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欄養魚的水域條件

2012-04-10 21:42王昕陽
黑龍江水產 2012年1期
關鍵詞:養魚圍欄溶解氧

王昕陽

(黑龍江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18)

一、生態條件

網欄養殖是在湖泊、水庫、河道等水域中利用圍欄設施,圍隔成小型養殖水域,實施魚類放養與管理的養殖生產方式。圍欄飼養的魚類生活環境是水域,其養魚水域生態條件的好壞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魚類的生命活動和代謝過程,而且水域的各種因子存在著相互聯系和相互制約的關系。了解水域的理化因子,對選擇圍欄養魚的水域、規劃養殖規模具有重要意義。這里重點介紹幾種主要影響因子,如水溫、溶解氧、營養鹽類、有害物質等。

1.水溫

由于水溫與養殖魚類的生長關系密切,每一種魚類都存在一定的最高、最低極限溫度,以及最適生長水溫范圍。按不同魚類對溫度的適應范圍,可分為熱帶性魚類、溫水性魚類和冷水性魚類。我國目前飼養的魚類多為溫水性魚類,如鯉、草、鰱、鳙、大口鯰、斑點叉尾鮰、鱖等,生活水溫范圍1~38℃。虹鱒、金鱒屬于冷水性魚類,其生存的水溫范圍為0~25℃,適宜水溫10~20℃,不能耐受較高水溫,若水溫持續高于25℃,會導致死亡。羅非魚的生活適宜水溫為17~32℃,低于13℃會死亡,稱為熱帶性魚類。

在適溫范圍內,養殖魚類的攝食強度隨著水溫升高而逐漸增強;當水溫下降時,魚體代謝水平也降低,導致食欲減退,攝食能力減弱,生長速度緩慢。

2.溶解氧

一般情況下,流動的江河、水庫和湖泊中溶解氧含量處于較高水平狀況。當水中溶解氧含量高于5mg/L時,可以滿足養殖魚類的正常生長需要。水中的溶解氧飽和度與水溫、水域的海拔高度呈負相關的關系。在有機物質較多的富營養化水域中,白天日照充足時,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由于光合作用,水中溶解氧含量呈過飽和狀態,夜晚或浮游生物突然大量死亡時,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會引發養殖魚類低溶氧綜合癥。當局部水域養殖魚類產量過高,或圍欄內、外水交換率低,也可能引起圍欄內水體溶解氧過低,導致養殖魚類發生低溶氧綜合癥。此外,缺氧會導致水中有害物質的含量和毒性增加。

3.營養鹽類

天然水域中溶解的各種鹽類是構成水體中浮游生物的物質基礎,以無機物和有機物的形式存在。水體中營養鹽類的含量,尤其是氮和磷的含量,是影響水中浮游生物產量的重要限制性營養因素。一般認為,含氮量大于0.2mg/L、磷酸鹽大于0.02mg/L的水域為富營養化水體,尤其是磷在淡水中常作為限制性因子,對促進藻類大量繁殖起著重要作用。硝酸鹽、磷酸鹽和硅酸鹽是與水中浮游生物生長關系最密切的三大營養鹽類。

4.有害物質

(1)氨氮和總氨

天然水域中氨氮的含量較低,養殖水域的氨氮主要來源于化肥廠、食品廠等的廢水,生活污水及農田排水,以及養殖魚類的排泄物及殘餌。水中氨氮以分子氨(NH3)和銨離子(NH4+)的形式存在。分子氨對魚類有很強的毒性,可損傷養殖魚類的鰓,引起魚類呼吸系統障礙。水中溶解氧較高時,分子氨可氧化分解為亞硝酸鹽、硝酸鹽,當水中缺氧時,含氮有機物被反硝化細菌還原為氨。

分子氨與銨離子之間的平衡關系受水的pH值和溫度調節,有毒的氨隨著pH值和溫度的升高而增加。

(2)重金屬污染

通常天然水域中重金屬含量很低。水體中重金屬異常升高,主要因為附近的化工廠、冶煉廠等企業排放的污水進入水域。水體中重金屬含量過高,通過食物鏈富集,將在養殖魚類體內積累,最終危害人體健康。

二、天然餌料生物

水體中浮游生物的種類、豐度及其生態分布情況,對圍欄內的魚類生長及產量起著決定性作用。在水域透明度高、浮游生物少的貧營養型水域,人工飼料是圍欄養魚的主要營養來源。在浮游生物高的富營養型水域,浮游生物是圍欄放養濾食性魚類的主要食物來源。在低價值小型魚類產量豐富的水域,通過捕撈這類餌料生物提供給圍欄內高價值的肉食性魚類,可實現低值魚向高值魚的轉化,提高養殖效益。天然餌料生物與水域環境存在著非常密切的關系。

1.浮游生物

浮游生物的種類與生物量決定著不投飼圍欄放養魚類的密度及水體的魚產力。

(1)浮游植物

浮游植物是養殖魚類整個生命周期中的主要飼料,是鳙、草魚的仔魚期飼料來源。浮游植物的種類很多,絕大多數是肉眼無法見到的單細胞藻類。易被魚類消化的浮游植物主要有甲藻門、金藻門、硅藻門、黃藻門等藻類,夏季占優勢的藍藻門和綠藻門中許多藻類不易被魚類消化吸收,但它們是水域里的主要生產者。

(2)浮游動物

浮游動物有原生動物、輪蟲、枝角類和橈足類等。原生動物是一類單細胞動物,種類多、數量多,但由于個體小,故生物量小。輪蟲是一類帶有纖毛環的多細胞動物,當纖毛環上的纖毛不斷地擺動時,形似氈輪,故而得名輪蟲,是魚類最好的開口天然餌料。枝角類通稱水蚤,俗稱紅蟲,是一類肉眼可見的甲殼類動物。橈足類也是一類較大的甲殼類動物。輪蟲和枝角類的個體大,生物量最高,是鳙等以浮游動物為主食魚類的重要食物組成部分。

(3)生態分布

在浮游生物較豐富的水域,浮游生物的種類決定水域的顏色。若水域呈綠色,多以綠藻類或鞭毛藻類為主;水域呈黃褐色,主要是硅藻類及輪蟲類;水域呈褐色或赤褐色,主要是裸藻類及原生動物的管殼蟲類。

據研究表明,在網目暢通的情況下,圍欄內外浮游植物、原生動物、輪蟲的數量基本相同,只是甲殼動物略有差別。由此可見,及時清除網衣上的附著生物,保持網目暢通,是提高網箱養魚的重要技術措施。

通常浮游生物的種類與數量呈季節變動,并有水平及垂直分布的變化。在山谷型水庫或庫灣眾多的水域中,不同水體的養分、光照、溫度,影響浮游生物生產力的高低,出現水平分布差異。通常在下游水體或是外來營養物量較大的庫灣,浮游植物的生產力相對高些;淺水區域比深水區域高。同一水域中浮游生物的年產量在不同年份可能變化很大。水體交換量越大,其浮游生物生產力的季節性變化差異越大。

在水深超過20m的水體,夏季和冬季會出現溫躍層,浮游生物的多數種類表現出棲息在某一深度水層的特性,呈現較明顯的垂直分布,如藍藻類多分布在水體最上層。當水域富營養化程度越高,透明度越低,各水層浮游植物的生產力出現自上而下逐漸減少的趨勢。

2.底棲動物

天然水域中底棲動物以軟體動物、節肢動物、環節動物和線形動物為主。淺水型水域底棲動物的密度和生物量隨季節而變化,同一水域中不同區域也有較大差異。深水型水域底棲動物的生物量較小,對水體產魚力的影響很小。

3.漂浮植物

適宜魚類食用的漂浮植物主要是浮萍科的植物,如蕪萍、紫背浮萍,都屬多年生水生植物,生長水溫20~30℃。蕪萍是出芽繁殖;紫背浮萍單生或1~5個簇生。漂浮植物生物量的多少與水域的水溫、水質富營養化程度密切相關。漂浮植物是草魚、團頭魴、鳊、羅非魚等魚種階段的適口優質天然餌料。

三、選擇水域的其他條件

除了上述說圍欄養魚的水域生態條件外,選擇理想的圍欄養魚的水域還應考慮水文、地質與地形、水深、風浪、風向及交通等條件。

1.水深

圍欄養魚適宜選擇的水域水深在2~3m,水位年變化較?。ㄐ∮?m)。當水深超過10m時,應采用聚乙烯合成纖維制用的浮式圍欄,只適合放養生活在中上層水體的濾食性魚類,不適合放養吃食性魚類。流速以0.05~0.1m/s為宜,以利于打樁與管理,減少逃逸。

2.風浪和風向

選擇圍欄養魚的水域風浪不應過大,圍欄設置的地點,盡量選擇在風力較小的肚大口小的庫灣、湖汊處。兩岸間距較小,船只通過較少為好。

3.交通

圍欄養魚屬一種集約化養殖方式,一般產魚力較高,需要的苗種、飼料等用量較大,選擇的水域應交通便利,這樣既可以節省大量的運輸成本,又可以保證水產品及時上市銷售。

四、水環境與魚類資源保護

圍欄集約化養魚程度高,投入的飼料多,殘餌的流失及魚類排泄物進入水體,增加了水體的外來營養物,導致藻類等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如浮游植物增多,造成水域出現大量“水華”,會造成水質急劇惡化,嚴重時會造成缺氧死魚,并影響旅游業的發展。通常不適宜在水源地水庫開展投飼式圍欄養魚,可以投放濾食性魚類,起到生物治理的作用。

國內眾多湖泊的實踐證明,當同一水域設置的圍欄面積越大,其單位產量越低,而水域的產魚量又與圍欄面積成正比。為了既能更好地利用水域資源發展圍欄養魚,又能有效地保護水域生態環境質量,實現經濟與生態效益最佳化,應當嚴格控制圍欄的面積及產量,因地制宜地調整養殖結構,優化養殖品種,堅持投飼式養魚與不投飼式養魚方式相結合。

選擇圍欄養殖魚類的種類,要以不影響水域原有魚類生存條件為宜。為了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不少水域的養殖魚類多以吃食性魚類為主,特別是有些繁殖能力很強的魚類有可能成為優勢種,侵占原有野生魚類的生態空間。

猜你喜歡
養魚圍欄溶解氧
TBS圍欄滅鼠技術
東平湖溶解氧及影響因素分析
為什么自來水不能養魚?
淺析水中溶解氧的測定
養魚記
動物園
魚經
洗澡圍欄
污水活性污泥處理過程的溶解氧增益調度控制
城市河道洲灘對水流溶解氧分布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