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高中新課改,我們需要做好哪些準備”之一

2012-03-25 07:16黃河清
廣西教育·D版 2012年4期
關鍵詞:聽課者觀念圖形

黃河清

今年,廣西高中新課改將進入實施階段,這對所有的高中學校和教師來說,不僅僅是一種機遇,更是一種挑戰。對于學校來說,如何通過新課改這一抓手,確立提升學校辦學理念和辦學水平的實施策略,加快學校的發展,將是學校能否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契機;而對于廣大一線教師來說,如何乘著新課改的東風,更新教學觀念,提高教學水平,更是促進自身專業成長的強大助推力。

但是,新課改的各項目標最終要通過一線教師的努力工作才能實現,沒有一線教師積極、主動、創造性地參與,要實現新課改期望的改革目標與效應將會是一種奢望。那么,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應該準備什么?怎樣準備?這是我們需要認真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對更新觀念的認識

更新觀念,是指我們要以新課改的理念,重新審視我們的教育思想以及我們對教育規律的認識、我們習慣的教學方式、我們指導學生的方法手段等一切教育教學行為,反思新時代背景下我們的教育教學怎樣才能跟上時代的要求,培養出更多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條件下有競爭力的創新型人才?這是時代賦予教育的新使命,也是新課改對教師提出的高要求。

更新觀念,要注重研究和解決繼承與創新的關系。教育是現代人生活的一部分,是人性成長的追求,教育從根本上說是培養人們感受幸福、追求幸福、創造幸福的能力。我國幾千年傳統文化傳承下來的優秀教育經驗,促進了教育的不斷發展,推動了社會的不斷進步。但是,任何一種教育經驗或法則,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都會隨著時間、空間的改變而發生變化。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更新觀念,深入研究傳統經驗中哪些是精華?哪些還不夠完善?哪些與當今社會發展要求相悖?進而去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

更新觀念,它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更是一個行動的準則。新課改為什么稱之為“新”?為什么要“改”?“改”成怎樣?每一位一線教師都應該深入思考、探索、改變。沒有深入的思考,就不會有明確的思路;沒有明確的思路,就不會有堅實的探索;沒有堅實的探索,就不可能有嶄新的改變。不主動去更新觀念,會讓我們在面對已經習慣的教學現象和教學行為時,缺乏改變的信心、勇氣和方法,會不自覺地“穿新鞋走老路”,從而大大削弱新課改期待的改革效益。

更新觀念是實施新課改的先決條件。因為,面對我們耳熟能詳的平凡的教學問題,我們的一線老師是否有意識、有能力去發現它?是否能不斷反思教學效益的低下是因為我們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行為所致?是否嘗試過從改變自己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開始去逐步解決大量存在的教學問題?或者說,怎樣才能真正促進一線教師自覺地思考教學、改進教學并將之化為常態的教育行為?沒有這樣的理念,沒有這樣的認識,就很難讓新課改真正地貫徹實施。因此,作為改革尖兵的一線教師,要認真學習新課改的理念,理解新課改的目的,勇于更新觀念,才能在改革的大潮中有堅定的方向和目標,才會化為勇于探索實踐的努力和追求。

二、我們需要更新怎樣的觀念

1.“鼓勵——孩子健康成長的源泉”的教育觀

新課改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作為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事實上,教育的終極理想,就是讓學生通過我們的教育,各方面的潛能得到最充分的發展、發揮,完善人格,健康快樂的成長。而鼓勵,就是一個人健康快樂成長所需要的最重要的外部因素,也是一切教育行為要獲得的成效之本。教育的價值就在于,能讓學生充滿信心去探索,充滿智慧去創造,發揮他們的潛能,并從中充分享受到成功的樂趣。因此,我們要思考、改變、豐富和創新我們的鼓勵方式,讓學生更好地在我們的贊賞、信任、期待中成長。筆者認為有幾種鼓勵的方式是值得思考的:如“寄予期望”“積極評價”“參與活動”“鼓勵競爭”“榜樣示范”等。我們要堅信,教育的力量有時不在于你說了多少話,做了多少事,而在于你滿懷期待的熱誠和鼓勵。只要我們把鼓勵作為一種教育觀常掛心上,學生就一定能從中真正享受到幸福的教育。

2.“為每一個學生提供機會”的教學觀

新課改強調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給每個學生都有更多的發展空間,充分體現了教育的普遍性和公平性原則。這并不是說我們原來的教育沒有面向全體學生,而是要求我們要更加注重學生個體的發展,減少用共性的要求去對待不同學力的學生的學習發展需求,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

比如,怎樣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為學生服務?良好教學環境的核心是什么?筆者認為,是機會,最多的機會、最好的機會,給每個學生機會??蓡栴}是,在我們的教學中,有多少教師注重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了不同的問題?又是通過怎樣的方式去了解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而對不同學力的學生給予了富有針對性的指導?又如,我們的課堂教學是不是一個拘泥于預先設定的固定不變的封閉系統?面對有鮮明個性、充滿好奇、思維活躍的學生,我們的教師是否依然用“以不變應萬變” 的預設教學方案去組織教學?我們是否允許并鼓勵學生有超出教師預設方案的見解,鼓勵學生通過不同的路徑,在自主探索中去發現、感悟,更多的用自己的眼睛認識世界,使教學真正做到“預設目標,開放路徑”?這些,都需要我們不斷地去研究和改變。

3.“讓學生學會選擇”的課程觀

新課改一個重要的抓手,就是在課程設置方案中,采取了學分制和模塊式相結合的辦法,旨在構建讓學生有選擇權的學校課程體系,使課程的設置能夠有一個合理的規劃,讓每一個學生在三年高中學習中對每一個模塊都有多次選擇的機會,改變目前“千人一面,千面一教”的狀況。

這就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教師個體要增強對教育教學資源的開發、整合、利用的意識,提高校本課程開發的能力,努力做到“一專多能”,能夠承擔更多的校本課程的教學工作,滿足學生選擇教育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實證研究的方法”——教師要充分地擺出事實、數據,讓學生在觀察、分析中去形成自己的判斷,并在與老師、同學的討論和交流中去完善或修正自己對問題的看法,養成獨立思考、善于挖掘、靈活開放的思維習慣。

因此,每一位教師都要加強學習,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識面,不斷加強現代教育知識和現代教育技術的學習,改變傳統觀念上教師“一招吃遍天下”的認識。只有這樣,才能跟上新課改對教師專業與技能的更高要求,才能為學生的選擇性學習做好指導與服務,成為名副其實的新型教師。

4.“學生是否愿意,學生是否快樂”的質量觀

十多年前,筆者在法國的讓·德·拉封丹中學(巴黎最有聲譽的優質高中)訪問時,向校長提出了一個問題:“作為校長,您覺得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最重要的措施有哪些?”他的回答讓我感到震撼:“如果說我的學生每天早上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想來學校,覺得來學校是一種幸福,他在學校的學習感到很快樂,在學校他的特長得到老師的尊重并能充分的發揮,那么我們就覺得我們的教學質量是高的,而我們為之所做的一切都是重要的?!边@對我們是一種深深的警醒、鞭策。

新課改強調:教育的真諦是以了解時代的特征、了解受教育者的需要來實施教育。我們要以這樣的理念來審視和改進我們的教育教學。

我們要抓好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我們再不能把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僅僅停留在喊口號上了,我們不僅要拓展課堂教學的氛圍,鼓勵開放式、民主式、探究式、個性化的教學方式,而且要在課程設置、課程資源、培養方式等方面努力去開拓創新,營造環境去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我們還要加大實驗課、制作課、活動課課程的開發,鼓勵學生在活動中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激發他們的創新熱情。

此外,我們還要抓好學校的藝術教育。我們要建設完善的藝術活動設施,開辟學生的練功房、形體訓練室、音樂室等,讓學生在長期的音樂熏陶、系統的形體和舞蹈訓練中,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積淀藝術修養。

可以預期,當我們的創新教育、藝術教育等更多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課程得以開發,學生健康快樂成長的目標得到更好實現的時候,我們的教育是否才是真正的高品味、高質量呢?

三、我們怎樣更新觀念

實施新課改,作為實踐層面的一線學校和教師個體,我們可能遇到一個嚴峻的問題:課堂教學中理念與行動嚴重脫節。因為我們缺少怎樣解決“高位理念”和“低位實踐”落差問題的研究與行動,即如何把隱性的理念轉化為具體的教育教學行為。因此,我們要學習怎樣更新觀念、并將新觀念落實到課堂教學的基本思路與方法中。下面用一個案例對此作個簡要的解讀。

案例:“我都講了三遍了,他還不明白,真沒辦法”

這是我們常常在辦公室聽到的教師間的交流,也是一線教學中最常見的一種教育現象。當老師用心去講授甚至多次重復后學生仍不甚理解,此時,教師就會感到很無奈,甚至會埋怨學生“太笨了”。

問題是:教師講三遍學生就能懂嗎?

筆者在很多高中講學時都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給出如下圖形,由聽課教師在現場推選一位優秀數學教師來給全體老師講課。請這位教師在無交流狀態下精心講課三分鐘,連續講三遍,讓聽課老師據此畫出這個圖形。結果各校的實驗結果基本一致:30%的老師基本不懂講課老師在講什么;50%—60%的老師聽得模棱兩可, 畫出的圖形與實際圖形相差甚遠;只有少數老師聽出個大概,但畫出的圖形與實際圖形大致吻合的仍微乎其微。

實驗結果讓所有的老師都大吃一驚:原來聽課如此難懂!

這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看,主要是“投射效應”的影響。心理學研究表明,由于心理定勢的影響,人們很容易以自身的情感體驗、思維習慣來判斷他人的心理活動,產生一種把自己的想法投射給他人的“投射效應”。受之影響,教師在講授時,他覺得別人也和自己一樣有同樣的思路,腦子里都有和自己一樣明確而清晰的圖形,因此講課時容易以自己習慣的思維視角去解讀,忽略了聽授者的心理期待,忽略了對問題的本質特征的引導,從而使聽課者抓不住問題的關鍵,影響了認知的效果。

其次,是教師對“反饋”概念在教學中的作用存在認識上的偏差??刂普摾碚摫砻?,反饋的控制過程是利用給定信息與真實信息的差異來解決矛盾的。如果教師只限于自己講學生聽,那么來自聽課者方面的“真實信息”就不能很好地反饋,教師就很難發現聽課者在認知上的不足,不能及時矯正聽課者對所講概念在理解上的種種偏差,造成了“聽懂課”的難度?;蛘哒f,沒有課堂上師生的溝通交流,沒有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提出自己的疑惑,教師因勢利導去幫助他們解決他們“自己”的問題,學生是不可能真正“聽”好課的。

最后,就是講課教師總覺得自己講得很清楚了,但事實上并非如此。講課教師面對的是直觀的圖形,有具體的形象作支撐,用自己習慣的思維方式去闡述,因此他會覺得自己講得很順利很清楚。但是他常常忽視了聽課者缺乏直觀圖形這一客觀事實,沒有從聽課者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問題的艱巨性,所以他并未深入地去挖掘問題本質的特征,呈現給聽課者的講授并不一定抓住了要點,加上教師的思維方式常常也會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聽課者并不一定能接受或都能弄明白。

這些因素的總和,聽課者沒聽懂課就十分正常了。

怎樣改變才能更好地讓學生聽懂呢?

一是認真挖掘問題的內涵、外延,講清問題的本質特征。教師對圖形的講解不能僅僅停留在“一大一小兩個矩形合在一起,大矩形的左上角往內折”這樣一個宏觀的描述上。不注重概念內涵的挖掘常常是一線教師教學的一大缺陷,內涵小就使得問題的外延太大,學生的理解就會模糊不清。教師對“一大一小兩個矩形”的闡述,學生就會對“大”有多大、“小”有多小無所適從。這就需要教師對概念的內涵作更深入地挖掘,如“有一個長多少厘米寬多少厘米的矩形和一個長多少厘米寬多少厘米的矩形”,把“大、小”的本質特征揭示出來,學生才能對圖形有明確的認識。同樣,“合”怎么合、“折”怎么折,教師的表述都不明確。所以說,我們常常以為“講清楚”了的東西實際上并“沒講清楚”,需要認真思考、精雕細琢才可能真正把課講好。

二是要讓學生有提出問題和質疑的機會。教學是以課程內容為中介的師生雙方教和學的共同活動,聯系這個活動的紐帶關鍵在于對話。巴西教育家保羅·弗萊雷(P·Freire)有一句經典名言:沒有對話,就沒有交流;沒有交流,也就沒有了真正的教育。學生思考、認識一個數學問題,其思路與教師常常是不一致的,常常會有許多疑問和障礙。因此,課堂上要給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看法的機會,教師再因勢利導,抓住疑難的本質,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契機,將“釋疑”的過程轉化為師生共同探索、發現的過程,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這是非常重要的。事實上,學生對圖形理解的困惑,只要給他們機會,他們就能提出很多有助于理解的問題和要求,在老師的指導下就能更好地理解圖形的基本特征,從而解決問題。

三是創建不同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習者的各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一個數學問題的表達方式,常常有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圖形語言三種形式,每一種形式對學生思維訓練的目標都不盡相同。因此,在進行以上教學環節后,也可以將圖形展示給學生觀察,引導學生分析圖形的特征,完善其對圖形的認識,這是讓學生準確畫出圖形的更為直觀的教學方式??梢?,要讓學生“聽”懂課、“聽”好課,教師的研究、探索、改變是多么重要!

這就是更新觀念!只要不斷嘗試改變自己習慣的思維方式,學會換一種思路去看待問題,運用新的教育理論、教育原理作指導,打開新的思維空間,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新思路和新辦法。有了這樣的意識,我們就能在面對平凡的教學問題時,看到別人沒有看到的,想到別人沒有想到的,做到別人沒有做到的!

一線教師決不應把新課改當成是一種被動式的參與,或被動地等待他人的經驗效仿。新課改對所有教師而言,都是一個新的課題,是集研究性、引導性、發現性、歸納性等的有機結合體,我們要把它看作是自身專業成長的強大推動力,是實踐自己教育智慧的大舞臺,自覺去參與、主動去發展,通過新課改去改變自己、成就自己!

(責編 歐孔群)

猜你喜歡
聽課者觀念圖形
用“活起來”的黨課激發“細胞活力”
維生素的新觀念
別讓老觀念害你中暑
“推門聽課”不值得提倡
健康觀念治療
分圖形
聽課者也需“備課”
找圖形
即興表演的觀念闡釋
圖形配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