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祥云縣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現狀及對策

2011-08-15 00:48祥云縣祥城鎮農科站672100杜玉蓮楊荔梅
云南農業 2011年12期
關鍵詞:勞動力農民工農民

□祥云縣祥城鎮農科站 672100 杜玉蓮 楊荔梅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農村的改革發展,使我國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我國農業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正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推進農村改革發展也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特別是在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方面??傊?,農業的基礎仍然薄弱,農村發展仍然滯后,農民增收仍然困難,“三農”問題急需解決。因此,作為農業工作者,我們應思考的是如何做好農村勞動力的培訓轉移,發展勞務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的問題,這對加速城市化、農業產業化進程,縮小城鄉差距,實現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開展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工作現狀

1.1 基本情況

祥云縣轄 8鎮 2鄉,136個村委會,國土面積2 425km2,2010年末總人口47.07萬,其中,農業人口42.68萬人,農村勞動力24.3萬人,全縣農村富余勞動力8.2萬人,占農村勞動力的33.5%。耕地面積21 013.33hm2,人均耕地面積0.05hm2,農業和農村經濟主要以種植業、畜牧業為主,農業基礎薄弱,產業化程度低,發展后勁不足,農民增收困難。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三農”工作,著力培育勞務經濟,以提高農民勞動技能為手段,圍繞農民增收這個目標,扎實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全縣累計共培訓農村富余勞動力6.5萬人,輸出轉移6.2萬人,輸出轉移占農村富余勞動力的75.6%,外出務工總收入達5.2億元。

1.2 主要做法

1.2.1 立足縣情,把發展勞務經濟作為壯大縣域經濟的重要舉措。隨著我縣工業化進程加快和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小城鎮建設功能的完善,將給我縣農民創造更大的就業空間;同時,在國內發達地區,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程度較高,新增就業崗位不斷增多,產業工人需求量也不斷增加,縣內外農民工就業前景廣闊。為此,我縣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把做好農村勞動力轉移作為發展壯大縣域經濟的重要舉措,把大力發展勞務經濟納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制訂了《祥云縣10年富余勞動力轉崗培訓規劃》,有計劃、有組織地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

1.2.2 整合資源,扎實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為了使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培訓有序進行,我縣充分利用縣鄉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的教學資源,重點對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進行就業技能的短期轉崗培訓。同時,充分發揮祥云職中、縣委黨校的優勢,促進全社會參與農村富余勞動力轉崗培訓工作。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配置、專業化培訓、企業化運作、規范化經營、一體化服務”的思路,由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培訓領導小組統籌規劃,農業局牽頭,勞動、教育、財政、科技、住建和職業高級中學協作,建立“招生—培訓—就業”聯動機制。

1.2.3 創新機制,建立健全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幾年來,祥云縣通過公開招標、競標,先后確定了職業高級中學、就業局、農機培訓站等6家單位作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高質量、全方位地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累計培訓農民工6.5萬人,通過培訓,有許多農民工已成為企業的技術骨干,樹立了祥云農民工培訓品牌。據統計,經過轉移培訓的農民工,平均月工資收入已達千元以上。

1.2.4 提高培訓層次,促進農村勞動力由體力型向技能型輸出轉變。我縣的6個培訓基地分別發揮各自的優勢,圍繞建筑、餐飲、服務、家政、保安等行業進行培訓,通過分類分特色培訓,培養出了一批素質高、技術過硬的“技能型、智能型”農民工,拓寬了我縣農民工就業渠道,形成了農民工由單一的體力型向技能型輸出轉移的良好局面。

1.2.5 訂單培訓,促進富余勞動力異地定向就業。我縣充分發揮和調動各部門的優勢,實現培訓與就業市場對接,積極爭取與廣東的東莞、珠海,以及蘇州、義烏、上海等地的有關企業聯系,分別與多家企業簽訂了“就業訂單”,按需設崗、定向培訓,為前來培訓的農民提前找“婆家”,使參加培訓的農民吃上“定心丸”,確保了轉移培訓工作扎實開展。

1.2.6 以“陽光工程”項目為載體,帶動全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加大對農民工培訓的投入力度促進農民工參加轉移培訓,去年至今,我縣“陽光工程”培訓帶動了全縣農民工掀起一股學知識、學技能的熱潮。

2 存在問題和困難

1)農民工整體素質與市場對勞動者素質要求差距越來越大,農民工受教育程度低已成為勞動力轉移的最大障礙。

2)農村富余勞動力進城務工的渠道比較單一,就業率不高。過去農民進城務工的主渠道來自老鄉、親友的介紹,通過勞動就業服務機構獲得的務工信息比較少,就業面窄,盲目性大,成本較高。

3)培訓和工作經費投入不足,一些日常工作難以順利開展。

4)部門與部門之間配合協調不夠,對如何引導農民工進城務工思路不明,辦法不多,措施不力。

5)對農村富余勞動力外出務工認識不到位,有組織地轉移工作難度大。

6)留守老人和兒童問題多,制約了勞動力的快速轉移。

3 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工作對策及措施

3.1 明確目標任務,加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力度

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實施“云南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特別行動計劃”的部署要求,創新工作思路,拓寬轉移渠道,擴大就業規模,加大統籌協調,努力實現農村勞動力多層次、全方位的就業轉移。

3.2 突出工作重點,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

一是加強對農村勞動力技能的培訓,著眼于提升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能力,充分利用陽光工程、小老板工程、綠色證書和鄉村流通人才等示范性培訓,依托全縣6家培訓基地,突出培訓的針對性、實用性和有效性,大力開展訂單式培訓和引導性培訓。二是抓組織輸出,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和重大建設項目帶動就業的作用,切實加強與用工企業的溝通協調,組織農民外出務工。三是抓綜合服務,繼續落實好農民工就業的優惠政策,進一步完善用工需求信息發布,提高農民外出務工的組織化程度,幫助外出務工農民解決工作和生活中的實際困難,維護其合法權益。

3.3 健全輸出機構

為認真抓好勞務輸出工作,充實縣勞務輸出領導小組,設專職人員負責抓好全縣勞務輸出工作,完善勞動力供求信息網絡,暢通信息渠道,逐步形成縣、鄉、村三級信息網絡。認真做好農村勞動力就業服務和管理、流動監測、就業培訓、供求信息和法律服務。

3.4 加強市場建設,有序組織農村勞動力向外轉移

充分發揮求職登記、職業培訓、職業介紹的功能。以鄉鎮勞動保障工作站為依托,對全縣的勞動力資源狀況、省內外企業用工信息、職業介紹等相關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分析,全方位地開展職業介紹工作。

3.5 解決后顧之憂,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步伐

解決好留守老人、兒童的生活、贍養、學習、心理健康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后顧之憂,是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的關鍵。

3.5.1 建立以在家黨員干部為主體的留守老人和兒童互助中心。采取多種形式對留守老人和兒童進行幫扶,形成“支部包村、黨員包戶”和“責任到支部、任務到黨員”的工作機制和良好的互幫互助氛圍。一是建立“鄰里互助組”,黨員干部主動與就近留守待幫人員結成“一對一”或“多對一”等不同形式的幫扶對子;二是在農業生產特別是農忙季節,組織“生產互助隊”幫助缺勞動力或無勞動力的留守戶做好播種、收割等農活;三是組建“老年互助隊”,組織留守老人互幫互助,定時到獨自生活的老人家中走訪,及時了解、掌握老人的生產生活狀況,幫助解決一些老人解決不了的困難。

3.5.2 進一步強化政府統籌管理職能,大力營造全社會關愛留守老人和兒童的氛圍。一是構建起社會、學校、家庭三位一體的留守兒童監護網絡。二是政府動員組織各種關愛隊伍,進行“一對一”幫扶兒童,逐步形成“代理家長制”。三是建立有償服務機制,外出農民工向服務組織提供生活補貼,讓留守老人和兒童得到妥善的安置。四是建立農村公共醫療上門服務制度,實行區域管理,與村醫生、鄉鎮衛生院簽定責任書,定時給留守老人和兒童進行免費體檢,重病時減免一定的費用。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步伐。

3.6 完善保障措施,切實做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

一是建立統籌協調機制,各級黨委政府要建立健全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統籌協調機制,做好任務分解,信息報送,督促檢查,落實責任等工作。二是建立目標管理責任制,把任務分解到鄉(鎮)、村組,層層抓落實。三是建立督促檢查機制,由相關部門組成督查組,對各級各部門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情況等進行定期不定期專項督查,確保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總之,農村勞動力向城鎮和非農產業轉移,是建設現代農業、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是壯大縣域經濟,促進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的重要措施。經過多年來我縣開展的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工作,徹底改變了我縣農民工守鄉戀土的思想觀念,許多農民工通過外出務工脫了貧、致了富。農村中閑逛、無事生非的人少了,鬧家庭糾紛的人也少了,用外出務工收入建新房的人多了,愿意出資新農村建設的人也多了,農村中呈現了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勞務產業正逐步成為我縣的一項新興產業,外出務工就業,已經成為我縣農民增收致富的新亮點。

猜你喜歡
勞動力農民工農民
耕牛和農民
2021年就地過年農民工達8 700多萬
“點對點”幫2萬名農民工返崗
農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鈣與您同在
2020年河南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5.81萬人
農民
勞動力流動的區域差異性分析
勞動力流動的區域差異性分析
農民工眼中的大樹
也來應對農民征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