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求異中思考

2011-12-14 05:43梅德平
新語文學習·教師 2011年5期
關鍵詞:定勢想象意識

梅德平

一次語文復習課上,正在講解把“秋天,果園里的樹上掛滿了紅彤彤的柿子”改成比喻句的句式練習。題目一讀完,剛準備指名學生說說自己的答案,還沒開口,大家都不假思索、異口同聲地叫起來:“像紅彤彤的燈籠?!蔽毅等?,一個本該充滿想象的題目,怎么會出現如此雷同的答案,學生經過了若干次分班重組,受教于多位老師,怎么會有一樣的思維呢?細細思量,是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我們的教育讓學生懶得思考,形成了思維定勢。

新課標開篇就提出:“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語文教育應該而且能夠為造就現代化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边@其中的“創新”二字讓語文教學肩負起一個偉大的重任:要讓學生具備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要達到這一目標,我們首先要從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入手,循序漸進。

一、 意識先行

人的惰性是造成思維定勢的重要因素,它制約著人的大腦,使之處于低谷狀態,只能在印象中尋找到符合要求的已有的知識經驗,主觀上便不再去積極尋求更新更完美的答案。所以,激起學生尋求別樣答案的意識,使他們能帶著一種高漲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是培養發散思維的極其重要的前提。當學生思想上有了這種創新意識,在腦海中形成一種定勢,那么,他們便會不畏艱難,積極主動地去思考。這樣,我們的思維訓練才會有更加廣闊的空間。

要培養學生這樣的意識,教師首先要有這種定勢的培養意識。教師應利用語文教學這個陣地,發揮主導作用,不失時機地給學生創造進行發散思維的平臺,營造創新學習的氛圍,創設質疑情境,挖掘培養發散思維的因素,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或獨立思考,或勇敢質疑,或大膽想象,或相互爭議。引導學生理解、認識、探索、發現,以運用創造性思維激發出新的靈感,做出新的發現,提出新的看法或理論,讓學生在日常的點點滴滴的訓練中潛移默化地擁有創新思維的意識。

二、 精準擇點

所謂發散點,就是能使學生思維向周圍擴展與散開的知識點。應該說,在語文教材中,處處都有訓練發散性思維的切入點。對語文教學而言,每個發散點不僅是發散思維的材料和載體,同時也是語文學科的知識點。教學過程中只有把發散思維訓練緊密地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起來,使之融為一體,才能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準確尋找發散點是有效地進行發散思維訓練的前提。

1. 爭議處。在語文教材中,很多文章里都存在著引發學生爭議的地方。作為教者,要善于發現它的教學價值,它們恰恰就是進行發散思維訓練的切入點,只要我們稍加點撥,就能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同學之間產生激烈的爭論,這也是學生最感興趣的學習方式。如:“你認為船長會開槍嗎?”(《船長》)“你覺得妖精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三打白骨精》)“你覺得聶榮臻將軍有愛國心嗎?”(《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學生在這些問題的思辨中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創造意識,彰顯了不一般的思維結果,使自己的發散思維得到了很好的鍛煉,激起了強烈的表達欲望。

2. 空白處。留白應該說是文學作品的常用技巧,所謂“留白”,顧名思義,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應的空白,給讀者留下想象和再創造的空間。有效利用文章中的空白點,進行發散思維的訓練,能大大提高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被選入教材中的作品多是名家名篇,留白的地方也隨處可見。有的課文音已盡而意猶存,如《小攝影師》的結尾;有的課文作者有意留下空白的省略號,像《恐龍的滅絕》《花鐘》等文中的省略號;也有的文章在行文中省略了人物的語言、動作等,如《螳螂捕蟬》中少年與吳王的對話……這些地方都可以進行發散性思維的訓練,讓學生跳出課本,展開想象,質疑問難;讓學生去猜測,去揣摩,去玩味,用填補空白的方式來開展富有創意的探討。

3. 關聯處。上述兩點著重在篇章里落實,對于中低年級的字詞、句型教學同樣有很多訓練發散思維的切入點??梢詮淖中?、字音出發,尋找含有共同偏旁或字形相同的字,尋找同音字,如 “請在日、口、大、土的上、下、左、右,各加筆畫寫出盡可能多的字來”;可以擴詞,連詞成句,尋找同義詞、反義詞,如用“我、他、打敗了、取得了、勝利”做連句練習;也可以改變句式,譬如不改變意思、換成不同的說法,可以利用反問、設問、夸張、擬人、比喻等各種不同手法進行。學生以這些字詞句作為關聯點,充分調動已有的知識體驗,發揮想象,得出各種不同的答案,使發散思維得到了很好的訓練。

三、 活動體驗

語文學習不應僅僅局限在小小的課堂內,應努力引導學生從課本走向更為廣闊的課外,開闊學生眼界,開拓學生的思維。所以,發散思維的訓練也不能只局限在語文教材之中,而應將陣地從課堂延伸至課外,讓孩子們在豐富的語文實踐中更有效地鍛煉自己的發散思維。比如在進行“跳蚤市場”活動作文之前,先要求學生思考:你準備拿什么來參與活動?怎樣使自己的商品引人注意?怎樣向別人介紹自己的商品?……學生自然也就興趣盎然地去思考、揣摩、操練、完善,求異意識和求異能力齊頭并進,真正從深度、廣度和效度上鞏固和拓寬了知識技能,發展了思維能力。

當然,實踐活動也不一定都是有意而為之,有時就是課內與課外的自然過渡,這就需要老師能夠隨機應變。記得有位老師在帶孩子們學習《我的影子》時,一個學生作出了“影子都比我們大”的結論,這位老師沒有對孩子的結論進行評判,而是將所有的孩子放出教室,讓他們親自觀察?;氐浇淌?,孩子們不但評價了剛才的結論,而且發現了好多事物都有影子,形狀各種各樣,大小也各不相同,有時在左邊,有時又在右邊……答案真是五花八門。孩子不僅體驗到了從未有過的快樂,也在不知不覺中培養了不盲從別人、相信自己、力求出新的意識。

四、 拓展知識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墒菦]有深厚的知識底蘊,想象力也只能是空中樓閣。想象通常是建立在對已有知識成果全面把握和深刻領悟的基礎上的,離開了必要的知識積累,想象只能成為“不結果實的花朵”。見多才能識廣,而沒有寬廣的知識面,想象便成了無源之水。因此,要想讓學生的發散思維更發達,作為語文老師,還要做的事就是要引領學生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面,這樣,學生才會將舊知通過想象編結、輻射出更大的意象網絡,呈現出豐富多彩的內容?;谶@些,平時要求學生看書努力做到一個字——“雜”,天文地理、文學歷史、自然科學、街頭奇聞,無所不包。借助班會、閱讀、實踐等課堂,讓學生就某一個話題進行交流,為學生將自己所獲取的知識信息得以釋放、得以應用提供一個平臺,加以鞏固、內化、運用,并從別人那里得到自己所沒有學到的東西,進一步拓展自己的知識領域。長時間的訓練、積累,學生的知識會愈來愈豐富,運用也會越來越得心應手。

于是,學生在作文中就有了這樣一些片段:“當小報童不僅培養了我與陌生人說話的勇氣,還鍛煉了我的語言表達能力,更磨練了我堅強的意志。賣二十份報紙賺來的十元錢雖然不多,但它卻讓我邁出了人生的第一步,使我收獲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從日本館出來,……面對這座充分利用太陽能資源,實現高效導光、發電,充滿了綠色環保理念的建筑,想到那在美麗的大自然中展翅高飛的朱鹮,再遙望那雨過天晴后的藍天、白云和大地,我深深地陷入了沉思:它告訴人們,要改進自然環境,創建高度人文的居住環境,那將是一個綠色的世界。綠色是人類永久的主題、永恒的觀念,綠色是文明的標識,它顯示了大自然的靈感和魅力?!薄拔矣悬c生氣了,跟這只螞蚱較起勁,打起持久戰來,可沒想到,上天可憐那只螞蚱,每次都讓它從我的掌中僥幸逃生,還害得我像雞啄米一樣不停地上躥下跳?!薄?/p>

由此看來,廣闊的知識面讓孩子們的想象力騰飛起來,他們不再拘泥于老師教給的那些已成定勢的思維模式和語言表達形式,力求推陳出新,力求用自己獨到的思想、獨到的語言形式來呈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求異是一種思維形式,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意識。它的生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們教者隨時隨地有意識地引領,有意識地訓練,將訓練常態化、生活化,讓這種意識深入到孩子的生活中去,最終形成一種求異思維的意識定勢,那么孩子的創新能力將會邁向一個更高的臺階。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安縣海師附小】

猜你喜歡
定勢想象意識
如何培養孩子的節約意識
快樂的想象
例談概率統計備考的五個意識
一生
試論中學數學學習中思維定勢與求異思維的關系
文化定勢對跨文化交際的影響研究
那時我們如何想象未來
初一學生符號意識的培養應從“理解”入手
以處理“圓周運動問題”為例談思維定勢的形成與對策分析お
消防意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