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杰斐遜“分區”制度內涵之解析

2012-08-15 00:46施德軍
黑龍江史志 2012年8期
關鍵詞:杰斐遜共和共和國

施德軍

(衡陽師范學院 湖南 衡陽 421002)

托馬斯·杰斐遜(1743-1826)是美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第三任總統、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家和美國民主傳統的奠基人。他的一生都在為確保人民的自由、民主而奮斗,為此他構想了一種“分區”制度,而這種制度與其權力制衡制度(即橫向上政府實行三權分立與制衡,縱向上聯邦與地方層層分權且地方自治)密切相關。

在其權力制衡制度構想中,縱向上的各級政府分為四個層次,從上到下是:聯邦共和國、州共和體、縣共和體和最基層的分區共和體。它們是依據法律建立的分級政府,各自都擁有其依法被授予的那份自治權,在縱向上構成了一個大致平衡和制約的權力等級體系。而最基層的分區共和體被杰斐遜當作是政體大廈的基石,[1]因而常常被人們誤以為“分區”制度僅是一種與政治生活密切相關的基層單位或共同體。其實不然,杰斐遜的“分區”制度有教育、政治生活、經濟生活三個方面的內涵。

一、“分區”是公共教育體系中初等教育管理和實施的“學區”

當托馬斯·杰斐遜在美國革命初期提出他的“分區”構想時,這一制度還只是一個公共教育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養合格的共和公民參與自治,并培養德才兼備的“天然貴族”承擔公民代表的職責。[2]為此杰斐遜設計了一體化具體完善的公共教育辦學機制,公共教育體制應該由小學、學院(即文法學校,中學)、大學的三級一貫的學校體系組成。而在上述三級公共教育制度應當注意普及初等學校教育(即小學教育),為了使公共教育思想具有現實的可行性,杰斐遜從初等教育入手,提出和倡導一種“w a r d一s y s t e m”,即把各個縣分成若干個更小的單位,w a r d,可稱之為區或分區,每個(分)區的面積約占弗吉尼亞州中中等縣的四分之一(方圓五六英里),人口一百戶,故又稱“百戶區”。每區設一所小學(即分區學?;颉鞍賾魠^學?!保?凡居住在該區的兒童都就近接受國家提供的3年免費的初等教育,并從中選拔優秀人才公費資助到文法學?;虼髮W深造,從而培養出德才兼備的“天然貴族”。這樣通過分區學校把群眾提高到適宜于民主參與的水平,通過其精心設計的教育體系來合力開發那些個人與生俱來的能力,并從中選拔出那些有能力、品格出眾的人服務于社會公益,最終會促進一個更加公正、和諧的社會的形成。

所以這個“分區”就是杰斐遜所設計的公共教育體系中初等教育管理和實施而劃分的“學區”

二、“分區”是地方自治、人民直接參與地方共同體政治生活的“小型共和政體”

分區制度的核心部分是政治方面。美國革命結束后,杰斐遜迫切感到有必要構建一個基層體制來為每一位共和公民提供直接參與政治的機會。因此他提議將弗吉尼亞州的每一個縣都劃分成更小的區(與學區一致),以利于公民直接參與地方上的公共事務。杰斐遜希望通過公民積極參政來培養和加強他們的自治精神,保障他們的自由與幸福,并防止新生的共和國陷入腐化墮落。[2]所以這種小的分區,在杰斐遜眼里就是一個“小型共和體”。

作為一位分權論者,為保障人民的基本權利,杰斐遜主張對權力進行制衡:在橫向上,三權分立且互相制衡;在縱向上,聯邦與地方政府層層分權且地方自治。為此杰斐遜認為應該把共和政府從上至下作如下安排:聯邦共和國、州共和體、縣共和體、區共和體,分別管理一切對外的和聯邦的、與州內公民有關的、縣內的、街坊瑣細眾多的但每人有直接利害關系的事務,從而達到分權和自治、保障人民的基本權利的目的。

其中區共和體就是最小的地方自治單位,是一種由全體公民按照多數確定的規則,直接而親自進行治理的“小型共和體”。在這個分區里,每個公民都能參加大會并且親身發生作用,他們管理“分區”內一切與其自身有關的事務,如參與選舉活動(選舉法官、警察、民兵、巡邏人員),照應窮人,管理分區的道路、治安,陪審員提名,輕微案件的裁判,民兵的基本訓練等。通過這種人民直接管理切身事務的組織形式來維護自己的利益,杰斐遜認為這樣可以使政治更多地反映和表達人民的意愿,更加激發人民對政治和自身利益關切的熱情和積極性,從而最廣泛地直接地推動人民的政治參與。所以杰斐遜是試圖用“分區”這種組織形式來踐行他的直接民主的理想。他說:“每個區本身就是一個小共和國,而國內的每個人這樣就成為共同管理機構的一名代理成員,親身處理他的大部分權利和義務,固然是從屬的,卻很重要,而且完全在他的權限范圍之內。人的才智不可能為一個自由、耐久而管理完善的共和國設計出一個更完善堅實的基礎?!盵3]這就是杰斐遜所認為的真正的共和主義,而且在他看來,“這小型共和國將成為一個大的共和國的最重要的力量”。[4]

由是觀之,杰斐遜的分區(或分區共和體)就是最小的地方自治單位,是人民直接參與地方共同體的政治生活的“小型共和政體”。

三、分區是服務于“小型共和政體”政治生活的物資保障基層共同體

分區制度的第三個部分內涵就是經濟生活。杰斐遜追求一種民主共和國,這種共和國在經濟上是平等的。所以他主張每個成年人都應有相當的大致均等的土地和財富,使人們具有與體面地參與共和國的政治生活相稱的經濟獨立。不過杰斐遜主張的經濟平等和經濟獨立,主要是為分區共和體的政治生活提供物資保障。他認為,相對經濟平等的存在,使人們得以為了共同利益自由地參與公共生活,而不至于被迫一心想著個人的經濟問題,從而使政治生活成為私人利益的角逐。只有這樣,才可以使政治生活真正服務于公共目的。[5]

而且杰斐遜追求的民主共和國在經濟上是一個以小農為基礎的農業社會。除了他認為一個以小農為基礎的農業社會則會培養人民善良的品德,就會產生獨立自主的精神,自由平等和獨立的農民是政治民主最好的基礎等有利于民主政治的鞏固和發展以外。他還相信土地是財富的最可行、最耐久的基礎,人民有了土地財產,他的自由權利就有了保障。因為杰斐遜在經濟思想上深受重農主義的影響,認為農業才是物質財富的真正生產產業和社會收入的基礎。所以一個大的民主共和國政治生活的物質保障來源于整個共和國的農業,一個“小型共和政體”的政治生活的物質保障則來自于“分區”內的農業。

所以分區是服務于“小型共和政體”政治生活的物資保障基層共同體。

總之,杰斐遜的“分區”制度有三層明晰且相互密切關聯的內涵:“分區”制度的核心是人民直接參與地方共同體政治生活以求自治的“小型共和政體”;而作為公共教育體系中初等教育管理和實施的“學區”的“分區”是為培養參與自治的合格公民和承擔公民代表職責的“天然貴族”,并試圖使每個公民自身在管理公共事務中負有職責而使“小型共和政體”、縣共和體、州共和體和大的共和國整體得以鞏固,人民的基本權利得以保障服務的;作為物資保障基層共同體的“分區”則在經濟上為“學區”的教育,更為“小型共和政體”的政治生活提供物資保障。

[1]李中平.托馬斯·杰斐遜的共和主義思想[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07,(1):64-66.

[2]張國琨.杰斐遜共和主義的制度保障:杰斐遜分區制度構想研究[D].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5.

[3][美]梅利爾·D·彼得森.杰弗遜集(上)[M].劉祚昌,鄧紅風譯.北京:三聯書店,1993:1633-1636.

[4][美]肯尼思·W·湯普森.憲法的政治理論[M].張志銘譯.北京:三聯書店1997:133.

[5]童偉華.從分區民主看我國的村民自治[J].廈門大學法律評論(第九輯),2005:179-188.

猜你喜歡
杰斐遜共和共和國
共和都市辦公室
向共和國最閃亮的星,致敬!
共和國歷次特赦鉤沉
共和國的春天
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入鏡管理法
把這張報紙給人看
男人的友誼
不接待副總統的小旅館
共和思想的內在價值的文獻綜述
共和國大閱兵史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