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英雄,見性格——《煮酒論英雄》教學內容的調整與確認

2012-08-20 08:14崔玉英
中學語文 2012年16期

崔玉英

一般情況下,教師主觀預設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大多與學生的學習起點之間有或大或小的出入。筆者在《煮酒論英雄》一課教學中,雖然做了充分的預設,但在“人物對話”這個重點方面,一直未能把握其“關鍵屬性”,教學過程可謂一波三折,值得反思回味。

《煮酒論英雄》出自《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論英雄,關公賺城斬車胄”,選入課本的是這一回中一個比較獨立的片斷。當時,曹操位居漢相,挾天子以令諸侯,勢力強大,野心勃勃。劉備為豫州牧,卻有名無實,被曹操安置在相府左近宅院暫住,隨時有被殺的可能。在這種情況下,劉備每日假借在后園種菜作為韜晦之計。不過曹操心有疑慮,當然不會輕易相信眼前的一切,因此青梅煮酒,請客至小亭暢談。

研讀課文時,我覺得題目就涵蓋了教學重點和課文的獨特之處?!爸缶普撚⑿邸敝?,“煮酒”是請客,“論英雄”是事件,既是“論”,人物刻畫必然主要依仗對話描寫。從內容看,文中的請客與一般的請客又很不一樣,充滯著疑心與試探。曹操派十幾個手執兵刃的將領到菜園去“請”劉備,那是對劉備的第一嚇;見面后曹操的一句“在家做得好大事”,那是第二嚇,嚇中當然有察顏觀色。所論的話題,無不是對劉備韜略深淺的試探。劉備的回答,關系到自己的生死,回答時必然謹慎小心,盡力掩飾自己的才氣。因此,作品中的對話充分表現了曹操傲視群雄的霸氣和劉備落難英雄的內斂。這樣,“通過人物對話的品析理解人物不同的性格”自然成為這篇課文主要的學習內容。筆者圍繞這個內容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即:概括故事、圈畫關鍵詞、分析人物性格、概括人物形象。

一、教學內容預設

小說閱讀,初三學生并不陌生。但同樣是小說,本課不像《故鄉》《孔乙己》等從多方面展開人物描寫,而主要通過對話來表現人物性格。那么,曹劉二人“論英雄”的對話,在內容與形式上有什么明顯的不同,反映了怎樣不同的性格等問題,學生能讀懂多少呢?預設的教學環節和方法適合學生嗎?為此,課前布置學生做了一下預習。

(一)預習內容

1.網上閱讀與本文有關的前后故事,了解故事發生的背景。

2.解釋詞語“韜光養晦”,初步理解劉備的危險處境和他說話的內容與技巧。

3.概括文中的幾個片斷故事,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4.重點閱讀曹劉對話部分,把對話按內容分出層次,圈畫對話關鍵詞,填寫下表:

對話內容關鍵詞 曹操 劉備

從預習單發現,多數同學自覺閱讀了本回前后的故事,知道了曹操、劉備此時不同的地位和身份。都查了詞典,知道了“韜光養晦”的詞義,并能抓住人和事的要素概括幾個片斷故事。但以上所給的表格,竟然有近一半的學生空著沒有做,即使已經勉強填了表格的,呈現出的內容也顯得比較混亂,表現在分不清對話的層次、抓不住對話的關鍵詞、分辯不出人物對話的語氣等。

(二)反思原因

怎么會這樣呢?再細讀這段對話才發現,這段對話中其實隱藏著好幾個難題:

1.對話有層次。曹操論英雄如果直入本題,那他就不是曹操了,他的迂回戰術很巧妙。從天氣變化開始說起,說到龍的變化,再拿龍來比喻當世的英雄,自然而然過渡到論英雄的話題,以表明自己是喝酒敘舊而不是有意試探。劉備呢,既然寄人籬下,隨時有性命之憂,自然韜光養晦,一再推托不知,在曹操的步步緊逼下,劉備從推托不說,到亂點英雄譜,在曹操一語道破之時,借一聲驚雷來巧做掩飾。這樣一段內涵豐富的對話,預習時,讓學生又分層,又抓關鍵詞,又看句式和語氣,一大團亂麻似的問題糾結在一起,學生自然難以招架。

2.對話中的關鍵詞不好圈。在學習《孔乙己》《故鄉》等小說時,同樣讓學生填類似的表格,多數學生能夠依次填出反映人物外貌、語言、動作、心理描寫的關鍵詞,并從品析關鍵詞入手分析人物性格。但是語言交鋒中的關鍵詞怎么圈?而且,作為三國中的風云人物曹操、劉備,他們的政治、軍事、外交才能非一般人可比,在特定的背景下,他們的語言更是微妙至極,內涵深刻,再加文本濃厚的文言色彩,學生讀起來的確困難重重。

3.對話中涉及陳述句、祈使句、感嘆句、疑問句四種句式知識。曹操說的話多是肯定句、感嘆號,表現其“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霸氣。劉備的話多是不能肯定的疑問句,以征詢的語氣向曹操請教,以表現自己胸無謀略的平庸之氣。這種細微之處的差異,學生初讀時一般不容易關注到。

另外,即使沒有以上幾個難點,由于學生的閱讀積累、自學態度等差異,學前自測中也會出現很多問題。

二、對教學內容第一次修正

反思給學生設計的學習支架,內容太大,籠而統之,很多點糾結到一起,對學生的自學沒有起到引發的作用。那么,怎么來攻破這段對話的難點呢?

(一)提示對話的層次

設計這個表格的用意,就是想引導學生在自學時關注人物對話,初步讀出自己的理解,為課堂在這個內容上展開討論做好鋪墊。為了化難為易,修改時在表格中添加了對話的層次提示。見下表:

對話內容關鍵詞 曹操 劉備論龍步步緊逼論說英雄點破英雄

教師主觀以為,這樣就能化解對話的難點了:完成人物對話的分析有了具體的抓手,理解人物性格應該是不成問題了。但是,當課堂進入這個教學環節的時候,教師把改后的表格用PPT投射到電子白板上,要求學生回答人物對話中的四字詞語。沒想到這一教學環節推進相當艱難,學生反應比較遲鈍,課堂時間也顯得十分窘迫和緊張,以至于對“論英雄”的核心對話內容,沒能展開細致的品析,學生當然也就沒能品出曹劉二人對話的高妙之處。

課堂的失敗令人沮喪!問題出在哪里呢?

(二)反思原因

1.沒有聚焦到核心的對話內容。教師對人物對話的重點沒有把握準確,面面俱到。課文通過對話刻畫人物,但并非所有對話全是重點,因此,沒有必要關注人物所有對話內容,而應該進一步聚焦到對話中的“論英雄”部分,學生讀不懂的正是這一段對話。曹劉二人評論三國英雄所說的內容是什么,各用的是什么句式,這些讀不懂,曹操傲視群雄的霸氣,劉備韜光養晦的謙恭,學生就讀不出來。

2.本文文言色彩濃厚。作為淺顯的古代白話文,較之今天的語言有明顯的差異,沒有讀過名著的學生,缺少相應的閱讀積累,讀起來感到困難。而且人物語言四字句居多,含義豐富,學生理解來得也慢,教師要給學生咀嚼字詞的時間。如曹操評袁紹“色厲膽薄”,有些學生就理解成“好色膽小”。對這些關鍵詞語理解失誤,又怎么能讀出人物的話中話呢!

三、對教學內容第二次修正

這次的課堂實踐,對于學習內容的關鍵屬性是什么,這個學習內容的關鍵屬性怎么把握的問題,筆者有了深刻的體悟。那就是,教師教學方法的選擇,學習支架的設計,要時刻關注學習內容的關鍵屬性,突出重點;學生能夠讀懂的,要舍得放棄或簡略處理。

(一)聚焦核心的對話內容

再修改表格,只保留了“論英雄”的內容,并把所論的英雄名稱列入表格,刪去了“論”的其它內容,表格改得簡潔而集中了。下表是學生課堂填寫完成的表格,反映出學生對關鍵詞的準確把握,對人物語言形式有了充分的理解:

人物袁術 冢中枯骨 兵糧足備袁紹 色厲膽薄 好謀無斷 四世三公 門多故吏部下能事曹操 劉備劉表 虛名無實 名稱八俊 威鎮九州孫策 藉父之名 血氣方剛 江東領袖劉璋 守戶之犬 可為?張繡、張魯等 碌碌小人 何足掛齒 何如?曹劉語言特點:直接點明英雄的性格,感嘆句語氣肯定 避實就虛 征詢語氣

(二)課堂教學實錄片斷

在另一個班再上這一課。因為表格設計重點突出,師生集中討論了“論英雄”的片斷內容;所以,課堂教學目標順利達成。以下是課堂實錄片斷:

……

師:(出示表格)對這些三國英雄,曹操是怎么論的,劉備是怎么說的,請同學們在自學導學單上填一填。

生:(填寫表格,一位同學上黑板填寫電子白板。)

師:寫好的同學交流一下好不好?

生:曹操說袁術是“冢中枯骨”。

師:劉備怎么說?

生:劉備說袁術“兵糧足備”。

師:劉備是在說袁術這個人嗎?

生:不是,曹操說袁紹外表看起來很嚴厲,其實很膽小,“色厲膽薄,好謀無斷”。

師:劉備怎么說袁紹?

生:四代出了三個公卿,門下能干的人很多。

師:這是在說袁紹本人嗎?

生:不是。

……

師:曹操是在論英雄嗎?

生:(點頭)是的。

師:曹操為什么敢直言不諱呢?

生:他是漢相。

師:劉備的回答,答到點子上了沒有?他為什么這樣說呢?

生:他要給曹操一個錯覺,覺得他只會通過外表評價一個人,說明劉備胸無大志,沒有才能。

師:大家想想本課寫劉備最重要的一個詞匯是什么?

生:韜光養晦。

師:因為韜光養晦,他說袁術兵糧足備,說袁紹的家世和部下,說劉表的虛名,說孫策的年輕,這些都說明劉備在……

生:在顧左右而言他。

師:劉備說話時為什么不用肯定句呢?

生:要讓曹操覺得他沒有主見。

師:如果你是曹操,你會怎么想怎么看劉備呢?

生:他很平庸,而且打雷時也怕。

師:大家對照表格來概括一下這兩個人物形象。

……

課堂上學生很快把曹劉論英雄的不同詞語填進了表格里,在鮮明的人物語言對比中,學生們發現:身為漢相的曹操語言一針見血,直截了當,毫無顧忌,顯示了驕傲自負的個性特點;而寄人籬下的劉備顧左右而言他,以文不對題的回答和征詢的不肯定的語氣來韜光養晦,達到使曹操不疑自己的目的。學生從曹劉說話的內容和語氣的比較中,充分領會了曹操的老謀深算、自命不凡,劉備的深藏不露、大智若愚的性格。這為學生進一步以80字小短文的形式概括人物形象做好了鋪墊。課堂效果顯示,這個表格起到了很好的學習支架作用。

《煮酒論英雄》一課教學內容,經歷了二次修正。第一次修正時添加了層次提示,化解了學習難點,但由于面面俱到,需平均使用教學時間,使課堂時間不足,沒有達到預定的學習目標。第二次修正,進一步對人物對話進行聚焦,在表格中添加了曹劉二人所論英雄的名字,學習指向非常明確,突出了重點難點,因而比較順利地實現了學習目標。

課后檢測時讓學生對曹劉二人的形象用80字左右的小短文進行提煉概括,很多同學做得相當出色。試舉幾例:

例一:曹操是一個驕縱多疑,老謀深算,咄咄逼人的漢相,當劉備推托不知誰為英雄時,曹操是步步緊逼,從天氣到論龍,多方面來試探劉備的政治抱負和才能,而且當時三國時代眾多的英雄都不在他的話下。

例二:劉備是一個深藏不露,謹慎沉著,大智若愚的豫州牧,在咄咄逼人的曹操的試探下,劉備亂論英雄,顧左右而言他,還以迅雷來掩飾自己的驚惶,從而在曹操面前顯示自己的平庸,達到了韜光養晦的目的。

例三:曹操是一個鋒芒畢露,霸氣十足,說話一針見血的“飛龍”形象。他充滿自信,對兵糧足備的袁術不屑一顧,對能事者極多的袁紹毫不放在眼里,認為其他人更不足掛齒。在劉備裝傻充楞時,曹操卻是眼光獨到地說出了自己的看法,真不愧一代裊雄!

例四:劉備是一個韜光養晦、腹有良謀、沉著穩重的英雄。他屈居丞相府種菜,明知真正的英雄是誰卻故意避開,裝作不知,他受驚失箸后并沒有張惶,卻巧借驚雷掩飾,從而消除了曹操對自己的疑心。

……

綜上所述,所謂學習起點的評估,就是教師要善于聚焦學習內容,善于分辨出哪些屬性是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困難的關鍵屬性。以此為基礎,來考慮如何進行情境創設、示例或教學環節設計等等。

注釋:

①本專題為上海市市級課題 “教學設計起點評估的行動研究——基于變易學習理論視角”(B1130)的階段性成果。

②③④盧敏玲等主編:《課堂學習研究——如何照顧學生個別差異》,李樹英、郭永賢譯,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14頁、15頁、112-117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