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團場土地經營方式改革的思考

2012-08-15 00:50尹月梅
中共伊犁州委黨校學報 2012年2期
關鍵詞:經營方式戍邊團場

尹月梅

(中共農四師黨委黨校新疆伊寧835000)

對團場土地經營方式改革的思考

尹月梅

(中共農四師黨委黨校新疆伊寧835000)

“十一五”期間,兵團土地經營體制的重大改革,對兵團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本文提出了基層連隊面對土地生產經營方式改革應該采取的基本措施。

團場土地經營方式改革措施

兵團黨委根據兵團的特殊情況,按照“經濟發展,生活富裕,場風文明,環境良好,管理民主”的標準建設屯墾戍邊新型團場,同時做了土地經營體制對重大改革,即按照職工的“身份地”和經營地區別對待,并對土地承包費做出明確規定,慎重地提出,到2010年,團場職工承包經營定額管理面積內的土地承包費,除自身受益的部分外,在2005年的基礎上減少50%,2020年前,團場職工承包經營定額管理面積內的土地費,除自身受益外,其余負擔全部免除。十一五期間,兵團土地經營體制的重大改革,對兵團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一、土地經營方式改革為兵團農業注入了生機和活力

(一)職工的主人翁責任感不斷增強。過去土地雖然是固定的,但在種植和管理上是統一的,土地承包金也是一年一變,管理的越好,投入的越高,土地承包金也長的越高,并且職工沒有自主權,被“逼”著種自己不愿意種的作物,采收也是輪流作業,影響了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現在分了“身份地”,土地承包金訂死了----只減不增。職工吃了“定心丸”,不僅在投入上加大力度,而且在管理上也更加積極主動。

(二)職工的市場意識不斷加強。尋求市場規律,把握市場“脈搏”是職工必須研究的課題,職工不能光知“低頭種地”,必須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對市場傳來的市場信息進行“篩選”,對有用的信息要抓住時機進行調查研究,找出能為自己服務的信息,“牽上市場的手”,讓產品賣出一個好價錢。

(三)職工的歸宿感不斷強化。職工安居樂業是屯墾戍邊的前提和保證。土地經營方式的改革則解決了職工樂業的問題。特別是兵團黨委實施的危舊房改造工程,解危解困工程,職工的安居問題得到了根本的解決,職工有了房屋,又有了土地,從一個全家人的財產只有幾個“包袱”的“無產者”變成即有房屋又有土地的“有產者”,職工的心踏實了,職工隊伍穩定了,屯墾戍邊的基礎打牢了,邊疆的安全也就有了保證。

(四)管理人員的工作量不斷減輕。土地經營方式的重大改革將打破兵團在計劃經濟時代延續的“五統一”管理模式,職工的自主經營管理權進一步擴大,主人翁意識將得到進一步提升,職工將逐步按市場經濟的模式進行操作,自主種植,自負盈虧,在職工的主動性在逐漸加強的同時,管理人員的工作量將大幅度減輕,從而為減少管理人員創造了條件。

當然,土地經營方式的重大改革,在帶來新的生機和活力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兵團是個黨政軍企合一的特殊組織,是一個準軍事的企業,但還擔負著沉重的社會責任,社政管理是一項非常繁雜的工作,所發生的費用攤給職工顯然不合理,但兵團沒有稅收,沒有資金來源,光靠國家財政資金轉移來解決不是長久之計,靠國家“來養活”最終不是個辦法,同時,貧困團場的債務問題尤為突出,現在收取的土地承包費只夠上交職工的“五大保修”,根本沒有能力償還“歷史”上的欠款,必須有一個長遠、妥善的措施來解決才行。另一方面,兵師有些機構設置過多過細,需要的材料(資料)也很多,團、連也必然要設置一些機構(人)去完成這些工作,再一方面,各種不切實際的檢查(調研)過多過濫,影響了團場(連隊)的正常工作。當前,減輕職工負擔,增加職工收入的呼聲越來越強烈,職工收入不高的問題已嚴重地影響兵團內部的穩定,長期下去必然會動搖屯墾戍邊的基礎。

二、基層連隊應對土地生產經營方式改革的基本措施

根據兵團所擔負的戍邊責任,基層農牧連隊,既不能改成像城市那樣的居委會管理形式,也不能像地方農村那樣的村民委員會的管理形式。應結合兵團實際選擇一條農村區化管理新路,將城市社會管理向連隊延伸。因此,基層連隊必須轉變思想觀念,改變工作方式,做好以下工作:

(一)提高基層干部的綜合素質,培養“復合型”人才。在基層干部逐步減少的同時,對干部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單打一”的人材要培養成“一專多能”的“復全型”人材,更好地勝任基層工作。

(二)改變傳統的管理模式,由管理向服務延伸。轉變職能,由管理型為主轉變成服務型為主,要“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好服務工作。一是信息服務,現在已進入網絡化時代,市場信息千變萬化,把握和預測未來市場是提高經濟效益,致富職工群眾的關鍵環境,必須要隨時進行關注,決不能是“只埋頭拉車,不抬頭看路”。二是向職工推廣先進的生產技術尤其是優良品種和新的灌溉技術,引導職工做好種植結構調整,按照市場的需求生產。防止“一哄而上,見快就追”。三是做好管理服務,主要是協調好各種關系,化解職工之間的矛盾。如:職工與公司(老板)在購銷農資與產品之間的關系,職工與職工在生產過程中使用水、電、農機等。四是教育職工樹立風險意識,引導職工參加農業保險,克服“賭徒”心理。農業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投資高、產出低、周期長、自然災害發生頻繁,參加農業保險是一個明智之舉,“花小錢,免大災”。

(三)要做好職工“身份地”的管理及“善后”處理工作。一是管理。凡是兵團一線職在冊職工,在退休之前可以享受“身份地”待遇,按照市場需求訂單進行生產經營,但必須遵守國家有關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規,并履行保護土地的義務,不得進行掠奪式生產成棄耕,不得轉讓買賣或轉變其用途。二是“身份地”的善后處理。兵團職工不同于地方農民,分給的責任田一直承包下去,他們到了退休年齡就要退休,職工退休以后所承包土地的“善后”處理工作也是一件大事。兵團每年都有一部分職工退休,也必然要補充一些新職工,以保證屯墾戍邊后繼有人,要保證補入的新職工要有田可耕,退休以后的職工就要將承包的土地退出來,讓給新職工承包,實現人與土地的平衡。退休職工的子女如果是一線職工,又愿意承包土地,可優先考慮將收回的土地承包給其子女,“子承父業”有利于兵團的穩定和發展。收回的土地在重新承包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在承包的過程中,應嚴格按照兵師有關政策執行,不得自己出臺“土政策”,侵害職工的合法權益。二是有職工承包時,必須優先承包給職工,不得受利益的驅動,刁難職工,讓職工放棄而承包給外來務工人員。如果沒有職工承包,可按照同等土地條件的(經營地)承包費進行公開招標,或者召開職工代表大會,確立合法的承包方案,并張榜公布,讓職工明白,避免暗箱操作,以權謀“地”。三是轉包時要依照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辦理好手續,并交有關部門進行把關和備案。要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避免轉包過程中因手續不全,責任不清而出現扯皮現象,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影響了干群關系,甚至造成上訪等不穩定因素。四是做好新承包戶的服務工作,按照市場需求和當地自然條件,指導種植和技術術服務,讓其盡快掌握技術要領,提高單產和產品品質,增加經濟效益,早日走上致富之路。

[責任編輯:何瑞霞]

doi:10.3969/j.issn.1674-6287.2012.02.24

E249

A

1674-6287(2012)02-0078-02

2012-03-07

尹月梅,女,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四師黨委黨校高級講師。

猜你喜歡
經營方式戍邊團場
給戍邊烈士的一封信
淺談新發展理念為指導推進團場林業經營制度改革
——關于團場林業發展的思考
加強團場財政資金監管的思考
賽加城址先民的生產經營方式
戍邊壯士歌
戍邊追夢
新聞傳媒企業加強財務管理創新研究
創新是生存與發展的原動力
“互聯網+”農業時代新型農業經營方式構建研究
新時期職工教育在團場職工隊伍建設中的作用及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