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教育均衡發展中如何培養農村初中生的英語素質

2012-05-10 02:11許錦興
中國教育探討與實踐 2012年3期
關鍵詞:初中生

許錦興

摘要: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運用教育均衡發展理念,是實施素質教育,提高英語教學水平的一項重要手段。本文運用教育均衡發展理念,明確素質教育目標,轉變教育觀念,掌握英語教學規律,加強英語能力交際,提高英語教學水平。

關鍵詞:教育均衡發展;初中生;英語素質

實施教育均衡發展是當前國家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和關鍵,是提高民族素質、推動社會全面進步的奠基工程。但是,目前在廣大農村初中,由于種種因素的制約,英語教學大多是把傳授知識作為主要目標,重視學生成績高低,忽視學生的全面發展;重視“教”,而忽視“學”;重視現成結論的記憶而忽視學習過程;重視向學生灌輸而忽視學生的主動參與;重視教學活動的嚴格劃一而忽視學生的創造才能和個性差異;重視基礎知識的傳授又忽視對學生聽、說、讀、寫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等等。這些現象都無疑是有障礙教育均衡發展,結果是教師把-門活生生的語言實踐課,上成了枯燥乏味,毫無生機的呆板課。那么,如何適應21世紀的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對教育的要求和挑戰,則是提出并實施素質教育的更為深刻、更為重要的背景和原因。英語教育是基礎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因此,也肩負著實施教育均衡發展的責任和義務。英語教學中實現向教育均衡發展的轉變是擺在我們廣大英語教師面前的一項重大任務。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去實施教育的均衡發展呢?下面淺談一下筆者的體會:

一、中學英語教學中應培養哪些英語素質

(一)英語文化素質。

它包含了語言科學知識、語言技能和語言運用三方面的內容:①掌握《大綱》上規定的和教材上出現的英語語音、詞匯和語法知識以及了解有關跨國文化;②具有用英語進行聽、說、讀、寫的初步交際的能力;③在培養語言運用素質的教學中,要注意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語言運用是個體為交際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的外化行為,在語言技能訓練和語言運用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最終實現交際。

(二)英語中的德育素質。

21世紀是一個科學技術更加發達,國際間的競爭日趨激烈,社會對人的素質要求更高的新世紀。作為跨世紀接班人的現代中學生除了要有良好的英語科學素質外,還應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思想境界。初中階段主要培養學生以下幾方面的思想素質:①熱愛祖國,熱愛家鄉,有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②立志為振興中華而刻苦學習,初步樹立全心全意為祖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③培養基本的民主意識和法制觀念,具有良好的社會公德和高尚的思想情操。④學會尊重和關心他人,養成誠實正直、勇于進取、自尊自強的品質,具有初步分辨是非的能力。

(三)英語的審美素質。

美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成分,是學生全面發展不可缺少的因素。美育對學生健康、全面、和諧地發展起著巨大的“催化”作用,具有育人的綜合功能。學校各科教學都滲透著美育成分。在英語教學中,要充分發掘教材的美育因素,結合英語教學的特點進行審美教育。英語學科美育目標包括以下內容:①在與人交往時有一顆真、善、美之心,對外交往時做到彬彬有禮、不卑不亢、落落大方。②具有優美、地道、流暢的語言。③語音、語調純正,能感受其音韻美和節奏美。④英語書法秀美工整。⑤具有初步欣賞英語語言文字和文學形象美的能力。

(四)英語的勞動素質。

勞動素質是青少年學生將來投身社會、改造自然和參加社會生產勞動的基礎,是通過實踐促進其他素質形成和發展的需要,是其他素質的體現和運用。英語勞動素質教育就是指通過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養成勤動腦,動手、動口、動眼、動耳的良好習慣,樹立正確的勞動觀點,端正勞動態度,學會善于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培養與勞動人民的感情,培養勤學苦練、勇于用英語進行交際的精神。

(五)英語教學的身體素質。

良好的身體素質是其他各項素質形成和發展的生理基礎和物質載體,因此,注重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顯得非常重要。它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①促進學生語言器官和身體其他部位的發育,注意開發左、右腦的功能,促進聽、說、讀、寫能力的協調發展。②培養學生在言語活動中快捷靈敏的反應能力、準確度和耐力。③根據學生發育成長過程中的生理變化特征,培養學習英語的能力。如初中生正處于少年或少年向青年過渡時期,他們以經驗型的思維為主,應著重培養他們的準確記憶和有意記憶能力。

(六)英語學習的心理素質。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適應環境,贏得學習、生活和事業成功的必要條件,重視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的培育,有助于其他素質的形成和發展。它主要包括以下內容:①激發學生用英語交際的強烈欲望,并培養交際的信心和膽量,尤其是培養不怕犯語言差錯和遭遇交際時尷尬局面的勇氣。②培養學生對英語語音、詞匯、語法以及語句、語篇的注意力、觀察力和記憶力,能主動積極學習,保持強烈的求知欲望。③培養學生身心統一的素質,即保持學生在進行語言習得和語言測試時身體、精神處于最安寧的狀態。④注重對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養,變直接動機為穩定的間接動機,增強成就動機,強化學習動機;培養高尚的情感、良好的意志品質和健康的個性心理品質,提高抗挫和“免疫”。

因此,我們要堅決反對應試教育,毫不猶豫地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這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關鍵。在英語教學中,尤其要改進教學方法,加強對學生在學法方面的指導,使學生掌握語言學習規律,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盡可能創設一個適宜于英語情景交際的語言環境,才能使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得到提高,才能使素質教育落實到日常教學之中。

二、中學英語教學如何實施教育的均衡發展

(一)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學思想。

實施素質教育要從轉變觀念抓起,不但教師的認識,領導的認識,同時還要社會形成共識。要實現由片面追求升學率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其根本在于徹底轉變觀念。只有政府領導、教育工作者、家長乃至全社會樹立起正確的教育觀念,實施素質教育才有良好的環境,才可能實現真正的國民教育。沒有教育觀念和教學思想的更新,再現代化的教育設施,再高學歷的教師隊伍,都不可能創造出面向21世紀的素質教育。因此,英語素質教育十分需要更新教育觀念和教學思想。

(二)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和質量觀。

當前依然普遍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學傾向,嚴重干擾著人才的培養,與世界教育和經濟發展的潮流背道而馳,必將阻礙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片面追求升學率把考試升學幾乎變成了衡量、評價教育的唯一目標和開展各項教育教學活動的唯一依據。變片面追求升學率為素質教育已成為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問題,英語教育教學也不例外。要使英語教學實施素質教育,英語教師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和質量觀?;A教育以全體國民素質為目標,以面向全體學生、淡化選拔意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宗旨,以育人為根本,為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生活、學會健體打下堅實的基礎,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得到全面、和諧、統一的發展。

(三)掌握英語教學規律,加強能力的交際。

教學不是我教你學,更不是我講你聽,教學是師生雙方互動的結果。教學是交際活動,活動是各種技能的交替。技能不單純是操作性的,而且與思維有關。英語教學就是通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際活動,在物質操作和思維操作結合上認識英語、掌握英語,形成運用英語的能力。師生雙方的認識活動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教學雙方主體師生有各自的認識客體:學生認識的客體是英語,教師認識的客體是教學規律。學生認識英語的進展快慢,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依賴于教師對教學規律認識的深淺,當然,教師對教學規律的認識也離不開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習的客觀效應。

(四)增強學生主體意識,強化民主氛圍。

交際理論關于教學二主體的規定,對英教師如何對待學生有重要的啟迪意義。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指教師要把學生當主人,而且是具有能動性的人,是具有一定認識能力的主體。惟我獨尊、無視學生主體意識的認識,對提高英語教育教學質量妨礙極大。我們的教育教學對象是中學生,是一些期待著教師把他們當作“大人”的生動活潑的青少年。如果教師把學生看作長不大的“小孩”,學生的期待就得不到滿足。這樣,會導致教師產生“居高臨下”的態度,以為學生是一些被動的有待于喂以知識的學習者,就會用幾乎是單向傳遞的方式,把自己對于需要學什么和應當怎么學的標準強加給他們,就會滿足于要學生跟自己學。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容易忽視學生的潛能和主觀能動性,久而久之,學生的靈感就會被抹殺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受到挫傷。羅森塔爾效應表明:教師的關心和期待,對學生的心理和智力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英語教師要有崇高的使命感,全面關心愛護學生,千方百計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面向全體學生,做到嚴格要求優等生,竭力提攜中等生,傾斜于“學困生”,幫助他們學會學習,創造和諧民主的氣氛,以保證英語素質教育的順利實施。

(五)遵循語言教學規律,優化課堂教學目標。

優化課堂教學目標是英語教學實施素質教育學生80%以上的知識接受和技能訓練是在課堂教學中完成的,因此課堂教學是英語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主渠道。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優化課堂教學內容和目標首當其沖。傳統的教學方法不足之一即在于重視智力因素而忽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表現為“教學內容繁雜,”四會、三會等目標不明確不突出,對學生學習態度、興趣、自信心、學習策略及習慣的培養都沒有具體目標,無的放矢。新的《英語課程標準》對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教學內容和目標做了明確的規定,包括“知識、技能、情感、策略和文化”等五個方面。在重視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首次把“情感、策略和文化”引入教學目標,并實現目標分級,使之更加層次化、具體化,這無疑給新時期英語教學指明了方向,對基礎英語教學實施素質教育帶來生機。因此,我們必須克服過去教學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以新的教學總目標為依據,優化課堂教學目標,把培養學生學習動機、興趣、意志、性格等因素列入教學目標并使之具體化,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層次和個性差異,達到全面發展的最終目標。

(六)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素質教育要求必須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思維、學會選擇、學會審美、學會健體,具有終身的學習能力、發展能力、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一改只顧“教”而不顧“學”的做法,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尤其是探討關于“學”的方法,促成“教學過程”向“學教過程”的轉變,使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成為可能。首先應大力提倡并實行“啟發式”、“討論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真正把傳授知識的過程當做學習交流和自主探索的過程,教學重點應放在培養學習能力的培養上,幫助學生建立科學的學習方法庫,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有必要按照教材體系和學生認識水平,使學生養成如下幾方面的學習習慣:語音為首的聽說習慣、按時預習新課習慣、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課習慣、主動參與課堂實踐活動習慣、聽說讀寫齊頭并進習慣、及時復習所學知識習慣等。

(七)創設交際情境,培養學生交際能力。

培養學生交際能力,是英語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語言藝術學科,是一種交際工具。實踐證明學習語言除了有科學的學習方法,還有一條最佳捷徑,那便是有一個真實的語言交際環境。在教學實際活動中,即使沒有一個真實的純英語交際的大環境,但我們絕對有能力營造、創設一個基本接近于說英語、用英語的交際小環境。大自然的千姿百態,多姿多彩的民俗風情,優美動聽的英文歌曲,勇于探索創新的人物形象以及現代教育技術在語言教學中的運用等無不給語言教師提供了豐富的交際素材。如問候、指路、購物、看病、打電話、邀請親友、日常生活及學習活動等題材,教師也可通過實物及教具演示、看圖及投影會話、扮演角色形象、詩歌故事演講、日常生活小事對話等課堂活動,運用聽錄音、放錄像、繪制簡筆畫等手段、組織英語演說競賽、課外英語角交流等活動,創設語言交際情境,提高學生綜合技能。教師還要不斷調查研究,掌握交際動態,力求面向全體學生克服部分中差生不敢說、害怕說錯、羞于啟齒的語言心理障礙,盡可能多地為中差生提供交際機會,分層、分組組織他們進行情景會話表演,使轉化中差生工作上一個臺階。這樣,將語言形式與語言意義和學生實際相聯系,通過動耳、動口、動手、動腦組織大量聽、說、讀、寫等交際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八)加大繼續教育培訓力度,提高教師素質。

提高教師素質是實施英語素質教育的有力保證。目前,農村初中教師專業素質普遍偏低,部分教師對語言教學規律吃不透、拿不準,“用英語教學英語”尚不能熟練駕馭,對學生學習心理缺乏全面的了解與研究,嚴重地阻礙了英語教學進程。教師是素質教育的最終實施者,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保證。因此,教師素質再教育的提高勢在必行,教師要提高自身的專業文化素質,深入領會教學大綱,全面透徹地掌握教材,熟悉語言教學規律,研究學生心理和學習策略,同時加深對英語國家歷史背景、人文地理、民俗風情等跨文化的理解,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寬知識結構和視野,在教學中有的放矢。提高教師素質,一方面需要組織加強培訓,通過學歷進修和非學歷進修,繼續再教育培訓等來完成,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師自身的業務進修,研究教育法、心理學、社會學等理論,學習了解認知法、聽說法、功能法等教學流派的基本特征,用現代最新語言教學理論指導自己的實踐而得以完成。

總之,“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培養人固然是艱巨的任務,但每位英語教師不應以其成績好壞來評價其是否成才,聰明與否,而應以提高學生素質為己任,運用教育均衡發展理念,充分利用本學科的特點,為祖國的建設培養合格的外語人才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猜你喜歡
初中生
基于微課初中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實踐研究
巧設體驗活動,助力大孩初中生成長
“三層七法”:提高初中生三級蛙跳能力的實踐研究
巧借數學思想提升初中生解題能力
省考背景下初中生地理識記能力提高的策略探討
巧用地圖培養初中生史料實證意識——以《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為例
省考背景下初中生地理識記能力提高的策略探討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識
初中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途徑
淺談如何有效地學習初中語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