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較文學的研究方法在大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2012-08-15 00:49霍紀超
關鍵詞:比較文學大學語文跨學科

霍紀超

比較文學的研究方法在大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霍紀超

根據大學語文課程的特點,聯系學生的實際,認為在教學中運用影響研究、平行研究和跨學科研究等比較文學的研究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理解,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結合教學實踐,介紹了這幾種方法在教學中的應用及其效果。

大學語文;教學方法;比較文學;影響研究;平行研究;跨學科研究

人文素養和審美能力的提升,是關乎中國和平發展、民族振興的大事。大學語文作為一門非常重要的公共基礎課,在培養大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高中階段以應試教育為中心的語文教學方法使許多大學生對語文喪失了基本的興趣,這是許多大學語文老師在上大學語文第一節課的普遍感受。許多大學生之所以對語文沒有興趣,在于基礎教育階段語文教學方法的單一。在應試教育背景下,一篇感情真摯、文采飛揚的文章往往被分解成若干知識點,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和修辭方法等。在這樣的訓練模式下,許多學生不僅不能體會到文學的魅力,反而對語文產生了厭煩之心。大學語文的教學再也不能延續中學語文的教學方法了。

在目前高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情況下,世界變成了“地球村”,文化的交流與溝通成為人類社會的一個重要主題。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應該如何教好大學語文呢?比較文學的方法論對大學語文教學具有啟發意義。比較文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以“跨越與打通”為主旨,在全球化的今天蓬勃地發展。它主張進行跨民族、跨語言、跨文化和跨學科的文學研究,其方法論主要體現在影響研究、平行比較和跨學科研究三個方面。將影響研究、平行比較和跨學科研究等方法靈活有效地運用到大學語文的教學之中,將會使學生獲得更多的信息量,也會使大學語文的課堂意趣盎然。

一、影響研究在教學中的應用

影響研究是比較文學法國學派的首創。所謂影響,并不是在一個民族內部文學或者作家的相互影響,而是一個民族內部所不具有的外來因素。影響研究就是要運用充分可靠的材料來闡明不同民族文學之間互相影響、互相借鑒的事實,探討其中的規律。西方文學對中國現代文學的產生和發展產生了形成性的影響?!洞髮W語文》中有許多是中國現當代文學中的名篇,可以采用影響研究的方法來分析。比如用影響研究的方法分析教材中涉及的張愛玲的 《我的天才夢》、王蒙的《語言的功能和陷阱》、戴望舒的《蕭紅墓畔口占》和馮至的詩歌 《為什么能從我們身上脫落》等,主要探討西方文學的藝術特點或者文化思想對我國現代文學造成的影響。

(一)分析外國文學藝術上的影響

中國現當代文學中的許多文體均受到西方文學的影響,包括在我國古典文學中占主導地位的詩歌和散文。通過分析這種影響,可以加深學生對文學作品藝術特點的認識。以《語言的功能和陷阱》為例。這是王蒙在2004年受聘南開大學兼職教授時發表的演講,可以看成是一篇論述語言功用的論文。筆者在分析這篇文章的藝術特點的時候,有意引導學生將這篇文章的論說方式與中國古代文論中詩話、詞話的形式進行了對比。王蒙的文章是以邏輯分析為主,而傳統文論中的詩話、詞話則是主要采用感悟的方式。王蒙采取的這種言說方式,其實就是西方文論的言說方式,兩千多年前亞里士多德的《詩論》已經采用了這種言說方式。許多同學認為,這樣的講解方式加深了他們對中西方文論的認識,也使他們認識到中西思維方式的不同導致了中西文論言說方式的不同。

(二)探討外國文學思想上的影響

漢語不僅是文學形式的載體,在更深層次上它是思想的載體。西方文學不僅對中國現代文學的藝術特點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更為重要的是它給中國現代文學帶來了新的思想。通過分析現代文學中某些篇章的思想淵源,可以使學生更深刻地明白作者或者作品的深刻思想。筆者在講授張愛玲、錢鐘書和馮至等名家作品的時候,分析了西方文藝思想對他們的影響。

在張愛玲一講中,以《傾城之戀》為例,與學生共同探討了西方個人主義對張愛玲的影響。張愛玲在其小說名篇《傾城之戀》中現身評論說:“在這兵荒馬亂的時代,個人主義者總是無處容身的,可是總有地方容得下一隊平凡的夫妻”。我們就以這句話為由頭,討論白流蘇和范柳原是不是個人主義者。大部分同學認為白流蘇和范柳原是個人主義者,因為兩個人都是自私的人,在戀愛的過程中機關算盡。在學生發表完意見之后,我給學生分析了個人主義的淵源以及個人主義的本質。通過我的分析和講述,學生明白了張愛玲在某種程度上誤讀了西方的個人主義。真正的個人主義,不僅是高度重視個人自由、強調自我支配的個人或自我,而且是建立在不損害他人利益的基礎上的。

通過影響分析,學生不但加深了對中國作家作品的認識,而且認識到了各種思想來到中國之后經歷了一個“中國化”的過程。

二、平行研究在教學中的應用

平行研究是比較文學美國學派的理論基石。平行研究是對那些沒有事實聯系的不同民族的作家、作品和文學現象進行研究,比較其異同,并在此基礎上引出有價值的結論。相對于影響研究而言,平行研究擺脫了“事實聯系”的限制,具有更大的自由性。在大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既可以將文中的某些內容拿來進行平行比較,也可以將整部作品與其他民族的文學作品進行比較。

(一)課文局部內容的平行分析

大學語文教材中有一些篇章是學貫中西的大學者所創作。在這些文章中,學者站在中西文化交匯的立場上,將中西文化進行了對比。其中一些言論是這些學者多年思考和深入體味中西文化的結果,因此是振聾發聵的。但是由于多種原因,論者沒有將一些觀點進行進一步論述。在教學中可將一些觀點作進一步解釋,以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

《序二篇》是季羨林和陳省身為范曾所作詩劇《莊子顯靈記》寫的序。季羨林在序文中說,中西方在處理人和大自然關系的時候采用了不同的態度,西方主張“征服自然”,而中國則主張“天人合一”。這個論點無疑是非常深刻的。為了讓學生理解這個觀點,我們在分析這兩種態度時,將愛琴海的地理特點、黃河中下游的地理特點與中西文明的產生聯系起來。愛琴海的地理特點導致了西方商業社會的發達,而黃河中下游一馬平川、適合耕作的特點,則導致了中國農業社會的發達。西方商業社會的發達使人們傾向于“征服自然”,而中國農業社會使人們更傾向于“天人合一”。接下來還分析了這兩種態度在文學上的表現。

深入分析季羨林、傅雷等學術大師對中外文學、文化的看法,可以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大師們的思想,也可以進一步引發他們對大學語文的興趣。

(二)作品的平行比較

作品的平行比較是一個較為自由的研究范圍,它既可以把不同民族文學作品的藝術特點放在一起進行比較,也可以將它們的藝術思想進行比較。在大學語文教學中引入作品平行比較,將大大增加教學的信息量。

許多學生覺得《詩經》里面的許多詩歌已經耳熟能詳,《詩經》的藝術特點已經爛熟于心,因此對學習教材中所選《蒹葭》不怎么感興趣。為此,筆者嘗試了一種新的方法。在講述這篇詩歌的時候,將它與象征主義詩人里爾克的《嚴重的時刻》進行對比。我將兩首詩歌誦讀之后,許多學生憑直覺發現這兩首詩歌具有不同的美學特色,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導致了兩篇詩歌風格的迥異。當學生急切想知道原因的時候,我展開了層層分析。最終學生認識到,《嚴重的時刻》表現了生命的真實存在狀態——人生的荒謬,而《蒹葭》則體現了一種虛無縹緲的審美意境?!秶乐氐臅r刻》表現的是生活的“真”,而《蒹葭》反映的是生活的“審美”。

教學中運用平行比較的方法,可以使學生產生耳目一新的感覺,從而提高他們對大學語文的興趣;同時也可使學生加深對具體作品的理解,深化對不同民族文學特性的認識。

三、跨學科研究在教學中的應用

跨學科研究是比較文學中后起的一種研究類型,它以文學研究為中心,探討文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關系。20世紀后半葉,文學的跨學科研究如文學與哲學、文學與宗教、文學與人類學、文學與心理學、文學與其他藝術等,已有長足的進步。中國語言文學與其他學科之間存在著或隱或顯、或大或小的關系。從這種關系入手,可以使學生觸類旁通,深化對課文的感悟和認知。大學語文教學中運用跨學科研究方法,可從語文與藝術學科之間的關系、語文與社會科學的關系入手。

(一)語文與藝術學科之間的打通

在中國古代,詩、樂、舞三者是緊密結合的。音樂、舞蹈、美術的變遷往往也影響著語言文學的發生與發展。許多大學語文老師在講述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的時候,只是考慮到了文學的藝術特點與思想主旨,而淡化或者忽略了文學與其他藝術學科之間的聯系,因此難以收到理想的效果。應當將文學與其他藝術學科聯系起來。比如講解《詩經》,就可以適當分析《詩經》文本與音樂之間的關系;講授《春江花月夜》,可以將詩歌與音樂、繪畫、舞蹈聯系起來。

筆者在講授《春江花月夜》的過程中,先朗誦詩歌文本,接著讓學生初步分析這首詩歌的藝術特色,然后讓他們聽同名的民族管弦樂曲、欣賞同名的舞蹈、觀看同名的繪畫。同學們發現《春江花月夜》在不同的藝術形式下,呈現出形態各異卻又大致相似的藝術特點。于是,引導大家共同尋找它們的相似點。最后,同學們終于發現各種形態的《春江花月夜》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意境美。這樣,通過學習《春江花月夜》,同學們不但深化了對中國古典詩歌藝術特點的了解,而且明白了意境美是中國傳統藝術的共同特點。

(二)語文與人文社會科學的打通

大學語文教學中,不僅可以打通語文與藝術科學之間的關系,而且可以打通語文與人文社會科學之間的關系。僅僅局限在文學作品本身,認識的境界就不大寬廣。將文學與哲學、歷史等學科聯系起來,大學語文的講授就會達到一個新的境界,使學生覺得既生動又深刻。講解教材中的許多古代文學名篇,都可以從歷史、哲學和社會科學等角度去挖掘它們所蘊含的社科內容。比如講授《莊子·秋水》,不僅分析它藝術特點和思想主旨,而且還應該進一步從歷史和文化的角度分析莊子思想對中國古代文人的影響,使學生看到道家思想的積極意義。

總之,在大學語文教學中運用跨學科的方法,將文學與其他學科聯系起來,可以增強課堂的趣味性,深化學生對文學作品思想內涵和藝術特點的認識。

四、結語

在當今信息空前發達的社會背景下,大學語文的教學不能局限在文學作品的字詞知識、段落大意、藝術特點等方面,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都需要與時俱進。比較文學是一門以跨越與打通為宗旨的學科,將它的一些研究方法運用于大學語文教學中,可以使大學語文的課堂產生更多會意的微笑和深沉的思考,可以使學生的思維跨越學科、民族之間的界限,做到融會貫通,從而使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審美水平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1]樂黛云.比較文學簡明教程[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204.

[2]陳惇,孫景堯,謝天振.比較文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66.

[3]陳洪.大學語文[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G642.4

A

1673-1999(2012)03-0183-03

霍紀超(1979-),男,河南鄭州人,碩士,河南科技大學(河南洛陽471003)人文學院講師,中國藝術研究院比較藝術學2011級博士研究生。

河南科技大學教育教學改革計劃項目(2007Z-004);河南省政府決策招標課題(2011B356)。

猜你喜歡
比較文學大學語文跨學科
中國比較文學概論類教材編寫與話語創新
跨學科教學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初中歷史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的實踐與思考
應用型高校推進跨學科人才培養的路徑探索
比較文學視閾下高校英語專業美國文學課混合式教學探討
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科介紹
大學語文創新教學初探
山西省2018年專升本選拔考試 大學語文
大學語文教學模式探析
商標跨類保護的跨學科解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