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提升

2011-08-15 00:48孟慶研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11年1期
關鍵詞:心理品質心理素質心理健康

孟慶研

(遼寧大學 外 國語學院,遼寧 遼陽 111000)

一、影響大學生心理素質內外因素

所謂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是指在大學生活階段思想心理上對社會、他人、自身以及與之相關的學業、就業等方面的認識、承受和解決能力等。根據對現階段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實際情況的調查,可將影響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因素概括為自身因素、學校因素和社會因素。

11大學生自我認識方面對其心理素質具有重大的影響

大學生作為國家的棟梁之才,肩負著重大的責任,同時也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傮w來講,大學生都已經具有了自我意識,且大多數能夠對自己有一個較全面和正確的認識,但同時也存在很多的問題。比如說自我定位不正確,自我意識強烈,過度強調自我,自我評價不切合實際,在遇到挫折和打擊時往往怨天尤人,把自己的錯誤和不足歸于社會和他人等等。自我矛盾心理,即理想中的自己與現實中的自己之間的矛盾。一方面看重自我的存在,追求獨立,想實現自己的價值;另一方面,又人云亦云,隨聲附和,在大流中迷失自我。一些大學生對自己不能很好的定位,不能客觀地進行自我評價。有的大學生只看到自己的長處,自以為是,自視清高,看不起別人,遇事只相信自己的判斷,聽不進別人的意見,有時甚至顯得十分傲慢;有的只看到自己的不足,妄自菲薄,遇事悲觀;有的對自己的期望值過高,拼命追求超出本身能力所及的東西。大學生由于生理方面的日趨成熟,使他們在處理異性情感方面都有自己的想法。他們渴望接觸異性,但由于心理的不成熟,經驗不足,閱歷淺,往往在感情問題上存在隨意性和盲目性。這樣很容易使他們陷入感情誤區而無法自拔,最終導致情緒不穩、心理沖突直至行為異常。有的失戀后出現情緒低落,甚至痛不欲生,產生悲觀厭世情緒。

21學校環境成為影響大學生心理素質的重要因素

大學生自從踏入大學校門的那一刻起,就意味著離開父母的懷抱,在一個陌生的環境憑借個人能力獨立生存的開始。大學生活可以說是一個模擬的社會。父母再也不會圍繞在你身邊叮囑你,而你已成為自己的主人。再加上學習內容復雜,學習方式和中學時代的不同,隨時面臨著不及格、降級和退學等危險。這樣的大學生活打破了他們的浪漫想象,滋生了孤獨和懷舊情緒。他們害怕與人接觸,害怕考試,害怕各種活動,這種情緒不僅妨礙了他們適應大學生活,還給他們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影響。同時,一些不健康的校園文化也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社會上的低級庸俗潮流通過多重渠道向校園輻射,使原本清凈的校園滋生了不健康現象。

31社會環境對大學生的心理素質的影響

我們生活的社會是由各種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組成的網絡。處于這樣的一個網絡中,剛剛獨立的大學生都渴望能夠對社會有個正確的認識以及社會對個體能夠正確的評價,追求并努力營造一個充滿競爭、平等、和諧的社會環境。大學生是崇尚科學,善于思考,知識層次較高的青年群體。然而,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變化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人們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個人至上、享樂至上的價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一些大學生,使他們的價值取向趨于功利化、實用化。社會上的一些腐敗現象也摧殘和侵蝕著他們的心靈,使他們出現了道德的滑坡。有的開始感到茫然、疑慮、緊張、壓抑、空虛,從而造成信仰危機,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健康發展。大學生對社會的認識具有主觀片面性,他們的思想大都比較單純,所以在社會認知上相對而言功利性較小,但認識片面甚至偏激[1]。

二、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的途徑

我國已成為世界各國矚目的綜合國力的強國,現階段各國之間的競爭是科技和綜合國力的競爭,但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當代大學生無疑是這場競爭的主力軍。因此,提高大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素質勢在必行。

11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育人的全過程

心理健康教育應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全過程,要與德育和學生管理緊密結合,這是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主要途徑。政工干部、全體教師,要有明確的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要能掌握心理咨詢和輔導的理論和方法,并保持自身心理健康,將本職工作作為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載體,把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質,作為學校各項活動的重要目標和任務。樹立大教育觀,在各科教學中滲透心理素質教育學生管理與心理輔導相結合,形成教學、行政管理和輔導三位一體的體制學科滲透是一個全員性策略,每個教師都要成為學生的心理輔導員,在教學中能以良好的師德風范和人格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培養學生健全良好的人格和個性心理品質[2]。

21加強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教育

近年來,高校都開始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成立了心理咨詢中心,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但是,現有的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系統性和針對性。目前,亟須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大力普及心理衛生知識,幫助學生了解心理健康標準、心理衛生基本原則及如何保持健康心態、常態心理與變態心理等基本問題,增強維護心理健康的自覺性,提高自我心理保健的能力。二是按年級有針對性地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進行心理輔導,使學生能系統學習有關知識,學會自我心理調節,增強自我心理保健意識。新生剛入學,對大學生活充滿了好奇和希望,然而,隨著學習環境、內容與方法、人際關系的巨大變化,不少學生常常陷人矛盾之中,面對這些新變化,自然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針對新生出現的這些不適應,學校應及時教給學生重建理性認識,完善自我意識,學會情緒調控,鍛煉意志品質、塑造健全人格的調控方式和方法。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加強集體主義觀念,主動調整自己,減輕心理壓力,很快適應大學生活。二、三年級學生逐漸熟悉了校園生活,出現的心理問題往往與學習、交友及戀愛、挫折等有關,這些問題盡管一般都不太嚴重,但有很大的普遍性。有的同學往往因為學習成績不理想、與同學關系緊張或戀愛受挫等導致自卑、抑郁、恐懼,針對此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友誼觀,正確對待挫折與失敗,同學之間比學趕幫,而不要互相嫉妒,教會他們尋找適合個人特點的學習方法。三、四年級學生不僅面臨著緊張的畢業環節,而且還面臨著擇業、就業的困擾。有些學生畢業就面臨著待業,因而出現了焦慮、緊張、不安等,面對著五光十色的社會如何擇業、怎樣推銷自己、找不到工作怎么辦等現實問題,一些學生感到茫然、困惑。針對這種情況,應開展“就業前的心理準備”等主題教育,對學生進行疏導和幫助,解除他們職業選擇中出現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礙,以良好的心態圓滿完成大學學業,順利步入社會。

31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良好的校園環境會使大學生心情舒暢,精神振奮,生活充實。營造有利于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文明健康的校園文化氛圍和心理環境,是培養大學生健康心理的重要途徑之一。校園文化有助于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健康愉悅的情緒特征。優良的校風、學風是建設文明校園的關鍵,它有利于陶冶大學生的道德情操,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增強集體主義意識,使大學生心靈得到凈化,有利于學生各方面協調發展。高校校園精神氛圍,對學生具有很強的感染力,能夠發揮調節心境、陶冶情操、愉悅身心、造就性格的功能,對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積極向上、樂觀、和睦、輕松的群體氛圍,有利于學生形成積極的心理品質[3]。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讓朝氣蓬勃、精力旺盛的大學生能在廣闊的生活空間盡情地施展天賦與才華,增強競爭意識,奮發進取。在廣泛的結伴、交際與合作中,建立和睦、融洽的人際關系,培養健全的人格,從而促進心理品質的健康發展,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與發展水平。

大學生應該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同時社會也應該關注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1]黃愛明.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外在因素淺析 [J].重慶社會工作學院學報,2005,(5).

[2]楊東銘,勒系林.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綜合體系的建立[J].南昌高專學報,2002,(3).

[3]張承芳,孫維勝.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7.

猜你喜歡
心理品質心理素質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高中地理教學中心理品質教育的有效開展
籃球運動之于學生心理品質提升的積極效應
激發學習興趣,培育心理素質
初中生積極心理品質量表的編制
論新聞記者的心理素質與寫作思維
開展“解煩惱”活動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