粉狀速溶飼料調制成流食或糊狀飼料后,流食或糊狀飼料加到流食器內,可減少流食或糊狀飼料的變質和損耗,流食或糊狀飼料再從流食器加到食槽內,就可飼喂斷奶前后的乳豬。

5.1.2 仔豬斷奶前過渡的流食或糊狀飼料的特性

流食亦可稱之代乳劑和開食料,流食或糊狀飼料應具有速溶特性,該物料應有以下要求:

①物料顆粒大小適中一般在0.1~0.6 mm,如果物料顆粒過小,顆粒之間的間隙過小,水不易滲透到間隙內;

②顆粒表面和內部應具有空隙,如物料經膨化或噴霧造粒等方法,使其易吸水;

③粉狀料應具有較好的潤濕性,粉狀物料表面噴涂0.2%~0.3%的乳化劑,如卵磷脂和糖,可提高物料的潤濕性、分散性,大大提高物料的速溶性;

④物料經酶化處理使蛋白質和淀粉變成低肽和單糖等小分子結構易溶于水。

5.2 仔豬飼料加工工藝

5.2.1 膨化法流食或糊狀飼料加工工藝

膨化法加工流食或糊狀代乳飼料加工工藝如圖2所示。

圖2 糊狀飼料加工工藝

①所有熱敏組分均不經過膨化過程,在膨化后加入,確保熱敏組分的活性,使一些組分不產生美拉德反應,影響飼料的有效性。

②非熱敏的動植物蛋白和碳水化合物先由清理、配料、混合和微粉碎后再膨化,據試驗大豆或豆粕與玉米混合后膨化比單品種膨化后再配料的飼料喂養效果好。

③膨化對動植物物料的滅菌和植物有害因子的滅活較為徹底,完全達到仔豬食用安全的要求。同時膨化后的物料具有多孔特性,在水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潤濕性和分散性、速溶性等。膨化機可選用中等剪切的濕法單螺桿擠壓機:機內溫度100~130℃,物料水分可達25%~30%,因水分高有利于滅菌和滅活,機內壓力2.1~4.0 MPa,物料在機內停留時間 20~30 s。

④微粉碎顆粒的控制,粒度控制在0.1~0.6 mm為佳。粉碎機篩孔的孔徑Φ 0.8~1.0 mm基本符合速溶的要求,粒度過細或過粗速溶性均差。

⑤脫脂奶粉宜用速溶脫脂奶粉,并加入乳化劑確保斷乳仔豬飼料的速溶性。

⑥植物油脂經乳化后脂粒減小,增加了與脂酶的接觸面積,有利于油脂的消化,乳化比非乳化的吸收后在血漿游離脂肪酸濃度高2~3倍,特別在斷乳前后仔豬對油脂消化率不高情況下更應采用該乳化工序。隨仔豬生長時間的延長,油脂的乳化與不乳化的差別就將縮小。

5.2.2 仔豬顆粒飼料加工工藝

仔豬較喜歡食用顆粒飼料,雖然粉狀物料在仔豬胃內停留時長于顆粒飼料,其吸收率亦將好于顆粒,但因一般粉料豬在食用過程常會拱食槽,飼料損失大,儲藏時間短,一般粉料均勻性不及顆粒等缺陷,粉狀物料不被采用,仍以顆粒飼料為主。仔豬顆粒飼料的加工工藝如圖3所示。

圖3 仔豬顆粒飼料的加工工藝

①原料有害因子的滅菌和滅活:該工序對仔豬,特別斷乳仔豬更為關鍵,動物物料的滅菌和植物有害因子的滅活常采用高溫制粒、膨脹或膨化等工序,才能達到滅菌和滅活功效。不同工序滅菌和滅活效果各不相同,雖然能達到或基本達到滅菌和滅活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

a、制粒機滅菌和滅活效果:制粒對其他禽畜物料經調質(無良好的調質和均質系統)和制粒滅菌均已達到要求見表1,但抗營養因子的滅活,亦達到要求。而對抗營養因子的滅活要求高的仔豬來說,只能基本滿足要求,仍有不足之處。因調質和制粒溫度在90℃左右,物料經調質和制粒過程,僅停留時間在30~40 s以內,物料內水分一般不大于18%(滅活效果水分高效果好),滅菌均已達到要求。但常規的高溫制粒后,抗營養因子一般還留有25%~35%,這對仔豬特別是斷乳仔豬飼料只能滿足最低要求,不能說完全達到要求。如對制粒系統配有較好的均質系統,就能確保飼料的抗營養因子小于10%,這就能滿足仔豬的要求。對制粒機滅菌和滅活,工藝簡單,操作方便,加工成本較膨化低等特點。

表1 調質溫度、時間和水分與飼料中沙門氏菌滅活的關系

b、膨化機來滅菌和滅活其效果:因該機內溫度高(不低于 100~130 ℃),擠壓時間為 20~30 s,物料水分可達25%~30%,機內壓力高(2.1~4.0 MPa)滅菌和滅活較徹底,細菌等致病菌為檢不出,抗營養因子滅活達98%,滿足仔豬的食用要求。但工藝操作難度大,單位動耗高,單位動耗產量小。

c、膨脹機的滅菌和滅活其效果見表2,因該機內溫度高亦能控制在100~110℃,擠壓時間為15~20 s,物料水分可達25%~30%,機內壓力高1.1~2.0 MPa,滅菌和滅活亦較徹底,細菌等致病菌為檢不出,抗營養因子滅活達95%以上,滿足仔豬的食用要求。工藝操作較膨化容易,單位動耗僅為膨化機的25%~30%,單位動耗產量為膨化機的3~4倍。采用膨脹機是較好的機型。

表2 不同膨脹溫度滅活前后飼料衛生指標的變化(個/g原料)

②采用二次低溫制粒,制粒溫度在70℃左右,確保一些組分不產生美拉德反應和熱敏組分的損失,影響飼料的有效性。為了降低制粒溫度,一般壓模的有效厚度較小為6~8倍的孔徑,如過低則成形率下降,長徑比大則制粒時發熱量大。為了保證成形率及低發熱量,在調質時適當加入1%水和0.5%的油,以減少磨擦產生的熱量和蒸發水分來帶走熱量來降溫。

③所有熱敏組分均不經過高溫制粒、膨脹和膨化,均在高溫制粒、膨脹和膨化后加入,或在低溫制粒后噴涂,減少熱敏組分的活性損失。

④植物油脂經乳化以后脂粒減小,增加了與脂酶的接觸面積,有利于油脂的消化,油脂的乳化與非乳化相比,油脂吸收后血漿游離脂肪酸濃度高2~3倍,特別在斷乳前后仔豬對油脂消化率不高情況下更應采用該乳化工序,是十分有益的。

總之,仔豬飼料加工的安全性、易消化性高于其他飼料的加工,仔豬飼料加工有些工藝尚未被廣泛采用,需進行試驗研究后,被證實,確有較好的效果才能使用。

若干篇,刊略,需者可函索)

猜你喜歡
糊狀流食斷乳
醫囑中的流食、半流食、軟食分別指什么
基于物聯網的流食助推系統研究
斷乳仔豬育肥初期飼養管理的探析
幼年牦牛飼養管理技術
斷奶幼兔如何飼養?
難吃與不能吃
紫雪新用
糊狀釬劑濃度對其黏附行為的影響
新癀片外用 治糖尿病足
小豬的斷乳管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