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術教育對中職生的心育作用

2012-05-10 02:11林艷
中國教育探討與實踐 2012年3期
關鍵詞:心育中職生美術教育

林艷

摘要:美術教育除了傳授本學科的專門知識和技能之外,還發揮著本學科的教育特點,使受教育者的精神素質和行為發生改變。美術教育能培養人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情感,活躍的思維和旺盛的創造力。在美術教育活動中要注意激發學生熱情,樹立學生的信心,陶冶學生的情操,特別要重視學生健康心理和成功感的培養。

關鍵詞:美術教育;中職生;心育;心理健康

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發展,心育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心育是心理素質培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簡稱。是指教育者以優化心理素質、維護心理健康為目的,通過心理素質訓練、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輔導活動,對受助者心理的各層面施加積極影響的教育實踐。它是旨在培養發展學生的健康心理,從而促進其個性完善的教育。心育是一項利教、促學、益社會的奠基工程。中職學校學生的心理存在著如自卑、逆反、缺乏自信、適應性差,情緒不穩定,情緒自控能力差等心理問題。若不及時加以正確引導,則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并誤入歧途。美術教育作為美育的主要手段與途徑,不僅要進行美術知識的傳授和美術技能培訓、培養學生審美觀和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同時也肩負著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的教育任務。美術教育用現實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反映在藝術形象中的先進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活動來感染受教育者,它廣泛而深入地影響著學生的情感、想象、思想、意志和性格,它能豐富學校的文化精神生活,激起學生的情緒體驗,有助于培養高尚情操。這就是說,美術教育具有心育作用。

(一)運用美術作品促進中職學生形成積極上進的健康心理。

自古以來,美術及其教育活動就是人類醫治心理疾病,保障心理健康的一種手段。優秀的美術作品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它能激起學生的情感,與學生產生共鳴,促進學生積極上進的健康心理。遠古的美術作品,如古希臘神像、印地安人的圖騰和埃及法老的陵墓,被賦予濃重的政治和宗教色彩,而被人們當作祛病去邪,保佑吉祥平安的護身符。蜿蜒逶迤的萬里長城、上下飛舞的中國龍、徐悲鴻筆下昂首嘶鳴的奔馬,是中國氣派和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無不給每一個中國人心理上注入激情和活力。如油畫《開國大典》,畫面描繪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的盛況,畫家強調色調的單純、對比和色彩強烈的變化。紅地毯、紅燈、紅旗和藍天、綠樹相呼應,黃色菊花與金燦燦的燈穗相呼應。大紅,金黃和碧藍幾塊大色彩調配得既融合又強烈,既莊嚴又熱烈。教師引導學生融人到開國大典這一激奮人心的情景,自覺產生一股為中國人站起來而興奮的激烈情感,從中激起為建設祖國而奮進的積極上進的思想感情。如潘天壽的《鷹石山花》,畫面山花野草,雄鷹巨石,表現出渾雄奇崛的風格,有一股催人奮進的感染力和沖擊力。通過讓學生欣賞,談談自己的感受,并引導學生進入畫中情景與作品產生共鳴。作品表現出來的情感感染學生、激發學生,使學生自覺產生了一種堅定、奮進的心境,達到良好的心理狀態。所有這些都足以證實了美術作品在人心理上產生的巨大作用。

心理學家還認為各種圖案、標志,甚至單一的美術造型因素,例如某種線條、某種形狀、某種顏色、某種構圖,均可被視為傳達特定聯想信息的符號,給人以截然不同的心理感受和心理影響。例如:水平線的開闊感、波形的動感、折線的煩躁不安感、旋形的弦暈感等等。國外有一色彩對心理影響的實驗。一實業家請客,備有滿桌佳肴。賓主入坐時,主人開了紅燈,于是肉食顯得很嫩,馬鈴薯顯得鮮紅,賓客食欲大增。正待開宴時,室內變成了蘭色。這時,烤肉變成了腐爛的樣子,馬鈴薯也象發了霉,客人立即倒了胃口。而當藍光出現時,不僅葡萄酒變成了蓖麻油樣,而且在坐的人都像一具具行尸,幾個嬌弱的夫人逃離了房間,哪里還想到吃東西。我國宮廷建筑的顏色則另有設計意圖:藍天、黃瓦、綠檐、土紅墻,對比強烈,非常壯觀,這為了顯示帝王的威嚴。在醫院,用藍色的房間環境來抑制激動型精神病患者,用紅色治療抑郁癥。作為美術教師應精通美術構成因素的心理作用,為教育教學中對學生實施心育服務。

(二)美術作業過程增強中職學生的自信心,增強他們的抗挫折感。

首先,許多美術作品的完成,需要學生互相幫助、互相協作才能完成。如:在課堂上,有的學生所帶的材料或工具不齊全,特別是一些家境比較貧寒的學生,老師應鼓勵其他學生把用具借給他們,以培養學生的同情心,在這個過程中,這些貧寒的學生還能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克服自卑、孤僻的不良心理;其次,學生在作業過程中,充分體現自我實現的內在價值,主動積極地進行探索。比如在手工制作課中,學生自己動手實踐,最后看到自己親手制作的作品呈現在面前,他們的自我價值得到體現,必能增強其自信心。這樣學生嘗到了獨立思考、探索的甜頭,就能學會在探索中總結經驗,提高認識,體現個人價值。久而久之,他們自然會擺脫長期以來對家長和老師的依賴,促進他們的自我成長。再次,美術作業過程是學生艱苦細心的勞動過程,學生會遇到許多困難。這時老師一方面要耐心細致、循循善誘,另一方面要及時鼓勵,讓學生感受到“山窮水盡疑無路”的失敗挫折,也能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成功喜悅。這樣,學生在困難中增強了抗挫折意識,矯正了浮躁的心理,形成樂觀、積極向上的心理品質。最后,幫助學生使學生的美術作業獲得最后的成功,這一點對心育作用的發揮是至關重要的。注意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發現和表揚他們作業中包括作業過程中的優點,強化他們克服困難完善自我的動力——自己的長處、或強項。比如說,有的學生構思大膽,想象奇特;有的學生制作精細,一絲不茍;有的學生雖造型一般,但色彩漂亮;有的學生畫面整潔,態度認真;有的學生思想活躍,有獨特創見……教師在作業成績評定中都應予以表揚。讓每個學生都親身體驗到,通過努力和奮斗,終于獲得最后成功的愉快。使他們萌發積極向上的心理需要,以培養進取心理,克服自卑心理。

(三)美術課外活動可以幫助克服中職學生孤僻、固執心理,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

美術學科課程外的美術活動課及學校各種美術活動的開展,例如:美術展覽、美術競賽、美術墻報、教室布置、舞臺布置,校園美化,班級形象設計,自己動手設計制作手繪鞋、T恤等,為學生心理健康發展,開拓了廣闊的天地。在這些活動中,增多了學生交往、協作的機會,有助于學生增強群體意識,在豐富多彩的美術活動中,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平等、信任、同情、責任感等社會性情操內容得到極大擴充,同齡人之間容易產生感情上的共鳴,集體活動與學生個人感情相結合,無疑對發展學生的自主心理、進取心理、相容心理、克服和矯治固執心理、孤獨心理、封閉心理是大有裨益的。美術活動“陶養吾人之感情,使之有高尚純潔之習慣,而使人我之見,利己損人之見,以漸消沮者也?!睗不ㄒ獫哺?,育人先育心??傊?,美術含有音樂及詩歌之意味,故感人尤深。美術作業過程(創作過程)須全身心地投入,美術寧靜致遠,具有不可替代的心育作用。

參考文獻

[1]葉奕乾主編.《普通心理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王希軍,葛星主編.《審美教育》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

猜你喜歡
心育中職生美術教育
心育課程資源建設的區域實踐
山區學校心育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互聯網+”背景下云南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發展路徑
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團體輔導的運用
淺談小學生的美術教育
基于視覺識別時代的學校美術課程
聽障兒童美術教育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中職生日常管理研究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征稿啟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