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縣域生態環境建設對比分析

2011-08-15 00:51任莉芳
山西建筑 2011年2期
關鍵詞:右玉縣右玉植樹造林

任莉芳

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生態環境建設力度,事關可持續發展后勁。山西省右玉縣和內蒙古自治區和林格爾縣以右玉縣殺虎口為界相毗鄰,在氣候類型、年均降水量、無霜期、日照時數、海拔高度、土地、地貌類型幾個方面,兩縣無大的差別,而兩縣在生態環境上卻有著較為明顯的差異,右玉縣的森林覆蓋率為52%,和林格爾縣為32%,差距的形成可能與兩地政策的價值取向有關。

生態環境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系統工程,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經過長期堅持不懈的造林積累而日見顯現。以山西省右玉縣和內蒙古自治區和林格爾縣為例作對比分析。

1 較為明顯的差距

右玉縣位于山西省西北端,地理坐標為北緯 39°41′~40°17′,東經112°07′~112°38′,東西寬45.7 km,南北長67.7 km,土地總面積1 969 km2,總人口 10.8萬人。右玉東連左云縣,南與山陰縣、平魯區接壤,北以古長城為界,西與內蒙古自治區的涼城和和林格爾縣毗鄰,距毛烏素沙漠僅 100 km,歷史上是天然的大風口。

和林格爾縣(簡稱和林)位于內蒙古自治區中南部,地理坐標為北緯 39°58′~40°41′,東經 111°26′~111°18′之間,東西寬 85 km,南北長90 km,土地總面積3 436 km2,總人口18.8萬人,和林北靠呼和浩特市郊,西連托克托縣,南接清水河,東和東南與山西省左云縣、右玉相毗鄰。

右玉縣是國家貧困縣,同時又是全國生態環境建設最好的縣之一,全縣森林覆蓋率已達 52%,高出全國平均水平 30多個百分點,先后被評為“三北防護林建設先進縣”“全國治沙先進單位”“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國家可持續發展示范區”“國家 4A級旅游景區”。境內森林密布,灌木叢生,良好的區域小氣候已經形成,沙塵暴天數減少51%,平均風速降低29.2%,年平均降水量較周邊地區多30mm~40mm。

和林縣也是“全國綠化先進縣”,2010年還被第二屆中國綠色名縣推薦委員會授予“中國綠色”名縣稱號,全縣森林面積已達164.9萬畝,森林覆蓋率已達 32%。

右玉縣的森林面積是150萬畝,和林縣是 164.9萬畝,和林比右玉的森林面積大,但森林覆蓋率和人均森林面積相比右玉是和林的1.62倍和1.56倍。

造成分屬兩省毗鄰兩縣生態環境存在差距的原因是什么,這就得從自然和人為兩方面的因素去剖析。

2 從自然因素看

從氣候類型看,右玉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干燥多風是右玉氣候的主要特征;和林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中的中溫帶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干旱多風是主要特征;右玉的年均氣溫介于2℃~4℃之間,極端最低-40.4℃,極端最高 36℃;和林的年均氣溫是 3.6℃~5.6℃,極端最低-34.5℃,極端最高37.5℃,從氣候類型上看,兩縣相差較小。從降水量、無霜期和日照時數來看,右玉年均降水量為414mm,無霜期104 d,日照時數為2 944 h;和林年均降水量為417.5mm,無霜期118 d,日照時數為 2 941.8 h,兩縣差別也很小。從海拔高度和地貌類型上看,右玉的平均海拔高度為 1 400m,是黃土風沙覆蓋的緩坡丘陵區,南高北低,四周環山,蒼頭河縱貫南北,東西兩側均為土石山地,南北為黃土丘陵,中間平緩,山、丘、川都有;和林的海拔高度為1 522m,地形地貌多樣,山、丘、川兼備,東高西低、南高北低,有黑河、渾河兩大水系,兩縣的差別也不大。從土地類型上看,右玉大部分被黃土風沙覆蓋,土壤類型為淡栗鈣土,以沙壤、輕沙壤為主,保肥力差,有機質含量低。和林的土地類型以栗褐土為主,干旱肥力不是很高,再生能力低。綜合以上幾方面的自然因素,除了和林面積較大這一因素外,右玉和毗鄰的和林自然條件差別不大。

3 從人為因素看

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白天點油燈,黑夜土堵門,曾經的右玉三丈六的城墻為流沙所埋,全縣僅存殘次林 8 000畝,森林覆蓋率僅為 0.3%,生態環境極度惡化,風沙、干旱、水土流失、霜凍、冰雹等自然災害頻發,被稱為不毛之地。而今,右玉大半的土地面積被森林所覆蓋,這在中國北方半荒漠化地區,是非常罕見的,而更令人驚奇的是,這一切成就,全都是人力所為。

新中國成立后,右玉第一任縣委書記張榮懷經過徒步考察,謀劃出植樹造林,防風固沙,改善惡劣自然環境的生存思路,他提出:“右玉要想存,就得風沙停,要想風沙停,就得多栽樹”。之后的右玉 18任縣委書記一任接著一任干,團結帶領全縣人民把植樹造林,改善生態環境作為首要任務從未動搖,只有方法上的改進,沒有方向上的偏差,而右玉植樹造林改善生態環境的藍圖又是符合本縣實情而與時俱進的,20世紀 50年代 ~80年代初是為了生存而造林,80年代到世紀末是為了發展而造林,而現在則是為了進一步促進生態文明而造林。

不懈的造林,右玉的森林面積達 150萬畝,森林覆蓋率為52%,森林覆蓋率年均增長 82.8%,人均森林面積年均增長 0.24畝。

新中國成立后,和林的殘林面積有 15.6萬畝,森林覆蓋率為3%,從 20世紀 50年代 ~60年代末縣政府號召大搞開荒生產,耕地雖然增加了,但草場逐年減少,直到 70年代才開始提出退耕還牧種草種樹,森林覆蓋率有所提高,到1998年達到20.8%;1999年和林縣委、縣政府以全國六大林業重點工程的相繼啟動為契機,提出生態立縣戰略,才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植樹造林,嚴格實行“一把手”負總責和造林綠化目標“一票”否決的“兩個一”領導責任制,全縣大面積推廣了容器苗造林及大苗移植技術,全力推進生態建設,到 2009年森林面積達到 164.9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 32%,森林覆蓋率年均增長48.3%,人均森林面積年均增長0.12畝。

建國初期和林的森林覆蓋率為 3%,這一比例高出當時右玉2.7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和林的生態環境優于右玉,但在此后的 60年,和林在生態環境建設力度上與右玉漸漸拉開了距離,雖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和右玉相比,顯然存在差距。

由此看來,今天的和林和右玉在生態環境方面的差別,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的結果。新中國成立以來,右玉 60年如一日地堅持植樹造林,是右玉生態環境顯著改觀的主要原因。和林 20世紀70年代才開始生態環境建設,到 1999年才開始加大造林步伐,樹齡較短,反映在森林覆蓋率上就不是很高,其生態效益也就沒有顯示出來。

[1] 右玉縣綠化志編委會.右玉縣綠化志[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

[2] 中華書局.右玉縣志[Z].1999.

[3] 和林格爾縣志[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3.

[4] 張衛東.試論生態設計在規劃中的應用[J].山西建筑,2009,35(12):30-31.

猜你喜歡
右玉縣右玉植樹造林
植樹造林
植樹造林
山西省右玉縣的生態建設及其啟示
遇見右玉藍
右玉的故事
山西省右玉縣:右玉生態羊成功入選為“山西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記住右玉故事 弘揚右玉精神
山西朔州右玉縣將再造林6277.9公頃
右玉縣:開展化解涉紀重復信訪舉報“百日攻堅”活動
植樹造林共參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