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邏輯證明(下)

2012-08-15 00:45包心鑒
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 2012年2期
關鍵詞:民主特色制度

包心鑒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邏輯證明(下)

包心鑒

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僅要進行“歷史必然性”的證明和“現實必要性”的證明,而且要進行“內在邏輯性”的證明。所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邏輯”,即是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道路、制度各自有著內在的產生與發展的規律,同時它們相互之間又有著內在的邏輯聯系。作為理論形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其內在邏輯證明,需要著重深入回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改革開放的關系、與毛澤東思想的關系以及這一理論體系迄今為止所包容的三大理論成果之間的邏輯關系。作為道路形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其內在邏輯證明,需要著重深入回答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夠選擇這樣一條正確道路、這條道路的主題、本質、內涵、目標是什么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與其他現代化道路相比較的特殊價值。作為制度形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其內在邏輯證明,需要著重深入回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邏輯依據、基本內容、內在本質和主要特征等重大問題,從而深入揭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現實價值。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內在邏輯;理論形態;道路形態;制度形態

在“中國式的現代化”的整體架構和發展過程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一個具有十分特殊意義的發展階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中國共產黨人從中國實際出發的獨特創造,是對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創造性的偉大貢獻。

30多年前當中國改革開放帷幕剛剛拉開的時候,人們對中國究竟要走一條什么樣的現代化道路,還處在一種似明非明狀態。這個重大問題,自然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深入思考的“熱點”問題。所以,1979年12月6日,當日本首相大平正芳向鄧小平提出“中國將來會是什么樣的情況?整個現代化的藍圖是如何構思的?”問題的時候,鄧小平陷入了沉思,進而便提出了一個著名的、影響中國今后幾十年命運的戰略設想,這就是“小康社會”。鄧小平說:“我們要實現的四個現代化,是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我們的四個現代化的概念,不像你們那樣的現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紀末,中國的四個現代化即使達到了某種目標,我們的國民生產總值人均水平也還是很低的。要達到第三世界中比較富裕一點的國家的水平,比如國民生產總值人均一千美元,也還得付出很大的努力。就算達到那樣的水平,同西方來比,也還是落后的。所以,我只能說,中國到那時也還是一個小康的狀態”(《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237頁)?!爸袊浆F代化”、“小康之家”、“小康社會”,這些在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嶄新概念,初步指明了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過程和方向。正是在這次重要談話的基礎上,鄧小平經過反復思考并經過黨中央領導集體反復論證,高屋建瓴地形成了“三步走”發展戰略,描繪了“中國式的現代化”的宏偉藍圖,展示了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雄心壯志。30多年來,我國現代化建設基本上是按照鄧小平“三步走”戰略穩步推進的。到上個世紀末,我們已勝利實現了第一步、第二步戰略目標,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了小康水平。進入21世紀,“中國式的現代化”展示了更加廣闊的前景。2002年11月召開的黨的十六大,在實事求是分析我國小康水平現狀的基礎上,明確提出了一個重大戰略目標,這就是“在本世紀頭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叭娼ㄔO小康社會”,是對鄧小平“三步走”戰略的重大豐富和發展,它把“中國式的現代化”的特有內涵和實現步驟進一步科學化和具體化了。2007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七大,深入分析我國現代化建設面臨的新形勢,明確提出“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進一步揭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在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過程中的歷史方位和重大意義?!叭娼ㄔO小康社會”,不啻是一座通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金橋,它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主題更加明確,目標更加堅定,信心更加倍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階段,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拓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與意義。

首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階段,是基本實現現代化戰略目標必經的承上啟下的關鍵發展階段。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的改革開放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在短短20年時間里,我們就在全國范圍擺脫了貧困,實現了溫飽,總體上達到了小康,這是了不起的偉大成就,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十分重要的基礎。但是必須十分清醒地看到,我們現在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的屬性和地位沒有變。這三個“沒有變”,決定了我國在人民生活總體達到小康水平的基礎上,必須集中時間、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只有經歷這樣一個發展階段,才能順利實現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實踐已經有力地證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戰略目標的提出和逐步實現,在“中國式的現代化”進程中真正發揮了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大里程碑。

其次,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階段,是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關鍵發展階段。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中國式的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階段,尤其需要在新的層面上認識和把握改革與開放的關系,密切適應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文化多元化、科技信息化迅速發展的世界格局,把我國的改革與發展日益緊密地融入人類文明大潮流,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完成的時代性、世界性課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是包含著改革開放的戰略目標,在如何通過改革開放實現“中國式的現代化”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關鍵作用,在更加適應時代潮流的層面上有力推進了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步伐。

再次,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階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實現自我完善和自我定型的關鍵發展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個長期的改革完善過程。正如鄧小平指出:“我們搞社會主義才幾十年,還處在初級階段。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還需要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需要我們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斗?!薄翱峙略儆腥甑臅r間,我們才會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這個制度下的方針、政策,也將更加定型化”(《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379-380頁,372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改革中逐步完善、逐步走向定型化的過程,也就是中華民族真正實現偉大復興的過程。一方面,通過60多年的發展尤其是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相繼實現了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制度到民族獨立、人民當家做主的新社會制度的歷史性轉變,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制度到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性轉變,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體制到全方位開放體制的歷史性轉變。正是這些制度性的歷史轉變,孕育和催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現在這個新型的社會制度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另一方面,我們又必須清醒地看到,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國內改革正處在攻堅階段、發展正處在關鍵時期,我國已進入多元化社會,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這些都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完善與定型產生嚴峻的挑戰和復雜的影響。通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制度必將得到進一步完善與發展,從而為中華民族走向全面復興打下更加堅實的制度基礎。

第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內涵與特征: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的建設協調發展和全面推進。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幾屆中央領導集體在致力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十分注重經驗的總結和理論的提煉,先后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這是不斷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規律的理論結晶,是黨極其珍貴的理論財富。

1987年黨的十三大,明確制定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即: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1997年黨的十五大,明確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即:在經濟上建設人民共享繁榮成果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政治上建設共產黨領導的人民當家做主的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文化上建設現代化的民族的大眾的科學的社會主義文化。2002年黨的十六大,科學謀劃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總體布局,即:在推進經濟、政治、文化改革與發展過程中實現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以及生態文明整體推進。

2007年黨的十七大,系統總結了我國改革開放的10條基本經驗,即“十個結合”: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結合起來,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同堅持改革開放結合起來,把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同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結合起來,把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同發展市場經濟結合起來,把推動經濟基礎變革同推動上層建筑改革結合起來,把發展社會生產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結合起來,把提高效率同促進社會公平結合起來,把堅持獨立自主同參與經濟全球化結合起來,把促進改革發展同保持社會穩定結合起來,把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同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結合起來。

這些標志性的基本經驗總結和理論探索成果,高屋建瓴地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規律,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內涵不斷豐富、特征愈益鮮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關于中國社會全面變革和全面發展的道路,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的建設進程及其有機統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就是在堅持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這一經濟形態的科學內涵和基本特征是,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就是在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更好地保障和發展人民民主權利;這一政治形態的科學內涵和基本特征是,堅持共產黨領導、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的前提下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一文化形態的科學內涵和基本特征是,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就是在堅持以人為本這一本質和核心的基礎上實現社會和諧發展;這一社會形態的科學內涵和基本特征是,堅持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建設相互協調、整體推進,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

實踐雄辯地證明,這樣一條發展道路,賦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形態以內在的優越性和發展潛力。第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生產資料公有制為主體的基本經濟制度,同時容納一切有利于生產力發展的其它經濟成分。這樣一種經濟制度,既能為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提供有利的制度條件,又可以從根本上消除資本主義制度下資本私人占有與生產社會化之間的矛盾,從本質上代表著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空間。第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人民當家做主的基本政治制度,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并以發展高度民主為目標積極推進政治體制改革。這樣一種政治制度,可以從根本上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消除資本主義民主的階級局限性和狹隘性,使社會機體充滿生機和活力。第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以人為本,堅持以社會公正和平等作為價值目標,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最終是要消滅階級,消除剝削,實現共同富裕,為社會成員自由全面地發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證。這樣一種社會制度,可以消除資本主義制度下貧富不均和人的畸形發展現象,使社會全面發展建立在人的內在活力基礎之上。第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全面發展的特性和戰略,在建設物質文明的同時,不斷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和諧以及生態文明協調發展的目標邁進,由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能力消除一切舊制度下所特有的貪婪、腐敗、墮落現象,使整個社會在文明健康的生產關系和社會關系中生機勃勃地向前發展。

總之,中國共產黨領導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寶貴品格和不懈追求,是符合東方大國走向現代化和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規律的內在邏輯體現。歷史雄辯地說明,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以至在社會主義發展的很長歷史時期,只要我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就一定能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活力充沛、價值長存。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

四、作為制度形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邏輯證明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拓展,必然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形成有機融為一體?!爸袊厣鐣髁x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越性”(胡錦濤:《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單行本第8頁)。何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依據是什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包括哪些基本內容、有哪些基本特征?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內在邏輯關系界定有何現實價值?深入搞清和科學把握這些基本問題,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動搖并在新的實踐中不斷完善這一制度的重要前提,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內在邏輯關系證明的重要內容。

第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邏輯依據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一個長期積累、逐步形成、不斷完善的過程。依據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我國社會制度不斷變革與發展的理論與實踐,我們可以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定義為:所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就是既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一切從中國的實際出發,既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不動搖,又充分吸收其他社會制度的優秀成分,緊跟時代潮流,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為基點,以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為目的,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民主公平正義為價值,堅持以人為本,涵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各個方面的新型社會制度。

這樣一種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既是中國改革開放實踐的內在邏輯體現,又是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則在當代中國創造性運用的內在邏輯證明。它內在地包容著以下幾個方面的有機統一:

一是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與一切從中國實際出發的有機統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則在當代中國的偉大實踐,因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其本質特征的每一個方面,都深刻體現著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與基本原則的內在要求。其中最重要地體現在兩個基本方面:其一,以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作為基本出發點和根本任務??茖W社會主義所以成為科學,所以成為工人階級政黨和勞動人民的行動指南,一個根本原因在于這一科學理論與原則能夠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既是社會主義的首要本質,又是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正是在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這一基本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現和實踐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與基本原則的基本要求。其二,以實現全社會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價值目標??茖W社會主義所以具有永恒的生命力,所以能為廣大勞動人民以至其他社會階級所樂于接受,又一根本原因在于這一科學理論與原則能夠造福人民,實現全社會的共同富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在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基礎上逐步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既是社會主義的價值目標,又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以不斷實現人民共同富裕為奮斗目標,深刻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與基本原則的又一基本要求??茖W社會主義基本原則是管長期的,具有普遍性,我國社會主義發展是分階段的,具有特殊性,正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一全新的社會制度上,我們黨實現了堅持科學社會主義長期性與階段性的有機統一、普遍性與特殊性的有機統一。

二是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不動搖與積極吸收其他社會制度優秀成分的有機統一。無論是從邏輯關系來說還是從本質意義上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都是新時期改革開放的產物。改革開放將中國推向了世界、融入了世界,正是在世界大變革大發展潮流中尤其是在全球化大背景下,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得以與世界發達國家社會制度溝通與交流,在比較、鑒別與吸收中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內涵,張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勢。我們黨領導和推進改革開放的一個突出貢獻在于,既堅持社會主義制度中最基本的方面不動搖,又大膽吸收和充分借鑒世界發達國家社會制度中的優秀成份,在對外開放中有力促進社會制度的改革與完善,創造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有效實現形式和發展路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所以能夠緊跟時代潮流,所以能夠與時俱進,所以能夠在全球化劇烈競爭中不斷鞏固發展并在世界舞臺上愈益顯示出強大競爭力和內在活力,根本原因正在這里。

三是堅持社會差距的客觀性與社會公正的必然性的有機統一。在消除剝削和社會差別的基礎上實現社會公平與公正,是社會主義的鮮明特征和價值追求。社會主義所以具有資本主義不可比擬的優越性并將最終取代資本主義,科學社會主義所以能夠成為廣大人民自覺遵循的真理與目標,其根本理由與動力正在于此。然而實現社會公平與公正又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奮斗的過程。無視社會公平與公正,容忍社會差距不斷拉大,不是真正的社會主義;不承認社會差距的客觀存在,企圖在很短時間內實現完全公平與公正,那也不是真正的社會主義。鄧小平關于讓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區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帶動越來越多的人和地區都富裕起來,最終實現共同富裕,正是深刻體現了社會差距的客觀性與社會公正的必然性的有機統一。這樣一種有機統一才是真正的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社會實際出發,既顧及了社會差距的客觀性與現實性,把追求效率、提高效率放在重要位置,又顧及了社會公平與公正的必然性和目標性,堅定不移在發展中實現效率與公平的統一、差距與公正的統一。堅持這種辯證統一,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產生的現實依據,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的現實任務。

第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內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是人民民主。人民民主是中國共產黨始終高揚的光輝旗幟,更是黨緊緊依靠人民在改革開放中創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出發點和根本支撐。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沒有民主更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人民民主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具體體現在,一,人民作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的地位和權利的真實實現,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形成奠定了根本基礎;二,廣大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充分調動與發揮,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完善的主體依靠力量;三,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維護與實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與發展的根本價值取向;四,人民受惠不受惠、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是衡量制度優劣的根本標準,是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改革中不斷完善的根本動力。以上四點,在我國新時期改革開放進程中得到了比較鮮明的體現和完整的實現,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源于20世紀50年代社會主義初創時期,形成于和發展于20世紀80年代至今的社會主義改革時期,所謂“源于毛,始于鄧、成于鄧,鞏固發展于江、胡”。

以人民民主為本質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主要由五大基本制度構成,其核心就是“五大民主”:

11以選舉民主為主要標志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支持人民當家做主的最基本的國家形式。從1949年新政治協商會議代行人民代表大會職能,到1954年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正式誕生,再到改革開放以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不斷完善與發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越性得到不斷發揮與體現。其最大優越性在于,它既能有效地保障全體人民統一行使國家權力,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當家做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有利于國家機關分工合作、協調一致地組織社會主義建設。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體現人民民主本質的根本之處在于選舉民主。選舉和投票是現代民主制的一大優勢和主要形式,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具有中國特色的選舉民主的根本體現。全體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公民通過廣泛民主選舉組成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通過廣泛民主選舉組成各級國家權力機構、行政機構和司法機構,從而使廣大人民的意志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得以充分體現,確保各類各級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行使國家權力。我國現行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還需要在改革中進一步完善,改革的根本方向和主要任務是進一步擴大選舉的覆蓋面,進一步增強選舉的真實性和有效性,更好地發揮代表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重任。

21以協商民主為主要標志的政治協商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經過60多年的積累與發展,這一基本政治制度已經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最有特色的內容和不可缺少的支撐。政治協商制度的主要載體是人民政協。人民政協是我國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是實現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組織形式,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渠道。人民政協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不可替代的作用,集中體現在協商民主上。選舉民主和協商民主,是現代民主的兩種重要形式。在我們這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多民族、多黨派的社會主義國家,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通過人民政協進行廣泛協商,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以及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意見,再由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進行決策,由人民政府執行實施,這樣一種政治體制,集中體現了廣泛民主與科學集中的統一。堅持與完善人民政協這種民主形式,既符合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又體現了中華民族兼容并蓄的優秀文化傳統,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獨特創造。

31以直接民主為主要標志的群眾自治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不僅是以選舉民主和協商民主為主要內容的間接民主制度,而且要逐步創造條件發展直接民主,不斷拓展直接民主的廣度和深度,保證人民更直接地依法參與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更廣泛地享有民主權利和自由,更實際地尊重和保障人權。包括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社區以及部分縣鄉以下直接民主在內的基層群眾自治,是發展直接民主的重要途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最廣泛實踐。這一廣泛的直接民主實踐,在我們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發展極不平衡、尚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東方大國,更有其特殊意義,不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生長點。同時要注重發揮各類社會組織在擴大群眾參與、反映群眾訴求方面的積極作用,不斷增強社會自治功能。盡管當前我國的群眾自治制度還處在初級階段和探索之中,還存在著種種亟待完善的地方,但是作為一種億萬人民參與的直接民主實踐,它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的形成與完善,將發生不可低估的影響。

41以黨內民主為主要標志的政黨政治制度?,F代民主政治是政黨政治,關鍵在于執政黨能否民主建黨、民主執政,要害則是發展黨內民主,同時按照民主協商的原則處理好執政黨與其他參政黨的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領導力量是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黨內民主狀況直接關系著乃至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能否鞏固發展。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對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帶動作用;從根本意義上說,以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以黨的民主執政確保人民當家做主權利的實現,以執政黨黨內民主帶動黨際民主及其民主黨派黨內民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的鮮明特色和關鍵環節。黨內民主的核心是確保黨員民主權利,關鍵在于制度建黨。改革與完善黨的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干部制度,是實現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和依法執政,從而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推向前進的根本保證。

51以經濟民主為主要標志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把公有制、按勞分配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與現代市場機制結合起來,創造與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內容,也是最鮮明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僅是調節社會資源的一種基礎手段,而且是支撐經濟基礎的一種基本制度,同時還是適應時代潮流把中國推向世界的一種發展道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經濟民主,即賦予和確保企業及生產經營者個人以經濟自主權。只有擁有經濟自主權,遵循價值規律自主生產、自主經營,才能充分調動企業和職工的積極性,為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增添基礎活力。市場經濟離不開政府調控,但這種調控與傳統計劃經濟制度下的政府調控有著本質區別,主要表現在,一個是民主式的調控,一個是集權式的調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本質決定,政府對市場的調控必須建立在充分保護和發揮企業及生產經營者個人自主權基礎之上,為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環境與條件,通過行政調控手段和經濟調控手段的有機結合,促進和實現社會公平與平等。我國30多年改革開放的實踐雄辯證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實現經濟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基礎,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目標與改革方向不動搖,著力探索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現代市場機制的有機結合之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以上五點,其核心是人民民主。堅定不移推進社會主義民主,切實保證廣大人民民主權利的實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和根本保證。

第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價值指向

科學界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邏輯,具有重大現實價值。

首先,有利于澄清“非獨立形態”論的錯誤干擾。長期以來,在如何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問題上,存在著各種“非獨立形態”論的干擾。有的人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還不成其為一種獨立的制度形態或社會形態,不過是“民主社會主義的翻版”;有的人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引進了許多資本主義的制度,實際上是“掛著社會主義旗號的資本主義”;還有的人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是什么新創造,沒有超出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所設計的社會制度,“在經典作家那里早就解決了”。從根本制度層面科學界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力表明,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實踐探索和理論提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形成為一種比較完整、相對獨立的制度形態和社會形態。這樣一種制度形態和社會形態,既不同于歐洲民主社會主義的社會制度,又超越了上個世紀50年代我們建立的傳統的社會主義制度,與西方資本主義社會制度更是有著本質的區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一種全新的社會主義制度,它是在繼承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基礎上在新時期改革開放實踐中產生與逐步完善的新型社會主義制度,集中體現了我們黨領導人民把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則同當今時代潮流和當代中國實際有機結合起來的理論勇氣和政治智慧。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真正堅持社會主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動搖,是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其次,有利于澄清“中國模式”論的片面導向。一個時期以來,國內外一些人熱炒所謂“中國模式”,在理論上和實踐中產生了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一些人游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最本質的方面和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的基本特征,把某些應對特殊事件和特殊困難的做法及其帶有濃重計劃經濟色彩的體制當成所謂“中國模式”倍加推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發展實踐和理論界定深刻說明,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改革開放以來雖然經濟社會各方面有了飛躍式的進步,但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的屬性和地位沒有變。這三個“沒有變”,決定了當代中國不可能形成某種模式化的東西,更不應該將某些現行的制度和做法概括為所謂“中國模式”而盲目自滿。社會主義絕不應該是一種固定的模式,更不應該將一國經驗作為普遍模式到處復制,而應該是在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則指導下符合各國國情的獨特創造。作為具有鮮明時代特征和民族特色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不是凝固的可以向別的國家輸出與復制的所謂“中國模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既是一種相對獨立的制度形態和社會形態,又是一個需要在不斷改革開放中逐步走向完善的動態過程,永遠不可“模式化”和凝固化??傊?“中國模式”不啻是前進道路上的一口“陷阱”,有可能將我們的事業引入誤區甚至顛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支撐,只有在堅持這一基本制度的基礎上才能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其三,有利于抓住本質發揮與發展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究竟什么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如何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在這個基本問題上,近年來在一部分人中產生了極大的思想認識混亂。一些人把“社會主義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片面理解成甚至曲解為“社會主義可以高度集權辦大事”,把“集中”與“集權”混淆起來、等同起來,把高度集權當成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一些人把社會主義能夠高效率地辦事情與發展民主割裂開來甚至對立起來,認為發揚民主程序繁瑣,太費時間和精力,不利于高效率地辦事情。如此種種認識和行為,都游離乃至根本悖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即人民民主。崇尚集權,忽視民主,甚至壓制民主,民意被擠壓在有限的空間,權力失去民主力量應有的制約與監督,不能不說是一個時期以來一些部門和領域大搞政績工程和形象工程,直接導致事故頻發,嚴重損害人民財產以至生命的根本原因所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表明,“集中”與“集權”是兩個根本不同的范疇:集中以充分發揚民主作為前提,集權則以個人專斷作為前提;集中以大多數人的意見作為依據,集權則以個人或少數人的意見作為依據;集中以積極推進民主政治建設作為目標,集權則以樹立和鞏固個人威信作為目標??傊?集中是推進黨和國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的內在要求,集權則是對黨和國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的最大破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必須重點防止和消除權力過分集中的弊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還表明,民主和效率是統一的,也是完全能夠統一的。首先,發展民主是提高效率不可或缺的前提。通過充分發揚民主,集中大多數人的意見,有利于形成科學決策,最大限度地減少決策失誤,從而有利于可持續地提高辦事效率。尤其是關系絕大多數人利益的大事,如果離開充分民主作為前提,則很有可能發生失誤,產生“欲速則不達”的效果。其次,發展民主是提高效率不可忽視的動力。任何事情,尤其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只有充分依靠廣大干部群眾的智慧和積極性,才能順利推進。充分發揚民主的過程,也就是充分調動大多數人積極性的過程。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了,辦事效率自然也就會得到充分提高。再次,發展民主是提高效率不可忽略的目標。提高辦事效率,集中力量辦大事,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更好地造福于人民。從這個本質意義上說,發展民主與提高效率具有同樣的價值目的,是完全可以統一的。

總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理論提煉和內在邏輯界定具有多層面的現實價值。只有全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與內涵,才能排除各種干擾,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前進方向。在始終堅持并有效實現人民民主這一本質之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才能得以真正發展與實現,也才能依托這一社會制度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五、結語:“三大形態”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

經過對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和對社會實踐的艱辛探索,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在中國這塊東方大地上高高豎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旗。在這面偉大旗幟指引下,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經過長期奮斗、創造和積累,開辟了一條正確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一個科學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一項根本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是來之不易、必須倍加珍惜的偉大成果,它們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進方向更加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更加鮮艷了。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三大基本形態,理論、道路、制度三者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邏輯聯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是不斷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指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實踐形態,是鞏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路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根本制度支撐,是作為理論形態和道路形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制度保障。歷史與現實一再表明,只有深刻揭示和科學把握理論、道路、制度三者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才能夠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動搖、堅定不移地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

作為理論形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其著重點是“主義”問題?!爸髁x”指引方向,“主義”指導行動。在我國現階段,堅持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堅持社會主義根本方向,就要毫不動搖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尤其要毫不動搖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內在邏輯,將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有機地統一起來,全面貫徹落實。當前在究竟要堅持什么“主義”問題上的種種思潮,再一次警示我們,始終不渝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必須不斷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共識,不斷提高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自覺性,不斷提高全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內在邏輯的科學性?!爸挥袌猿种袊厣鐣髁x理論體系不動搖,才能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才能真正做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動搖”(胡錦濤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轉引自2008年9月30日《人民日報》)。

作為道路形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其著重點是“發展”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著力于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科學發展之路。在我國現階段,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就是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不斷拓展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道路、以社會主義民主法治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以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發展道路,逐步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宏偉目標。歷史與現實一再表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是我們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在中國實現現代化征途上,必須牢牢堅持鄧小平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決不能有絲毫動搖?!霸诋敶袊?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科學發展”(胡錦濤:《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單行本第20頁)。

作為制度層面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其著重點是“建設”問題。制度重在改革、重在建設。在我國現階段,鞏固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就要緊緊抓住人民民主這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不斷推進各項體制的改革與創新,在深化改革中不斷促進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以及社會管理制度的建設,把改革與建設有機地融為一體。通過堅定不移的改革與建設,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人民性、科學性、包容性和時代性,更加有力地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有力保證和堅強支撐作用。

(責任編輯 金剛)

包心鑒,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副會長,中國政治學會副會長,山東省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副主任,山東大學博士生導師,濟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郵政編碼 250014)

D616

A

1672-6359(2012)02-0001-08

猜你喜歡
民主特色制度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中國式民主
特色種植促增收
淺探遼代捺缽制度及其形成與層次
簽約制度怎么落到實處
構建好制度 織牢保障網
一項完善中的制度
特色睡床滿足孩子們的童年夢
欲望的位置:論兩種慎議民主取向之爭
選舉年的民主危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