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均衡發展與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研究

2012-05-10 02:11譚益科
中國教育探討與實踐 2012年3期
關鍵詞:思想品德教學研究

譚益科

摘要:隨著國家教育部提出教育要均衡發展以來,傳統的思想品德課教學已經不適應教育均衡發展的需要,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應當變死板說教為適合學生均衡發展的各種方式和途徑讓學生去感悟、體驗、內化知識,變知識的傳授為思維的訓練和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才能提高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興趣,真正達到思想品德課教學所要達到的目的,以促進學生的均衡發展。

關鍵詞:教育均衡發展;思想品德;教學研究

教育均衡發展其實就是對學生的平等教育,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的不同個性特點進行不同的教學,使學生得到均衡的教學效果。由于思想品德課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課程,在舊教育觀念的影響下,很多人認為思想品德課就是一門死板的說教課,時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灌輸——接受”的教學模式還有很多教師在使用,導致有些學生把學習思想品德課看成是一件枯燥無味的事情,不愿意學或者不重視學這一門學科,甚至在思想品德課堂上有的學生看其它學科書本或者做其它學科的作業,根本不愿意聽老師的說教,促使思想品德課得不到均衡的發展。教育均衡發展要求我們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個性特點進行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得到的教育相對均衡。這種死板說教的教學當然難以發揮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教育得不到均衡的發展。

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怎樣才能不再是死板說教而是讓思想品德課堂活起來使之成為學生們愛學樂學的一門課程,并真正起到提高學生學習思想道德的興趣,從而使學生得到的教育均衡發展呢?筆者認為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應當變死板說教為適合學生均衡發展的各種方式和途徑讓學生去感悟、體驗、內化知識,變知識的傳授為思維的訓練和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才能提高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興趣,真正達到思想品德課教學所要達到的目的,以促進學生的均衡發展。有關做法,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適當營造各種教學情景,讓學生個個獲得成功的體驗

思想品德課不同于其他學科的教學,關鍵是要啟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在心靈上產生共鳴,才有可能起到提高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興趣,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上思想品德課光靠老師娓娓動聽地講,活靈活現地演還不行,還必須不斷地營造適當的教學情景,提供學生參與合作、展示自我、表現才能的機會。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掌握程度,很大程度取決于他們的情感投入。只有從情感入手,才能使學生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學內容上,實現思想品德課的教學目的。真正的思想品德課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它有著實實在在、生動活潑的生活背景。如果能夠將活潑生動的生活背景引入思想品德課中,營造適當的教學情景和濃厚氛圍,做到以景生情,讓學生獲得實實在在的成功體驗,就可以促使學生產生內在的需要和情感上的共鳴,讓學生在這種氛圍中去感悟、體驗、內化知識,凈化靈魂,升華人格,完善自己。教師可依據初中學生的心理特征、年齡特點和具體的教學內容,營造適當的生活情景、游戲情景、表演情景、競爭性情景和音樂情景等把學生引入情境,揭示主題,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很快進入最佳學習狀態,獲得成功的感受。

營造生活情景,讓學生設身處于某個生活情景中,通過本身的參與體驗,從中獲得感性認識,獲得實實在在的成功感受。營造游戲情景,因為游戲是一項學生十分感興趣的活動,它內容豐富多樣,形式生動活潑,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及熱情。在游戲的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發揮出來了,學生在游戲中也不知不覺地學到了所應該學到的知識,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受成功的喜悅。營造表演情景,因為青少年天性富有想象力、表現欲都很強,根據這一心理特征,教師可按照教材內容編一些小品或請學生分角色表演等進行各種形式的表演,展示課文的思想內容,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要營造競爭性情景,因為給學生創設一個競爭和成功的機會,恰當地開展一些有益的比賽活動,就有可能消除課堂中常有的枯燥感,活躍了課堂氣氛,消除了學習的疲勞,讓學生在歡樂中掌握知識。因而,教師巧妙地根據課文內容開展競賽活動,創設緊張而又有趣的競賽性情景,采用必答、搶答、小組答辯、風險闖關等多種形式,寓鞏固知識、提高能力于歡樂之中,達到融會貫通的目的。營造音樂情景,因為音樂最富感染力,音樂能夠培養人的美好情操,使學生在欣賞和活動中受到教育,通過音樂的引導,能使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如在學習教科版八年級上冊《朋友的感覺》這一課時,可播放歌曲《友誼地久天長》,這不僅給人以美的享受,帶給人好心情,也會讓人觸景生情,朋友的情誼就會出現在腦海中,使學生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中,真正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二、貼近學生生活的實例進行教學,提高學習興趣感受成功的快樂

時下的思想品德課課堂,很多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回避紛雜的現實生活,局限在書本的世界里,很難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對學習無指望。教育均衡發展理念要求我們根據學生的實際因材施教,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遵循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啟發、引導學生關注身邊人,關心身邊事,在生活中學習,向生活學習,使課堂成為生活化的課堂,這也有利于改變一味說教的教學模式,打破沉悶的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感受成功的快樂。我們教師應該結合教科書的內容,有針對性地增添了許多貼近學生生活的、現實生活中活生生的事例和社會現象,使書本中抽象的理論知識與生動形象事例相結合。如在學習教科版七年級下冊《自我保護》一課中有關拒絕侵害的內容時,可引入貼近學生生活的校園生活中常存在的高年級學生敲詐勒索低年級學生錢物的實例,讓學生發揮想象力去思考該如何處理,也可由學生自己舉出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受侵害事例,使學生的心靈深處產生觸動和影響,從而引導學生學會正確面對侵害,敢于并善于拒絕侵害,使他們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這樣學生的學習效果相對比較好,學生感到自己成功了。

三、設計不同的問題進行課堂討論,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受成就感

問題是引發思維的動力,設計出有意義、有價值的問題,才會激發學生積極思考,想辦法解決問題,從而感受自己有成就了?;顫姾脛拥某踔袑W生,求知欲較強,善于表現自己,都比較喜歡討論,也能夠討論。通過問題討論來探究獲取知識是培養學生創造力和實際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加深理解和靈活運用,也有利于課堂氣氛的活躍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討論中,學生自已首先要獨立思考問題的成因及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后在與其他同學交流的過程中不斷汲取別人智慧的養分來補充、修正自己對問題的認識及解決問題的策略,這不但培養了學生創造性的思維能力,也使學生掌握了解決問題的策略,從而獲得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樣學生就感覺到自己有成就了。所以在思想品德課中,我們要多為學生設計問題,通過讓學生分組討論,同分析,代表發言,各抒己見等多種形式讓學生進行課堂討論交流。在討論前,教師應提出不同的問題和討論問題的具體要求,指導學生認真準備意見。討論中,要讓學生自由發表意見,注意引導學生圍繞中心問題并聯系實際進行討論,要努力做到全員參加,機會均衡,鼓勵學生之間積極開展持之有據,言之有理的爭論,發揚勇于堅持自己的觀點、但又不固執己見的學風。討論結束后,教師再進行小結,也可提出一些需要進一步思考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去學習和研究,也可讓學生自已去提出一些相關的問題。如在學習教科版七年級下冊《自我保護》一課中有關遠離危險的內容時,可設計問題“離家出走可能會給我們帶來什么危害?”讓學生去討論探究,通過討論使學生認識到離家出走的危險性,生活中就會做到不離家出走,提高了自我保護意識。這樣就變單純的說教為精心的指導,變知識的傳授為思維的訓練、為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以課堂討論形式進行問題探究應該是思想品德課的重要一環,這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具體體現,讓學生既掌握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更有利于學生的均衡發展。

四、實施平等教育,讓學生能夠均衡發展

思想品德課堂上,教師應該擺正心態,把自己擺到與學生平等的位置上,不要給學生一種居高臨下的感覺,盡量消除與學生之間存在著的心理距離,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共同學習、探討和研究,注重構建一個人人平等參與的互動、開放的平等教育過程。教師的教學語言要注意模仿影視演員、相聲演員的語言技巧,音調和節奏也不能太單一,要抑揚頓挫,要優美動聽,風趣幽默,即使是批評教育學生,也需要風趣幽默。同時要拋開一切煩惱,心情愉快,滿面春風去面對學生。還有要注意肢體語言,教師大方得體的衣著、端莊的儀表,每一個眼神、手勢、加上必要的表情,更容易贏得學生的喜愛。老師每一個真誠、善良、會意、由衷的微笑,飽含著對學生的尊重、鼓勵、贊許、支持、關懷和同情的真摯感情,會讓學生從中獲得奮發向上、克服困難、奮勇拼搏的精神力量。這樣學生就會容易感受到教師的感染力和親和力,就會讓學生有一種不是被教師說教的感覺,而是與教師共同學習的感覺,就會達到一種遠遠超出片面說教所產生的效果。

總之,作為教育均衡發展下的思想品德課教師,要勤學多思,大膽嘗試,對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要考慮適合學生均衡發展的各種方式和途徑進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每一個學生都想學、樂學、會學,每一個學生都感到自己成功了,真正達到思想品德課教學的目的,以促進學生的均衡發展。

猜你喜歡
思想品德教學研究
智慧課堂下如何實現高中英語互動教學研究
選擇
中學生思想品德意識與行為的培養
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復習課探析
基于項目式學習的生物學概念教學研究
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復習課探析
高中數學復習課教學研究
高中數學教學研究
基于“重點·難點·關鍵點”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教學研究
淺談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