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 同 的 膚 色 不 同 的 命 運——《最藍的眼睛》的主題解讀

2011-08-15 00:48劉艷輝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11年1期
關鍵詞:最藍的眼睛克勞迪藍眼睛

劉艷輝

(牡丹江師范學院西語系,黑龍江牡丹江 157012)

1993年托妮·莫里森成為迄今為止唯一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美國黑人女作家,其作品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已在世界文壇產生深遠影響。莫里森的創作深受 20世紀美國黑人美學的影響,一直關注黑人的生存狀況,致力于保存和弘揚黑人文化,堅持黑人本色。1970年她發表了第一本小說《最藍的眼睛》,在真實地描寫黑人生活,揭示黑人的生存困境的同時,她通過塑造兩個命運不同的黑人小女孩強烈地表達了自己對于黑人生存與發展的觀點。

一、祈盼“藍色”眼睛,摒棄“黑色”身份——佩科拉的崩潰

12歲的黑人小女孩佩科拉的天空里沒有燦爛的陽光、濕潤的雨露,也沒有吱吱的鳥鳴,有的只是層層烏云——父母的粗暴、周圍人的排斥、黑人同胞的鄙視和嘲弄,這一切將一個花季少女淹沒在孤獨與恐懼之中。佩科拉是班里唯一獨自一人坐雙人課桌的學生,老師們從不愿瞥她一眼;而對另一個有著 1/4黑人血統,家庭富裕、長得漂亮的女孩莫林則總是露出鼓勵的微笑??蓱z的佩科拉受到無情的排斥與孤立,幼小的心靈默默地承受著種族歧視的傷害。她到雜貨店去買糖果,白人移民小店老板的眼里充滿了對黑人的厭惡,對其不屑一顧?!八]有看見她,因為對他來說并不存在什么看得見的東西?!盵1]31在白人面前佩科拉被冷酷地變成了“隱形人”,她雖不明白原因何在,卻清楚地知道那種厭惡之感,“在所有白人的眼神里她都曾見到過”[1]31。如此直白而強烈的歧視使年幼的佩科拉深感困窘與羞辱。

放學后黑人小男孩圍著她喊:“黑鬼,黑鬼?!迸蹇评瓕Υ朔磻聊?“這說明一方面她接受了他們認為黑人是丑陋的觀點”[2],另一方面黑人小男孩也表達出了對自身“黑色”的憎惡。在種族歧視和白人文化的灌輸下,黑孩子們錯誤地否定并嘲弄自身的“黑色”,可悲地迷失在白人的主流意識之中,不分“黑白”。受白人文化侵害的除了孩子還有成年人。杰蘿丹出生于黑人中產階級家庭,膚色較淺,從小就接受白人“良好”的教育,自認為是有色人種而與黑人截然不同。她不愛自己的兒子,只是努力地把他弄得干干凈凈(白),討厭他和黑人小孩玩,處處以白人的生活方式管理自己的家。一次外出回家時,她碰見佩科拉在自家房內,面對這個提醒她黑人身份的小姑娘,她氣憤地大吼:“你這討厭的小黑丫頭。從我家滾出去?!盵1]60在她眼里,佩科拉 (黑人)是骯臟的、愚昧的,與自己格格不入的。在白人文化的滲透下,這個成年人強烈地棄絕自己的“黑色”身份,堅決排斥“黑色”。在這個彌漫著種族主義濃煙的黑人社區,白人強勢文化侵蝕著每一個黑人,直至各個階層,小小的佩科拉又怎能逃脫掉呢?

佩科拉默默地忍受著形形色色的鄙視,試圖找到不平等遭遇的根源,她長時間地盯著鏡子看,最終將一切歸咎于自己的丑陋。事實上,小說中并沒有具體描述佩科拉的長相,讀者無從知道她是否真的那么“丑陋”,只看到她在自己和周圍人的意識里被一致評判為“丑”。這種極具毀滅性的意識直接源于重重包圍她的主流文化?!罢y的白人文化給兒童灌輸的美的標準是‘金發、碧眼、白皮膚’,其影響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盵3]佩科拉喜愛用的杯子上畫有漂亮的秀蘭·鄧波兒,她喜歡吃的糖果包裝紙上印著藍眼睛的“瑪麗·簡”,被公認為送給小女孩們最受歡迎的圣誕節禮物是金發碧眼、會說話的娃娃。受這種審美觀念的熏陶,佩科拉單純地認為自己被別人厭惡是由于外表的丑陋——沒有白皮膚、藍眼睛,從而總是躲藏、遮掩,甚至祈盼自我的消失。她憎恨自己的黑色皮膚,渴望有一雙“漂亮的藍眼睛”。佩科拉對自我的否定、對“黑色”的摒棄、對象征白人文化的藍眼睛的追求使她的心靈扭曲。她天真地認為,如果她有一雙藍眼睛,一切都會不同。然而,正如小說封面的頂端所寫的,“身體美的概念作為一種美德是西方世界最不足道、最有毒害、最具破壞性的觀點之一,我們應該對此不屑一顧……把問題歸結于我們是否美的癥結來自于衡量價值的方式,這種價值是徹頭徹尾的細微末節并且完全是白人的那一套,致力于這個問題是理智上無可救藥的奴隸制?!盵1]封面。在種族主義主流文化的操縱下,年幼無知的佩科拉當然不可能找到問題的癥結,她接受了白人的審美標準,而這種審美觀就是一劑毒藥,它毒害了佩科拉年幼的心靈,導致她對自己產生了鄙視和厭惡,對未來充滿了自卑和恐懼,陷入了癡迷于“藍眼睛”的癲狂之狀。

佩科拉熱切地祈盼藍眼睛,其實是渴望被愛,被關注、被接受。在白人文化里她永遠不可能如愿以償,而在她的家里、最親的父母那里也沒能得到可以挽救她的即使一點點的愛。母親寶琳也是白人文化侵蝕的受害者,婚后她盲從于白人的審美觀,迷失在好萊塢的虛幻影片之中。從佩科拉出生的那一刻起,因為她長得丑,寶琳就沒有愛過她,而把全部的愛都慷慨地給了受雇的白人家庭。有一次佩科拉在白人雇主家不小心弄翻了糕點,寶琳不容分說地對她一頓毒打,而后卻笑臉相迎地安慰被嚇哭的白人女孩。顯然這個黑女人已被種族主義異化,變成了一個冷血母親?!霸谒难劾?孩子是她的包袱;她給孩子們灌輸的是對生活的恐懼,是逃跑的念頭。佩科拉的哥哥 27次離家逃走跟作為母親的寶琳的教育有著直接關系?!盵4]她未能給與孩子們成長所需要的健康、正常的母愛與保護,完全疏忽了對孩子的教育??蓱z的佩科拉缺失了最重要的母愛,而從父親那里得到的又是扭曲的愛。喬利年輕時的第一次性行為遭到白人的譏笑和羞辱,這使他內心深處受到沉痛的打擊,留下了難以抹去的陰影,致使他后來在生活的困境中變得人格分裂。酗酒之后的喬利竟然分不清父愛與性愛,徹底毀掉了佩科拉的身心,直接導致了佩科拉的精神崩潰。

處在青春期的少女正需要父母的呵護,需要他們給予正確的教育與人生導向,然而寶琳和喬利卻沒給佩科拉這一切,連最基本的愛與自信也沒能給她,導致佩科拉被嘲弄、侮辱時沒有勇氣和力量去抗爭;被強奸時不知所措、無能為力,是他們鑄就了佩科拉自卑懦弱、缺乏反抗的性格,摧毀了佩科拉的全部人生。佩科拉的崩潰向我們揭示了小說中的一個重要主題——種族歧視和白人強勢文化給黑人帶來了種種負面影響:價值觀念錯位,摒棄黑人身份,異化,人格分裂,心靈受到扭曲。白人文化價值觀的毒害、黑人群體的鄙視、家庭的摧殘、自我的軟弱交織在一起,最終釀成了佩科拉的人生悲劇。

二、拆毀“藍色”眼睛,堅守“布魯斯”——克勞迪婭的幸存

佩科拉崩潰了,但比她年紀小的克勞迪婭卻在充滿“敵意”的環境中健康地生存下來。與佩科拉相比,克勞迪婭的家雖然也很貧窮,但卻充溢著幸福、快樂和濃濃的愛。麥克蒂爾太太會在寒冷的黑夜里關愛地為孩子們把被子蓋好,生怕她們凍著??藙诘蠇I把母親的愛比喻成了“阿拉加牌糖漿”,黏稠、深厚,可見母愛對孩子們有多么甜蜜而又多么重要。夫婦二人勤勞、有責任感,對社區的黑人富有同情心與愛心。盡管生活很拮據,但當佩科拉的家被燒時,他們收留并很好地照顧了她,克勞迪婭和姐姐也不打架了,想方設法不讓佩科拉感到無家可歸。在愛的孕育下,克勞迪婭和姐姐健康幸福地成長著,父母的愛使她們也充滿愛心。

“克勞迪婭的家是真正的家,它不僅為黑人女孩的健康成長提供了物質庇護,而且還為其精神成長提供著養育性力量?!盵5]媽媽常常給孩子們唱“布魯斯”,唱那些艱難歲月的歌??藙诘蠇I喜歡那些歌,透過媽媽甜美的嗓音她竟向往那些苦難的日子。悲傷的布魯斯使她確信“悲痛不僅是可以忍受,悲痛也是甜蜜的”[1]16。孩子們堅韌的品格與樂觀的生活態度正是在“布魯斯”潛移默化的熏陶中漸漸培養起來的。媽媽還向克勞迪婭傳遞了傳統的黑人文化和歷史,使小小的她深深地熱愛上了自己的“黑色”,并敢于反叛、質疑:為什么人人都認為金發碧眼的洋娃娃是女孩子最喜歡、最珍愛的禮物。對于父母送給她的那個公認的漂亮娃娃,她卻“對那雙傻呆呆的眼睛、大扁臉、橘紅色頭發感到厭惡,感到恐懼?!盵1]12她鼓足勇氣,要探究其中的秘密。于是她“摳摳它亮亮的藍眼珠 ……拗斷它的細手指,弄彎它的平腳板”[1]13,克勞迪婭大膽地拆毀了白人文化中被崇尚的藍眼睛。這不僅表明她拒絕接受白人的審美標準,更體現了她的強烈、真實的自我意識。這是克勞迪婭與佩科拉的最大不同之處。

雖然生活在同一個黑人社區,克勞迪婭卻敢于積極捍衛自己的“黑色”尊嚴,并與白人的歧視大膽抗爭,這是她與佩科拉的又一顯著區別??藙诘蠇I和姐姐從未對自己的黑膚色感到恥辱,相反,她們“享受著感官所給予的信息,對衣冠不整還很自豪,因此無法理解為什么別人瞧不上我們”[1]48。顯然,她們不僅認同自身的“黑色”,更以此為榮??吹桨兹诵『⒘_莎瑪麗眼里的傲氣,克勞迪婭想要痛打她一頓,想著無論她進什么珍貴的貢,都必須拒絕,以表示她們 (黑人女孩)的傲氣;看到一群黑人男孩欺辱佩科拉,克勞迪婭挺身而出去迎斗;看到淺膚色的女同學羞辱佩科拉,她也會設計捉弄那個自以為是的女孩。年紀雖小,克勞迪婭卻充分表現出了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和正義感;面對白人的歧視,比佩科拉還小的她卻毫不退縮,以聰明和智慧堅強勇敢地抗爭。這也正是克勞迪婭在夾縫中得以幸存的重要原因。

她和姐姐是唯一愿意幫助和愛護佩科拉的小伙伴。當她們得知佩科拉懷上了她父親孩子的時候,她們放棄了買自行車,將攢的 2元錢和兜售未完的花籽埋在了靠近佩科拉家的地方,祈盼奇跡發生?!拔覀兿M匆娙藗儼櫰鹈碱^表示關懷,可看到的臉都毫無表情?!盵1]120周圍的冷漠令人窒息,但在克勞迪婭和姐姐的身上卻彰顯了“天然和真實”。她們愿用一個月的好好表現祈求上帝保佑佩科拉的孩子活下來。這樣的心靈與行為是怎樣的美麗?我們不知道克勞迪婭和姐姐的長相,但卻清晰地看到了她們的心靈與行為。孩子死了,但莫里森已經傳達了她強烈的呼吁:黑人的純真不能丟棄,人與人之間需要關注,需要同情,需要愛,那是美的真諦。

“莫里森曾說過,她寫《最藍的眼睛》是為了向人們展示‘在這個人人都不同程度地受害的世上如何完整地生存’?!盵6]從克勞迪婭的抗爭與幸存中,我們已經找到了答案??藙诘蠇I不僅認同自己的黑皮膚,更以一個自尊、自愛、自立的形象堅定地去捍衛民族的尊嚴和價值觀,而黑人文化的精華——布魯斯正是克勞迪婭在白人強勢文化中生存的基石,更是她抗爭種族歧視的有利武器。如何看待“黑色”身份,是否持守民族文化,怎樣完整健康地生存,無疑是莫里森所關注的另一個重要主題。通過兩個女孩的命運,莫里森無疑在告誡她的同胞們:在白人強勢文化下,認同黑人的身份是黑人生存的前提,持守黑人的文化價值觀是黑人強大的力量之源。

三、和諧的啟示

同樣的黑膚色面臨同樣的種族歧視和白人強勢文化的侵蝕,兩個女孩的態度和反映卻截然不同,其根源在于不同的性格與家庭教育,而后者更是前者后天形成的重要因素。雖然都是經濟貧困的家庭,但克勞迪婭的家中充滿了甜蜜而溫暖的愛,這是孩子們汲取力量與自信的源泉;家還給予了孩子們豐富的精神供給——布魯斯、黑人的文化傳統、黑人的民族精神,他們不以白人文化作為價值標準,而是緊緊地持守著自己的“黑色”本性。家庭的教育和父母的榜樣培養了克勞迪婭善良、友愛、自尊、自強的美好品質以及敢于抗爭的性格,這是她能夠在冷酷、壓抑、歧視的環境中健康地生活的根本所在。而佩科拉的家庭卻是悲劇的締造者,父母對白人文化價值觀的盲從,不負責任的生活態度,缺失的母愛、扭曲的父愛,造就了否定自我、自慚形穢、不敢抗拒、逆來順受的佩科拉,一家人都迷失在了白人的文化意識中而成了極大的受害者。如果小說中的黑人社區里多一些克勞迪亞那樣的父母、那樣的家庭,那么以家庭為單位的社區必然充滿愛與和諧,民族的力量必將強大,而佩科拉的悲劇也不會上演。

從兩個女孩的不同命運,透過莫里森所關注的主題,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示:對于個人而言,一個人只有堅守自己的民族身份,繼承和熱愛自己民族的傳統和文化價值觀,才能充滿自信,自尊、健康地生活;對于一個家庭而言,每一位父母都有責任和義務向自己的孩子傳揚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培養孩子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為其成長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糧,使其腳跟站穩。家庭的和諧,才有社區的和諧,才有民族的和諧與發展。和諧家庭是和諧社會的基石,構建和諧社會不妨從構建和諧家庭開始;對于一個國家而言,試圖以單一的某種文化取代其他民族的文化是不可取的,不同民族文化的共存才是建構一種更具包容性、相互依存的“亦此亦彼”式的和諧思維、在多級共處中建立民族團結的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

[1]托尼·莫里森.最藍的眼睛 [M].陳蘇東,胡允桓,譯.???南海出版社,2005.

[2]鄧菁.《最藍的眼睛》中女性價值觀的探索[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2006,(1):83.

[3]高繼海.佩科拉悲劇探源——評托尼·莫里森《最藍的眼睛》[J].河南大學學報,2001,(3):79.

[4]章汝雯.托妮·莫里森研究 [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133.

[5]唐紅梅.種族、性別與身份認同 [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272.

[6]王守仁,吳新云.性別·種族·文化 [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41.

猜你喜歡
最藍的眼睛克勞迪藍眼睛
雜項收藏家
靜默的掌聲
一只流浪的狼(四)
一只流浪的狼(二)
一只流浪的狼(八)
藍眼睛樹(大家拍世界)
莫里森《最藍的眼睛》之生態女性主義解讀
《最藍的眼睛》中黑人文化身份的建構
《狼圖騰》真相,一只明星狼的悲歡離合
試析美薩里那政治失敗的原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