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指導學生朗讀

2011-12-14 05:43王芬
新語文學習·教師 2011年5期
關鍵詞:林沖課文文章

王芬

朗讀訓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關鍵,朗讀訓練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基本口頭表達技能,也可以培養學生掌握主動理解課文的學習方法,從而更深入地去理解文本。因而抓好朗讀訓練,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p>

以往的語文教學,正是太過于重視“講”,而忽視了學生的“讀”,教師在教學中不能辯證地處理“聽、說、讀、寫”的內在關系,不注重對學生進行語文能力的培養。語文教學出現這樣的局面,其根本原因就是忽視了語文教學的起點,即學生對文本的“熟讀”。一篇課文的學習,總少不了串講,少不了繁瑣的詞句分析,學生只是圍著老師的問題、講解在轉,“讀”則成了一種形式。一篇課文講完了,可學生連課文都讀不通,所記的那些“理解”“體會”,全都是老師“講”出來的。這樣一來,學生的語文能力難以形成,仍然不會“說話”“作文”,根本原因就是學生讀得太少了,自己理解體會得太少了,語言積累得太少了。所以,語文教師應該充分地認識到這一點,堅決摒棄紛繁復雜的分析,多讓學生去讀,真正地發揮朗讀的作用,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圓滿地完成語文教學任務。

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很好地進行朗讀教學呢?

一、 尋找文章的情意點,把握文章的朗讀基調

每篇文章都集中反映了作者的一份情感,教師指導學生朗讀,需找準文章中作者的情意點進行訓練。這樣既能節約時間,又能指導到位,從而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例如我在教《大江保衛戰》一文時,先讓學生看長江決堤的錄像,那種驚心動魄的畫面震撼了每一個學生,學生的緊張感一下子就出來了。然后再讓學生觀看英勇的人民子弟兵抗洪搶險的視頻,學生的情緒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未讀課文,就先從整體上把握住文章的感情基調。待學生真正讀課文時,一下子就感受到了長江決堤時的情況危急,以及戰士們抗洪搶險的英勇頑強。于是朗讀課文時自然而然地就產生了對戰士們的敬佩和贊美之情。

二、 把握文章的形象點,指導學生析讀

課文的語言大多是準確、鮮明、生動的。在進行朗讀訓練時,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抓住一些關鍵語句,把握特別形象的個別詞語進行朗讀訓練,讓學生既知曉文章遣詞造句的準確、形象,又能在朗讀中據以傳情達意。在教學《林沖棒打洪教頭》一文中,有些詞語特別凸顯人物的性格特征,可以抓住這些關鍵性的詞語體會,如“……林沖只好也從地上拿起一條棒來說:‘請教了。洪教頭恨不得一口吞了林沖,便把棒在地上猛敲一下,沖向林沖……”這段話中,“只好”“吞了”“猛敲”“沖向”這些詞用得非常形象、準確,“只好”表明了林沖被迫應戰的謙讓精神,而“吞了”“猛敲”“沖向”則可以看出洪教頭傲慢氣盛、氣急敗壞的惡性。學生一旦抓住這些重點詞朗讀,整個句子便會讀得有聲有色。

三、 緊扣文章的韻律點,指導學生品讀

佳作中的許多語言具有動人的旋律,這種旋律由聲調的高低強弱、音頓的整齊勻稱和語句的輕重緩急等因素構成,它給人們以抑揚多變、和諧悅耳的音韻之美。這種感受必須通過吟誦品味才能感受,學生一旦抓到了這些韻律點,便可以由此及彼地讀好全文。例如《孔子游春》一文中“大自然多像一位偉大的母親!廣袤的大地是她寬廣的胸懷,茂密的森林是她飄逸的長發,溫暖的太陽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春風是她甜蜜的絮語……”這一段話句式排列整齊有序,讀起來朗朗上口,能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不知不覺地就流露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八剂鞑幌?,是哺育一切生靈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沒有一定的形狀,或長或方,流必向下,和順溫柔,它好像有情義。水穿山巖鑿石壁,從無懼色,……”這段話整齊勻稱中又有參差之感,形成了抑揚、悅耳的節奏美。指導閱讀時,讓學生細細品味,慢慢吟誦,讓學生根據語句的內在韻律,抑揚頓挫地讀出這一部分,再讓學生在仿照課文句式列舉水的其他特征,學生就能體會孔子的用意是希望學生做水一樣的真君子??芍^由此及彼,自然遷移。

【作者單位:江蘇省阜寧縣公興中心小學】

猜你喜歡
林沖課文文章
智海急流
林沖的世界 一直在下雪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端午節的來歷
背課文
林沖的生存哲學
小排經“點化”大文章
中學生英語·外語教學與研究(2008年7期)2008-12-19
腹中兩次取出金屬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