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論企業經營過程中的稅收籌劃

2012-09-22 07:01李宏軒
經濟視角·下半月 2012年3期

摘要:加強企業流轉環節和收益環節等經營過程中的節稅籌劃,使節稅收益最大化,以提高其經濟效益。本文就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繳納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所得稅等的籌劃方法進行了較全面的論述,對于企業進行稅收籌劃有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增值稅籌劃;營業稅籌劃;消費稅籌劃;所得稅籌劃

作者簡介:李宏軒(1955-),男,四川成都人,四川財經職業學院圖書館館長,副教授,研究方向:會計學。

中圖分類號:F275;F810.42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3.16 文章編號:1672-3309(2012)03-35-03

所謂節稅籌劃,是指納稅人依法選擇獲取最小稅負和最大節稅利益的納稅方案來處理其生產、經營和投資、理財活動的一種企業財務行為。

企業經營過程中的節稅籌劃,主要包括流轉環節和收益環節的節稅籌劃。

我國稅制體系分流轉稅、所得稅、財產稅、行為稅,其中流轉稅收入2010年占整個稅收收入的66.7%,所得稅占稅收收入的比重僅為24.2%。作為我國稅制的主要稅種是稅收籌劃的重點內容。

一、流轉環節的稅收籌劃

企業在流轉環節須繳納的稅收主要有增值稅、營業稅和消費稅。

(一)增值稅籌劃

對于增值稅的籌劃,可以從稅率、稅基、納稅人身份的選擇、不同的銷售方式、有效運用“混合銷售”行為等方面進行籌劃。

1、選擇有利的稅率。根據增值稅法規定,一般納稅人實行的基準稅率17%,低稅率13%,零稅率0;農業產品、糧食副食品、農藥、煤炭、圖書、報紙雜志等18類產品生產實行13%,零稅率一般適用于出口貨物。小規模納稅人則以不含稅銷售額的3%簡易征收。因此,企業可以充分地利用這幾檔稅率,甚至利用增值稅法中的減免稅的規定來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

例如:某企業屬于增值稅一般納稅人,2012年1月份機電的銷售額1000萬元,其中農機銷售額400萬(銷售額均不含稅),企業當月可抵扣的進項稅額為120萬元。

分析:(1)未分別核算不同稅率貨物銷售額則:

應納增值稅 = 1000X17%-120 = 50(萬元)

(2)分別核算不同稅率貨物銷售額則:

應納增值稅 = 600 X 17%+400 X 13%-120=34 (萬元)

可見,分別核算可以少納增值稅:50-34 = 16(萬元)

2、有效控制稅基。一般納稅人:應繳增值稅 = 銷項稅額 — 進項稅額 。故應從縮小“銷項稅額”和擴大“進項稅額”兩方面進行籌劃。

銷項稅額是一般納稅人銷售貨物或應稅勞務,按照銷售額或應稅勞務收入和規定的稅率計算,并向購買方收取的增值稅額。要縮小它,關鍵在于合理減少銷售額。如在附帶包裝物銷售的情況下,盡量采取收取包裝物押金的方式,且對包裝物押金單獨核算,而不要讓包裝物作價隨同貨物一起銷售;在將自產的貨物用于非應稅項目時,可采用商業折扣方式合理降低銷售額;盡量采取深加工方式對企業產品繼續加工,避免過早地作為對外銷售處理;在納稅人發生銷售退回或銷售折讓而退還買方銷售額時,應及時從當期銷售額中沖銷等等,均可以減少銷售額。

進項稅額是指納稅人購進貨物或應稅勞務所支付或負擔的增值稅額。進項稅額要從銷項稅額中抵扣,因此,對其籌劃應盡量擴大其本期數額。如可以合理選擇供應商,作為一般納稅人,千萬不要從小規模納稅人處購買貨物,因小規模納稅人提供不了增值稅專業發票,就無法抵扣購進貨物的進項稅額;此外,在企業現金流較緊張的情況下,可采取在納稅期末購進貨物,以增加應該抵扣的進項稅額。

例如,某一般納稅人某年6月份銷項稅額2 000 000元,進項稅額1 400 000元,則應繳增值稅為600 000元,這時,本月末或者7月初正好需要進一批原材料,假設該批原材料的進項稅額320 000元。如果6月底購進并取得專業發票,則6月份就只繳增值稅280 000元了。盡管這樣做并不影響年終應繳增值稅總額,但是確實能夠減少本期應繳增值稅,從而緩解本月的資金壓力,同時,還賺取部分資金的時間價值。

3、擇定恰當的納稅人身份。增值稅納稅人因身份不同適用稅率不同,稅收優惠政策也不同,且差別較大。人們通常認為小規模納稅人的稅率低于一般納稅人,但實際并非如此。

例如:已知一般納稅人的稅負 = 銷項稅額—進項稅額

即:售價X17%-進價X17% =(售價-進價)X17%=毛利X17% (1)

而小規模納稅人的稅負= 售價X 3%

假設一般納稅人稅負 = 小規模納稅人稅負

則:毛利X17%=售價X3%(2)

將上述(1)、(2)整理后得:

毛利/售價 =3%/17% = 17.647% = 不含稅銷售額增值率節稅點(毛利率,即稅負的臨界點)

通過上述計算分析得知,當不含稅毛利率為17.647%時,一般納稅人與小規模納稅人的稅負一致。但當不含稅毛利率大于17.647%時,一般納稅人的稅負就大于小規模納稅人的稅負,作為企業選擇小規模納稅人較合適;反之,一般納稅人的稅負就輕于小規模納稅人的稅負,作為企業選擇一般納稅人較合適。當然,在選擇納稅人身份時,除了比較稅負外,還應比較轉變納稅人時所發生的成本。

4、選擇有利節稅的銷售方式。從稅務籌劃角度講,企業應盡量采用折扣銷售和分期收款銷售方式。因為按照稅法規定,在折扣銷售中,如果銷售額和折扣額在同一張發票上分別注明,可按折扣后的余額計算增值稅。分期收款銷售的特點是一次發貨,轉移貨物的所有權,再分期收款,貨物的所有權再分期轉移,分期確認收入。稅法規定,采用分期收款銷售方式,開具增值稅專業發票的時間是合同規定的收款日期的當天。因此采用這種銷售方式,企業在不影響全年的銷售收入的情況下,可以實現節稅目的。

5、有效運用“混合銷售”行為:這是指同時涉及到增值稅應稅貨物和非應稅勞務的銷售行為。稅法對這種銷售行為,是按“經營主業”即銷售額達到50%以上的業務征稅的。只選擇一個稅種,即增值稅或者營業稅征稅。所以,企業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通過控制銷售額來籌劃稅收。如前所述,當增值稅率17%,營業稅率3%時,企業經營商品的不含稅毛利率大于17.647%,交營業稅負輕于應繳增值稅負,這時,企業應該想方設法使應繳營業稅的營業額達到50%以上,選擇作為營業稅的納稅人有利;反之,應以銷售貨物為主,勞務為輔,選擇增值稅的納稅人為宜。

(二)營業稅的籌劃

營業稅是對在中國境內提供勞務,轉讓無形資產,銷售不動產取得的收入征收的一種稅。對其籌劃,可以利用營業稅的免稅、正確計算營業額、兼營銷售和混合銷售進行籌劃。

1、有效利用營業稅的免稅政策:營業稅的免稅內容包括:?譹?訛利用托兒所、幼兒園、養老院、殘疾人福利機構提供的育養服務、婚姻介紹、殯葬服務節稅;②利用醫院、診所和其他醫療機構提供的醫療服務節稅;③利用殘疾人員個人提供的勞務節稅;④利用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提供的教育勞務,學生勤工儉學提供的勞務節稅;⑤利用農業機耕、排灌、病蟲害防治、植保、農牧保險及相關技術培訓業務、家禽、牲畜、水生動物的配種和疾病的防治節稅;⑥利用紀念館、博物館、文化館、美術館、展覽館、書畫館、圖書館、文物保護單位舉辦的文化活動、宗教活動節稅。

2、正確計算營業額:一般來說,營業稅各行業的稅率較單純,籌劃空間不是很大,但營業稅各行業的營業額卻很具彈性,因而其納稅籌劃的余地較大。在進行節稅籌劃時可采用隱蔽營業額的策略。對兼有不同稅目的應納營業稅的行為,應分別核算不同稅目營業額。稅法規定,對未按不同稅目分別核算營業額的,從高適用稅率。也就是說,哪個稅目的稅率高,混合在一起的營業額就按哪個高稅率計稅。例如,餐飲企業既經營飲食業又經營娛樂業,而娛樂業適用的稅率最高可達20%,對未分別核算的營業額,就應按娛樂業適用的稅率征稅。

(三)消費稅的籌劃

消費稅是在產品生產完畢,進入流通的第一環節向生產企業征收的稅種,目前只選擇了11類消費品征稅,并以計征增值稅的銷售額為依據征稅。

消費稅的計征,主要取決于納稅人的選定、稅率的高低及銷售額的大小三個因素。由于納稅人和稅率籌劃的空間較小,因而銷售額的大小,直接關系到應納稅額的多少。

首先,如果是含稅銷售額,應換算成不含稅銷售額。換算公式:銷售額=含增值稅的銷售額/(1+增值稅稅率或征收率)。

其次,當消費稅納稅人同時經營兩種以上稅率的應稅消費品時,稅法明確規定,應當分別核算不同稅率應稅消費品的銷售額、銷售數量;未分別核算的,或者將不同稅率的應稅消費品組成成套消費品銷售的,應從高適用稅率。因此,企業在核算過程中須做到賬目清楚,以免蒙受不必要的損失。

二、對收益環節稅金的籌劃

國家對企業收益環節主要征收所得稅。所得稅的籌劃,應從分析影響應納所得稅額的因素入手。

(一)通過籌劃經營規模以適用較低稅率

所得稅法規定的企業所得稅稅率有基準稅率25%,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為15%,小型微利企業為20%,非居民企業為20%等4檔。因此,小型企業在設立時應認真規劃企業的規模和從業人數,規模較大或人數較多時,可通過企業分立,分解所得額、從業人數、資產規模,以適用較低稅率的方法實現合理避稅。

(二)選擇國家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以享受15%的優惠稅率

國家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是指擁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并同時符合以下條件的企業:①產品(服務)屬于《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規定的范圍;②研究開發費用占銷售收入的比例不低于規定比例;③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占企業總收入的比例不低于規定比例;④科技人員占企業職工總數的比例不低于規定比例;⑤《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規定的其他條件。

根據上述優惠政策類型和各項規定,企業在設立時應結合自身情況,充分用足用夠稅收優惠政策。

(三)充分利用稅收優惠政策,縮小應稅所得額

1、通過合法方式減少應稅收入。如企業購買政府公債的利息收入可免交企業所得稅等。

2、充分利用稅前扣除限額,增加稅前扣除項目

(1)提高職工薪酬與福利。稅法規定,企業實際發生的合理的工資薪金,準予扣除;企業實際發生的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14%的職工福利費、2.5%以內職工教育經費及2%以內工會經費(簡稱三費),準予扣除。因此,企業可通過提高職工工資水平、增加職工福利、加大職工培訓等來達到減稅的目的。

(2)合理的公益性捐贈。稅法規定,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但在具體運用中應注意:必須通過社會團體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對公益事業的捐贈才可以扣除,直接捐贈和非公益性捐贈稅前是不允許扣除的。

(四)選擇適當的會計處理方法

1、選擇合理的成本費用核算方法

企業在選擇成本費用會計核算方法如存貨的計價方法、壞賬損失的核算方法、低值易耗品的攤銷方法等時,應立足于使成本費用的抵稅效應得到最充分或最快的發揮。 企業存貨計價的方法有先進先出法、后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等。企業采取不同的計價方法,直接影響企業期末存貨的價值以及利潤總額,從而影響企業的稅收負擔。企業應根據當年的物價水平選擇計價方法來減輕稅收負擔。

2、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的選擇

固定資產的折舊額是產品成本的組成部分,而折舊額的大小與企業采取的折舊方法有關。根據現行制度的規定,固定資產折舊的方法主要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加速折舊法等。企業可以根據稅率的類型、稅收優惠政策等因素選擇合適的折舊方法。

3、費用分攤方法的選擇

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必然發生如管理費、福利費等費用支出。而這些費用大多要分攤到各期的產品成本中,費用的分攤可以采取實際發生分攤法、平均分攤法、不規則分攤法等,而不同的分攤方法直接影響各期的利潤、稅收負擔。因此,企業要對費用分攤方法認真籌劃。除此之外,企業還可以對銷售收入的實現時間、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無形資產的分攤年限等內容進行籌劃。

三、結束語

企業進行經營過程的稅收籌劃,以達到降低稅負,合理避稅,已成為當前稅收籌劃工作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在稅收籌劃中,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合理合法,在這個前提下,進行稅收籌劃工作必須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并保持相對的靈活性,隨時根據稅法的變動制定調整籌劃方案,保證合理避稅和降低稅負,以增加企業的利益。

參考文獻:

[1]張恒生.企業合理避稅的探討[J].現代商業,2008,(04).

[2]趙倩.淺議當代企業合理避稅的路徑和方法[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9,(07).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