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驅散PM2.5霧霾

2012-08-17 10:08湯嘉琛
中國報道 2012年1期
關鍵詞:灰霾空氣質量顆粒物

湯嘉琛

2011年12月4日傍晚,大霧突襲京城。下圖為2011年12月05日彌漫在霧霾中的北京CBD。上圖為晴天時的同一景觀。

PM2.5讓政府公信力遭遇損失,也一度引起市民恐慌。要解決這些問題,第一步是拿出直面客觀現實的勇氣,盡早做到最大程度地公開。同時,政府相關部門要盡快識別PM2.5的污染源,有針對性地采取有效的減排手段。

灰霾天在北京并不鮮見,但2011年末持續數日籠罩京城的灰霾天氣卻與往年有些不同。借助微博的力量,這種糟糕的天氣被地產商人潘石屹、童話大王鄭淵潔、北京媒體編輯于平等網絡意見領袖炒成了一個公共話題?!癙M2.5”這個陌生名詞,也迅速成為2011年底最受關注的熱門詞匯。

2011年11月27日,以“謠言粉碎機”之稱聞名的民間科普社區網站“果殼網”在其首頁頭條推薦了一篇名為《關于PM2.5的10個問答》的文章。這篇出自環境科學博士譚知還的文章認為,美國駐華大使館監測發布的空氣污染指數高于環保部門“是不正常的”?!肮麣ぞW”很快就收到網友投訴,專欄作家安替更是在直接給這篇文章貼上了“偽科普”的標簽,戲謔稱“果殼網”將科普寫成了政府軟文。

“果殼網”所面臨的危機,是它在錯誤的時間發布了被認為是錯誤的聲音。要想弄懂這場風波的來龍去脈,必須厘清以下兩個背景:一個是美國駐華大使館獨立監測并自主發布的北京空氣污染數據,一般都高于環保部門通報的信息,但“糟糕”、“危險”、“有毒”等描述往往更符合市民的直觀感受?!肮麣ぞW”發文質疑美國大使館的數據,有可能冒犯公眾情緒。

另一個背景,是譚知還博士文中所提到的專有名詞“PM2.5”,此前并不為中國公眾所熟悉。PM2.5是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細小顆粒物,它是造成黑肺和灰霾天氣的“元兇”之一,早已被納入美國、加拿大、印度、日本等國的空氣質量監測體系。但在中國環保部門的例行通報中,至今仍未包括這一項,某些環境問題因此長期被掩蓋了。

危害: “隱形殺手”

通過某些惡性事件來認識生化名詞,似乎是中國民眾獲取科普知識的典型路徑:在此之前,三聚氰胺、蘇丹紅、孔雀石綠等均經過了相似的過程。

不過,一般民眾接觸三聚氰胺、蘇丹紅或孔雀石綠的機會并不多,與之相關的健康風險也相對較為容易規避。但是,空氣是生存的第一要素,只要中國的空氣質量沒有根本性好轉,每個中國人都將是PM2.5這個“隱形殺手”的受害者。

PM2.5指數的高低直接影響公眾的日常生活。以2011年12月4日為例,灰霾天直接導致北京首都國際機場進出港航班延誤156架次,取消航班91架次,首都機場3號航站樓一天內的國內航班改簽旅客人數就突破了15000人次;公路交通更是舉步難行,數條高速路和六環全線封閉,北京交通廣播主持人高聲呼吁,“除非是特別需要出門的人,否則最好門窗緊閉宅在家里”;一種類似與“非典”時期的恐慌情緒在京城蔓延,某淘寶網店僅在12月4日一天內就賣出2萬多只口罩。

與這些顯性的影響相比,隱形的危害更讓人憂心。PM2.5的粒徑在2.5微米以下,僅相當于人類頭發的1/20,它負載的大量有害物質能穿過鼻腔中的鼻纖毛,直接進入肺部。也就是說,普通的口罩根本無濟于事。不僅如此,PM2.5還是各種有毒物質極好的載體,它能吸附更多的重金屬和多環芳烴——一種致癌物。

PM2.5進入公眾視線,用一句在網上廣為流傳的話來說就是:“喝西北風也會中毒”。此言非虛。加拿大和美國科學家在對50萬名研究對象追蹤觀察16年后發現,長期暴露于PM2.5之下,會增加肺癌的發病率,PM2.5的濃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肺癌死亡率即增加8%;流行病學資料也顯示,PM2.5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有關系,PM2.5一旦被吸入,將會造成炎癥和氧化應激反應,隨后又可能會引發機體潛在的系統危害,包括動脈粥樣斑塊的形成,這可能會導致心血管疾病及中風。

聽上去有些危言聳聽,但歷史早已證明灰霾天氣的殺傷力。1952年12月初,英國倫敦發生了一次史上最嚴重的“煙霧事件”:連續的濃霧將近一周不散,工廠和住戶排出的煙塵和氣體大量在低空聚積,整個城市為濃霧所籠罩,倫敦城內到處都能聽到咳嗽聲。僅僅4天時間,倫敦就有4700多人因呼吸道疾病死亡;霧散之后,又有8000多人陸續死于非命。

解碼:PM2.5從哪里來?

雖然中國民眾此前對PM2.5幾乎一無所知,但它其實已經存在多年,并深刻影響到我們的生活。事實上,在我國氣象行業和醫療行業,對PM2.5細顆粒物濃度水平的監測,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開始,相關研究成果也已發表在學術雜志中。

經過長達十多年的研究,我國大氣科學家已基本摸清PM2.5的“身世”:大氣中大量富集的顆粒物,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來自自然(比如海鹽粒子、土壤粉塵等),一是來自人類活動(比如工業、電力、交通等生產活動產生的一次粒子)。對空氣污染而言,后者是重點。此前發布的一份針對深圳市灰霾天氣的分析研究則進一步指出,PM2.5主要來自機動車尾氣塵、燃油塵、硫酸鹽、餐飲油煙塵、建筑水泥塵、煤煙塵和硝酸鹽等。

環保部門的專家試圖以“祛魅”的方式,降低人們對PM2.5的焦慮。相關專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從工廠生產、燃煤、汽車尾氣、燒樹葉和秸稈,到人們烹飪做飯、抽煙,甚至使用發膠,都會產生PM2.5,工地上的泥土被帶到道路上,經過車輛反復碾壓,也會形成易吸入的細小顆粒物。只不過,這并不能降低人們對PM2.5的焦慮。

不過,如果以為PM2.5只是讓北京人頭疼的問題,那就大錯特錯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用衛星反演測繪的一張全球PM2.5分布圖上,日均濃度值超過80微克/立方米的重度污染區,絕大部分集中在中國黃淮海地區、長江河谷、四川盆地等中國東部及珠三角地區。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導、中國工程院院士唐孝炎通過對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唐等國內經濟發達地區的灰霾現象研究也得出結論:可吸入顆粒物已經成為很多城市大氣污染的首要污染物。

事實上,我國最早的細粒子污染也不是出現在北京,而是在經濟發達的珠三角地區。根據廣州地區的灰霾日記錄,1954—1960年每年平均僅有2個灰霾日;1971—1980年則一年有17天;進入上世紀80年代后,灰霾日的天數直線上升,1981—1990年期間每年的灰霾日一度達到116天;南京則在2002年前后,連續幾年灰霾天氣超過250天;而且近幾年,長三角空氣復合污染趨勢,已明顯超出國內其他地區。

公開:走出陰霾的第一步

PM2.5目前在國內處于秘而不宣的狀態,但正如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大氣化學研究中心主任莊國順所說,我國對PM2.5的檢測無論是在技術上還是經濟上都沒有難度——技術上,我們完全可以與成熟的國際技術接軌;經濟上,專業檢測設備每臺約10萬元,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配備這樣的設備完全是有能力的。

拒絕公布PM2.5指數,似乎不是一個里子問題,而是面子問題。在2011年11月召開的一次國際氣象會議上,中國環保部副部長張力軍坦陳:按現行標準,目前中國70%的城市空氣質量達標;如果增加PM2.5監測指數,則全國70%城市不達標。這意味著,環保部門近30多年來持續的大氣治理,又將必然面對一份滿紙黯然的成績單。比如,當前廣州全年的空氣優良率高達95%,如果納入PM2.5,則會降至60%~70%;北京和上?;蛟S將更加難堪。

或許正是基于這個原因,當美國大使館的空氣檢測數據引起眾多關注之時,北京市環保局回應稱,空氣質量數據不能只看美國大使館的“眼色”,一時淪為笑談;隨后,環保部門專家又表示,將PM2.5列入空氣質量指標進行檢測,技術上并不存在問題,只是“時機不成熟”。很顯然,當前的輿論情勢已經對環保部門形成了某種倒逼之勢。

其實,正如網友調侃的那樣,無論你公布還是不公布,并不理想的空氣質量就在那里,刻意制造信息壟斷,或是習慣性美化數據,都不太可能改變公眾對空氣質量的主觀感受,只能讓自己的公信力在一個個質量監測報告中慢慢流失。

PM2.5讓相關政府部門的公信力遭遇損失,也一度引起市民的恐慌,要解決這些問題,第一步是拿出直面客觀現實的勇氣,盡早做到最大程度地公開。談及公開,一個不得不說的小插曲是:2011年11月14日,南京市氣象局的官方微博“南京發布”寫道:“近日,大氣層結構穩定,雖天氣晴好,但大氣渾濁,據探測,昨天一天我市能見度不超過8公里,PM2.5細微顆粒物濃度大多在75微克/立方米以上,超過正常水平?!蔽⒉┖芸毂粍h除,但從輿情反應來看,明顯贊大于彈。

好消息是,2011年11月11日,國家環保部就PM2.5做出回應:是否納入PM 2.5監測指數,各地可自己決定;6天后,由環保部負責、始于2008年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開始向全社會第二次公開征求意見,

2011年11月24日,山東青島市環境空氣綜合監測站開始監測大氣中PM2.5、PM1.0懸浮顆粒物。圖為室外大氣樣本收集設備。這其中就包括首次制定PM2.5的國家環境質量標準。雖然執行新標準的彈性時間表的最后期限排到4年之后的2016年,但這一改變依然讓人欣喜。

地方政府也開始行動。2011年11月21日,山東省環保廳率先宣布,2012年起該省17市開始監測PM2.5,每月通報結果,力爭到2015年空氣中PM2.5等主要污染物的年均濃度較2010年改善20%以上,還原“藍天白云、繁星閃爍”。這一表態,比南京市氣象局的微博“試水”收到了更多的肯定和贊譽。

其實,職能部門必須有清醒的認識,PM2.5的問題不可能在短期內解決,老百姓也并不指望政府部門能在短期內改變空氣質量——通過一些非常手段,奧運會期間北京的空氣質量確實有所提升,但這種模式既難以持續和推廣,更有可能出現嚴重的反彈。面對PM2.5這個棘手的問題,最重要的是拿出實事求是的真誠態度。

當然,公開只是走出陰霾的第一步,在消除公眾對PM2.5的恐慌情緒之后,相關部門要盡快識別PM2.5的污染源,有針對性地采取有效的減排手段,利用“十二五”時期產業結構調整的契機,以社會合力來共同促進PM2.5問題的解決。

而截至記者發稿時,在2011年12月21日召開的2012年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又傳來了新的消息,PM2.5監測排出了具體的時間表:2012年,在北京、天津、河北和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以及直轄市和省會城市開展PM2.5和臭氧監測;2013年,在113個環境保護重點城市和環保模范城市開展監測;2015年,在所有地級以上城市開展監測。2016年,是新標準在全國實施的關門期限,屆時全國各地都要按照該標準監測和評價環境空氣質量狀況,并向社會發布監測結果。

猜你喜歡
灰霾空氣質量顆粒物
成都城區冬季一次灰霾期間PM1化學成分特征
南平市細顆粒物潛在來源分析
秸稈露天燃燒對北方灰霾天氣的影響分析
“空氣質量發布”APP上線
車內空氣質量標準進展
重視車內空氣質量工作 制造更環保、更清潔、更健康的汽車
開展“大氣污染執法年”行動 加快推動空氣質量改善
錯流旋轉填料床脫除細顆粒物研究
多層介質阻擋放電處理柴油機尾氣顆粒物
安徽首座超級灰霾監測站將投入使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