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化課堂結構 提高數學課堂效率

2012-09-08 03:48秦曉麗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2年1期
關鍵詞:例題情境數學

秦曉麗

減輕學生負擔,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新課改的重要目標,而實現這個目標的前提是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效率,使教學效果最大化。而數學課堂結構模式是開放性的,結合教學實踐,筆者認為新課改下有效的數學課堂結構,應包括情境創設、探索活動、精講例題、鞏固練習、課堂小結5個部分。

1 情境創設

有人說開始3分鐘就能基本看到一節課的效果,說明情境創設在實現有效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所謂教學情境是一種激發學生問題意識為價值取向的刺激性的數據材料和背景信息,是從事教學活動的環境,產生教學行為的條件。好的情境能激發起學生的疑問,從而產生興趣,進而調動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如何創設高質量的數學問題情境?首先要關注創設的問題情境能否引起更多學生的興趣,引起更多的深入思考;其次要關注問題的“障礙性”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是否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例如,在講“確定圓的條件”這節課時,教師先給出這樣的教學情境:小芳不小心打碎同學心愛的圓形鏡子,為了不讓同學失望,她拿了其中的一塊碎片(圖1),到玻璃店準備劃新鏡子。接著教師提出問題:畫玻璃的師傅能否劃出一模一樣的鏡子?確定圓需要哪些條件?(用幾何畫板演示一動圓。)經過一點可以作無數條直線,經過兩點確定一條直線,那么經過幾點可以確定一個圓?這樣的問題情境貼近學生的實際,能真正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由直線到曲線,由三角形到圓,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圖1

2 探索活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因此,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應重視知識的發生和發展,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進行探索。在設計數學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要提供可供學生進行有效活動的問題串,隨時觀察學生在思考什么,思維上有無障礙,如何引導。數學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很多數學概念、數學規律都是借用符號來表達。因此,教師在設計探索活動時必須考慮通過多種途徑,采用多種不同的方法分析、講解,幫助學生透徹地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如某位教師在教學“有理數的加法”時,設計問題串,供學生探索。

1)學生根據生活經驗討論諸如“一個同學在一條東西的跑道上,先向東走了20米,又向東走了30米,能否確定他現在的位置位于出發點的哪個方向?與原來的位置相距多少米”等有關在出發點的東邊與西邊的4個問題。

2)就其中一個問題講解怎樣用正負數表示,在出發點的東邊還是西邊,怎樣將行走過程與結果數學化。如先向東走20 m,再向東30 m,可以記作(+20)+(+30)=+50。再提出問題:你能把其他3個問題中的行走過程與結果用等式表示出來嗎?

3)在討論4個等式含義的基礎上,提問:你能用上面的方法表示出“先向東走10 m,再向西走20 m”“先向西走30 m,再向東走100 m”行走過程與結果的式子嗎?學生再次借助于生活經驗,得出這幾個問題的結論。

4)讓學生匯總剛才得到的等式并用表格記錄下來,在表格中還出現一些新的等式,要求學生填空,如(-70)+(+30)=,在學生填上答案后,還要用語言敘述這些等式的含義。

5)由學生討論問題:兩個有理數相加,和的符號如何確定?和的絕對值如何確定?

有理數的加法法則是一個規定,如何讓學生從生活情鏡中感受它的合理性,如何引導學生一步一步理解它的內涵并概括它,這正是教師創設的一串問題串的目的。從這個設計中可以看出,教師把這個探索活動問題化,通過這些問題串,學生解決一個個問題,逐步把學生從生活實際中的行走位置引導到教學內容有理數的加法法則,在學生觀察、探索、討論后,對加法法則的歸納和接受就水到渠成。

3 精講例題

在課堂教學中,例題能承上啟下,能夠加深對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還能啟迪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因此,教師要精選例題,按照例題的難度、結構特征、思維方法等進行全面剖析,不片面追求例題的數量,而要重視例題的質量。筆者認為,例題的選取應以教材中的例題為主,教材中的例題是經過眾多的專家嚴格篩選出來的,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典型性、示范性和可操作性。在使用時,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向學生提供適當的幫助或進行一定的拓展延伸。通過例題的講解,讓學生學會規范的說理、書寫等。

4 鞏固練習

鞏固練習可分為基礎訓練和拓展延伸兩個部分?;A訓練應以人人能夠掌握的目標描述的學習內容入手,體現層次分明的遞進特點,防止機械的重復?;A訓練以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為主,以培養能力為輔,通過基礎訓練,讓學生將自主構建的新知進行內化。而拓展延伸是針對學有余力的學生設計的,目的是允許學生認知上的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按需學習。正如新課標所要求的:不同的人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展。拓展延伸在選題時要切合本節課內容,讓學生跳一跳能夠著果子。如某位教師在教師“勾股定理”時,給出問題:如圖2,兩個邊長不同的正方形連在一起,請你剪兩刀,再把所得的圖形拼成一個正方形。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能夠解決這個問題,感覺成功的喜悅。本題的實質是陳杰證明勾股定理的方法,為下節課勾股定理的證明做了鋪墊。

圖2

5 課堂小結

課堂小結是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學生動腦、動手,發自內心的課堂小結,既能鞏固學生的記憶,又能活躍課堂氣氛,還能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的欲望,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而許多數學教師在常態課中往往因為時間關系而草草收場或代為包辦,唯恐學生講的不清楚,歸納不全面,分析不透徹,留給學生的只有機械的聽、記、寫,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結果,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往往不系統。

一個好的課堂小結,必須建立在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上,留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議”,放開手腳讓學生“說”。教師要緊扣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對學習過程、方法、結果及體驗進行反思,拋出有價值的問題,引發學生進一步的思考,為下一節課的教學內容作一個鋪墊。

[1]董林偉.教學設計的實踐與創新: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設計研究[J].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

猜你喜歡
例題情境數學
不同情境中的水
由一道簡單例題所引發的思考
由一道簡單例題所引發的思考
創設情境 以說促寫
向量中一道例題的推廣及應用
護患情境會話
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我為什么怕數學
數學到底有什么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