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做好池塘養魚的水質監測與調控工作

2012-04-10 21:42
黑龍江水產 2012年1期
關鍵詞:溶氧硫化氫溶解氧

楊 秀

(黑龍江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18)

對池塘養魚來說,養殖水體既是養殖對象的生活場所,也是糞便、殘餌的分解容器,又是浮游生物的培育池,這種“三池合一”的養殖方式,易造成“消費者、分解者和生產者”之間的生態失衡,造成水中有機物和有毒有害物質大量富積。這不僅嚴重影響養殖動物的生存和生長,而且也污染水質引發魚病。因此在日常養殖生產過程中,我們要加強池塘水質的監測工作,通過對水質各參數的監測,了解其動態變化,及時進行調控,從而保持水環境的生態平衡。

一、水質監測主要參數及判別標準

一般來說,在池塘養魚中必需監測的主要水質參數有pH、溶解氧、總氨氮、亞硝酸氮和硫化氫等。

1、pH

淡水魚類最適pH在7.2-8.0之間,適宜pH一般在6.5-9.0之間,超過就會導致魚類產生應激反應。如果pH低于4或高于11,魚類就會死亡。在pH降幅相同時,適應低pH魚類的耐受性比適應高pH魚類的耐受性強。使水體含有適量的硬度和堿度是盡可能降低pH產生急劇變動的最佳選擇,因為水體pH穩定性主要受水體中HCO3-與CO3-絕對量和相對量影響。pH降低,重金屬、亞硝酸鹽、硫化物等物質的毒性增強,而pH越高,則氨的毒性越強。

2、溶解氧

溶氧是水生動物呼吸所必需的水質因子。絕大多數魚類健康生長的溶氧要求在4mg/L以上,魚種為7mg/L左右。除作為魚類維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質外,溶氧還可以讓水體中有害物質無害化,同時降低有害物質毒性,最終為魚類健康生長創造有利的水質環境。

水體中的溶氧卻并非大部分為養殖動物所利用。據研究,水體溶氧約50%-70%為非養殖動物所消耗,30%-40%為排泄物以及殘餌消耗,8%左右被淤泥消耗,只有5%-12%才是養殖動物消耗。因此,除了增加水體溶氧外,減少非養殖動物溶氧消耗也是提高溶氧有效利用率的措施。

3、總氨氮

總氨氮分為兩部分:非離子氨氮與離子銨態氮。非離子氨不帶電荷,具有較強的脂溶性,易透過細胞膜,對水生生物具有較強的毒性。

養殖水體中,因經常投餌、施肥以及養殖對象本身的排泄,會產生大量的氨氮,使水體中氨氮的濃度較高,因而對養殖對象產生毒害作用。氨氮的毒性與水體的pH值、溫度有關,其毒性作用主要表現為分子氨(NH3)的毒性。養殖對象在接觸分子氨后,能導致鰓組織發生病理改變,從而直接影響其呼吸作用,在接觸致死和亞致死氨濃度的鯉魚體內器官中發現有細胞變性和出血現象。

分子氨對魚的毒性很大,可以造成魚類急性中毒而死亡,但更多的時候是造成魚類慢性中毒。通常,日落前是氨毒性最強的時候,因為這時pH和水溫較高,因而分子氨的含量最高。此外,鹽度越低,分子氨毒性越強。在GB11607-89《漁業水質標準》中規定非離子氨氮含量不得超過0.020mg/L。

4、亞硝酸鹽

亞硝酸鹽是誘發水生動物暴發性疾病的重要環境因素。養殖水體中,一旦氨轉化為硝酸鹽的過程受到阻礙,中間產物亞硝酸鹽就會在水中積累,而大量亞硝酸鹽的存在,可將魚血液中的亞鐵血紅蛋白氧化成為高鐵血紅蛋白,從而抑制血液的載氧能力,造成魚類某些新陳代謝功能失常,體力衰退,此時魚很容易患病,很多情況下會大面積暴發疾病死亡。

長期生活在含高濃度亞硝酸鹽水中的魚,會出現慢性中毒,此時魚攝食量降低,鰓組織出現病變,呼吸因難,騷動不安。亞硝酸鹽在水體的濃度一般不要超過0.1mg/L。

5、硫化氫

硫化氫對水產養殖對象有毒害作用。硫化氫主要由水體中硫酸鹽、亞硫酸鹽等在微生物特別是脫硫弧菌的作用下進行還原為硫化氫,以及含硫有機物在厭氧菌的作用下,降解形成硫化氫。硫化氫滲入魚體后能使血紅蛋白中的低價鐵離子變成高價鐵,致使血紅蛋白失去載氧能力,造成全體組織缺氧,嚴重時引起死亡。

硫化氫對許多水生生物都有毒性,根據急性毒性試驗數據,魚類充許硫化氫的濃度為0.3-0.4mg/L,一般認為,水中硫化氫含量有2.0μg/L以下,對大多數魚類和其他水生生物是無害的。

除上述幾項水質參數外,還要對溫度、鹽度、透明度等進行監測,以及檢測優勢生物的種類和數量、異氧菌的種類和數量。

二、水質調控主要措施

1、pH 調控

養殖水體的pH的變化與許多因素有關,pH的調節也有多種方法。舊池塘淤泥沉積過多,酸性增加。在生產中當水體呈酸性時,可潑撒生石灰提高pH,通常每公頃(1米深)水體施放30kg生石灰可提高1個pH;當水體呈堿性時,可用醋酸或鹽酸調節,也可每公頃(1米深)施放15kg明礬;市場上也有專門用于調節pH的化學成品出售。還可添加適宜的微生物制劑,通過消除過多的有機物、培植浮游植物,達到增加水中溶氧和減少二氧化碳的目的,從而較長時間地穩定pH。

2、溶解氧調控

通過溶解氧調控實現兩個目標:一方面確保溶氧不低于某臨界標準,另一方面防止溶氧變動過劇過繁。要實現這兩個目標,可從“增氧”和“降低氧耗”兩個角度出發進行管理與調控,可采用流水、換水、人工曝氣等物理方法,也可采用化學藥劑增氧、有機絮凝等化學方法,以及調節水色、控制餌料水平、生物密度等生物方法,這些方法可以酌情單獨或綜合運用。

3、氨氮含量的調控

為了防止池水中的非離子氨過高,除了要定期檢測水中氨的指標外,還要及時清除養殖池塘底層的污泥及水生動物排泄的糞便等,以防積累過多的含氮有機物。同時要保證水體有足夠的氧氣,以促使硝化作用的進行。還可以在水中添加一些含有硝化細菌的微生物制劑,促進硝化反應。淡水水體種植水草(如輪葉黑藻、金魚藻、苦草和伊樂藻等)也有助于水體脫氮。

4、亞硝酸鹽含量的調控

亞硝酸鹽在硝化菌的作用下可以氧化成硝酸鹽,也可以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還原成一氧化二氮或者游離氮。養殖水體中,硝化作用主要受溶解氧、pH等因素的影響。有研究表明,當溶解氧大約在5-6mg/L以下時,硝化速度隨溶氧含量的升高而增大。在pH7.8-8.9范圍內,硝化速度可以保持最大速度的90%。因此養殖水體亞硝酸鹽調控除了換水等常規方法之外,控制溶解氧和pH也非常關鍵。

5、硫化氫含量的調控

消除硫化氫危害的措施包括增加水體的溶解氧含量,調控pH處于適當的范圍;加強對水體底質的管理,及時清淤;避免含有大量硫酸鹽的水進入池塘,并慎用化肥硫酸銨;嚴重時可加入一定量的鐵劑,使硫化氫變成硫化亞鐵沉淀,以消除毒性。

猜你喜歡
溶氧硫化氫溶解氧
瀝青中硫化氫脫除工藝研究
東平湖溶解氧及影響因素分析
硫化氫下鈰錳改性TiO2的煤氣脫汞和再生研究
淺析水中溶解氧的測定
7月增氧有學問,如何在對蝦養殖中后期做好溶氧管理?
物聯網監控獲得的溶解氧曲線與池塘水質指標的內在關系
溶氧對L-羥脯氨酸發酵的影響及其控制
干法測定電石中硫化氫含量的探討
增氧泵如何合理使用?
污水活性污泥處理過程的溶解氧增益調度控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