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寫作能力

2012-05-10 02:11宋文鳳
中國教育探討與實踐 2012年3期
關鍵詞:方法技巧作文能力閱讀教學

宋文鳳

摘要: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把寫作要求提高到了一個新的層面,更加突出了遣詞造句、謀篇布局和情感表達的要求。語文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是密不可分的,閱讀教學可以幫助學生積累詞匯、提高語言運用能力,還可以提供寫作的方法和技巧、提供作文的素材。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作文能力談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初中級語文;閱讀教學;方法技巧;作文能力

初中語文寫作是考查學生綜合運用語文的能力,同時也考查學生的觀察能力、聯想能力以及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表達的能力。寫作一直是語文學習中的重點,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把寫作要求提高到了一個新的層面,更加突出了遣詞造句、謀篇布局和情感表達的要求。但目前我的學生的寫作能力與新課程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

一、學生語文寫作普遍存在的問題

在少數民族地區的學生中,語文語言的基礎也比較差,在寫作中出現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詞匯貧乏且運用能力差。

詞匯是語文寫作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要寫好一篇作文以表達自己的思想,必須以足夠的詞匯量為基礎,但實際上大多數學生掌握的詞匯量都達不到規定的要求,因而在寫作時也就不能隨心所欲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出現的問題往往有詞語誤用,表達不準確;某一詞語反復使用,語言表達缺乏變式,文章顯得單調乏味。顯然詞匯量不足已成為制約學生寫作的瓶頸。

(二)段落、文章的邏輯性差。

傳統的語文教學把語言知識放在首位,忽視了文章的篇章結構和段落,因此學生寫出來的東西往往是信息感不強,邏輯性差,很少有主題句,偶爾有了主題句,下面的支持細節也不能很好地說明主題句。文章整體內容缺乏一致性,連貫性,內容安排上也無主次之分,所以讀完之后有時甚至全然不知所云。

二、閱讀與寫作的關系

閱讀是對語言的吸收,是理解語言的過程,寫作是語言的表達,是運用語言的過程,二者是相輔相成的。

(一)閱讀是獲取作文材料的重要途徑。

中學語文教材(含閱讀課本)是一個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作文材料庫”,它前溯古人、后有來者,上自天文,下至地理,外接異域文化,內納各族文明,里面包羅萬象,無所不有。因此要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多讀書,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學生不斷地汲取文學營養,從而達到積累素材,儲存于胸,到寫作時才能信手拈來,為其所用。

(二)閱讀教學可以讓學生感悟并獲得寫作方法。

首先,閱讀教學能幫助學生學會審題。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從課題入手,讓學生弄清作者寫了什么,怎么寫的,為什么這樣寫,學生遇到類似的作文題后,便心中有底,這樣就知道該寫什么,該怎樣寫,避免了學生在作文中審題時誤入“歧途”,勞而無功的情況發生。其次,閱讀可以培養學生的作文立意?!皬慕邮苊缹W角度來看,閱讀過程就是讀者對作品中作者有意留下的空白和未定性因素逐步加以填補、充實、升華、完善的再創造的過程”。從這一點說,閱讀實際是一種美育手段,文學作品讀得多了,審美能力就會隨之提高。學生作文的深層立意也就會一觸即發。再次,通過閱讀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布局謀篇的能力。讀的文章多了,學生就會見到風格各異、各具特色的作品,會學到各類文章的篇章結構、寫作技巧、選材組織特點等知識,從而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三)閱讀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自我鑒賞作文的能力。

在閱讀的過程中,如果學生能從語法、修辭和邏輯三個方面去鑒賞別人的作品,然后對比自己的作文,提出一些新的看法或要求,那無疑是學生寫作能力的一個飛躍。如何鑒別自己語言文字的好壞?只有通過課本教材的名篇,或是課外的讀物,用它們那些比較規范、生動、嚴密的語言來幫助學生糾正自己的語病,豐富自己的詞匯,從而培養良好的語感,為學生在規定的時間里快速作文,提供保障。

同時,閱讀也是開拓學生視野的窗口。一個人關在屋子里,他的所見所聞一定不多。如果打開門窗,到外面走一走,那見識就多了。寫作也一樣,需要借鑒別人的東西。借鑒的方法,就是多閱讀,看人家是怎么寫的,可取人之長,補已之短。上語文課要熟讀課文,課外要閱讀小說、故事、詩歌等文學作品。別人的作文更要閱讀,人家寫得好的地方,那些精美語句,可以熟讀、背誦或者記在本子上,自己好好體會,以便加工改造,以為己用。還可以多閱讀一些同齡人的作文,來開拓自己的視野,借鑒別人的長處,啟迪自己的智慧,達到寫好作文的水平。

三、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寫作能力的策略

讀寫能力是語文綜合素質的體現,兩者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

(一)營造寬松的教學氛圍。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們應該鼓勵學生大膽發言、讓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或主張,即使他們的看法不正確,課堂上也應該加以導論、辨明,給學生提供一個寬松的環境。

(二)指導學生積累知識。

知識的積累在創新寫作意識產生中非常重要,教師應教導學生積累知識。如:教育他們常寫讀書筆記,摘抄好詞好句,養成“不動筆就不看書”的好習慣;教給他們觀察的方法、教導他們關注身邊的人和事,自覺養成勤寫日記、積累生活素材的習慣;激發學生樂于積累知識的積極性,為他們的創新寫作打下較鞏固的基礎。

寫作離不開句子,句子離不開詞語。要想學好語文,提高寫作能力,必須掌握一定的詞匯量,了解詞義,并能正確拼寫和熟練運用,否則,寫作就會受到限制??梢?,詞匯量的多少及正確運用直接影響到一個人的語文表達能力。還應結合一些詞組、同義詞、反義詞來加強記憶,豐富自己的知識,在寫作時運用這些知識來增加語言表達的靈活性和生動性。

閱讀與寫作二者關系密切,相互促進,閱讀能豐富詞匯、提高語文寫作能力,是寫作的基礎。從閱讀入手學習寫作,是提高寫作水平的捷徑。閱讀不僅能幫助學生積累思想,也能幫助他們積累語言素材。要想寫出好文章,就必須進行大量的閱讀。閱讀過程中要注意分析和揣摩原文的語言特點、用詞造句、習慣用法和固定搭配等。教師要鼓勵學生博覽群書,擴大知識面。正確地引導學生進行語篇分析,找出主題句,分析擴展句,總結概括文章大意,這些都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如遇到精彩的句子或段落就要求學生背誦,既能有效地減少文章的錯誤,又能給文章增色添彩。

(三)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

教師要針對初中學生有一定的語文基礎知識,但心理上尚不成熟,邏輯思維能力有待加強、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的心理特點,在促進學生獨立的思想指導下,把學生“扶上馬”,并為學生牽蹬引韁,為他們放開思維自主學習“送一程”。按照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由易到難、由低到高、由單一到復合的教學基本原則,我們對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進行分項集中訓練,努力在初中階段使學生系統掌握寫作能力。

(四)指導背誦,發揮范文的作用。

為了讓學生大腦中輸入和儲存更多的語言信息,以便寫作時靈活應用,應讓他們在熟讀和理解的基礎上背誦對話和課文,做到脫口而出,經過日積月累,積少成多,培養語感,寫作時就能得心應手。此外,還可以多背一些格言和諺語,寫文章時能正確使用,會使文章更加生動。

因此,背誦是培養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背一些好文章、好句子、好段落,使學生深刻了解語文的句子結構和變化規律,掌握地道的語文表達方式,提高語文表達能力。眾所周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眻猿肿寣W生背誦一些好文章、段落、句子、諺語等,在寫作中注意引用和借鑒,使文章更加生動、形象。

教師應盡量提供各種文體的范文,范文不僅要在格式、內容要點、語法修辭上給學生樹立樣板,而且要考慮到語文的多種表達方法,讓學生多接觸正面的東西。學生可通過范文比較一下自己的習作,找出差距,明確努力的方向,快速掌握語文的寫作技巧,使文章語句行文流暢,結構規范、語義清晰,符合語文的思維習慣和表達方式。教給語篇分析方法,訓練學生語文寫作能力。

(五)加強文章的分析與練習,提高語篇銜接能力。

設置大量語篇項目的練習,在一些連接詞、副詞或詞組的銜接在語篇分析中也是一個重要部分,教師在分析文章時,可以列出有關中心句、關鍵詞和語篇標志詞的表格,讓學生熟悉文章是如何謀篇布局的。

同樣,教師還可以找出每個段落的中心句,把他們打亂次序,然后給予一些關鍵詞,讓學生重新安排,這也不失一種較好的語篇訓練。

加強語篇連接的訓練,幫助學生理清語篇脈落。堅持“句、段、篇”的訓練程序。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在寫作訓練的開始階段,要狠抓基本功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句子是文章的基本單位,訓練句子時,可以采用連詞成句、模仿造句、回答問題、換詞改寫句子等形式。在學生掌握的簡單句之后,再根據課文體裁訓練寫各種類型的小段文章。這項練習能有效地增進學生句法的熟練程度,是一種很好的寫作訓練。

(六)改革這種課堂模式。

語文課本上的每篇文章,是作者用自己的人生經驗釀成的杯杯美酒和煮成的“精神雞湯”,閱讀教學就是在品味這些佳釀和“精神雞湯”,它們縈繞在我們心頭產生千萬種滋味,在我們心靈深處打下烙印。而我們廣大語文教學工作者,就要讓學生通過文字感悟到這些佳釀和“精神雞湯”來,讓學生通過文章作品的精妙和蘊涵的人生哲理,體驗到閱讀的快樂,主動拿起筆書寫自己苦樂悲哀。

(1)老師少講,學生多說。

教師的身份是指導而不是主角,主角應是學生,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少講,讓學生多說,給學生創造一個寬松的空間,一個張揚個性的環境。教師應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發現問題,一石擊起千層浪,激發矛盾,大膽質疑,暢所欲言,這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和全面認識事物的能力。然后達到“我口寫我心”的程度,寫作能力自然得到培養和提高。

(2)聯系生活,讀中悟寫。

學生的生活圈子狹小,生活節奏單調,學生除了學校就是家庭,除了作業就是練習。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應不時地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指導閱讀,引導寫作。如在《背影》的教學中,我讓學生進行片段模仿,學生便寫出了《秋雨》、《我的爸爸》等老題新作;在學了充滿詩情畫意的《春》之后,師生一起寫“家鄉的春天”,學生便會饒有興趣的和老師一塊交流著不同筆下的家鄉的春來;在學習《雄偉的人民大會堂》后,便可以讓學生課堂口述《我們的學?!?;學習游記,便可以領著學生旅游家鄉的名勝古跡,用文字把所見的景色描述出來;學了新聞后,就可以指導學生把校園新近發生的事件寫下來。實踐證明,從閱讀中,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可以挖掘學生生活中平凡后面的偉大,拓展學生的生活空間,讓學生有物可寫、有興趣可寫,這樣激起他們的寫作欲望,才能寫出較好的文章來。

(3)創設情景,激活靈感。

創造需要靈感,學生的創作也需要靈感,如何讓學生在寫作時激活寫作的靈感?這需要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先創設情景,培養靈感。把學生置于作者所描繪的某種情景之中,讓學生變成文中的主人公去體會,讓學生在心里感悟每篇文章的思想,與每位作者產生共鳴,這樣逐漸培養學生的創作靈感,在寫作當中才能激活他們的靈感。特別是在一些遠離學生生活的文學作品的教學中(例如古文、詩歌等),不妨讓學生“放馬奔跑”,大膽的聯想和想象(那怕是不著邊際的),學生通過文學作品的感性認識,進行加工改造,便引差生飛躍,使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還可以在論事的基礎上創造出“新事物”??茖W家的發明創造,藝術家的藝術造型,作家的構思等,都離不開想象。人們習慣把想象比喻為“飛翔的雙翅”,當你插上想象的翅膀的時候,你就會沿著創作的思路凌空翱翔,寫出感人肺腑的奇文妙字。

(4)靈活安排寫作內容。

把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結合起來,以課文為范文,多進行仿寫練習和片斷作文練習。在語文教學中,要充分發揮課文在作文教學中的示范作用,平時授課時盡量和作文教學同步進行,引導學生挖掘課文主題,感悟作者寫作思路,分析課文的藝術特點,讓學生掌握寫作技巧,作文命題結合教材,練習時可以從片斷作文人手,由小作文到大作文進行仿寫練習。比如每學完一篇課文,我便讓學生挑選課文里面的詞語寫一個作文片斷。因是連綴現成的詞語,每次倒也寫的神采飛揚,學生的自信心很受鼓舞。我還經常讓學生進行仿寫練習,當有了具體摹擬對象后,他們就不會感到無從下手了,特別是對作文功底不深的農村學生來說,仿寫練習和片斷作文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最佳途徑。

(5)激發學生的創新寫作思維。

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積極求異,在作文課中,引導學生求異寫作。因此,在課堂的閱讀教學中,老師要善于創設情景,與學生習作聯系起來,激活學生的寫作靈感。如要學生寫體現天氣炎熱的片段景物描寫,但文中不能出現“熱”字。不少同學便從植物、動物在炎熱中的各種表現來寫:如有的寫馬路邊的柳樹,無精打采的,葉子打著卷;有的寫狗趴在地上一動也懶得動,吐出長長的舌頭,喘著粗氣等。像這樣引導學生積極開動腦筋,發展求異思維,他們的大腦將越用越靈活,其創新的火花將不時的出現。

(6)鼓勵和調動學生參與評改作文。

批改作文、講評作文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關鍵環節。學生的作文如果沒有得到及時修改、點評,那就無法及時發現學生作文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把這些信息及時反饋給學生,教師最初布置作文的目的自然也無法達到,而且還會抑制學生的寫作熱情,影響寫作效果。而傳統的評改方法費時費力費神卻收效甚微。因此,在講評作文時,要把“一言堂”變為“群言堂”,變師生單向交流為師生雙向交流,生生雙向交流,師生、生生多向交流。在批改作文時,采用學生自我修改、學生互相批改、師生共同修改、同桌互評、小組共評等方式進行,變一支筆為幾十支筆,充分發揮學生在作文中的主體作用,真正培養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習慣。

(七)拓展閱讀教學空間,提高學生作文能力。

教師應將閱讀教學從課內拓展到課外,課外閱讀可以有效的彌補課內閱讀教學的不足。面對當前的學生“閱讀危機”,我們必須將“課外閱讀納入到語文教學的軌道上來”,讓學生博覽群書,廣為汲取,才能開闊視野,才有可能下筆如有神。如果課外閱讀再拓展一下,還應包括學生對社會的閱讀,對生活的閱讀。社會、生活是一本巨大的讀不完的無字書。無論是社會中的人、事、物乃至思想感情,教師都應指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仔細觀察,處處留意,就可吸取到更加豐富的營養,這樣全面的觸動學生的寫作動機,讓學生在無限的“閱讀”中去寫作,去提高。還可培養學生在網絡上語文閱讀與寫作能力。

書讀得越多,寫作才能越有靈感,加強閱讀教學,學生的寫作能力才能得到很好的提高。

(八)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訓練學生的創新寫作能力。

在教學中,要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可以充分利用墻報、黑板報,學習專欄這些優勢資源,把學生寫得好的、那怕只是有進步的文章或言論在學?;虬嗉壵故?;創辦班級周報,鼓勵學生自撰文章,在班級周報上進行交流;招聘小記者,積極引導學生把校園中的新面貌、學生生活中的新事物訴諸筆端,登在專欄板報上;定期開展作文比賽,把優秀的作文匯編成“獲獎作文集”;鼓勵學生給家長、老師進行書信交流,學生可將一周或者一月的學習情況,學習的心得,思想上的疑問與家長或者老師交流,以達到交流思想,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鼓勵學生動手寫自己的生活經歷和體驗,重視激發學生對家庭、學校和社會生活的體驗和感悟,指導學生向報刊投稿;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調查研究,開展“尋找家鄉的文化”、“探訪身邊的名人”、“親近大自然”、“觀察可愛的動物”等活動,引導學生了解民俗民情,民間文化,使他們的語文素質具有自身特點,打上時代烙??;通過各種課外活動的開展,學生的知識面得以拓展,觀察、分析、思考問題的能力得以提高,寫作素材得以增加,寫作欲望逐漸增強,學生愿意主動動筆寫下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

總之,語文教學內容豐富,練習形式多樣,是培養學生創新寫作能力的廣闊天地。初中語文老師應想方設法,運用靈活多樣的方式來培養學生們的創新寫作能力,讓學生們能寫出一篇篇“別出心裁”的文章。

參考文獻

[1]文海山.《淺談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的關系》《課堂內外·創新作文》,2002.02.

[2]曾申建,石國利著.《語感訓練與作文創新》《新時代教師》,2007.02.

猜你喜歡
方法技巧作文能力閱讀教學
初中英語評判性閱讀教學實踐與探索
多元讀寫理論指導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
高階思維介入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主持人控制會議離題的方法技巧
如何提高學生作文能力
高中數學問題情境化教學
論廣播電視新聞編輯的方法和技巧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作文能力
《外國小說欣賞》的寫作價值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